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1163U -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1163U
CN218521163U CN202222285646.1U CN202222285646U CN218521163U CN 218521163 U CN218521163 U CN 218521163U CN 202222285646 U CN202222285646 U CN 202222285646U CN 218521163 U CN218521163 U CN 218521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rying
stirring
base
barrel
excess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56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麟
黄杰
陈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vjiek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vjiek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vjiek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vjiek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56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1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1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1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提出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包括热干化桶、搅拌装置、冷水收集装置及鼓风装置,搅拌装置安装于热干化桶内,冷水收集装置与热干化桶顶部连通,鼓风装置与热干化桶底端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热干化桶的顶盖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能够使得冷凝水滑落到冷凝水槽内,有效防止冷凝水回流对热干化污泥造成影响;同时在顶盖顶部设置出风口便于生物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且在底部设置有鼓风装置和多孔板,对桶内进行均匀曝气,结合搅拌装置,使得污泥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混合的更加充分;桶体上还设有两个取样口,以对桶内温度进行监测以及测定物料指标,从而有效提高了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在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水率高,为了更好的利用剩余污泥,一般对污泥进行简单脱水后,再进行热干化处理,以便于使污泥得到充分利用;
但在热干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在干化装置的顶部会到相对低温的顶盖会发生冷凝,冷凝水如果回流进正在热干化的污泥中,会对正在进行热干化的污泥的热干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污泥的含水率升高,影响热干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通过将热干化桶的顶盖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能够使得冷凝水滑落到冷凝水槽内,有效防止冷凝水回流对热干化污泥造成影响;同时在顶盖顶部设置出风口便于生物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且在底部设置有鼓风装置和多孔板,通过鼓风装置进行强制曝气后,多孔板对曝入的空气进行均匀布气,结合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使得污泥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混合的更加充分;桶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取样口,以便于对桶内温度进行监测以及测定物料指标,从而有效提高了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包括:热干化桶、搅拌装置、冷水收集装置及鼓风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热干化桶内,所述冷水收集装置与所述热干化桶顶部连通,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热干化桶底端连通;
所述冷水收集装置包括冷凝水槽、冷凝管及储水池,所述冷凝管顶端与所述冷凝水槽连通、底端与所述储水池连通;
所述热干化桶包括底座、桶体及顶盖,所述底座置于地面上,所述桶体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冷凝水槽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桶体顶端,所述顶盖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水槽顶部;
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底座连通;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出气孔;
所述桶体上设置有多个取样口。
进一步,所述顶盖带有尖顶,所述顶盖的以尖顶为轴线形成的侧面为向上、向外凸起的圆弧面。
进一步,所述顶盖的高度与顶盖的最大半径的比值为0.5-0.7。
进一步,所述顶盖尖顶到底面外端的直线与半径的夹角为30°-50°。
进一步,所述冷凝水槽包括槽壁及槽底,所述槽底为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环形锥斜面,所述槽底焊接于所述槽壁的内周侧底圈上,所述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槽底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出水口的顶壁的顶端高于所述槽底,所述出水口的底壁顶端低于所述槽底或者与所述槽底相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凝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及搅拌叶,所述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搅拌轴设置于所述桶体内,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叶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叶设置有多组。
进一步,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鼓风管道及鼓风口,所述鼓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侧面,所述鼓风管道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鼓风口连通。
进一步,所示底座内焊接有防污板,所述搅拌电机位于所述防污板的下方,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防污板,所述底座的顶端与所述桶体的连接处焊接有多孔板,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多孔板;
所述鼓风口位于所述防污板与所述多孔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顶盖的最高点处。
更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位于所述防污板与所述多孔板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盖板,所述底座的位于所述防污板的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盖板;
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卸料口盖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热干化桶的顶盖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能够使得冷凝水滑落到冷凝水槽内,有效防止冷凝水回流对热干化污泥造成影响;同时在顶盖顶部设置出风口便于生物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且在底部设置有鼓风装置和多孔板,通过鼓风装置进行强制曝气后,多孔板对曝入的空气进行均匀布气,结合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使得污泥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混合的更加充分;桶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取样口,以便于对桶内温度进行监测以及测定物料指标,从而有效提高了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热干化桶1;底座11;防污板111;多孔板112;排污口113;桶体12;取样口121;顶盖13;出气口131;搅拌装置2;搅拌电机21;搅拌轴22;搅拌叶23;冷水收集装置3;冷凝水槽31;槽壁311;槽底312;出水口313;冷凝管32;储水池33;鼓风装置4;鼓风机41;鼓风管道42;鼓风口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包括:热干化桶1、搅拌装置2、冷水收集装置3及鼓风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2安装于所述热干化桶1内,所述冷水收集装置3与所述热干化桶1顶部连通,所述鼓风装置4与所述热干化桶1底端连通;
所述冷水收集3装置包括冷凝水槽31、冷凝管32及储水池33,所述冷凝管32顶端与所述冷凝水槽31连通、底端与所述储水池33连通;
所述热干化桶1包括底座11、桶体12及顶盖13,所述底座11置于地面上,所述桶体12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11顶部,所述冷凝水槽31可以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桶体12顶端、也可以焊接在桶体12顶端,所述顶盖13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水槽31顶部;
所述鼓风装置4与所述底座11连通;
所述顶盖13上设置有出气孔131,设置出气口131,保证桶体12内的气压平衡,将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所述桶体12上设置有多个取样口121,取样口有温度测试口、样品取出口等,所述取样口121上设置有取样口盖板,开始时定期进行取样,直到达到设定标准,后期掌握规律后可按照时间规律进行样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顶盖13带有尖顶,所述顶盖13的以尖顶为轴线形成的侧面为向上、向外凸起的圆弧面,将顶盖设置为圆弧面,使得冷凝水自动流入冷凝水槽3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顶盖13的高度与顶盖的最大半径的比值为0.5-0.7。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顶盖13尖顶到底面外端的直线与半径的夹角为30°-50°,该角度的设定能够使冷凝水直接流入冷凝水槽31,有效防止冷凝水再次落入正在进行热干化的污泥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冷凝水槽31包括槽壁311及槽底312,所述槽底312为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环形锥斜面,所述槽底312焊接于所述槽壁311的内周侧底圈上,所述槽壁311上设置有出水口313,所述出水口313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槽底312 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出水口313的顶壁的顶端高于所述槽底312,所述出水口313的底壁顶端低于所述槽底312或者与所述槽底312相接,所述出水口313与所述冷凝管32连通;
冷凝水槽31的槽底的设置出水口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使得冷凝水自动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电机21、搅拌轴22及搅拌叶23,所述搅拌电机21设置于所述底座11内,所述搅拌轴22设置于所述桶体12内,所述搅拌轴22与所述搅拌电机21连接,所述搅拌叶23安装于所述搅拌轴22上,所述搅拌叶23设置有多组;
由于底部的搅拌叶23承重的重力大,因此将多个搅拌叶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自下而上间距越来越大;
由于污泥本身为多孔结构,因此无需一直进行搅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通过搅拌装置 2定期进行搅拌,能够有效促进风与污泥混合,起到更好的热干化效果,同时有效防止污泥堵塞多孔板上的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鼓风装置4包括鼓风机41、鼓风管道 42及鼓风口43,所述鼓风口43设置于所述底座11侧面,所述鼓风管道42一端与所述鼓风机4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鼓风口43连通;
通过鼓风机41将自然风鼓入桶体12内与污泥进行混合,加速热干化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示底座11内焊接有防污板111,所述搅拌电机21位于所述防污板111的下方,所述搅拌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防污板111,所述底座11的顶端与所述桶体12的连接处焊接有多孔板112,所述搅拌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多孔板112;
所述鼓风口43位于所述防污板111与所述多孔板112之间;
设置防污板111防止污泥落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所述出气孔131位于所述顶盖13的最高点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由于在底座11顶部设置有多孔板,通过鼓风机向污泥鼓风,因此污泥有可能通过多孔板上的孔不慎落在防污板上,落在防污板上的污泥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否则影响鼓风效果,因此所述底座11的位于所述防污板111与所述多孔板 112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污口113,所述排污口113上设置有排污盖板,通过排污口对底座内部进行清理,主要是对防污板进行及时清理,防止堆积污泥,底座的高度应该满足人体能够进入并施工,对于实验的设备,对安装没有特殊需求,对于实际进行现场工作的设备,由于桶体较大,可以将底座可以设置在地下,以更好的安装设备,同时通过排污口也可以对多孔板上的孔进行清理;
所述底座11的位于所述防污板的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检修口114,所述检修口114上设置有检修盖板;
见图2,所述桶体12底部设置有卸料口123,所述卸料口123上设置有卸料口盖板,污泥热干化到设定指标后,通过卸料口将物料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2,组装时,首先将底座连同桶体放置在设定的位置;
然后将防污板焊接在底座内的设定位置,主要为安装搅拌电机预留安装空间和检修空间;
然后将多孔板焊接在桶体内;
然后将电机安装在底座的内部;
然后将搅拌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多孔板和防污板;
然后将搅拌轴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同时做好搅拌轴与防污板的安装孔的密封和转动,同时做好搅拌轴与多孔板的安装孔的密封和转动;
然后安装搅拌叶;
然后安装冷水收集槽,首先将槽壁焊接在桶体的顶端,然后将槽底焊接在槽壁上,并将冷凝水管接好通入冷凝池内;
然后安装鼓风装置,将鼓风管连通鼓风口和鼓风机。
热干化时,首先将需要热干化的污泥初步脱水后,通过上料设备投入热干化筒内,同时投入药剂;
然后盖上顶盖;
然后搅拌电机工作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工作,将污泥与药剂混合均匀;
然后反应发热,并热干化;
在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遇到顶盖后会凝结成水珠,水珠过多过大时会顺着顶盖的顶壁向下向外滴落到冷凝水槽内,当水量较多时会在位置差的作用下顺势通过冷凝水管流入冷凝池内;
在自热干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搅拌,同时取样监测,等到热干化达到预期效果后将热干化后的物料通过卸料口取出。
由于桶体体型较大,因此需要在桶体上设置倾斜的支撑杆,如附图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干化桶、搅拌装置、冷水收集装置及鼓风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热干化桶内,所述冷水收集装置与所述热干化桶顶部连通,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热干化桶底端连通;
所述冷水收集装置包括冷凝水槽、冷凝管及储水池,所述冷凝管顶端与所述冷凝水槽连通、底端与所述储水池连通;
所述热干化桶包括底座、桶体及顶盖,所述底座置于地面上,所述桶体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冷凝水槽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桶体顶端,所述顶盖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水槽顶部;
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底座连通;
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出气孔;
所述桶体上设置有多个取样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带有尖顶,所述顶盖的以尖顶为轴线形成的侧面为向上、向外凸起的圆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高度与顶盖的最大半径的比值为0.5-0.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尖顶到底面外端的直线与半径的夹角为30°-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槽包括槽壁及槽底,所述槽底为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环形锥斜面,所述槽底焊接于所述槽壁的内周侧底圈上,所述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槽底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出水口的顶壁的顶端高于所述槽底,所述出水口的底壁顶端低于所述槽底或者与所述槽底相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凝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及搅拌叶,所述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搅拌轴设置于所述桶体内,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叶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叶设置有多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鼓风管道及鼓风口,所述鼓风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侧面,所述鼓风管道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鼓风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底座内焊接有防污板,所述搅拌电机位于所述防污板的下方,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防污板,所述底座的顶端与所述桶体的连接处焊接有多孔板,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多孔板;
所述鼓风口位于所述防污板与所述多孔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顶盖的最高点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位于所述防污板与所述多孔板之间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排污盖板,所述底座的位于所述防污板的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设置有检修盖板;
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卸料口盖板。
CN202222285646.1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Active CN218521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646.1U CN21852116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5646.1U CN21852116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1163U true CN218521163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5646.1U Active CN21852116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1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66240B1 (ko) 에어레이션 임펠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용 교반기
CN206483378U (zh) 一种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搅拌器
CN218521163U (zh) 一种处理剩余污泥的生物热干化装置
CN207042468U (zh) 一种可搅拌合成反应釜
CN220116443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装置
SE458122B (sv) Anordning foer att blanda och/eller lyfta ett medium i vaetskeform, saerskilt foer fermentering av mikroorganismer
CN109225025A (zh) 液体肥料混合机
CN208082270U (zh) 一种新型搅拌器
CN207734862U (zh) 一种新型饲料出料装置
CS214829B2 (en) Appliance for 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digestion of organic substances
CN212999978U (zh) 一种可自动调压且搅拌均匀的反应釜
CN213077990U (zh) 一种焚烧烟气用干式脱酸装置
CN215365532U (zh) 一种有机固废好氧发酵堆肥装置的搅拌卸料装置
CN108821805A (zh) 一种自动进出料转鼓式堆肥箱
CN211946978U (zh) 一种圆筒型好氧发酵系统
CN108404725A (zh) 一种混凝土钢结构用防腐涂料加工设备
CN209237759U (zh) 一种搅拌容器
CN210596055U (zh) 一种组合式发酵装置
CN207608342U (zh) 一种集成自动加药系统
CN220696536U (zh) 一种有机固废水热处理气流搅拌装置
KR0158480B1 (ko) 유기성폐기물 처리장치
CN214234043U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聚合反应釜
CN216998213U (zh) 一种微生物肥料发酵装置
CN220643075U (zh) 一种干式厌氧发酵罐无源自产气搅拌设备
CN207062258U (zh) 一种增氧式真菌孢子发酵液闪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