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1007U -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21007U
CN218521007U CN202222906172.8U CN202222906172U CN218521007U CN 218521007 U CN218521007 U CN 218521007U CN 202222906172 U CN202222906172 U CN 202222906172U CN 218521007 U CN218521007 U CN 218521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e
transmission shaft
transmission
shu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61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uxiang Intelligent Material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uxiang Intelligent Material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uxiang Intelligent Material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uxiang Intelligent Material 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61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21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21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21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轴、传动带、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一传动轴位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三传动轮,所述传动带分别环设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的外周,所述传动带用于与移动机构啮合。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一起转动,使传动带整体稳定转动,从而使与传动带啮合的移动机构发生移动,支撑结构采用三根传动轴,增加了支撑强度。

Description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立体仓库中进行重型货物的存取通常是使用巷道式堆垛机来完成。该种巷道式堆垛机承载能力强,单机运行速度快。但是由于单个巷道中最多布置两个堆垛机,从而限制了堆垛机存取货物的频率。对于中轻型货物,目前逐渐开始采用穿梭车的形式进行存取。采用穿梭车存取货物可实现单巷道多车及分层存取,大大提高了仓库的出入库效率,并且可以根据仓库灵活配置穿梭车,从而使得穿梭车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目前穿梭车的底盘下方多采用两根传动转轴,仅依靠这两根传动转轴来支撑底盘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取件机构,支撑能力较弱,当货物较重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它采用三根传动轴,增加了支撑强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穿梭车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轴、传动带、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一传动轴位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三传动轮,所述传动带分别环设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的外周,所述传动带用于与移动机构啮合。
可选的,所述传动带包括内环侧和外环侧,所述内环侧环设在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外周,所述外环侧分别与第一传动轮和移动机构啮合。
可选的,还包括支撑侧板,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侧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穿设在支撑侧板上,所述支撑侧板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轮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环设在调节轮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轮为齿轮,所述传动带的内环侧为平滑面,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周壁和第三传动轮的外周壁均为平滑面,所述传动带的外环侧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均为齿轮,所述传动带的内环侧和外环侧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
可选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侧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底部垂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穿梭车,包括移动机构和权上文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转动驱动器,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在支撑侧板上,所述移动板一面设有与传动带啮合的齿条,移动杆另一面安装有转动驱动器,所述转动驱动器转动连接有转杆。
可选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在转动驱动器的外周,所述转动驱动器设有供转杆转动的条形槽。
可选的,还包括运行组件,所述运行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二驱动件以及滚轮组件,所述支撑架与支撑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滚轮组件连接。
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主动轮、被动轮、轮轴、同步带和行走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被动轮安装在轮轴上,所述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被动轮的外周,所述行走轮安装在轮轴的两端,所述轮轴转动穿设在支撑架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支撑结构,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一起转动,使传动带整体稳定转动,从而使与传动带啮合的移动机构发生移动,相比于两根传动轴,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采用三根传动轴,增加了支撑强度。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支撑结构,第一传动轮设置在传动带的外周壁即外环侧,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设置在传动带的内周壁即内环侧,调节轮对传动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用户可以根据传动带的松紧程度来选择适宜尺寸的调节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支撑结构的传动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的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穿梭车的运行组件的示意图。
各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驱动件;2、第一传动轴;21、第一传动轮;3、传动带;31、内环侧;32、外环侧;4、第二传动轴;41、第二传动轮;5、第三传动轴;51、第三传动轮;6、支撑侧板;61、调节轮;7、支撑板;71、连接板;8、移动机构;81、移动板;811、齿条;82、转动驱动器;83、转杆;84、防护罩;841、条形槽;9、运行组件;91、支撑架;92、第二驱动件;93、滚轮组件;931、主动轮;932、被动轮;933、轮轴;934、同步带;935、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1、第一传动轴2、传动带3、第二传动轴4以及第三传动轴5,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4、第三传动轴5平行设置,且第一传动轴2位于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1与第一传动轴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两端设有第一传动轮21,所述第二传动轴4两端设有第二传动轮41,所述第三传动轴5两端设有第三传动轮51,所述传动带3分别环设在第一传动轮21、第二传动轮41、第三传动轮51的外周,所述传动带3用于与移动机构8啮合。第一驱动件1驱动第一传动轴2转动,第一传动轮21通过传动带3带动第二传动轮41和第三传动轮51一起转动,使传动带3整体稳定转动,从而使与传动带3啮合的移动机构8发生移动,相比于两根传动轴,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采用三根传动轴,增加了支撑强度。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传动带3包括内环侧31和外环侧32,所述内环侧31环设在第二传动轮41和第三传动轮51外周,所述外环侧32分别与第一传动轮21和移动机构8啮合。第一传动轮21设置在传动带3的外周壁即外环侧32,第二传动轮41和第三传动轮51设置在传动带3的内周壁即内环侧31。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支撑侧板6,所述第二传动轮41、第三传动轮51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侧板6上,所述第一传动轴2转动穿设在支撑侧板6上,所述支撑侧板6设有调节轮61,所述调节轮61设置在第一传动轮21的两侧,所述传动带3环设在调节轮61的外周。调节轮61对传动带3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用户可以根据传动带3的松紧程度来选择适宜尺寸的调节轮61。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传动轮21为齿轮,所述传动带3的内环侧31为平滑面,所述第二传动轮41的外周壁和第三传动轮51的外周壁均为平滑面,所述传动带3的外环侧32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第一传动轮21和传动带3通过凸齿传动,驱动传动带3带动第二传动轮41和第三传动轮51同步转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未提供附图,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传动轮21、第二传动轮41、第三传动轮51均为齿轮,所述传动带3的内环侧31和外环侧32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支撑结构,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支撑板7,所述支撑侧板6设置在支撑板7的两侧,所述支撑板7底部垂直设有连接板71,所述连接板71分别与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连接。支撑板7用于放置货物,支撑侧板6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支撑板7的两侧,第一传动轮21、第二传动轮41、第三传动轮51、传动带3均对称设置,第二传动轴4和第三传动轴5均设有连接环,连接板71设有与第一传动轴2和第三传动轴5配合的凹槽,连接板71与连接环通过螺钉配合。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一种穿梭车,包括移动机构8和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所述移动机构8包括移动板81和转动驱动器82,所述移动板81滑动安装在支撑侧板6上,所述移动板81一面设有与传动带3啮合的齿条811,移动杆另一面安装有转动驱动器82,所述转动驱动器82转动连接有转杆83。齿条811沿移动板81长度方向设置,传动带3通过齿条811带动移动板81移动,转动驱动器82为舵机,舵机驱动转动转杆83旋转,移动机构8为两组,当舵机驱动转杆83转动时,两个转杆83相对转动呈夹持状抵靠在货物的外表面,并在移动板81的移动下将货物夹持到货架上。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与实施例1-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防护罩84,所述防护罩84设置在转动驱动器82的外周,所述转动驱动器82设有供转杆83转动的条形槽841。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与实施例1-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还包括运行组件9,所述运行组件9包括支撑架91、第二驱动件92以及滚轮组件93,所述支撑架91与支撑侧板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92安装在支撑架9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92与滚轮组件93连接。运行组件9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支撑侧板6上。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5,本实施例的穿梭车,与实施例1-9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滚轮组件93包括主动轮931、被动轮932、轮轴933、同步带934和行走轮935,所述主动轮931与第二驱动件9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被动轮932安装在轮轴933上,所述同步带934绕设在主动轮931和被动轮932的外周,所述行走轮935安装在轮轴933的两端,所述轮轴933转动穿设在支撑架91上。第二驱动件92驱动主动轮931转动,主动轮931通过同步带934带动被动轮932转动,被动轮932带动轮轴933转动,轮轴933带动行走轮935转动,进行实现行走轮935在轨道上的滚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轴、传动带、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平行设置,且第一传动轴位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两端设有第三传动轮,所述传动带分别环设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的外周,所述传动带用于与移动机构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包括内环侧和外环侧,所述内环侧环设在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外周,所述外环侧分别与第一传动轮和移动机构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侧板,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撑侧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穿设在支撑侧板上,所述支撑侧板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轮的两侧,所述传动带环设在调节轮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为齿轮,所述传动带的内环侧为平滑面,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周壁和第三传动轮的外周壁均为平滑面,所述传动带的外环侧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均为齿轮,所述传动带的内环侧和外环侧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凸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侧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底部垂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连接。
7.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穿梭车支撑结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转动驱动器,所述穿梭车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侧板,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在支撑侧板上,所述移动板一面设有与传动带啮合的齿条,移动杆另一面安装有转动驱动器,所述转动驱动器转动连接有转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在转动驱动器的外周,所述转动驱动器设有供转杆转动的条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行组件,所述运行组件包括支撑架、第二驱动件以及滚轮组件,所述支撑架与支撑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滚轮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主动轮、被动轮、轮轴、同步带和行走轮,所述主动轮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被动轮安装在轮轴上,所述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被动轮的外周,所述行走轮安装在轮轴的两端,所述轮轴转动穿设在支撑架上。
CN202222906172.8U 2022-10-31 2022-10-31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Active CN218521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6172.8U CN218521007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6172.8U CN218521007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21007U true CN218521007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6172.8U Active CN218521007U (zh) 2022-10-31 2022-10-31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21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3962B (zh) 一种固体物料六面缠绕包装机
CN107792418A (zh) 一种钢带缠绕打包机
CN103669946B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旋转升降机
CN218521007U (zh) 穿梭车及其支撑结构
CN205346268U (zh) 一种存取电池装置
CN21388793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汽车零部件冲压流水线
CN106744349A (zh) 一种可全方位起吊的起重机
CN210232979U (zh) 一种圆刀轴用可移动装卸货架
CN203048332U (zh) 一种圆盘式纸张凹版印刷机收放料装置
CN214933377U (zh) 一种具有顶升及换向功能的穿梭车
CN218752811U (zh) 仓储运行车
CN110307296A (zh) 一种可变轨距钢轮驱动装置
CN211851125U (zh) 用于存取车辆的车辆搬运器
CN211544842U (zh) 用于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导向平衡装置
CN211369711U (zh) 具有伸缩梳齿支架的车辆搬运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06031573U (zh) 一种连续式滑板拆解线
CN113829945A (zh) 一种电池交换装置及电池交换车
CN209281819U (zh) 一种三面翻广告墙
CN219134612U (zh) 圆筒缠绕机
CN211763363U (zh) 一种隔热条生产用牵引装置
CN218113973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皮带预紧结构
CN221698862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
CN113044503A (zh) 一种轨道行走机构
CN210312131U (zh) 适用于传输带的双层滚筒结构
CN217437673U (zh) 堆垛机载货台用的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