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4480U -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4480U
CN218564480U CN202122548992.XU CN202122548992U CN218564480U CN 218564480 U CN218564480 U CN 218564480U CN 202122548992 U CN202122548992 U CN 202122548992U CN 218564480 U CN218564480 U CN 218564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liquid separation
liquid
separ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89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刘建利
陈锴
马荣茂
王建新
邢畅
郭宁
张珈溢
郭强
魏鹏
乔宇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nuo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nu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nuo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nu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89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4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4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4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包括分液罐组件、水封罐、火炬件和排液组件;分液罐组件的一端与排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水封罐连接;水封罐与火炬件连接;水封罐内设置有溢流管,且溢流管的一端高于水封罐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水封罐与排液组件连接,达到了提高火炬精液收集系统的使用效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火炬系统是用来处理石油化工厂、炼油厂、化工厂及其它工厂或装置无法利用,但必须外排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及蒸汽的特殊燃烧设施,是保证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火炬气在从装置区排放到火炬设施途中,由于冷却等工艺特征,气体中会夹带液滴,形成凝液,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处理这些凝液,将影响火炬气的正常输送,甚至可能会在火炬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火雨的危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场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火炬气管线的输送距离有时甚至能绵延数公里。
目前,火炬凝液收集系统的使用效果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火炬凝液收集系统使用效果好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火炬凝液收集系统的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包括分液罐组件、水封罐、火炬件和排液组件;
所述分液罐组件的一端与排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封罐连接;
所述水封罐与所述火炬件连接;
所述水封罐内设置有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的一端高于所述水封罐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所述水封罐与所述排液组件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分液罐组件包括第一分液罐和第二分液罐;
所述第一分液罐的进气口与排气源连接,所述第一分液罐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液罐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分液罐的排气口与所述水封罐连接;
所述第一分液罐和所述第二分液罐内均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分液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相连的第一排液管路,所述第一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分液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相连的第二排液管路,所述第二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分液罐组件还包括第三分液罐;
所述第三分液罐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液罐连接,所述第三分液罐的排气口与所述水封罐连接;
所述第三分液罐内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三分液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相连的第三排液管路,所述第三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排液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排液组件包括污水管路、排液管路、收集水箱和气动隔膜泵;
所述收集水箱通过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溢流管连通;
所述收集水箱通过所述气动隔膜泵与所述污水管路连接;
所述收集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动隔膜泵的浮球式水位控制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排液管路上设置有气压平衡管,以使所述排液管路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火炬凝液收集装置还包括电动水泵;
所述电动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收集水箱的底部连接,所述电动水泵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管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包括分液罐组件、水封罐、火炬件和排液组件;分液罐组件的一端与排气源连接,另一端与水封罐连接;水封罐与火炬件连接;水封罐内设置有溢流管,且溢流管的一端高于水封罐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水封罐与排液组件连接。
在具体使用时,待排出气体从排气源排出进入到分液罐组件内,通过分液罐组件的作用,使得待排出气体内的液体冷凝脱离出来,然后待排出气体顺着分液罐组件进入到水封罐,然后顺着水封罐从火炬件排出燃烧,解决了可能发生带液产生火雨的现象;并且通过水封罐的设置,能够保证放空时不形成回火而倒串到前系统的情况;另外,通过在水封罐内设置溢流管,且将溢流管的一端设置的高于水封罐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水封罐与排液组件连接,能够避免正常排放时,水封罐内的水泄露排尽;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火炬凝液收集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标:
100-分液罐组件;110-第一分液罐;111-第一排液阀;120-第二分液罐;121-第二排液阀;130-第三分液罐;131-第三排液阀;
200-水封罐;210-溢流管;
300-火炬件;
400-排液组件;410-污水管路;420-排液管路;421-气压平衡管; 422-第一阀门;430-收集水箱;440-气动隔膜泵;450-浮球式水位控制阀;460-电动水泵;
500-排气源;
600-污水处理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包括分液罐组件100、水封罐200、火炬件300和排液组件400;分液罐组件100的一端与排气源500连接,另一端与水封罐200连接;水封罐 200与火炬件300连接;水封罐200内设置有溢流管210,且溢流管 210的一端高于水封罐200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水封罐200与排液组件400连接。
在具体使用时,待排出气体从排气源500排出进入到分液罐组件 100内,通过分液罐组件100的作用,使得待排出气体内的液体冷凝脱离出来,然后待排出气体顺着分液罐组件100进入到水封罐200,然后顺着水封罐200从火炬件300排出燃烧,解决了可能发生带液产生火雨的现象;并且通过水封罐200的设置,能够保证放空时不形成回火而倒串到前系统的情况;另外,通过在水封罐200内设置溢流管 210,且将溢流管210的一端设置的高于水封罐200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水封罐200与排液组件400连接,能够避免正常排放时,水封罐200内的水泄露排尽;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火炬凝液收集的使用效果。
其中,在水封罐200内设置溢流管210,并且溢流管210的高度能够超过水封罐200内的水封液面,从而当分液罐组件100内的待排出气体进入到水封罐200内后,会先被导入到水封液面下,然后再脱离水体,在此过程中,遇到排气量增加等情况时水面会出现激荡,减少水封罐200内的水体从溢流管210流出。而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溢流管210,直接在水封罐200底部开设溢流孔,遇到气压变化或者排气量增加等情况时,会引起水封罐200内气压增高,从而将水封罐200内的水体顺着排液组件400排出,在放空时容易形成回火而倒串到前系统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溢流管210的高度可以设置的与水封液面相等,或者高于水封液面1mm-10mm。
其中,水封罐200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补水管路,当水封罐 200内的水位下降到设定高度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补水管路为水封罐200进行补水。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分液罐组件100包括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第一分液罐110的进气口与排气源 500连接,第一分液罐110的排气口与第二分液罐120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液罐120的排气口与水封罐200连接;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内均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具体的,分液罐组件100包括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两者可以并排设置,并相互连接,通过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将待排出气体进行分液。
并且,在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内设置有远传液位计,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身处控制室获知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 120内的液位,便于控制。
另外,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两者可以采用立式分液罐,立式分液罐的分离空间大,有利于中间混合层的连续分离,可以快速对待排出气体进行分离,并且占地面积小。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分液罐11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一排液管路,第一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111。
具体的,在第一分液罐110底部设置第一排液管路,并且通过第一排液管路将收集的液体排到污水处理池600。
其中,在第一分液管路上设置第一排液阀111,通过第一排液阀 111控制第一分液管路的开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分液罐12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二排液管路,第二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121。
具体的,在第二分液罐120底部设置第二排液管路,并且通过第二排液管路将收集的液体排到污水处理池600。
其中,在第二分液管路上设置第二排液阀121,通过第二排液阀 121控制第二分液管路的开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分液罐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分液罐130;第三分液罐130的进气口与第二分液罐120连接,第三分液罐130的排气口与水封罐200连接;第三分液罐130内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具体的,分液罐组件100还包括有第三分液罐130,第三分液罐 130可以采用卧式分液罐,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液体的运动方向与重力作用方向垂直,从而有利于沉降分离,液面稳定性好,可以充分进行分液,从而进一步降低待排出气体内的凝液含量,避免出现带液产生火雨的现象。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三分液罐13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三排液管路,第三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排液阀131。
具体的,在第三分液罐130底部设置第三排液管路,并且通过第三排液管路将收集的液体排到污水处理池600。
其中,在第三分液管路上设置第三排液阀131,通过第三排液阀 131控制第三分液管路的开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排液组件400包括污水管路410、排液管路420、收集水箱430和气动隔膜泵440;收集水箱430通过排液管路420与溢流管210连通;收集水箱430通过气动隔膜泵440与污水管路410连接;收集水箱430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动隔膜泵440的浮球式水位控制阀450。
具体的,排液管路420与溢流阀连接,从而溢流处的水可以通过排液管路420流入到收集水箱430内,当收集水箱430内的水位触发浮球式水位控制阀450时,气动隔膜泵440可以开始工作,将收集水箱430的水抽到污水管道内,然后顺着污水管道流入到污水处理池60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排液管路420上设置有气压平衡管421,以使排液管路420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具体的,在排液管路420上设置气压平衡管421,通过气压平衡管421的设置可以将排液管路420与外界大气连通,从而避免排液管路420内出现虹吸现象。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排液管路42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22。
具体的,在排液管路420上设置第一阀门422,通过第一阀门422 控制排液管路420的开合。
其中,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第一阀门422设置为敞开状态。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火炬凝液收集装置还包括电动水泵460;电动水泵460的进水口与收集水箱430的底部连接,电动水泵460的排水口与污水管路410连接。
具体的,通过设置电动水泵460可以与气动隔膜泵440形成备用系统,避免出现一台水泵损坏时无法进行工作。
另外,通过设置电动水泵460,可以实现在北方地区的冬季的正常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罐组件(100)、水封罐(200)、火炬件(300)和排液组件(400);
所述分液罐组件(100)的一端与排气源(5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封罐(200)连接;
所述水封罐(200)与所述火炬件(300)连接;
所述水封罐(200)内设置有溢流管(210),且所述溢流管(210)的一端高于所述水封罐(200)内的水面,另一端伸出所述水封罐(200)与所述排液组件(4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罐组件(100)包括第一分液罐(110)和第二分液罐(120);
所述第一分液罐(110)的进气口与排气源(500)连接,所述第一分液罐(110)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液罐(120)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分液罐(120)的排气口与所述水封罐(200)连接;
所述第一分液罐(110)和所述第二分液罐(120)内均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罐(11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一排液管路,所述第一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液罐(12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二排液管路,所述第二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罐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分液罐(130);
所述第三分液罐(13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液罐(120)连接,所述第三分液罐(130)的排气口与所述水封罐(200)连接;
所述第三分液罐(130)内设置有远传液位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液罐(130)的底部设置有与污水处理池(600)相连的第三排液管路,所述第三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排液阀(13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组件(400)包括污水管路(410)、排液管路(420)、收集水箱(430)和气动隔膜泵(440);
所述收集水箱(430)通过所述排液管路(420)与所述溢流管(210)连通;
所述收集水箱(430)通过所述气动隔膜泵(440)与所述污水管路(410)连接;
所述收集水箱(430)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气动隔膜泵(440)的浮球式水位控制阀(4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420)上设置有气压平衡管(421),以使所述排液管路(420)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42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2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炬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动水泵(460);
所述电动水泵(460)的进水口与所述收集水箱(430)的底部连接,所述电动水泵(460)的排水口与所述污水管路(410)连接。
CN202122548992.XU 2021-10-21 2021-10-21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Active CN218564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992.XU CN218564480U (zh) 2021-10-21 2021-10-21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992.XU CN218564480U (zh) 2021-10-21 2021-10-21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4480U true CN218564480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8992.XU Active CN218564480U (zh) 2021-10-21 2021-10-21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4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1569A (zh) 煤气管道集中式排液液封装置
CN218564480U (zh) 火炬凝液收集装置
CN205593822U (zh) 一种硫化氢发生装置
CN211563926U (zh) 一种溶剂再生塔液位计反冲洗系统
CN202131157U (zh) 一种甲醇的储存与投加系统装置
CN215335806U (zh) 一种氢气管道排水装置
CN215060443U (zh) 一种防堵塞的供热管道自动泄水装置
CN218064432U (zh) 一种可集中回收气体的煤气排水系统
CN205013824U (zh) 一种带气体收集计量装置的排气阀
CN211201924U (zh) 余气回收系统
CN208828041U (zh) 石化行业用甲板地漏
CN206290979U (zh) 一种蒸汽管道疏水排放装置
CN207893428U (zh) 一种煤气排水器自动防煤气泄漏装置
CN220647220U (zh) 煤气管道水封装置
CN207430017U (zh) 尾气回收净化系统
CN211423985U (zh) 一种厌氧沼气储气包的冷凝液控制系统
CN110117112A (zh) 一种生化污水处理性能试验装置
CN217418620U (zh) 一种气体分析仪前端气体预处理装置
CN219243604U (zh) 一种火炬系统全密闭排液的装置
CN220521463U (zh) 一种自流管道上加压取水装置
CN209229226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高真空废气管道凝结水排出装置
CN219473416U (zh) 氮气自动控制稳压水力阀系统
CN214662263U (zh) 一种火炬水封罐液位取压改进结构
CN208074594U (zh) 一种排污收集输送装置
CN217176895U (zh) 一种地下罐出料泵的灌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