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6668U - 珩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珩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6668U
CN218556668U CN202222816172.9U CN202222816172U CN218556668U CN 218556668 U CN218556668 U CN 218556668U CN 202222816172 U CN202222816172 U CN 202222816172U CN 218556668 U CN218556668 U CN 21855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honing
spherical pressing
pressing member
s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6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井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6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6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6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珩磨工具,包括:多个珩磨石,每个珩磨石包括磨石部以及用于固定磨石部的磨石座;本体部,支承珩磨石;以及,扩张收缩装置,设置在本体部内,用于在与本体部的轴向相交的径向上扩张和收缩珩磨石。所述扩张收缩装置包括: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本体部内与磨石座相抵接,并适于在径向上移动;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容纳在本体部内,且适于相对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轴向上移动,以调节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径向上的位置;以及,抵出量调节部,螺接于本体部的外周面,用于调节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轴向上的位置。所述珩磨工具的结构简单,且相关元件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易于控制零件精度,可有效抑制组装与尺寸偏差。

Description

珩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珩磨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对地球环境的不利影响,汽车排放废气的相关法规限制正变得越来越先进。
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汽缸孔的高气密性是决定排放和摩擦的重要因素,而能够根据发动机特性任意地实现汽缸孔径形状,是发动机进化的不变需求。其中,汽缸孔需通过高精度加工来形成,例如先在缸体内进行粗镗、精镗等镗孔处理,以形成预定孔径的孔,接着对孔的表面进行珩磨(Hon)处理。如果镗孔和磨削处理能够连续地在机床的单个主轴上进行,则缸体不会产生对于刀具的未对准,使得缸体能够得以适当并有效地加工。否则,如果缸体在不同的机床之间移动并重新夹紧则会导致缸体对于刀具的未对准。
日本专利公开第60-052883号所公开的机床便包括了在主轴内用于使镗刀和珩磨工具能够从主轴交替并径向地向外突出的机构,以实现前述操作。在此等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需要通过锥形的磨石座以及可沿轴向移动来推顶磨石座向外扩张的锥形调节装置之间的配合来调整珩磨直径。然而,内置的锥形调节装置增加了珩磨工具的总长度,且在安装到工具机的状态下无法再对珩磨直径进行调整。此外,锥形零件制作困难且成本高,难以控制零件精度,无法抑制组装与尺寸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固定珩磨石的手段,使其在受到旋转离心力或磨削负荷时,可能从工具机上脱落,造成损坏或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珩磨工具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组装精度高。所述珩磨工具的相关元件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易于控制零件精度,可有效抑制组装与尺寸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珩磨工具包括:多个珩磨石,每个所述珩磨石包括磨石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磨石部的磨石座;本体部,支承每个所述珩磨石;以及,扩张收缩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内,用于在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相交的径向上扩张和收缩所述多个珩磨石。所述扩张收缩装置包括: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本体部内与所述磨石座相抵接,并适于在所述径向上移动;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以及,抵出量调节部,螺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其中所述抵出量调节部与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接触的至少一部分的直径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中心渐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磨石座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并且沿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等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磨石部在从所述本体部内形成的凹槽突出预定量的状态下进行珩磨,并且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同时调节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磨石座在所述轴向上呈长条形,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沿所述磨石座设置,且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设置在所述多个轴向设置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珩磨工具还包括弹性防脱件。每个所述磨石座的两端通过所述弹性防脱件被保持在所述本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珩磨工具,包括:多个珩磨石,每个所述珩磨石包括磨石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磨石部的磨石座;本体部,支承每个所述珩磨石;以及,扩张收缩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内,用于在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相交的径向上扩张和收缩所述多个珩磨石。所述扩张收缩装置包括: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本体部内与所述磨石座相抵接,并适于在所述径向上移动;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以及,抵出量调节部,螺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此外,所述磨石座在所述轴向上呈长条形,在所述轴向上沿所述磨石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所述抵出量调节部设置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的多个第三球形抵压元件之间,且所述抵出量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第三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珩磨石的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珩磨工具的局部侧视图;
图4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在珩磨石处于收缩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在珩磨石处于扩张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珩磨工具
110:珩磨石
120:本体部
130:扩张收缩装置
12:轴向
14:径向
112:磨石部
114:磨石座
122:本体部的凹槽
132:第一球形抵压元件
134:第二球形抵压元件
136:抵出量调节部
121:第一导轨
123:第二导轨
124:本体部的外周面
140:弹性防脱件
114a:磨石座的卡口
150:防脱扣具
152:调整件
154:扣具本体
400:珩磨工具
410:珩磨石
420:本体部
430:扩张收缩装置
414:磨石座
432:第一球形抵压元件
434:第二球形抵压元件
436:第三球形抵压元件
438:抵出量调节部
421:第一导轨
423:第二导轨
425:第三导轨
439:第四球形抵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仅示出了主要结构的图,存在对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理解的结构或其具体形状进行省略的情况。这些省略的部分(例如,构件的具体形状、连接手段等)能够采用已知的设计或可能结构。在不同实施例中,采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符号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以便于对照、理解。此外,在下述多个实施例中,可能省略对于相同特征的描述,以避免赘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交互参照各实施例的说明对相关技术特征进行合理的组合、置换以及变更。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珩磨石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100包括:多个珩磨石110、本体部120以及扩张收缩装置130。本体部120支承每个珩磨石110。扩张收缩装置130设置在本体部120内,用于在与本体部120的轴向12相交的径向14上扩张和收缩所述多个珩磨石110。本实施例的每个珩磨石110包括磨石部112以及用于固定磨石部112的磨石座114,其中磨石部112例如通过螺接、磁吸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磨石座114上,便于更换或维修。所述多个磨石座114沿本体部120的外周等间隔设置,并且被容纳在本体部120的凹槽122内。通过扩张收缩装置130的作动,所述多个磨石部112可以从本体部120的凹槽122内突出预定量,以进行珩磨。
本实施例的扩张收缩装置130例如包括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以及抵出量调节部136。本体部120具有内径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的外径相匹配的第一导轨121,用于容纳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使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可沿第一导轨121在径向14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珩磨石110的两端皆设置有一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即,磨石座114在所述轴向12上呈长条形,且多个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沿磨石座114设置。本实施例的磨石座114底部可以设计为平面,且磨石座114的前后两端皆抵压相应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此外,本体部120还具有内径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的外径相匹配的第二导轨123,用于容纳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在轴向12上设置于两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之间,可沿第二导轨123相对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在轴向12上移动,以调节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在径向14上的位置。抵出量调节部136螺接于本体部120的外周面124,用于调节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在轴向12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选择让抵出量调节部136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接触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前端部)的直径朝向本体部120的中心渐缩,例如使抵出量调节部136的前端部成为锥形或半球状。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100通过由多个球形抵压元件(132、134)与抵出量调节部136构成的扩张收缩装置130来实现珩磨石110的扩张与收缩。如图1A的箭头所示,通过在径向14上拧入或拧出螺接于本体部120的抵出量调节部136,可以驱动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在轴向12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沿径向14移动,以推顶珩磨石110向外扩张,调整珩磨直径。由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可以同时调节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的位置,也就是能够一次调整多个珩磨石110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各珩磨石110的突出量的偏差,提高加工精度。如此一来,对于珩磨石110突出量的调整工作也变得更容易,可以缩短工作时间。
另外,由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以及磨石座114之间为球面与球面或球面与平面之间的点接触,元件之间的磨损小,整体作动行程平稳,元件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制作精度高。磨石座114的前后两端皆抵压相应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使得磨石座114在作动过程中可以被平稳地驱动,避免歪斜。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分别设置于具有相匹配内径的第一导轨121与第二导轨123内,有助于提高组装精度,以及作动行程的稳定度。同时,由于抵出量调节部136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接触的部位被形成为直径渐缩的形状,如锥形或半球状,因此可以通过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点接触,调整珩磨石110的突出量,且作动行程平稳,零件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相较于已知的锥形调节装置,本实施例采用的扩张收缩装置130的结构简单,且相关元件(如球形抵压元件132、134)的制造工艺门槛低,易于获得。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配合的磨石座114可具有平面的底部,同样具有制造工艺门槛低的优点。简言之,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100制作成本低,且易于控制零件精度,能有效抑制组装与尺寸偏差。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扩张收缩装置130也有利于缩小珩磨工具100的整体长度,且在珩磨工具100安装到工具机的状态下,还可以从珩磨工具100的外周沿径向14拧入或拧出抵出量调节部136,来调整珩磨直径。因此,调整工作变得更容易,可以缩短工作时间,也有助于提高作业性。
此外,如图1A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100还包括弹性防脱件140,用以将珩磨石110保持在本体部120上。具体而言,磨石座114的两端例如具有卡口114a,弹性防脱件140例如是束在卡口114a的弹簧圈或其他弹性件。当在径向14上拧入抵出量调节部136以通过扩张收缩装置130使珩磨工具100沿径向14向外扩张时,弹性防脱件140可以保持将磨石座114连同其上的磨石部112保持在本体部120上。当在径向14上拧出抵出量调节部136使扩张收缩装置130收回时,弹性防脱件140的回弹力可驱动磨石座114连同其上的磨石部112沿径向14朝本体部120的凹槽122内缩。如此,尽管珩磨石110可能因使用磨损而需频繁地更换,所述弹性防脱件140的设计也能方便装卸与更换珩磨石,并且可以在调整珩磨工具的同时防止珩磨石脱离,有助于提高作业性。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径向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珩磨工具的局部侧视图。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考虑在本体部120上设置如图3A与图3B所示的防脱扣具150,其中每两个珩磨石110之间可以设置一个防脱扣具150。通过调整件152(如调整螺丝),将扣具本体154固定于本体部120上,并且调整扣具本体154相对于两侧珩磨石110的相对位置,使扣具本体154确实抵靠磨石座114,防止珩磨石110脱离本体部120。
前述实施例的扩张收缩装置130是通过两组球形抵压元件,包括第一球形抵压元件132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134,来实现两段的同步平行扩张。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扩张收缩装置内的球形抵压元件的样态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例而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视情况调整球形抵压元件的组数、每组的球形抵压元件的个数、球形抵压元件的相对位置与排列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图4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珩磨工具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4B省略了珩磨石410。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40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珩磨工具100类似,主要差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扩张收缩装置430具有三组以上的球形抵压元件来实现多段的同步平行扩张。具体而言,扩张收缩装置430包括容纳在本体部420内,且沿珩磨石410的磨石座414设置的多个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多个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以及多个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与磨石座414相抵接,并适于在径向44上移动。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位于前后两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之间,抵靠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并适于相对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在轴向42上移动,以调节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在径向44上的位置。此外,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位于前后两组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之间,抵靠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用于调节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在轴向42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扩张收缩装置430还包括抵出量调节部438,其螺接于本体部420的外周面424,并且设置在前后两组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之间,用于调节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及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在轴向42上的位置。
图5A是依照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400在珩磨石410处于收缩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珩磨工具400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图6A是依照本实施例的珩磨工具400在珩磨石410处于扩张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珩磨工具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图5B与图6A、图6B所示,通过在径向44上拧入螺接于本体部420的抵出量调节部436(如图4A所示),可以驱动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与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在轴向42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沿径向14移动,以推顶本体部420外围的所有珩磨石410同时向外扩张,由图5A、图5B所示的位置同步移动到图6A、图6B所示的位置(如箭头所示),以增大珩磨直径。反之,当沿径向44从本体部420拧出抵出量调节部436时,前述作动行程逆行,而使得珩磨石410由图6A、图6B所示的位置同步内缩到图5A、图5B所示的位置,以缩小珩磨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球形抵压元件432、434、436之间为球面与球面之间的点接触,能够抑制球形抵压元件432、434、436的磨损。此外,由于抵出量调节部438是通过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来推抵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因此可以防止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移动到抵出量调节部438的移动路径上,而发生无法按压作动或机构锁死的情况。
如图4A所示,组装珩磨工具400时,先将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以及抵出量调节部438组装至本体部420后,再依序组装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与珩磨石410。本实施例的本体部420内例如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以及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相匹配的第一导轨421、第二导轨423以及第三导轨425,因此组装时只需将第一球形抵压元件432、第二球形抵压元件434以及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分别放入相应的第一导轨421、第二导轨423以及第三导轨425中,组装方式简单,且易于对位,组装精度高。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可以选择性地在抵出量调节部438前端设置第四球形抵压元件439,使抵出量调节部438可以通过第四球形抵压元件439以点接触的方式推抵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能够抑制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的磨损,并且提供平稳的作动行程。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省略第四球形抵压元件439,而将抵出量调节部438与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接触的部位(例如前端部)形成为直径渐缩的形状,如锥形或半球状。如此,可以通过与第三球形抵压元件436点接触,调整珩磨石410的突出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珩磨石,每个所述珩磨石包括磨石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磨石部的磨石座;
本体部,支承每个所述珩磨石;以及
扩张收缩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内,用于在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相交的径向上扩张和收缩所述多个珩磨石,所述扩张收缩装置包括:
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本体部内与所述磨石座相抵接,并适于在所述径向上移动;
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以及
抵出量调节部,螺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其中所述抵出量调节部与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接触的至少一部分的直径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中心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磨石座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并且沿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等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磨石部在从所述本体部内形成的凹槽突出预定量的状态下进行珩磨,并且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同时调节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石座在所述轴向上呈长条形,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沿所述磨石座设置,且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设置在所述多个轴向设置的第一球形抵压元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防脱件,每个所述磨石座的两端通过所述弹性防脱件被保持在所述本体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防脱件,每个所述磨石座的两端通过所述弹性防脱件被保持在所述本体部上。
6.一种珩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珩磨石,每个所述珩磨石包括磨石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磨石部的磨石座;
本体部,支承每个所述珩磨石;以及
扩张收缩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内,用于在与所述本体部的轴向相交的径向上扩张和收缩所述多个珩磨石,所述扩张收缩装置包括:
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本体部内与所述磨石座相抵接,并适于在所述径向上移动;
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容纳在所述本体部内,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径向上的位置;以及
抵出量调节部,螺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其中
所述磨石座在所述轴向上呈长条形,多个所述第一球形抵压元件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球形抵压元件沿所述磨石座设置,所述抵出量调节部设置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第二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的多个第三球形抵压元件之间,且所述抵出量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多个第三球形抵压元件在所述轴向上的位置。
CN202222816172.9U 2022-10-25 2022-10-25 珩磨工具 Active CN218556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6172.9U CN218556668U (zh) 2022-10-25 2022-10-25 珩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6172.9U CN218556668U (zh) 2022-10-25 2022-10-25 珩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6668U true CN218556668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6172.9U Active CN218556668U (zh) 2022-10-25 2022-10-25 珩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6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1710B (zh) 研磨裝置
US8613645B2 (en) Honing tool
CN104875082A (zh) 圆柱形磨削工艺及由此工艺所得的磨削完工部件
JP2003266260A (ja) クランプチャックを具えるクランプ装置
CN110587480A (zh) 工件夹具和磨刀机
US20220055177A1 (en) Honing tool and fine machining method using the honing tool
CN218556668U (zh) 珩磨工具
US20170341171A1 (en) Combined machining tool and machining method using same
EP1810777B1 (en) Coupler for supporting body and movable body
CN111097967B (zh) 飞边去除工具以及飞边去除方法
KR20080002801A (ko) 기계 가공 스핀들
US6786807B2 (en) Universal coupling for machine tool
JP3837406B2 (ja) ベルト切込み加工機用成形プーリ組立体
JP3613009B2 (ja) ホーニングヘッド
CN210757172U (zh) 一种用于工件打磨加工的芯轴夹具
CN112805118B (zh) 加工工具以及辊光加工装置
CN211890388U (zh) 一种汽缸珩磨夹具
CN109317997A (zh) 一种立式四轴加工中心用的夹装模块
US3998011A (en) Honing tool
KR102519622B1 (ko) 지그용 연삭 호닝 툴
CN109015141B (zh) 一种内孔超精加工装置及系统
JP4108669B2 (ja) 接触子の削正装置及び接触子の削正方法
US10293452B2 (en) Honing method and inner cam with C-shaped cross section
CN219465777U (zh) 一种涨缩型砂带抛光治具
CN218639457U (zh) 一种便捷更换的轴承外圈防磨损的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