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0469U - 一种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0469U
CN218550469U CN202221841306.6U CN202221841306U CN218550469U CN 218550469 U CN218550469 U CN 218550469U CN 202221841306 U CN202221841306 U CN 202221841306U CN 218550469 U CN218550469 U CN 218550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liquid cooling
heat dissipating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13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李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13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0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0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0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用于为发热件散热,其包括:第一液冷板以及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液冷板水平设置,并与发热件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至少设置两个,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发热件安装于相邻的第一散热板之间;发热件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传导至第一散热板和第一液冷板,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的热量再由第一散热板传导至第一液冷板,最终热量通过第一液冷板传出,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将第一液冷板与第一散热板接触,并在相邻第一散热板之间安装发热件,与发热件的侧部接触,有效增加发热件与散热装置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相关产业也逐步展开,并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的核心部件,如电力电子部件、电池部件等,均需要工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否则会影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这些部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对于通讯网络、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发电等系统来说,需要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电力电子组件和电池组件等进行冷却。但常规的散热装置一般设置于发热件底部,容易造成发热件底部与侧部的散热不均,散热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能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发热件的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用于为发热件散热,其包括:第一液冷板以及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液冷板水平设置,并与发热件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至少设置两个,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发热件安装于相邻的第一散热板之间;发热件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传导至第一散热板和第一液冷板,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的热量再由第一散热板传导至第一液冷板,最终热量通过第一液冷板传出,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上设有第一凸起区域,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第二凸起区域,所述第一凸起区域与第二凸起区域内部形成中空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区域和第二凸起区域内均设有多个避开所述中空腔体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为平直面,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第三板面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四板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区域,所述第三凸起区域内部形成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连通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板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与第一进水管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水管以及与第一出水管相对设置的第二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板与发热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均为相变均温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板设置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于发热件两侧。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板以及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板上下两端;所述第二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垂直设置,并与发热件接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将第一液冷板与第一散热板接触,并在相邻第一散热板之间安装发热件,与发热件的侧部接触,有效增加发热件与散热装置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液冷板1、第一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第三板面13、第四板面14、第三凸起区域141;
第一散热板2、第一板面21、第一凸起区域211、第二板面22、第二凸起区域221、凹陷部23;
发热件3;
第二液冷板4、第二进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
第二散热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3,一种散热装置,其用于为发热件3散热,其包括: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一散热板2,所述第一液冷板1水平设置,并与发热件3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2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2至少设置两个,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发热件3安装于相邻的第一散热板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2为相变均温板,所述第一散热板2包括第一板面21以及第二板面22,所述第一板面21上设有第一凸起区域211,所述第二板面22上设有第二凸起区域221,所述第一凸起区域211与第二凸起区域221内部形成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充注有相变工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工质包括但不限于水、乙醇、R134a、R245fa、R1233zd。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区域211和第二凸起区域221内均设有多个避开所述中空腔体的凹陷部23,所述凹陷部23为圆形,所述凹陷部23与第一凸起区域211以及第二凸起区域221圆滑过渡。
所述第一液冷板1包括第一进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第三板面13以及第四板面14,所述第三板面13为平直面,所述发热件3与所述第三板面13接触,所述第四板面14上设置有第三凸起区域141,所述第三凸起区域141内部形成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连通第一进水管11和第一出水管12。
工作时,发热件3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3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和第一液冷板1,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2内的液态相变工质汽化吸热,再由汽态相变工质液化放热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液冷板1,冷却水自第一进水管11进入第一液冷板1,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经由第一出水管12传出,实现对发热件3的散热。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5,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第一散热板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散热板5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发热件3接触。
工作时,发热件3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3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5以及第一液冷板1,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5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2以及第二散热板5内的液态相变工质汽化吸热,再由汽态相变工质液化放热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液冷板1,冷却水自第一进水管11进入第一液冷板1,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经由第一出水管12传出,实现对发热件3的散热。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二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散热板5,发热件3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散热板5之间。
工作时,发热件3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3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5以及第一液冷板1,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5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2以及第二散热板5内的液态相变工质汽化吸热,再由汽态相变工质液化放热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液冷板1,冷却水自第一进水管11进入第一液冷板1,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经由第一出水管12传出,实现对发热件3的散热。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板4,所述第二液冷板4与第一液冷板1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液冷板4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平行间隔设置,并与发热件3接触,发热件3设置于第一液冷板1和第二液冷板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冷板4包括与第一进水管11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水管41以及与第一出水管12相对设置的第二出水管42,通过相对设置,方便连接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节省空间。
工作时,发热件3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3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2内的液态相变工质汽化吸热,再由汽态相变工质液化放热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冷却水自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41分别进入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经由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42传出,实现对发热件3的散热。
实施例五
参见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四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5,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第一散热板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散热板5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板5与发热件3接触。
工作时,发热件3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3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5、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传导至第一散热板2和第二散热板5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2以及第二散热板5内的液态相变工质汽化吸热,再由汽态相变工质液化放热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冷却水自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41分别进入第一液冷板1以及第二液冷板4,热量传导至冷却水,经由第一出水管12和第二出水管42传出,实现对发热件3的散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用于为发热件散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水平设置,并与发热件接触;
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至少设置两个,并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发热件安装于相邻的第一散热板之间;
发热件散发热量,热量自发热件传导至第一散热板和第一液冷板,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的热量再由第一散热板传导至第一液冷板,最终热量通过第一液冷板传出,实现对发热件的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第一板面以及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上设有第一凸起区域,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第二凸起区域,所述第一凸起区域与第二凸起区域内部形成中空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区域和第二凸起区域内均设有多个避开所述中空腔体的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所述第三板面为平直面,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第三板面接触;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四板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区域,所述第三凸起区域内部形成中空管路,所述中空管路连通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板上下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与第一进水管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水管以及与第一出水管相对设置的第二出水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板与发热件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均为相变均温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设置有两个,并且相对设置于发热件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液冷板以及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与所述第一液冷板相对设置,分别设置于第一散热板上下两端;所述第二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一散热板垂直设置,并与发热件接触。
CN202221841306.6U 2022-07-16 2022-07-16 一种散热装置 Active CN218550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306.6U CN218550469U (zh) 2022-07-16 2022-07-16 一种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306.6U CN218550469U (zh) 2022-07-16 2022-07-16 一种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0469U true CN218550469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6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1306.6U Active CN218550469U (zh) 2022-07-16 2022-07-16 一种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0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85398A1 (zh) 具有热超导换热器的动力电池包及动力电池包系统
CN203351713U (zh) 电池组的冷却兼加热结构
CN208062216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2342696U (zh) 一种具有增大电池模组冷却面积的口琴管结构液冷板
CN20372297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1599863U (zh) 平板热管采暖系统
CN102163757A (zh) 用于空冷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热管与百叶窗翅片的组合
CN111029681A (zh) 一种管板式热管型动力电池热管理模组结构
CN218550469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6015495U (zh) 一种散热板、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CN215725362U (zh) 一种均温板及散热装置
CN216274392U (zh) 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质子交换膜制氢模块
CN210129184U (zh) 一种应用于虹吸管散热器的散热器
CN215418310U (zh) 顶部热管理动力电池
CN108565527A (zh) 一种扁平热管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的装置
CN218103982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8808157B (zh) 电池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19163486U (zh) 电池模组散热装置、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8101442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742761U (zh) 一种液冷充电桩
CN218846499U (zh) 一种水冷风冷易散热冷凝器
CN210334677U (zh) 一种真空钎焊二次传热筒状散热器
CN210928452U (zh) 一种多孔平板式散热器
CN2210575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212842326U (zh) 一种蒸发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176 No.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Hengchua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3100 No. 20, Jiandong Road, Lijia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HENGCHUANG HEAT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