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4351U - 一种空空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空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4351U
CN219244351U CN202320047846.5U CN202320047846U CN219244351U CN 219244351 U CN219244351 U CN 219244351U CN 202320047846 U CN202320047846 U CN 202320047846U CN 219244351 U CN219244351 U CN 219244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air
bel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78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林
陶家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yb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yb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yb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ybo Shangh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78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4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4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4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带、第二散热带和换热片,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依次间隔排布,换热片设置在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之间,换热片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第一散热带以及第二散热带固定连接,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内气流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散热带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散热设备连通的气流箱。本申请具有能够通过采用第二散热带取代换热管,第二散热带再配合换热片进行换热,第二散热带可采用冲压工艺进行生产,且相较于钻孔工艺,冲压工艺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空空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空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热管理专业的探究及行业的不断发展,热交换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用化,其中平行流换热器因为具有体积小,换热效率高,相对成本较低等各多种因素,使得平行流换热器在新能源领域也越来越受青睐。
目前,大多平行流换热器均采用散热带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换热管安装在散热带上,换热管内开设有多个通孔,换热管的两端安装有集流管,且换热管内的通孔与集流管相连通。冷媒介质从集流管进入换热管的通孔内,散热设备内的换热气体在散热带内进行流动,换热气体流动过程中与换热管内的冷媒介质进行换热。
由于换热管长度较长,且通孔的孔径较小,因此,在换热管内开设多个通孔的工艺较为复杂,大量生产管热管时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进而会增加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本申请提供一种空空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空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带、第二散热带和换热片,所述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依次间隔排布,所述换热片设置在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之间,且所述换热片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第一散热带以及第二散热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带与第二散热带内气流流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散热带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散热设备连通的气流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设备内的换热气体经过气流箱进入第一散热带内,气态换热介质进入第二散热带内,散热气体与气态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换热片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完成换热。如此设置,使用第二散热带取代换热管,第二散热带再配合换热片进行换热,第二散热带可采用冲压工艺进行生产,且相较于钻孔工艺,冲压工艺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带和第二散热带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两端均与换热片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散热带和第二散热带的两端焊接在换热片上,即可快速完成换热器的组装,且多个第一散热带、第二散热带和换热片依次焊接固定后,即可增加换热器的产品强度,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带和换热片的两端均穿过气流箱,且所述第一散热带以及换热片与气流箱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带以及换热片与气流箱焊接固定,一方面,便于对换热器进行快速组装,另一方面,气流箱通过换热片以及第一散热带对第二散热带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产品强度。
优选的,所述气流箱与散热设备连接的侧壁开口设置,且所述气流箱的开口端垂直于第一散热带以及第二散热带内气流流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箱的开口端安装在散热设备的侧壁上,此时第二散热带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平行于散热设备的外侧壁,从而便于气态换热介质进行流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片为金属铝片,所述第一散热带和第二散热带均为金属铝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铝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换热片、第一散热带和第二散热带均采用金属铝制成,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带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且所述第一散热带波浪形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换热片,所述第二散热带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且所述第二散热带波浪形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换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带的波峰波谷处以及第二散热带的波峰波谷处均抵接换热片,增加了第一散热带以及第二散热带与换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带和/或第二散热带上沿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开设有多个扰流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热气体在第一散热带内流动或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二散热带内流动时,扰流窗口能够使得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流动时更加紊乱,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一部分所述扰流窗口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正向开设,另一部分所述扰流窗口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反向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扰流窗口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正向和反向开设,能够进一步提高扰流窗口对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的扰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采用第二散热带取代换热管,第二散热带再配合换热片进行换热,第二散热带可采用冲压工艺进行生产,且相较于钻孔工艺,冲压工艺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2.通过采用第一散热带以及换热片与气流箱焊接固定,一方面,便于对换热器进行快速组装,另一方面,气流箱通过换热片以及第一散热带对第二散热带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产品强度;
3.通过采用扰流窗口,扰流窗口能够使得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流动时更加紊乱,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空空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空空换热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空空换热器为突出展示第二散热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空空换热器为突出展示第二散热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散热带;2、第二散热带;3、换热片;4、气流箱;5、扰流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空空换热器。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2,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带1、第二散热带2和换热片3,第一散热带1安装有九个,第二散热带2安装有十个,十个第二散热带2和九个第一散热带1依次沿自身厚度方向间隔堆叠放置。换热片3安装有二十个,其中十八个换热片3位于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之间,两个换热片3位于第一散热带1厚度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二散热带2相互远离的侧壁上。
换热设备内的换热气体在第一散热带1内沿水平方向进行流动,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二散热带2内沿竖直方向进行流动,散热气体与气态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换热片3进行热量交换。使用第二散热带2取代换热管,第二散热带2可采用冲压工艺进行生产,且相较于钻孔工艺,冲压工艺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第一散热带1沿竖直方向的两端与换热片3的一侧壁焊接固定,第二散热带2沿水平方向的两端与换热片3的另一侧壁焊接固定。第一散热带1水平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气流箱4,第一散热带1和换热片3水平方向的两端均插接在气流箱4内,且第一散热带1与换热片3与气流箱4焊接固定。气流箱4沿第一散热带1厚度方向的一侧开口设置,且气流箱4的开口端固定安装在散热设备的侧壁上。
第一散热带1、第二散热带2与换热片3之前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以及第一散热带1、换热片3与气流箱4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一方面,使得换热器组装更加方便快捷,从而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时间,另一方面,堆叠焊接的换热器能够增强换热器的产品强度,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中,换热器共有两种安装方式。当散热设备内部空间较小时,气流箱4安装在散热设备的外侧,此时散热设备内的散热气体经一个气流箱4流入第一散热带1,第一散热带1内的散热气体再从另一个气流箱4流回散热设备,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二散热带2内进行流动并通过换热片3与散热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当散热设备需要降温时,气态换热介质可为冷气;当散热设备需要升温时,气态换热介质可为热气)。
当散热设备内部空间较大时,气流箱4可安装在散热设备内,此时散热设备内的散热气体在第二散热带2内进行流动,气态换热介质经一个气流箱4流入散热设备内的第一散热带1,第一散热带1内的气态换热介质再从另一个气流箱4流出散热设备,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一散热带1内进行流动并通过换热片3与散热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当散热设备需要降温时,气态换热介质可为冷气;当散热设备需要升温时,气态换热介质可为热气)。
参照图2和3,第二散热带2沿水平方向(参照图2)呈波浪状,第一散热带1沿竖直方向(参照图2)呈波浪状,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在换热片3上,从而使得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内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并不相连通的气流通道。本申请中,第一散热带1、第二散热带2和换热片3均可选用为金属铝制成,且第一散热带1、第二散热带2可选用为铝带冲压制成。
金属材质的换热片3、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且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在换热片3上,增加了第一散热带1以及第二散热带2与换热片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换热设备内的换热气体在第一散热带1内沿水平方向进行流动,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二散热带2内沿竖直方向进行流动,散热气体与气态换热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换热片3进行热量交换。使用第二散热带2取代换热管,第二散热带2可采用冲压工艺进行生产,且相较于钻孔工艺,冲压工艺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时间。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上沿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扰流窗口5,本申请中,扰流窗口5可选用为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经冲压工艺形成。扰流窗口5使得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内相邻的气流通道连通,使得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在流动时更加紊乱,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扰流窗口5沿气流流动方向均分为四等份,且相互间隔的第一、三等份的气流窗口沿气流流动方向正向开设,相互间隔的第二、四等份的气流窗口沿气流流动方向反向开设。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扰流窗口5对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的扰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扰流窗口5共有三种开设方式:一、仅开设在第一散热带1上;二、仅开设在第二散热带2上;三、同时开设在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上。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扰流窗口5使得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内相邻的气流通道连通,使得换热气体或气态换热介质在流动时更加紊乱,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带(1)、第二散热带(2)和换热片(3),所述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依次间隔排布,所述换热片(3)设置在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之间,且所述换热片(3)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第一散热带(1)以及第二散热带(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带(1)与第二散热带(2)内气流流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散热带(1)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散热设备连通的气流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两端均与换热片(3)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带(1)和换热片(3)的两端均穿过气流箱(4),且所述第一散热带(1)以及换热片(3)与气流箱(4)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箱(4)与散热设备连接的侧壁开口设置,且所述气流箱(4)的开口端垂直于第一散热带(1)以及第二散热带(2)内气流流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3)为金属铝片,所述第一散热带(1)和第二散热带(2)均为金属铝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带(1)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且所述第一散热带(1)波浪形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换热片(3),所述第二散热带(2)沿垂直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的横截面为波浪形,且所述第二散热带(2)波浪形的波峰与波谷均抵接换热片(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带(1)和/或第二散热带(2)上沿自身内气流流动方向开设有多个扰流窗口(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所述扰流窗口(5)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正向开设,另一部分所述扰流窗口(5)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反向开设。
CN202320047846.5U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空空换热器 Active CN219244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7846.5U CN219244351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空空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7846.5U CN219244351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空空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4351U true CN219244351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5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7846.5U Active CN219244351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空空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4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44351U (zh) 一种空空换热器
CN212029931U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丝管冷凝器
CN115663338B (zh)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设备
KR20110072005A (ko) 열교환기
CN110471513B (zh) 一种散热器组件、风冷散热器以及空调设备
CN21051278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3811890U (zh) 一种新结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12880445A (zh) 一种微流道平行流环路热管
CN220871543U (zh) 一种具有多向换热机构的板式换热器
CN206364660U (zh) 一种发电机冷却器
CN212962982U (zh) 一种换热器用内翅扁管
CN110645812A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217363632U (zh) 散热设备
CN112378281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1398128U (zh) 一种液压系统翅片换热器
CN220288355U (zh) 一种冰箱用铲齿微通道换热器
CN217082989U (zh) 新型冷媒换热器
CN211575940U (zh) 一种高防护性能的空气热交换器
CN217979359U (zh) 一种空调高效椭圆管换热器及军用移动空调
CN217818315U (zh) 一种用于散热的多孔折叠微通道扁管
CN210296566U (zh) 冷却板和电池包
CN214666191U (zh) 一种新式无管板结构散热器
CN213778734U (zh) 一种管路式的平行流热交换器
CN215892853U (zh) 二次冷凝器
CN214701838U (zh) 散热器和推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