CN218566240U - 一种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66240U CN218566240U CN202222898040.5U CN202222898040U CN218566240U CN 218566240 U CN218566240 U CN 218566240U CN 202222898040 U CN202222898040 U CN 202222898040U CN 218566240 U CN218566240 U CN 2185662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in
- fins
- heat exchang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若干翅片,若干翅片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翅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每个翅片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且第一连续波纹具有第一波峰和第一波谷,每个翅片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且第二连续波纹具有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其中,位于最上层的翅片的外表面、位于最下层的翅片的外表面分别呈平面状,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若干换热管,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翅片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翅片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通过展向上两个方向连续变化的波纹翅片,可使本公开实施例增加流场扰动,并扩大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二次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交换设备,其性能对产品质量、能源利用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今世界面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已普遍把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研制开发新型、高效、紧凑型换热器已迫在眉睫。高效换热器通常具有换热效率高和体积小等优点,如何设计开发处更为高效、紧凑的新型换热器,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和制造厂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关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结构需要使用的原材料较多,且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能较低。
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若干翅片,若干所述翅片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翅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翅片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一连续波纹具有第一波峰和第一波谷,每个所述翅片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二连续波纹具有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其中,位于最上层的翅片的外表面、位于最下层的翅片的外表面分别呈平面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若干换热管,所述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所述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用于设置所述若干翅片。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用于设置所述若干翅片;
上端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侧,且位于所述若干翅片的上方;
下端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若干翅片的下方。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介质入口管,且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内在纵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分流板,用于将流入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的第一介质进行分流。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介质入口管的数量至少为2个。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引流板,用于将从所述换热管流出的第一介质进行引流。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两个侧板,以及支撑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梁,且所述若干支撑梁包括三个上支撑梁与两个下支撑梁;其中,所述上支撑梁与下支撑梁平行。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框架、上端盖、下端盖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开口面,且两个所述开口面相对,其中一所述开口面用于第二介质的流入。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材质为铝。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与所述介质入口管内之间焊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换热器,一方面,当使用换热器时,由于翅片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在第二方向上呈连续波纹状,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换热管穿设于翅片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者穿设于翅片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使得换热管更好地固定到翅片上,使得换热器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含框架、上端盖、下端盖的换热器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含框架、上端盖、下端盖的换热器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翅片;200、换热管;300、框架;310、上支撑梁;320、下支撑梁;330、侧板;400、上端盖;410、介质入口管;411、分流板;500、下端盖;510、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参考图1中所示,该换热器可以包括:若干翅片100和若干换热管200。
其中,若干翅片100,若干所述翅片100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翅片100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翅片100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一连续波纹具有第一波峰和第一波谷,每个所述翅片100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二连续波纹具有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其中,位于最上层的翅片100的外表面、位于最下层的翅片100的外表面分别呈平面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若干换热管200,所述若干换热管200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100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所述若干换热管200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100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
通过上述换热器,一方面,当使用换热器时,由于翅片100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在第二方向上呈连续波纹状,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换热管200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者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使得换热管200更好地固定到翅片100上,使得换热器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6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换热器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器包括若干翅片100和若干换热管200,若干翅片100从上之下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翅片100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使得翅片100在配合换热管200使用时,可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第一连续波纹具有第一波峰和第一波谷,第二连续波纹具有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换热管200分别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一波峰位置、第一波谷位置处,或者换热管200分别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二波峰位置、第二波谷位置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换热管200更好地固定到若干翅片100中,使得换热器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其中,换热管200具有一空心内腔、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位于换热管200的顶端,出口端位于换热管200的底端,空心内腔与进口端、出口端连通。翅片100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该翅片100采用冲压工艺实现。具体冲压工艺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此外,翅片100与换热管200胀接连接,具体胀接工艺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翅片分别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每个翅片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每个翅片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即每个翅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展向,且每个翅片均为展向上两个方向连续变化的波纹翅片,使得本公开实施例增加流场扰动,并扩大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效果。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用于设置所述若干翅片100。具体的,外壳用于设置若干翅片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外壳包括框架300、上端盖400和下端盖500,框架300内用于设置翅片100,上端盖400设置在框架300的上侧,且位于翅片100的上方。其中,上端盖400焊接到框架300的上侧,下端盖500焊接到框架300的下侧。
需要说明的是,翅片100与换热管200胀接连接,再通过钎焊工艺将翅片100焊接至框架300上,省去了传统平直翅片100所需的固定板,进而实现设备的轻量化、紧凑化。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换热器包括外壳、翅片100及换热管200时,换热器总长101.8mm,总宽31.8mm,总高37.5mm。框架300总高27.5mm,总宽31.8mm,总长101.8mm。框架300采用1mm铝板。翅片100厚0.5mm,翅片100之间的间距0.87mm,第一波峰、第一波谷、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均为0.5mm,翅片100在第二方向也即XOY的(侧面)平面函数周期为4mm,翅片100在第一方向也即YOZ(正面)平面函数周期为10mm。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400上设置有若干介质入口管410,且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410内在纵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分流板411,用于将流入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410的第一介质进行分流。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介质从若干介质入口管410流入时,经过分流板411,将第一介质在介质入口管410处分流,使得经分流板411分流的第一介质流入到不同的换热管200中。分流板411使得可以将第一介质更快速地分散到不同的换热管200中。其中,第一介质为需要被冷却的介质。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介质入口管410的数量至少为1个。具体的,若干介质入口管410的数量至少为1个,例如介质入口管41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3个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500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引流板510,用于将从所述换热管200流出的第一介质进行引流。具体的,如图6所示,下端盖500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引流板510,用于引导从换热管200流出的第一介质的流动,防止在下端盖500形成涡流。其中,下端盖500上间隔设置的引流板510,可使用铣削加工而成,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阐述。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300包括两个侧板330,以及支撑两个所述侧板330之间的若干支撑梁,且所述若干支撑梁包括三个上支撑梁310与两个下支撑梁320;其中,所述上支撑梁310与下支撑梁320平行。具体的,如图6所示,框架300的两个侧板330之间由若干支撑梁支撑连接,其中,若干支撑梁包括三个上支撑梁310和两个下支撑梁320,且上支撑梁310与下支撑梁320之间平行。如此设置,使得框架300结构更加稳固。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330、框架300、上端盖400、下端盖500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开口面,且两个所述开口面相对,其中一所述开口面用于第二介质的流入。具体的,如图6所示,开口面用于第二介质的流入和流出。具体第二介质从哪个开口面流入或流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此外,当第一介质依次经介质入口管410的分流板411,流入位于介质入口管410的下方的若干换热管200内时,此时,第二介质经其中一开口面流入,由于翅片100具有第一连续波纹状和第二连续波纹状,因此,在第二介质流经翅片100及换热管200外表面时,会带走换热管200内第一介质的部分热量,实现了热交换,从而实现了对第一介质的冷却处理。其中,第二介质为冷却介质,例如第二介质可以为冷空气或冷风,而冷空气或冷风可由风扇来实现,具体可以将风扇安装至其中一开口面处,来提供冷空气或冷风。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300的材质为铝合金。具体的,框架300由铝合金材质制成,进一步的,铝合金型号为铝6061。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411与所述介质入口管410内之间焊接。具体的,分流板411与介质入口管41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分流板411与介质入口管41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便于对第一介质进行更好地分流。
通过上述换热器,一方面,当使用换热器时,由于翅片100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在第二方向上呈连续波纹状,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换热管200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者穿设于翅片100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使得换热管200更好地固定到翅片100上,使得换热器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翅片,若干所述翅片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个所述翅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翅片在第一方向上呈第一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一连续波纹具有第一波峰和第一波谷,每个所述翅片在第二方向上呈第二连续波纹状,且所述第二连续波纹具有第二波峰和第二波谷;其中,位于最上层的翅片的外表面、位于最下层的翅片的外表面分别呈平面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若干换热管,所述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中的第一波峰、第一波谷上,或所述若干换热管分别穿设于所述翅片中的第二波峰、第二波谷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用于设置所述若干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用于设置所述若干翅片;
上端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侧,且位于所述若干翅片的上方;
下端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若干翅片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介质入口管,且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内在纵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分流板,用于将流入每个所述介质入口管的第一介质进行分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介质入口管的数量至少为2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引流板,用于将从所述换热管流出的第一介质进行引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两个侧板,以及支撑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若干支撑梁,且所述若干支撑梁包括三个上支撑梁与两个下支撑梁;其中,所述上支撑梁与下支撑梁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框架、上端盖、下端盖之间分别形成两个开口面,且两个所述开口面相对,其中一所述开口面用于第二介质的流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材质为铝。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所述介质入口管内之间焊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8040.5U CN218566240U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一种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98040.5U CN218566240U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一种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66240U true CN218566240U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32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98040.5U Active CN218566240U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一种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66240U (zh) |
-
2022
- 2022-11-01 CN CN202222898040.5U patent/CN2185662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843780C (e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CN101672587B (zh) | 一种气相板式换热器 | |
CN111561831A (zh) | 一种l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及其应用 | |
CN111412690A (zh) | 热泵机组换热器 | |
CN218566240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0512784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9579593B (zh) | 翅片、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 |
CN2406209Y (zh) | 片管式换热器 | |
CN213119607U (zh) | 翅片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 |
JPH07324884A (ja) |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 | |
CN219103807U (zh) | 一种换热板片 | |
CN213811890U (zh) | 一种新结构平行流热交换器 | |
CN218210944U (zh) | 换热翅片、热交换器以及热泵系统 | |
CN213578126U (zh) | 燃气冷凝锅炉余热回收用换热片 | |
CN219244351U (zh) | 一种空空换热器 | |
CN217082739U (zh) | 一种换热装置 | |
CN110686431B (zh) | 一种齿槽式板管蒸发冷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及空气调节器 | |
CN100489430C (zh) | 一种自除垢板翅式换热器 | |
CN221302044U (zh) | 箱体式换热器及冷水机组 | |
CN216644421U (zh) | 换热组件、蓄冰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7541149U (zh) | 微通道冷凝器 | |
JPS6374970U (zh) | ||
CN212158250U (zh) | 一种复合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 | |
CN220871543U (zh) | 一种具有多向换热机构的板式换热器 | |
CN220288355U (zh) | 一种冰箱用铲齿微通道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