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8663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8663U
CN218558663U CN202223123760.0U CN202223123760U CN218558663U CN 218558663 U CN218558663 U CN 218558663U CN 202223123760 U CN202223123760 U CN 202223123760U CN 218558663 U CN218558663 U CN 21855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assembly
terrain vehicle
dispos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37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蒙
梁海峰
卢桂馥
沈承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37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8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车架和车身覆盖件围绕形成有驾驶舱;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均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转向组件,转向组件转动连接至车架;全地形车还包括扶手组件,扶手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驾驶舱中;扶手组件包括连接件、转动机构和扶手件,连接件和车架连接,连接件和扶手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驾驶舱结构的紧凑性,提高乘员的乘车舒适性,同时便于乘员抓握扶手组件,有利于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地形车的副驾驶舱的扶手用于为乘员提供支撑,便于乘员通过扶手来稳定自身,提高乘员在全地形车行驶时的安全性。
对于全地形车来说,在乘员乘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乘员上下车的情况,因此,对副驾驶舱的空间有一定需求。而扶手的存在占据了副驾驶舱部分空间,可能会影响乘员的上下车,或对全地形车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从而使扶手难以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扶手组件的结构紧凑性的全地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车架和车身覆盖件围绕形成有驾驶舱;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均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转向组件,转向组件转动连接至车架;全地形车还包括扶手组件,扶手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驾驶舱中;扶手组件包括连接件、转动机构和扶手件,连接件和车架连接,连接件和扶手件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和扶手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件处于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展开状态;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件处于收纳的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扶手组件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止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并限制转动机构的转动。
进一步地,锁止机构包括套管和卡接件,套管和扶手件滑动连接,卡接件和连接件卡接,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套管沿扶手件滑动至转动机构上,卡接件和套管卡接。
进一步地,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扣,套管上设置有卡接孔,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卡扣和卡接孔卡接。
进一步地,锁止机构包括插接件,扶手件上设置有第一管件,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管件,当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插接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管件中,插接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管件中。
进一步地,扶手件相对连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件的轴线和连接件的轴线所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20°。
进一步地,全地形车还包括中控组件,中控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和储物箱,容纳槽围绕储物箱设置,当扶手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扶手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中。
进一步地,全地形车还包括座椅组件,沿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扶手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的上侧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可以通过转动连接的扶手件和连接件以提高扶手组件的结构紧凑性,防止扶手组件和全地形车的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从而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通过增强扶手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乘员的安全性,同时又提高体验感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卡接件上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套管上卡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扶手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中控组件和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转向组件13、行走组件14、悬架组件15和动力组件16。为了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全地形车100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车架11用于支撑车身覆盖件12、转向组件13、行走组件14、悬架组件15和动力组件16。车架11和车身覆盖件12围绕形成有驾驶舱18,驾驶舱18用于驾驶者和/或乘员乘坐,保护驾驶者和/或乘员的乘车安全。转向组件13用于控制全地形车100的运动方向,转向组件13转动连接至车架11。动力组件16用于驱动行走组件14来控制全地形车100的运动。行走组件14包括第一行走轮141和第二行走轮142,第一行走轮141和/或第二行走轮142均可作为全地形车100的驱动轮。悬架组件15包括前悬架151和后悬架152,第一行走轮141通过前悬架151连接至车架11,第二行走轮142通过后悬架152连接至车架11。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全地形车100还包括扶手组件17,扶手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驾驶舱18中,扶手组件17供乘员在乘车过程中进行抓握,从而保持乘员的身体稳定,进而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
如图3所示,扶手组件17包括连接件173、转动机构172和扶手件171,连接件173和车架11连接,连接件173和扶手件171通过转动机构172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件173与车架11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连接件173的稳定性,连接件173和车架11固定连接方式可以选择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等。更具体地,转动机构172的一端与连接件173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转动机构172的另一端与扶手件17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转动机构172和扶手件17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便于乘员的抓握,更有利于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转动机构172实现扶手组件17的折叠功能,提高了驾驶舱18的结构紧凑性,提高了驾驶舱18的空间利用率,并为乘员上下车提供了方便。此外,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在实现扶手组件17的功能的同时,防止扶手组件17和全地形车100的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从而避免在设置扶手组件17后对全地形车100的零部件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172包括第一转动件1721和第二转动件1722,第一转动件1721和第二转动件172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1721和连接件173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1722和扶手件17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转动件17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件173上,第二转动件17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扶手件171上。通过上述设置,增强了第一转动件1721和连接件173的稳定性,又增强了第二转动件1722和扶手件171的稳定性,进而增强了转动机构172的稳定性。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转动件1721和第二转动件1722之间存在阻尼力,阻尼力有利于提高扶手件171和连接件173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转动机构172在静止状态下或运动状态下,自身不易发生转动,进而提高了扶手组件17在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上述设置,扶手件171和连接件173通过转动机构172实现了折叠的功能,为乘员上下车提供方便,同时还提高驾驶舱18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件171处于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展开状态。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件171处于收纳的折叠状态。具体地,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扶手件171处于展开状态指扶手件171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基本重合或互相平行。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二状态时,扶手件171处于折叠状态指扶手件171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形成一定角度设置。其中,扶手件171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β设置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20°。具体地,扶手件171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β设置为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件171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所形成的夹角β设置为80°。更具体的,当扶手件171处于折叠状态下,方便乘员的正常上下全地形车100,更有利于保护驾驶舱18内其他组件不受扶手件171的干涉,更大程度上提高了驾驶舱18的结构紧凑性。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扶手件171基本呈“U”字型,扶手件171包括手握部1711和连接部1712。连接部1712通过转动机构172和连接件173转动连接,手握部1711和连接部171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手握部1711用于乘员的抓握,从而在全地形车100行驶过程中提高乘员的安全性。具体地,手握部171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1712,即连接部1712设置有两个,连接部1712的轴线和手握部1711的轴线基本垂直设置。其中,本申请中的扶手件171的轴线均指连接部1712的轴线。显然,乘员可以通过手握部1711的扶手件171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夹角β的大小。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扶手组件17还包括锁止机构174,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止机构174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机构172上并限制转动机构172的转动。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二状态时,锁止机构174套设于扶手件171或连接件173上,方便转动机构172的转动。通过上述设置,乘员在乘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锁止机构174的安装位置,实现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和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二状态两者之间的转换,从而便于乘员在乘车,进而提高全地形车100的舒适性。
如图2所示,锁止机构174包括套管1741和卡接件1742,套管1741和扶手件171滑动连接,卡接件1742和连接件173卡接,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套管1741沿扶手件171滑动至转动机构172上,卡接件1742和套管1741卡接。通过上述设置,套管1741和卡接件1742在卡接的状态下限制了扶手件171、转动机构172和连接件173的相对运动,即卡接件1742限制套管1741的位置,以使套管1741限制转动机构172的转动,从而限制扶手件171和连接件173的相对转动,有利于提高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保护了乘员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理解的,套管1741和卡接件1742的安装位置可以进行互换,即套管1741还可以和连接件173滑动连接,卡接件1742还可以和扶手件171卡接。此时,若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套管1741沿连接件173滑动至转动机构172上,扶手件171上的卡接件1742和套管1741卡接。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卡接件1742设置有卡扣1742a,套管1741上设置有卡接孔1741a,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卡扣1742a和卡接孔1741a卡接。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套管1741和卡接件1742的相对固定,限制锁止机构174的运动,并且通过锁止机构174提高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乘员在乘车过程中的抓握,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锁止机构174包括插接件,扶手件171上设置有第一管件,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管件,第一管件靠近转动机构172设置,第二管件也靠近转动机构172设置。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插接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管件中,插接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管件中。具体地,第一管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和扶手组件17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第二管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和连接件173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其中,第一通孔的轴线和第二通孔的轴线基本重合。更具体地,当扶手件171相对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插接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插接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通孔中。通过上述设置,实现连接件173、转动机构172和扶手件171的相对固定,从而提高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乘员在乘车过程中的抓握,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
通过上述两种设置,当扶手件171和连接件173处于第一状态时,实现限制转动机构172的转动,提高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便于乘员乘车时抓握,并且合理利用驾驶舱18的空间。可以理解的,锁止机构174可以有很多种设置方式,仅需满足防止转动机构172转动即可。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全地形车100还包括座椅组件19,座椅组件19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座椅组件19还至少部分设置在驾驶舱18中。具体地,沿全地形车100的上下方向,扶手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上侧,从而有利于释放乘员的腿部空间,便于乘员抓握,进而提高扶手组件17的人机交互性。更具体地,沿全地形车100的前后方向,扶手组件17还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前侧,从而不影响乘员身体的转动,便于乘员的乘坐。即,扶手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前侧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上侧。通过上述设置,在乘员乘坐时,扶手组件17设置在便于乘员抓握的位置,且扶手组件17离乘员具有一定的距离,不妨碍乘员乘车过程中的正常活动,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进而提高乘员的身体稳定性,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舱18包括主驾位181和副驾位182,扶手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副驾位182中,从而便于乘员抓握。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架11还包括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沿全地形车100的前后方向,第一立柱111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前方,第二立柱112至少部分设置在座椅组件19的后方。具体地,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用于支撑车身覆盖件12,第一立柱111、第二立柱112和车身覆盖件12围绕形成有驾驶舱18。更具体地,扶手组件17设置在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之间,扶手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立柱111上,通过上述设置,加强扶手组件17的稳定性,便于乘员的抓握,从而有利于乘员在乘车过程中能更好的维持身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乘员乘车的舒适度,同时保护乘员的乘车安全,提高乘员乘车的安全系数。
如图9所示,全地形车100还包括中控组件21,中控组件21用于驾驶者控制全地形车100的各种功能或查看全地形车100的车辆参数等。其中,中控组件2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行走轮141和转向组件13之间,即中控组件21设置在全地形车100的前部,从而便于驾驶者操控或查看中控组件21。中控组件21还至少部分设置在驾驶舱18中。具体地,中控组件21基本沿全地形车100的左右方向延伸,即中控组件21至少部分设置在主驾位181中且至少部分设置在副驾位182中。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中控组件21上设置有容纳槽211,容纳槽211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扶手件171。其中,容纳槽211的外轮廓和扶手件171折叠部分的外轮廓基本一致,从而便于容纳槽211容纳扶手件171,且有利于节省容纳槽211的布置空间,提高中控组件21的空间利用率。具体地,中控组件21上还设置有储物箱212。储物箱212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211围绕形成的空间中,即容纳槽211围绕储物箱212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容纳槽211围绕形成的空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中控组件21的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紧凑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扶手件171处于折叠状态时,扶手件171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槽211中,此时,扶手件171也围绕储物箱212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和所述车身覆盖件围绕形成有驾驶舱;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
悬架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均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转动连接至所述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驾驶舱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连接件、转动机构和扶手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扶手件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和所述扶手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扶手件处于可供使用者抓握的展开状态;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扶手件处于收纳的折叠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锁止机构,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上并限制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套管和卡接件,所述套管和所述扶手件滑动连接,所述卡接件和所述连接件卡接,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套管沿所述扶手件滑动至所述转动机构上,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套管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卡接孔,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接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插接件,所述扶手件上设置有第一管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管件,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插接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件中,所述插接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件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扶手件相对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扶手件的轴线和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所成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2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和储物箱,所述容纳槽围绕所述储物箱设置,当所述扶手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扶手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座椅组件,沿所述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所述扶手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座椅组件的上侧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座椅组件的前侧。
CN202223123760.0U 2022-11-23 2022-11-23 全地形车 Active CN21855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760.0U CN218558663U (zh) 2022-11-23 2022-11-23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3760.0U CN218558663U (zh) 2022-11-23 2022-11-23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8663U true CN218558663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3760.0U Active CN218558663U (zh) 2022-11-23 2022-11-23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8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7283C (zh) 具有有限倾角的机动车
US7758126B2 (en) Folding headrest
KR19980018229A (ko) 조타륜용 독립현가식 서스펜션
JP458890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バッグ構造
CA2797062C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20120318596A1 (en) Three-wheeled recreation vehicle
CN103863153A (zh) 用于车辆后座的斜倚装置
CN107249970A (zh) 组合汽车特征和摩托车特征的具有枢转舱的机动车辆
US11433967B2 (en) Straddled vehicle
US8876162B2 (en) Vehicle
US20140224556A1 (en) Vehicle with rhomboid wheel arrangement and rear wheel and side wheel steering
CN218558663U (zh) 全地形车
EP0891920B1 (en) Two-wheeled vehicle with adjustable shell, accessible through side-doors
US6247549B1 (en) Motorcycle having a swivellable seat
CN214606970U (zh) 一种车辆减震悬挂装置
CN213921341U (zh) 三轮车的后轮支撑结构
CN215205183U (zh) 保险杆支撑结构
JPH0712768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5474834U (zh) 一种踏板机构和一种消防车
CN110505997B (zh) 用于两轮车的驾驶员座椅
CN214029003U (zh) 一种折叠式老人代步车
CN216580825U (zh) 电动助力四轮车
CN211308862U (zh) 折叠车
CN217969732U (zh) 一种自行车的减震后座及折叠电动车
WO2024058271A1 (ja) 前2輪リー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