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4089U -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4089U
CN218534089U CN202222550567.9U CN202222550567U CN218534089U CN 218534089 U CN218534089 U CN 218534089U CN 202222550567 U CN202222550567 U CN 202222550567U CN 218534089 U CN218534089 U CN 218534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ixed
hole
pist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05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卜理伟
陈浩杰
姬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Linghang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Lingha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Linghang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Lingha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05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4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4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4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动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外的壳体、固定外环、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其中,所述上防护套卡接连接有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固定有气缸盖板,所述气缸盖板内设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有滑动组件,所述连接座固定有工具限位板,所述工具限位板固定有限位环,所述主轴的外端面固定有设置在工具限位板与限位环之间的胀紧套,所述固定外环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下法兰盘,所述下防护套卡接在下法兰盘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能够更好的对工件打磨,在浮动打磨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动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机器人打磨领域,通常是通过对工业机器人设定运动轨迹,从而通过工业机器人来实现对工件外轮廓的打磨。在进行打磨之前,需要依据工件外形的几何数据进行离线编程,从而生成机器人在打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生成后,后续的工件打磨工作全部按照此运动轨迹进行。但是由于各工件在生产成型过程中与原始的设计外形尺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各工件的外形并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完全相同的运动轨迹进行打磨会出现打磨不均匀的情况,即打磨不到位或者过度打磨的情况,如,在遇到工件上外轮廓凹陷较大的位置时,会因为打磨头打磨不到工件而影响打磨质量;在遇到工件上外轮廓凸起较大的位置时,会出现打磨头突然受力过大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工件或者电主轴过载损坏;在遇到打磨平面或者孔的时,出现凹陷或者凸出部位时,易造成打磨不到位或者过度打磨的情况,严重的甚至造成电主轴过载损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打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上外轮廓、平面或者孔洞出现凹陷或者凸起较大,造成打磨不到位或者过度打磨的情况,甚至造成主轴过载损坏的情况,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打磨质量的问题,发明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套设在主轴外的壳体、固定外环、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其中,所述上防护套卡接连接有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固定有气缸盖板,所述气缸盖板内设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有连接座,构成通过活塞组件带动连接座沿着主轴的轴向移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座连接有滑动组件,构成通过滑动组件使得连接座沿着滑动组件移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座固定有工具限位板,所述工具限位板固定有限位环,所述主轴的外端面固定有设置在工具限位板与限位环之间的胀紧套,所述固定外环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下法兰盘,所述下防护套卡接在下法兰盘上。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盘靠近气缸盖板的端面开设有若干上通气槽,所述下法兰盘靠近固定外环的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下通气槽。
优选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气缸盖板内开设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外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一端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气缸靠近连接座的一端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第二气缸靠近连接座一端的内端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第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气缸盖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一进气孔的第一主输气孔,所述第一主输气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气接头,所述第一进气孔延伸到气缸盖板的侧端面形成第一副输气孔,所述第一副输气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
优选地,所述气缸盖板的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相对应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所述气缸盖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垂直并连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三密封帽,所述气缸盖板内开设有与第二孔垂直并连通的第三进气孔,所述气缸盖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三进气孔的第二主输气孔,所述第二主输气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气接头,所述第三进气孔延伸到气缸盖板的侧端面形成第二副输气孔,所述第二副输气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四密封帽,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开设有连通到气缸盖板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开口处螺纹密封连接有平头消音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开口处的气缸盖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有密封板,所述第一气缸对应的密封板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卡接有第四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导向板,所述滑块固定在连接座远离与活塞组件连接的一端,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滑动槽,所述导向板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导向板固定在连接槽内,所述导向板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滑块的U型槽结构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滑动连接在定位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工具限位板靠近橡胶套的轴心端面开设有安置槽,所述胀紧套设置在安置槽内,且胀紧套在安置槽外的端面与限位环相抵触。
优选地,所述气缸盖板靠近连接座的端面固定有上缓冲垫,所述限位环远离工具限位板的端面固定有下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盘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上卡接环槽,所述上防护套的一端卡接在上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的外侧端面,第一下法兰盘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下卡接环槽,所述下防护套的一端卡接在下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的外侧端面。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活塞组件、连接座、工具限位板、限位环和限位环,便于将主轴与活塞组件、连接座、工具限位板、限位环和限位环连接在一起,进而通过活塞组件的上下移动,带动连接座、工具限位板、限位环、限位环和主轴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主轴带动打磨头对工具打磨时能够缓冲打磨头与工具的刚性力,同时利用两路进气的活塞组件,不仅能够控制活塞,进而控制主轴进行轴向移动,还能够实现主轴及其他部件的重力抵消,实现打磨更加精确稳定;(2)通过滑动组件,便于对连接座进行限定,使得连接座仅能够带着主轴进行轴向运动,避免连接座和主轴的外壳进行周向转动;(3)通过工具限位板、限位环和限位环,便于将主轴的外壳与连接座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主轴随着连接座相对壳体进行轴向移动;(4)通过上防护套、上法兰盘、下防护套和下法兰盘,便于对主轴两端进行防护阻挡,避免外界灰尘、碎屑等杂物通过主轴进入到壳体内,影响壳体内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5)通过上通气槽、第一下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便于在活塞组件带动连接座轴向运动时在壳体内产生的气流排出,避免壳体内气压与外界不平衡,对壳体内部结构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浮动打磨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的活塞组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上防护套,2、上法兰盘,3、上通气槽,4、气缸盖板,5、固定连接板,6、壳体,7、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一进气孔,10、第一主输气孔,11、第一输气接头,12、第一副输气孔,13、第一密封帽,14、第二进气孔,15、第一孔,16、第二密封帽,17、第二孔,18、第三密封帽,19、第三进气孔,20、第二主输气孔,21、第二输气接头,22、第二副输气孔,23、第四密封帽,24、排气孔,25、平头消音器,26、第一活塞,27、第一连接杆,28、第一密封圈,29、排气槽,30、第二活塞,31、第二连接杆,32、第二密封圈,33、环形槽,34、第三密封圈,35、固定槽,36、密封板,37、密封槽,38、第四密封圈,39、连接槽,40、连接座,41、连接螺钉,42、上缓冲垫,43、滑块,44、导向板,45、定位滑槽,46、滚珠,47、工具限位板,48、安置槽,49、胀紧套,50、限位环,51、下缓冲垫,52、固定外环,53、下法兰盘,54、下通气槽,57、下防护套,58、主轴,5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58外的壳体6、固定外环52、上防护套1和下防护套57,上防护套1卡接连接有上法兰盘2,具体地说,上法兰盘2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上卡接环槽,上防护套1的一端卡接在上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58的外侧端面,使得上防护套1的一端与上法兰盘2卡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主轴58的外壳的外表面连接在一起,进而对主轴58的外壳与上法兰盘2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灰尘、碎屑等杂物通过主轴58与上法兰盘2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体6内。上法兰盘2通过第一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有气缸盖板4,具体地说,上法兰盘2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设置的第一固定孔,气缸盖板4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实现上法兰盘2与气缸盖板4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气缸盖板4延伸有固定连接板5,固定连接板5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59,便于通过固定连接板5和固定孔59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机械臂上,进而通过机械臂控制主轴58上连接的打磨头对工件进行打磨去毛刺。气缸盖板4内设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0,构成通过活塞组件带动连接座40沿着主轴58的轴向移动的结构,使得通过向活塞组件通气,实现活塞组件带动连接轴沿主轴58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主轴58连接的打磨头在对工件进行打磨时具有轴向的浮动功能,进而减缓打磨头与工件的刚性抵触力。连接座40连接有滑动组件,构成通过滑动组件使得连接座40沿着滑动组件移动的结构,使得通过滑动组件对连接座40进行限定,实现连接座40仅能够随着滑动组件沿着主轴58进行轴向移动,避免连接座40进行周向转动。连接座40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有工具限位板47,具体地说,工具限位板47上开设有若干第三固定孔,连接座40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三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第二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内,实现连接座40与工具限位板47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工具限位板47通过第三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有限位环50,具体地说,工具限位板47上开设有若干第五固定孔,限位环50上开设有若干第六固定孔,第三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内,实现工具限位板47与限位环5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主轴58的外端面焊接或者固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设置在工具限位板47与限位环50之间的胀紧套49,具体地说,工具限位板47靠近橡胶套的轴心端面开设有安置槽48,胀紧套49设置在安置槽48内,且胀紧套49在安置槽48外的端面与限位环50相抵触,使得胀紧套49与主轴58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而通过工具限位板47与限位环50的锁紧连接与胀紧套49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工具限位板47与限位环50与主轴58连接在一起,进而与连接座40连接在一起,实现主轴58能够随着连接座40沿轴向进行移动。固定外环52的一端与壳体6通过第四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固定螺钉和第六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由下法兰盘53,具体地说,固定外环52的两端开设有若干第七固定孔和第八固定孔,壳体6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七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十固定孔,第四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七固定孔和第十固定孔内,实现壳体6与固定外环52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而通过壳体6、固定外环52和气缸盖板4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对封闭空间内部主轴58及其他结构进行保护;下法兰盘53上开设有若干与第八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十一固定孔,第五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在第八固定孔和第十一固定孔内,实现将下法兰盘53与固定外环52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下防护套57卡接在下法兰盘53上,具体地说,下法兰盘53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下卡接环槽,下防护套57的一端卡接在下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58的外侧端面,使得下防护套57的一端与下法兰盘53卡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主轴58的外壳的外表面连接在一起,进而对主轴58的外壳与下法兰盘53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灰尘、碎屑等杂物通过主轴58与下法兰盘5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体6内。气缸盖板4靠近连接座40的端面通过第七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有上缓冲垫42,上缓冲垫42为塑料或者橡胶材质,具体地说,气缸盖板4上开设有若干第十三固定孔,上缓冲垫42上开设有若干与第十三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十四固定孔,第七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十三固定孔和第十四固定孔内,实现将上缓冲垫42和气缸盖板4连接在一起,进而通过上缓冲垫42减缓连接座40向上运动时与气缸盖板4之间的碰撞力,减缓气缸盖板4与连接座40的磨损率,增加气缸盖板4和连接座40的使用寿命。限位环50远离工具限位板47的端面通过第八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有下缓冲垫51,限位环50上开设有若干第十五固定孔,下缓冲垫51上开设有若干与第十五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十六固定孔,第八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十五固定孔和第十六固定孔内,实现将下缓冲垫51和限位环50连接在一起,进而通过下缓冲垫51减缓限位环50向下运动时与固定外环52之间的碰撞力,进而减小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同时减缓固定外环52与限位环50的磨损,增加固定外环52和限位环50的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上法兰盘(2)靠近气缸盖板4的端面开设有若干上通气槽3,便于通过上通气槽3使得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伸缩运动时将壳体6内部的空气排出,或者吸入,保证壳体6内部与外界气体压强保持平衡,避免对壳体6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的移动。下法兰盘53靠近固定外环52的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下通气槽54,便于通过下通气槽54使得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伸缩运动时将壳体6内部的空气排出,或者吸入,保证壳体6内部与外界气体压强保持平衡,避免对壳体6内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的移动。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第一活塞26、第二活塞30、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气缸盖板4内开设有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使得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能够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相对气缸盖板4进行轴向移动。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外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32,便于通过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分别卡接限定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32,避免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32分别重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外侧表面脱离,进而通过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32分别与第一活塞26与第一气缸7、第二活塞30与第二气缸8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能够分别随着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进行轴向移动。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远离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一端与连接座40通过连接螺钉41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地说,连接座40上开设有两个下连接螺孔,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分别远离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一端开设有上连接螺孔,连接螺钉41螺纹连接在下连接螺孔和下连接螺孔内,实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与连接座40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连接座40能够随着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进行轴向移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开口处的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固定槽35,固定槽35内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固定有密封板36,使得通过密封板36将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的上端开口进行封堵,避免从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的上端开口漏气,影响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移动,同时能够避免外界灰尘落入到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影响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的滑动。第一气缸7对应的密封板36处开设有密封槽37,密封槽37内卡接有第四密封圈38,便于通过第四密封圈38将第一气缸7处密封板36与密封槽37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配合第一密封圈28,使得第一活塞26与密封板36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进而通过向该封闭空间输入空气,实现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向下移动。第一气缸7的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气孔9,便于通过第一进气孔9向第一气缸7内输入空气,进而实现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向下移动。第一气缸7靠近连接座40的一端开设有排气槽29,便于通过排气槽29实现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向下移动时将第一活塞26下方第一气缸7内的气体排放到壳体6内,进而通过上通气槽3、第一下通气槽55和第二下通气槽56排出到壳体6外,保证壳体6内部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第二气缸8靠近连接座40一端的内端面开设有环形槽33,环形槽33内卡接有第三密封圈34,使得通过环形槽33卡接限定第三密封圈34,进入通过第三密封圈34将第二连接杆31与第二气缸8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配合第二密封圈32,使得第三密封圈34与第二活塞30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进而通过向该封闭空间输入空气,实现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上移动。第二气缸8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气孔14,便于通过第二进气孔14向第二气缸8内输送空气,进而实现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上移动。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一进气孔9的第一主输气孔10,使得通过第一主输气孔10从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向第一进气孔9内输送空气,进而实现向第一气缸7内输入空气,增加第一气缸7内的压强,进而实现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向下移动。第一主输气孔10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气接头11,便于通过第一输气接头11实现第一主输气孔10与外界气泵相连通。第一进气孔9延伸到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形成第一副输气孔12,便于通过第一副输气孔12从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向第一进气孔9内输送空气,进而实现向第一气缸7内输入空气,增加第一气缸7内的压强,进而实现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向下移动。第一副输气孔12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13,便于通过第一密封帽13将第一副输气孔12进行封堵,避免从第一副输气孔12处漏气,影响第一活塞26在第一气缸7内的移动,同时利用第一主输气孔10和第一副输气孔12两个输气点避免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影响整个第一气缸7的使用,且使得整个装置与外界气泵连接更加灵活。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14相对应的第一孔15,便于通过第一孔15加工开设第二进气孔14。第一孔15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16,便于第二密封帽16将第一孔15的开口进行封堵,避免从第一孔15漏气。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14垂直并连通的第二孔17,气缸盖板4内开设有与第二孔17垂直并连通的第三进气孔19,使得通过第二孔17实现第二进气孔14与第三进气孔19的连通,同时便于第二孔17的加工开设。第二孔17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三密封帽18,便于第三密封帽18将第二孔17的开口进行封堵,避免从第二孔17漏气。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三进气孔19的第二主输气孔20,使得通过第二主输气孔20从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向第三进气孔19内输送空气,进而实现向第二气缸8内输入空气,增加第二气缸8内的压强,进而实现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上移动。第二主输气孔20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气接头21,便于通过第二输气接头21实现第二主输气孔20与外界气泵相连通。第三进气孔19延伸到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形成第二副输气孔22,便于通过第二副输气孔22从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向第三进气孔19内输送空气,进而实现向第二气缸8内输入空气,增加第二气缸8内的压强,进而实现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上移动。第二副输气孔22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四密封帽23,便于通过第四密封帽23将第二副输气孔22进行封堵,避免从第二副输气孔22处漏气,影响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的移动,同时利用第二主输气孔20和第二副输气孔22两个输气点避免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影响整个第二气缸8的使用,且使得整个装置与外界气泵连接更加灵活。第二气缸8的上端开设有连通到气缸盖板4的排气孔24,使得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上移动时,将第二气缸8内的空气从排气孔24排出,或者使得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向下移动时从外界向第二气缸8内吸入空气,保证第二活塞30上方的其他压强与外界相同,进而保证第二活塞30在第二气缸8内的移动。排气孔24的开口处螺纹密封连接有平头消音器25,便于通过平头消音器25使得从排气孔24排气或者吸气时减小噪音的发出。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滑动组件包括滑块43和导向板44,滑块43通过第九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在连接座40远离与活塞组件连接的一端,具体地说,滑块43上开设有第十七固定孔,连接座40上开设有与第十七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十八固定孔,第九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十七固定孔和第十八固定孔内,实现滑块43与连接座40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壳体6的侧壁开设有连接槽39,导向板44通过第十固定螺钉可拆卸固定在连接槽39内,具体地说,导向板44上开设有第十九固定孔,连接槽39内开设有与第十九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十固定孔,第十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第十九固定孔和第二十固定孔内,实现导向板44与壳体6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连接座40与壳体6的连接,且通过滑块43滑动连接在导向块上,不影响连接座40相对壳体6轴向移动。滑块43上开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滑动槽,导向板44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使得滑块43沿着滑动槽随着连接座40轴向移动。导向板44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定位滑槽45,滑块43的U型槽结构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滚珠46,滚珠46滑动连接在定位滑槽45内,使得通过滚珠46和定位滑槽45对滑块43与导向板44进行限定,实现滑块43与导向板44的连接,且不影响滑块43相对导向板44轴向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58)外的壳体(6)、固定外环(52)、上防护套(1)和下防护套(5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套(1)卡接连接有上法兰盘(2),所述上法兰盘(2)固定有气缸盖板(4),所述气缸盖板(4)内设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有连接座(40),构成通过活塞组件带动连接座(40)沿着主轴(58)的轴向移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座(40)连接有滑动组件,构成通过滑动组件使得连接座(40)沿着滑动组件移动的结构,所述连接座(40)固定有工具限位板(47),所述工具限位板(47)固定有限位环(50),所述主轴(58)的外端面固定有设置在工具限位板(47)与限位环(50)之间的胀紧套(49),所述固定外环(52)的一端与壳体(6)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下法兰盘(53),所述下防护套(57)卡接在下法兰盘(5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盘(2)靠近气缸盖板(4)的端面开设有若干上通气槽(3),所述下法兰盘(53)靠近固定外环(52)的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下通气槽(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第一活塞(26)、第二活塞(30)、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所述气缸盖板(4)内开设有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内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所述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外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和第二密封环槽内分别卡接有第一密封圈(28)和第二密封圈(32),所述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31)远离第一活塞(26)和第二活塞(30)的一端与连接座(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7)的上端连通有第一进气孔(9),所述第二气缸(8)的下端连通有第二进气孔(14),所述第一气缸(7)靠近连接座(40)的一端开设有排气槽(29),所述第二气缸(8)靠近连接座(40)一端的内端面开设有环形槽(33),所述环形槽(33)内卡接有第三密封圈(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一进气孔(9)的第一主输气孔(10),所述第一主输气孔(10)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气接头(11),所述第一进气孔(9)延伸到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形成第一副输气孔(12),所述第一副输气孔(12)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帽(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14)相对应的第一孔(15),所述第一孔(15)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密封帽(16),所述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进气孔(14)垂直并连通的第二孔(17),所述第二孔(17)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三密封帽(18),所述气缸盖板(4)内开设有与第二孔(17)垂直并连通的第三进气孔(19),所述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垂直并连通第三进气孔(19)的第二主输气孔(20),所述第二主输气孔(20)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气接头(21),所述第三进气孔(19)延伸到气缸盖板(4)的侧端面形成第二副输气孔(22),所述第二副输气孔(22)内密封螺纹连接有第四密封帽(23),所述第二气缸(8)的上端开设有连通到气缸盖板(4)的排气孔(24),所述排气孔(24)的开口处螺纹密封连接有平头消音器(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开口处的气缸盖板(4)的上端面开设有固定槽(35),所述固定槽(35)内固定有密封板(36),所述第一气缸(7)对应的密封板(36)处开设有密封槽(37),所述密封槽(37)内卡接有第四密封圈(3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43)和导向板(44),所述滑块(43)固定在连接座(40)远离与活塞组件连接的一端,所述滑块(43)上开设有横截面为U型的滑动槽,所述导向板(44)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所述壳体(6)的侧壁开设有连接槽(39),所述导向板(44)固定在连接槽(39)内,所述导向板(44)的两侧端面开设有定位滑槽(45),所述滑块(43)的U型槽结构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滚珠(46),所述滚珠(46)滑动连接在定位滑槽(4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限位板(47)靠近橡胶套的轴心端面开设有安置槽(48),所述胀紧套(49)设置在安置槽(48)内,且胀紧套(49)在安置槽(48)外的端面与限位环(50)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板(4)靠近连接座(40)的端面固定有上缓冲垫(42),所述限位环(50)远离工具限位板(47)的端面固定有下缓冲垫(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盘(2)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上卡接环槽,所述上防护套(1)的一端卡接在上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58)的外侧端面,第一下法兰盘(53)的外侧端面开设有下卡接环槽,所述下防护套(57)的一端卡接在下卡接环槽内,另一端密封套设在主轴(58)的外侧端面。
CN202222550567.9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Active CN218534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0567.9U CN21853408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0567.9U CN21853408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4089U true CN218534089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0567.9U Active CN218534089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4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3806A (zh) 气控浮动式毛刺清理机
CN112496954A (zh) 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打磨设备
CN111558891B (zh) 一种环保自吸式抛光设备
CN218534089U (zh) 一种用于高速旋转主轴的轴向浮动机构
CN111421475B (zh) 一种全自动数控抛丸机
CN211277782U (zh) 一种用于机械密封件加工的打磨装置
CN208117493U (zh) 一种除尘型双动作平磨机
JP3451210B2 (ja) 空圧回転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CN110328716B (zh) 一种垂直进给式立式圆锯床
CN210189446U (zh) 防尘结构及砂光机
CN204819041U (zh) 气控浮动式毛刺清理机
CN215470268U (zh) 一种偏心震动式防水打磨机
CN115570631A (zh) 斜锯及电动工具
CN210146177U (zh) 一种杂环化合物生产用研磨装置
CN210649790U (zh) 立式雕铣机
CN215847602U (zh) 用于打磨装置上的浮动去毛刺结构
CN220331029U (zh) 一种轴承式研磨器
CN110125752A (zh) 一种具有毛边去除功能的喷砂机
CN210024627U (zh) 一种用于机床加工孔的清洁装置
CN216265244U (zh) 一种减少粉尘污染的工业机械用打磨机
CN216866955U (zh) 一种真空泵防倒吸装置
CN216633955U (zh) 一种端面磨床砂轮主轴
CN215547411U (zh) 一种浮动刻磨主轴
CN215566462U (zh) 一种压缩机排气缓冲装置
CN220074265U (zh) 一种手持式研磨抛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