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3807U - 一种换热板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板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03807U CN219103807U CN202223218999.6U CN202223218999U CN219103807U CN 219103807 U CN219103807 U CN 219103807U CN 202223218999 U CN202223218999 U CN 202223218999U CN 219103807 U CN219103807 U CN 2191038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upporting
- positioning
- boss
- plat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板片本体仅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板片本体之间作为风道;所述风道内的板片本体顶面上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所述板片本体在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定位。此方案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在支撑定位凸台及其背面的定位槽内,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片。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板用于通风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及电子冷却和预加热等系统中的流体之间热传递。板式换热板用于空气热交换器中,可应用于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给住宅、商场、工厂、数据中心等场所通风换气的同时,能够对冷热能量进行回收,减少空调能耗;空气热交换器也可应用于工业设备热量回收和自然冷却,如烘干热泵、涂布印刷机等需要热源且需排废气的场所,从废气中回收热量降低设备能源投入。
目前的空气热交换器通常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框体内的换热组件(即层叠设置于框体内的换热片)。具体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38118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的一种高分子新型材料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大小相等且结构相同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多个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彼此间交错叠加排列,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均设有多个支撑隔离块,多个所述支撑隔离块呈矩阵排列且彼此间保持有间隙,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上的所述支撑隔离块排列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由改性PP材料一体注塑成形。
此方案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扣合帽与扣合槽,实现两者的固定和可拆卸连接。但该方案通过边缘的扣合帽与扣合槽连接,难以确保两块板片中心的准确定位,而且需要在四周交替构建扣合帽与扣合槽,占用了风道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板片,此方案省略了边缘上设置的扣合帽与扣合槽,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为支撑定位凸台及其背面的定位槽,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板片本体仅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板片本体之间作为风道,板片本体的另一组相对边缘分别作为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风道内的板片本体顶面上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本体在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了一种换热板片,使用时采用多片换热板片90°上下交错叠放设置,相邻两片换热板片之间构建形成纵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分别用于送入暖风和冷风,基于换热板片实现热交换。
本方案中的换热板片的一组相对边缘构建成型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风道内部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支撑定位凸台。两篇板片交错放置时,其上方的换热板片两侧架设于下方换热板片两侧的第一折边上,中间区域由支撑定位凸台架设支撑,以确保两片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的风道各区域高度一致。并且,此方案中的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如此可减少空气在流入风道内的流体阻力。
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每个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定位。如此支撑定位凸台在支撑上方换热板片形成风道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篇换热板片的快速对准、定位。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此方案省略了边缘上设置的扣合帽与扣合槽,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为支撑定位凸台及其背面的定位槽,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可控制板间距误差,保证板片间隙均匀,同时可以保证多片板片叠加后的强度。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定位槽在板片本体上方的支撑定位凸台根部构建形成有小凸台,小凸台可进一步提升支撑定位凸台的整体强度;并且,小凸台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支撑定位凸台的宽度方向两侧凸出,如此可一方面增大换热面积,另一方面凸出部分可对风道内的气体产生扰流效果,从而能够打乱空气温度分层,提升换热效率。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小凸台两端相对于支撑定位凸台的突出部分被构建为圆弧端角。圆弧端角在进行扰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于气流产生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小凸台的长度方向轴线与风道方向轴线相垂直。
上述换热板片采用吹塑方法制得,所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从根部外轮廓大且顶部外轮廓小,支撑定位凸台的环形侧壁从其根部至顶部逐渐向中心倾斜。支撑定位凸台的上方小下方大的结构,能够减少吹塑过程中的基材减薄率。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定位凸台的横向截面被构建为椭圆形或棱形,横向截面的长边边缘被构建为圆弧面或斜面。此形状下,支撑定位凸台产生的流体阻力最小。
作为优选,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板片本体顶面还构建有向上突起的多条筋条,此方案中设置的多条筋条增大换热板片的强度,并且增加换热面积。并且,所述筋条的延伸方向沿风道方向设置,以减小流体阻力。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筋条是连续或间隔式向突出于板片本体顶面,筋条可以是直线、波浪或折线型。
作为优选,所述板片本体在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上还构建有向下翻折的第二折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板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片换热板片叠放状态侧面图。
图3为单折边的换热板片组合局部示意图。
图4为双折边的换热板片组合局部示意图。
图5为换热板片组合状态的立体剖开图。
图6为图5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1,板片本体1仅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11,两侧第一折边11之间的板片本体1之间作为风道10,板片本体1的另一组相对边缘分别作为风道10的进风端101和出风端102。在如图4所示的另外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板片本体1在风道10的进风端101和出风端102上还构建有向下翻折的第二折边12;两片换热板片叠放时,上方换热板片的第二折边12叠放下下方换热板片的第一折边11上。
所述风道10内的板片本体1顶面上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13,支撑定位凸台13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10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所述板片本体1在支撑定位凸台13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14,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13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14内并实现定位。
该技术方案涉及了一种换热板片,使用时采用多片换热板片90°上下交错叠放设置,相邻两片换热板片之间构建形成纵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分别用于送入暖风和冷风,基于换热板片实现热交换。本方案中的换热板片的一组相对边缘构建成型的第一折边11,两侧第一折边11之间的风道10内部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支撑定位凸台13。两篇板片交错放置时,其上方的换热板片两侧架设于下方换热板片两侧的第一折边11上,中间区域由支撑定位凸台13架设支撑,以确保两片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的风道10各区域高度一致。并且,此方案中的支撑定位凸台13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10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如此可减少空气在流入风道10内的流体阻力。
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每个支撑定位凸台13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14,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13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14内并实现定位。如此支撑定位凸台13在支撑上方换热板片形成风道10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篇换热板片的快速对准、定位。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此方案省略了边缘上设置的扣合帽与扣合槽,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为支撑定位凸台13及其背面的定位槽14,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可控制板间距误差,保证板片间隙均匀。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定位槽14在板片本体1上方的支撑定位凸台13根部构建形成有小凸台15,小凸台15可进一步提升支撑定位凸台13的整体强度。并且,小凸台1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支撑定位凸台13的宽度方向两侧凸出,如此可一方面增大换热面积,另一方面凸出部分可对风道10内的气体产生扰流效果,从而能够打乱空气温度分层,提升换热效率。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小凸台1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风道10方向轴线相垂直。所述小凸台15两端相对于支撑定位凸台13的突出部分被构建为圆弧端角。圆弧端角在进行扰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于气流产生的风阻。
上述换热板片采用吹塑方法制得,所述支撑定位凸台13被构建为从根部外轮廓大且顶部外轮廓小,支撑定位凸台13的环形侧壁从其根部至顶部逐渐向中心倾斜。支撑定位凸台13的上方小下方大的结构,能够减少吹塑过程中的基材减薄率。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定位凸台13的横向截面被构建为椭圆形或棱形,横向截面的长边边缘被构建为圆弧面或斜面。此形状下,支撑定位凸台13产生的流体阻力最小。
如图1和5所示,两侧第一折边11之间的板片本体1顶面还构建有向上突起的多条筋条16,此方案中设置的多条筋条16增大换热板片的强度,并且增加换热面积。并且,所述筋条16的延伸方向沿风道10方向设置,以减小流体阻力。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筋条16是连续或间隔式向突出于板片本体1顶面,筋条16可以是直线、波浪或折线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1),板片本体(1)仅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11),两侧第一折边(11)之间的板片本体(1)之间作为风道(10),板片本体(1)的另一组相对边缘分别作为风道(10)的进风端(101)和出风端(102);所述风道(10)内的板片本体(1)顶面上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13),支撑定位凸台(13)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10)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本体(1)在支撑定位凸台(13)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14),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13)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14)内并实现周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定位槽(14)在板片本体(1)上方的支撑定位凸台(13)根部构建形成有小凸台(15),小凸台(1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支撑定位凸台(13)的宽度方向两侧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凸台(15)两端相对于支撑定位凸台(13)的突出部分被构建为圆弧端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凸台(1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风道(10)方向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凸台(13)被构建为从根部外轮廓大且顶部外轮廓小,支撑定位凸台(13)的环形侧壁从其根部至顶部逐渐向中心倾斜;所述支撑定位凸台(13)的横向截面被构建为椭圆形或棱形,横向截面的长边边缘被构建为圆弧面或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两侧第一折边(11)之间的板片本体(1)顶面还构建有向上突起的多条筋条(16),所述筋条(16)的延伸方向沿风道(10)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16)是连续或间隔式向突出于板片本体(1)顶面,筋条(16)可以是直线、波浪或折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本体(1)在风道(10)的进风端(101)和出风端(102)上还构建有向下翻折的第二折边(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8999.6U CN219103807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换热板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8999.6U CN219103807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换热板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03807U true CN219103807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2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8999.6U Active CN219103807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换热板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03807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18999.6U patent/CN2191038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K2893284T3 (en) | CONSTRUCTION TO SUPPORT A MEMBRANE TO AN ENERGY EXCHANGE | |
US9714794B2 (en) | Heat exchanger tube having fins with varying louver inclination angle | |
US20200132397A1 (en) |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including same | |
CN115663338A (zh) | 一种储能装置和储能设备 | |
CN102748903A (zh) | 换热器及其扁平换热管 | |
CN219103807U (zh) | 一种换热板片 | |
CN210051186U (zh) | 三介质换热器 | |
CN102748977A (zh) | 换热器的扁平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 |
CN102455086A (zh) | 换热器结构 | |
CN213546405U (zh) | 一种口琴管及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8347331A (zh) | 一种换热板片 | |
CN109579593B (zh) | 翅片、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 |
CN214666245U (zh) | 一种高效转换逆流换热器 | |
KR20030020563A (ko) | 열교환기용 루버 핀 | |
CN218600377U (zh) | 一种板式换热片 | |
CN112595145A (zh) |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无支撑蜂窝式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 |
CN218002288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其新型换热板片 | |
CN214065830U (zh) | 冷却器 | |
CN221882274U (zh) | 一种逆流换热器 | |
CN218566240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13021099U (zh) | 一种壳管内置换热器 | |
CN212673893U (zh) | 一种暖通设备的散热装置 | |
CN219714135U (zh) | 翅片、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 |
CN211782923U (zh) | 一种低压降高效气体换热器 | |
CN220472395U (zh) | 一种具有高效齿形的板式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