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5228U -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5228U
CN218555228U CN202222896287.3U CN202222896287U CN218555228U CN 218555228 U CN218555228 U CN 218555228U CN 202222896287 U CN202222896287 U CN 202222896287U CN 218555228 U CN218555228 U CN 218555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piece
fixed
disc workpiece
bending
dish 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62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超
杨阳
王发豪
盛永刚
李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yun (Liaoni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Hezhong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Hezhong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Hezhong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62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5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5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5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属于盘工件冲压技术领域;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对盘工件本体进行折弯,盘工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固定在液压机上,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底座、下模组件、定位销、安装座、上模组件、导向柱和导向座;通过将至少两个定位销与下模组件相连接,并使定位销穿过盘工件本体上的定位孔,以实现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快速定位,同时,还能实现通过定位销和下模组件形成对盘工件本体进行一面两销定位,以提升盘工件本体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此种定位方式,可避免当采用夹紧装置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夹紧时,盘工件本体因受夹紧力而变形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对盘工件本体的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盘工件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对盘工件进行冲压折弯时,为了避免盘工件在受到冲压时发生相对位移,因此需要通过夹紧装置对盘工件进行夹紧定位。但通过夹紧装置对盘工件进行夹紧,由于盘工件的厚度较薄,因此当盘工件受到夹紧力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对盘工件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夹紧装置对盘工件进行夹紧,由于盘工件的厚度较薄,因此当盘工件受到夹紧力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对盘工件的加工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采用将至少两个定位销与下模组件相连接,并使定位销穿过盘工件本体上的定位孔,以实现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快速定位效果,从而避免当采用夹紧装置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夹紧时,盘工件本体因受夹紧力而变形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对盘工件本体加工质量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对盘工件本体进行折弯,盘工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固定在液压机上,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底座、下模组件、定位销、安装座、上模组件、导向柱和导向座;底座固定在液压机的工作台上;下模组件上设置有凹槽,下模组件固定在底座上,且盘工件本体放置在下模组件上;至少两个定位销与下模组件相连接,且定位销穿过盘工件本体上的定位孔;安装座与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上模组件上设置有凸起,上模组件固定在安装座上,且上模组件的凸起与下模组件的凹槽相对;至少两个导向柱固定在底座上;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孔,至少两个导向座固定在安装座上,且导向座上的导向孔与导向柱相对;其中,导向柱的直径小于导向孔的直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本体、支撑架和限位块;下模本体固定在底座上,盘工件本体安装在下模本体上;支撑架呈L形,至少两个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且至少两个支撑架位于下模本体的四周;限位块与支撑架相连接,且限位块与盘工件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模组件包括:下固定块;至少两个下固定块固定在底座上,且至少两个下固定块与下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本体和上固定块;上模本体固定在安装座上;至少两个上固定块固定在安装座上,且至少两个上固定块与上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限位柱和缓冲垫;两个限位柱固定在底座上,且两个限位柱位于下模组件的两侧;缓冲垫为弹性体,缓冲垫设置在限位柱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槽呈U形,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槽设置在底座的两侧;第二连接槽呈U形,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槽设置在安装座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至少两个定位销与下模组件相连接,并使定位销穿过盘工件本体上的定位孔,以实现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快速定位,同时,还能实现通过定位销和下模组件形成对盘工件本体进行一面两销定位,以提升盘工件本体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此种定位方式,可避免当采用夹紧装置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夹紧时,盘工件本体因受夹紧力而变形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对盘工件本体的加工质量。
2.通过将下模本体固定在底座上,将盘工件本体安装在下模本体上(即将定位销与下模本体相连接,并使定位销穿过盘工件本体,以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定位),以实现提升盘工件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个呈L形的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使至少两个支撑架位于下模本体的四周;同时,将限位块与支撑架相连接,并使限位块与盘工件本体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限位块对盘工件本体进一步限位,从而避免当盘工件本体受到上模组件的冲压时,盘工件本体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进而提升盘工件本体的稳定性。
3.通过将至少两个下固定块固定在底座上,并将至少两个下固定块与下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下固定块对下模本体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下模本体因受到作用力而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提升下模本体的稳定性。
4.通过将上模本体固定在安装座上,以提升上模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个上固定块固定在安装座上,并将至少两个上固定块与上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上固定块对上模本体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上模本体因受到作用力而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提升上模本体的稳定性。
5.通过将两个限位柱固定在底座上,并使两个限位柱位于下模组件的两侧,以实现当上模组件对盘工件本体进行冲压折弯,且盘工件本体已与下模组件内的凹槽相贴合时,通过限位柱与安装座进行限位,避免安装座及上模组件继续向下移动,从而避免下模组件和盘工件本体受到损坏,以提升对盘工件本体冲压折弯效果。
6.通过将至少两个呈U形的第一连接槽设置在底座的两侧,以便于底座通过第一连接槽与液压机的工作台相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至少两个呈U形的第二连接槽设置在安装座的两侧,以便于安装座通过第二连接槽与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和上模组件的立体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盘工件本体,11底座,12下模组件,121下模本体,122支撑架,123限位块,124下固定块,13定位销,14安装座,15上模组件,151凸起,152上模本体,153上固定块,16导向柱,17导向座,18导向孔,19限位柱,20缓冲垫,21第一连接槽,22第二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如图1至图3所示,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折弯,盘工件本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固定在液压机上,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底座11、下模组件12、定位销13、安装座14、上模组件15、导向柱16和导向座17;底座11固定在液压机的工作台上;下模组件12上设置有凹槽,下模组件12固定在底座11上,且盘工件本体10放置在下模组件12上;至少两个定位销13与下模组件12相连接,且定位销13穿过盘工件本体10上的定位孔;安装座14与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上模组件15上设置有凸起151,上模组件15固定在安装座14上,且上模组件15的凸起151与下模组件12的凹槽相对;至少两个导向柱16固定在底座11上;导向座17上设置有导向孔18,至少两个导向座17固定在安装座14上,且导向座17上的导向孔18与导向柱16相对;其中,导向柱16的直径小于导向孔18的直径。
通过将底座11固定在液压机的工作台上,将下模组件12固定在底座11上,并将盘工件本体10放置在下模组件12上,同时,在下模组件12上设置凹槽,以实现凹槽位于盘工件本体10的下方;通过将至少两个定位销13与下模组件12相连接,并使定位销13穿过盘工件本体10上的定位孔,以实现通过定位销13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定位,并可防止盘工件本体10发生位移,以提升盘工件本体10的稳定性。通过将安装座14与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实现液压机的输出端带动安装座14上下移动;通过在上模组件15上设置凸起151,将上模组件15固定在安装座14上,并使上模组件15的凸起151与下模组件12的凹槽相对,以实现安装座14带动上模组件15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当上模组件15向下移动时,上模组件15的凸起151冲压盘工件本体10,并使盘工件本体10向凹槽内凹陷,进而实现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冲压折弯。通过将至少两个导向柱16固定在底座11上,将至少两个导向座17固定在安装座14上,并使导向座17上的导向孔18与导向柱16相对,以实现当安装座14向下移动时,导向座17与安装座14同步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导向柱16嵌入导向柱16上的导向孔18内,以实现对安装座14进行导向,进而避免安装座14在向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安装座14移动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至少两个定位销13与下模组件12相连接,并使定位销13穿过盘工件本体10上的定位孔,以实现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快速定位,同时,还能实现通过定位销13和下模组件12形成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一面两销定位,以提升盘工件本体10的稳定性。而且,通过此种定位方式,可避免当采用夹紧装置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夹紧时,盘工件本体10因受夹紧力而变形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对盘工件本体10的加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下模组件12包括:下模本体121、支撑架122和限位块123;下模本体121固定在底座11上,盘工件本体10安装在下模本体121上;支撑架122呈L形,至少两个支撑架122固定在底座11上,且至少两个支撑架122位于下模本体121的四周;限位块123与支撑架122相连接,且限位块123与盘工件本体10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将下模本体121固定在底座11上,将盘工件本体10安装在下模本体121上(即将定位销13与下模本体121相连接,并使定位销13穿过盘工件本体10,以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定位),以实现提升盘工件本体10的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个呈L形的支撑架122固定在底座11上,使至少两个支撑架122位于下模本体121的四周;同时,将限位块123与支撑架122相连接,并使限位块123与盘工件本体10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限位块123对盘工件本体10进一步限位,从而避免当盘工件本体10受到上模组件15的冲压时,盘工件本体10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进而提升盘工件本体1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下模组件12包括:下固定块124;至少两个下固定块124固定在底座11上,且至少两个下固定块124与下模本体121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将至少两个下固定块124固定在底座11上,并将至少两个下固定块124与下模本体121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下固定块124对下模本体121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下模本体121因受到作用力而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提升下模本体121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模组件15包括:上模本体152和上固定块153;上模本体152固定在安装座14上;至少两个上固定块153固定在安装座14上,且至少两个上固定块153与上模本体152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将上模本体152固定在安装座14上,以提升上模本体152的稳定性;通过将至少两个上固定块153固定在安装座14上,并将至少两个上固定块153与上模本体152的侧壁相贴合,以实现通过上固定块153对上模本体152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上模本体152因受到作用力而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提升上模本体15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限位柱19和缓冲垫20;两个限位柱19固定在底座11上,且两个限位柱19位于下模组件12的两侧;缓冲垫20为弹性体,缓冲垫20设置在限位柱19上。
通过将两个限位柱19固定在底座11上,并使两个限位柱19位于下模组件12的两侧,以实现当上模组件15对盘工件本体10进行冲压折弯,且盘工件本体10已与下模组件12内的凹槽相贴合时,通过限位柱19与安装座14进行限位,避免安装座14及上模组件15继续向下移动,从而避免下模组件12和盘工件本体10受到损坏,以提升对盘工件本体10冲压折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槽21和第二连接槽22;第一连接槽21呈U形,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槽21设置在底座11的两侧;第二连接槽22呈U形,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槽22设置在安装座14的两侧。
通过将至少两个呈U形的第一连接槽21设置在底座11的两侧,以便于底座11通过第一连接槽21与液压机的工作台相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通过将至少两个呈U形的第二连接槽22设置在安装座14的两侧,以便于安装座14通过第二连接槽22与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所述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对盘工件本体进行折弯,所述盘工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固定在液压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液压机的工作台上;
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模组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盘工件本体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
定位销,至少两个定位销与所述下模组件相连接,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盘工件本体上的定位孔;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液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上模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上模组件的凸起与所述下模组件的凹槽相对;
导向柱,至少两个所述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孔,至少两个所述导向座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导向座上的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相对;
其中,所述导向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下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盘工件本体安装在所述下模本体上;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L形,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下模本体的四周;
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盘工件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
下固定块,至少两个所述下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至少两个所述下固定块与所述下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
上模本体,所述上模本体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上固定块,至少两个所述上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至少两个所述上固定块与所述上模本体的侧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还包括:
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两个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下模组件的两侧;
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弹性体,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限位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还包括:
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呈U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
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呈U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
CN202222896287.3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Active CN218555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6287.3U CN21855522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6287.3U CN21855522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5228U true CN218555228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9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6287.3U Active CN218555228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5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55228U (zh) 一种盘工件冲压折弯模具
CN213104058U (zh) 一种用于生产曲面电视背板的冲压弯折设备
JP2010125454A (ja) プレス曲げ加工用工具
CN214235931U (zh) 冲压模具
CN114603006A (zh) 一种板料折弯装置
CN212760638U (zh) 一种便于更换冲压模具冲头的装置
CN220760746U (zh) 便于安装的听筒网加工模具
CN219234452U (zh) 一种压装水泵定位套的工装
CN214517103U (zh) 一种可固定载体坯件的模具结构
CN217373550U (zh) 一种产品定位夹具
CN210847989U (zh) 一种弧形凳腿冲压模具
CN218486957U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成型装置
CN219124035U (zh) 一种伺服电机减振结构
CN217912453U (zh) 一种高效率冲压五金模具
CN214110170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生产的铝塑膜定位装置
CN214290944U (zh) 一种键盘钻孔用固定夹具
CN213796117U (zh) 一种发动机左安装支架端面加工专用卡盘
CN216760064U (zh) 一种泡棉片材加工定位开孔工装
CN212857462U (zh) 一种用于立管外壁冲孔的冲孔模
CN220005493U (zh) 一种船舶制造用折弯机
CN218192218U (zh) 一种挡泥板落料冲孔模
CN218798571U (zh) 一种圆管双头翻孔模具
CN215032786U (zh) 一种汽车曲面钣件的冲孔模具
CN215852096U (zh) 3d镜片凹面贴膜装置
CN215965887U (zh) 一种用于压力容器罐体加工的行程支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9

Address after: 110000 B11-5, Phase II of China North Health Industry Park, Shenfu Demonstration Zone,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oyun (Liaoni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10172 No. 75-1, Jinfeng Street, Shenfu Demonstration Zone, Shenyang, Liaoning 0301-E0118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Hezhong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