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5715U - 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5715U
CN218515715U CN202222495218.1U CN202222495218U CN218515715U CN 218515715 U CN218515715 U CN 218515715U CN 202222495218 U CN202222495218 U CN 202222495218U CN 218515715 U CN218515715 U CN 218515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main body
buffer
rail
str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52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家良
莫建刚
林煜
周进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52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15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5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5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洗碗机,洗碗机包括主体、碗篮以及轨道组件,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的主体滑轮,主体滑轮设置于主体内;碗篮设置于主体内;轨道组件包括轨道,轨道滑移于主体内,承载碗篮;其中,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另一个,进而支撑并限位轨道滑移于主体。本申请洗碗机中轨道相对主体滑动更加顺畅,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洗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洗碗机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主体滑轮,轨道相对主体滑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大,影响碗篮拉出或推入体验,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洗碗机,以解决现有洗碗机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主体滑轮,轨道相对主体滑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大,影响碗篮拉出或推入体验,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洗碗机,洗碗机包括: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的主体滑轮,主体滑轮设置于主体内;碗篮,设置于主体内;轨道组件,包括轨道,轨道滑移于主体内,承载碗篮;其中,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另一个,进而支撑并限位轨道滑移于主体。
其中,主体滑轮为三个,两个主体滑轮滑移于轨道的上下端内中的一个,一个主体滑轮位于轨道的上下端内中的另一个,并且位于两个主体滑轮之间,三个主体滑轮以等腰三角形排列。
其中,主体滑轮为四个,两个主体滑轮滑移于轨道的上端内,另外两个主体滑轮滑移于轨道的下端内,位于轨道下端内的两个主体滑轮位于轨道上端的两个主体滑轮之间,以使得四个主体滑轮以等腰梯形排列。
其中,轨道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以及连接上导轨和下导轨相同侧的轨道侧壁,上导轨、下导轨以及轨道侧边形成有轨道槽,轨道侧壁向背离主体滑轮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凹陷部主体滑轮间隔设置。
其中,凹陷部包括在上导轨至下导轨方向分布的第一连接侧壁、第二连接侧壁以及第三连接侧壁,第一连接侧壁以及第三连接侧壁对称设置于第二连接侧壁两端,第一连接侧壁和第二连接侧壁之间呈钝角设置,第三连接侧壁和第二连接侧壁之间呈钝角设置。
其中,洗碗机还包括活动组件,活动组件沿轨道具有可移动性,用于承载碗篮,且具有第一抵触件;轨道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件以及第二缓冲件,轨道在主体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对主体具有可移动性,第一缓冲件设置于轨道的第一端,第二缓冲件设置于轨道的第二端;其中,活动组件相对轨道从第二端朝向第一端移动的行程定义为第一行程,轨道相对主体的反向于第一行程的移动行程定义为第二行程,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行程触发第二行程开始,第一抵触件在活动组件沿轨道移动到第一行程末端时抵触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在第二行程末端抵触主体。
其中,第二缓冲件在第二行程末端抵触主体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为主体滑轮;轨道组件包括第三缓冲件和第四缓冲件,第三缓冲件设置于轨道的第二端,第四缓冲件设置于轨道的第一端;活动组件具有第二抵触件,第一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三行程,第二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四行程,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三行程触发第四行程开始,第二抵触件在活动组件沿轨道移动到第三行程末端时抵触第三缓冲件,第四缓冲件在第四行程末端抵触主体的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为主体滑轮。
其中,第一缓冲件形成有第一缓冲孔,第一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第二缓冲件形成有第二缓冲孔,第二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
其中,第二缓冲孔包括两个,靠近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缓冲孔呈椭圆设置,椭圆短轴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远离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缓冲孔呈扇形设置,扇形对称线与椭圆短轴重合,远离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缓冲孔围设于靠近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缓冲孔。
其中,活动组件包括第三抵触件,第一抵触件和第二抵触件间隔设置且均滑移于上导轨上侧,第三抵触件滑移于下导轨下侧,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且均位于轨道槽内;轨道组件包括第五缓冲件,第五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对称设置于轨道上下两侧,第一缓冲件设置于上导轨上侧,第二缓冲件、第四缓冲件设置于轨道槽两端。
其中,第一抵触件、第二抵触件以及第三抵触件均为滚轮,滚轮相对于活动组件具有定轴滚动性。
其中,第三缓冲件包括缓冲部以及缓冲件,缓冲部形成有第三缓冲孔,缓冲件从缓冲部朝向活动组件斜向延伸,形成卡钳第二抵触件的空间,缓冲件先于缓冲部抵触第二抵触件,且能发生形变。
其中,第四缓冲件包括围设形成第四缓冲孔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第四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分别对称连接于第三连接部的两端,第一连接部呈弧形设置。
其中,洗碗机包括:洗碗本体,洗碗本体形成有第一安装槽;内胆,内胆为主体,内胆位于洗碗本体内,内胆具有第二安装槽,碗篮位于内胆且相对第二安装槽推入或推出,轨道组件滑移于内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洗碗机包括主体、碗篮以及轨道,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的主体滑轮。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另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用于支撑并限位轨道滑移于。通过上述方式,使滚动支撑于轨道上端的主体滑轮和滚动支撑于轨道下端的主体滑轮之间存在高度差,进而使得滚动支撑于轨道上端的主体滑轮与轨道下端之间存在间隔、滚动支撑于轨道下端的主体滑轮与轨道上端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提升了轨道相对主体滑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洗碗机碗篮拉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轨道与主体滑轮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轨道与主体滑轮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主体滑轮与轨道中上导轨接触的一实施例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主体滑轮与轨道中下导轨接触的一实施例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配合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第一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第二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一缓冲件以及第四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一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二缓冲件、第三缓冲件以及第五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二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三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四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洗碗机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是本申请洗碗机碗篮拉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出一种洗碗机100。洗碗机100包括主体(图上未示意)、碗篮20以及轨道组件1。碗篮20设置于主体内。碗篮20能够相对主体推入或拉出。碗篮20用于承载各类不同餐具。主体内还可以设置有喷臂,喷臂向碗篮20及其上的各类不同载具喷水,用于清洗餐具。主体还包括主体滑轮301。主体滑轮301设置于主体内,主体滑轮301相对主体能够转动。主体滑轮301包括至少三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轨道组件1包括轨道16。轨道16滑移于主体内,能够相对主体移动。轨道16能够承载碗篮20。碗篮20拉出或推入主体过程中,能够间接驱动轨道16滑移,以使得轨道16拉出或者推入。
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轨道与主体滑轮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轨道与主体滑轮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结合图1以及图2,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下端中的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下端中的另一个。通过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支撑并限位轨道16,以使轨道16滑移于主体。因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不在一条直线上,上述至少两个主体滑轮301和除了上述至少两个主体滑轮301之外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301之间存在高低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内。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内。另一替代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内。至少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301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内。
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上端接触,主体滑轮301和轨道16上端之间是滚动摩擦;而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下端之间存在间隙,不与轨道16下端接触,避免了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下端之间滑动摩擦,进而实现轨道16相对主体滑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下端接触,主体滑轮301和轨道16下端之间是滚动摩擦;而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上端之间存在间隙,不与轨道16上端接触,避免了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上端之间滑动摩擦,进而实现轨道16相对主体滑动的顺畅性,进而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的主体滑轮301和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的主体滑轮301之间存在高度差,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上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下端之间存在间隔,滚动支撑于轨道16下端的主体滑轮301与轨道16上端之间存在间隙,提升了轨道16相对主体滑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上述主体滑轮301为三个时,三个主体滑轮301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排列,如图3所示。当主体滑轮301为四个时,三个主体滑轮301或者四个主体滑轮301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排列,如图4所示。当主体滑轮301为五个时,三个主体滑轮301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排列;或者,四个主体滑轮301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排列;或者,五个主体滑轮301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排列。当然,主体滑轮301还可以为五个、六个或者多个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滑轮301为三个。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的上下端内中的一个。一个主体滑轮301位于轨道16的上下端内中的另一个。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一个位于三个主体滑轮301中的两个主体滑轮301之间。三个主体滑轮301以等腰三角形排列。通过三个主体滑轮301,实现了轨道16滑动的顺畅性,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节省成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的上端内,剩下的一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的下端内。剩下的一个主体滑轮301位于上述两个主体滑轮301之间。通过上述主体滑轮301设置方式,实现了轨道16滑动的顺畅性,同时轨道16滑动更加稳定。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的下端内,剩下的一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的上端内。剩下的一个主体滑轮301位于上述两个主体滑轮301之间。通过上述主体滑轮301设置方式,实现了轨道16滑动的顺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滑轮301为四个。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上下端内的一个,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另外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上下端内的另一个。
如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上端内。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另外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下端内。位于轨道16下端内的两个主体滑轮301位于轨道16上端的两个主体滑轮301之间,以使得四个主体滑轮301形成等腰梯形排布。通过上述主体滑轮301设置方式,实现了轨道16滑动的顺畅性,轨道16滑动更加稳定。
如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上端内。四个主体滑轮301中的另外两个主体滑轮301滑移于轨道16下端内。位于轨道16下端内的两个主体滑轮301位于轨道16上端的两个主体滑轮301之间。其中,位于轨道16下端内的两个主体滑轮301可以位于上述两个主体滑轮301任一侧,在此不做限定。通过上述主体滑轮301设置方式,实现了轨道16滑动的顺畅性,轨道16滑动更加稳定。
上述四个主体滑轮301排列成等腰梯形相比于四个主体滑轮301排列成其他形状而言,轨道16滑动更加顺畅,轨道16拉出或者推入距离更长,而且也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5以及图6,图5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主体滑轮与轨道中上导轨接触的一实施例剖面图;图6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主体滑轮与轨道中下导轨接触的一实施例剖面图。结合图3以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轨道16包括上导轨161、下导轨162以及轨道侧壁。上导轨161、下导轨162以及轨道侧壁形成轨道槽163。轨道侧壁连接上导轨161和下导轨162相同侧。轨道侧壁向背离主体滑轮301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164。通过上述凹陷部164设置,减小了主体滑轮301与轨道侧壁之间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主体滑轮301朝向轨道侧壁的一侧面与轨道侧壁之间滑动摩擦力,提升轨道16滑移运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上述凹陷部164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够减小主体滑轮301与轨道侧壁之间间隙即可,其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具体地,凹陷部164包括第一连接侧壁1641、第二连接侧壁1642以及第三连接侧壁1643。其中,第一连接侧壁1641、第二连接侧壁1642以及第三连接侧壁1643在上导轨161以及下导轨162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侧壁1641以及第三连接侧壁1643对称设置于第二连接侧壁1642两端。上导轨161与第一连接侧壁1641连接。第一连接侧壁1641和第二连接侧壁1642之间呈钝角设置。下导轨162与第三连接侧壁1643连接。第三连接侧壁1643和第二连接侧壁1642之间呈钝角设置。通过上述方式,凹陷部164呈倒置梯形设置,进一步减小了主体滑轮301与轨道侧壁之间接触面积,提升轨道16滑移运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配合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第一运动过程示意图。洗碗机还包括活动组件2。活动组件2沿轨道16具有可移动性,且具有第一抵触件21。第一抵触件21能够沿轨道16移动即可,其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第一抵触件21可以为滚轮、滑块等。
轨道组件1还包括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二缓冲件12。第一缓冲件11设置于轨道16的第一端16a。第二缓冲件12设置于轨道16的第二端16b。其中,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从第二端16b朝向第一端16a移动的行程定义为第一行程,轨道16相对主体的反向第一行程移动行程定义为第二行程,在人力或电机驱动等外力的作用下第一行程触发第二行程开始,其中第一抵触件21在活动组件2沿轨道16移动到第一行程时抵触第一缓冲件11,其中第二缓冲件12在第二行程末端抵触主体。
在图7、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行程的方向为第二端16b指向第一端16a的方向;第二行程的方向为第一端16a指向第二端16b的方向。
上述第一抵触件21在活动组件2沿轨道16移动到第一行程末端时,第一抵触件21与第一缓冲件11缓冲碰撞,减小了第一抵触件21与轨道16第一端16a之间冲击力,实现了轨道组件1以及活动组件2之间的第一次缓冲碰撞。轨道16沿活动组件2的移动方向移动至第二行程末端时,主体与第二缓冲件12缓冲碰撞,减小了轨道16与主体之间冲击力,实现了轨道组件1以及活动组件2之间的第二次缓冲碰撞。上述外力作用下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移动到第一行程末端时,活动组件2带动轨道16使第二行程开始。当然,在外力作用下,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未移动到第一行程末端时,活动组件2也可以带动轨道16相对主体移动,进而实现第二行程的开始。
由此,洗碗机100通过上述两次缓冲碰撞,减小了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以及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减小轨道16端部被撞坏的风险,进而减小承载件中放置物被震碎的风险。另外,在第一抵触件21与轨道16第一端16a之间进行第一次缓冲碰撞后,当轨道16与主体之间进行第二次缓冲碰撞时,因第一抵触件21和第一缓冲件11之间缓冲抵接依旧存在,使得第一次缓冲碰撞以及第二次缓冲碰撞共同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冲击力,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图2、图7以及图8,上述轨道组件1以及活动组件2可以应用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相关装置中,进而解决相关装置中承载件与轨道16端部之间碰撞而形成较大冲击力,而发出较大的声响,进而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还容易造成轨道16被撞坏的风险,甚至会影响碗篮20内各类餐具被振坏而影响使用者使用洗碗机100的安全可靠性的技术问题。其中,轨道组件1以及活动组件2之间可以应用于洗碗机100、冰柜以及橱窗等,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二缓冲件12均具有缓冲性能。第一缓冲件11的结构可以与第二缓冲件12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同时,第一缓冲件11的材料和第二缓冲件1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缓冲件11和第二缓冲件12可以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为主体滑轮301。其中主体滑轮为第一主体滑轮301a。第二缓冲件12在第二行程末端抵触主体的第一主体滑轮301a。当外力继续作用于碗篮20,碗篮20通过活动组件2上的第一抵触件21驱动轨道16的第一端16a及其上的第一缓冲件11,以使轨道16相对主体移动至第二行程末端,在外力继续作用下或在惯性作用下,使得第二缓冲件12与第一主体滑轮301a抵触,实现了第一主体滑轮301a与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缓冲碰撞。通过上述第一主体滑轮301a设置,增大了轨道16移动距离,进而增大了增长了碗篮20推入或拉出位移。另外,轨道16能够相对第一主体滑轮301a移动即可,第一主体滑轮301a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第二运动过程示意图。结合图1、图2以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轨道组件1包括第三缓冲件13和第四缓冲件14。第三缓冲件13以及第四缓冲件14均具有缓冲性能。第三缓冲件13的结构与第四缓冲件14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同时,第三缓冲件13的材料和第四缓冲件14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如第三缓冲件13和第四缓冲件14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第三缓冲件13设置于轨道16的第二端16b。第四缓冲件14设置于轨道16的第一端16a。活动组件2具有第二抵触件22。第二抵触件22能够沿轨道16移动即可,其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第二抵触件22可以为滚轮、滑块等。第一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三行程,第三行程的方向为第一端16a指向第二端16b的方向。第二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四行程。第四行程的方向为第二端16b指向第一端16a的方向。
在人力或电机驱动等外力的作用下,外力作用于碗篮20,碗篮20带动活动组件2,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移动至第三行程时,活动组件2触发第四行程开始。上述活动组件2带动第四行程开始,可以是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移动至第三行程末端触发第四行程开始,也可以是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未移动至第三行程末端,活动组件2通过与轨道16自身摩擦力带动第四行程开始。活动组件2中的第二抵触件22在活动组件2沿轨道16移动到第三行程末端时,第二抵触件22抵触第三缓冲件13。碗篮20上第二抵触件22驱动轨道16的第二端16b,以使轨道16相对主体移动至第四行程末端,此时在外力继续作用下或在惯性作用下,使得第四缓冲件14在第四行程末端抵触主体的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轨道16能够相对第二主体滑轮301b移动即可。第二限位件为主体滑轮301。该主体滑轮为第二主体滑轮301b。
上述第二抵触件22在活动组件2能够沿轨道16移动到第三行程末端时,第二抵触件22与第三缓冲件13缓冲碰撞,减小了第二抵触件22与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的冲击力,实现了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的第三次缓冲碰撞。进一步地,轨道16继续沿活动组件2的移动方向移动至第四行程末端时,第二限位件与第四缓冲件14缓冲碰撞,减小了轨道16与主体之间冲击力,实现了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的第四次缓冲碰撞。
由此,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通过上述两次缓冲碰撞,减小了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同时,减小轨道16端部被撞坏的风险,进而减小碗篮20中各类餐具被震碎的风险。另外,在第二抵触件22与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进行第三次缓冲碰撞后,当轨道16与主体之间进行第四次缓冲碰撞时,因第二抵触件22与第三缓冲件13之间缓冲抵触依旧存在,使得第三次缓冲碰撞以及第四次缓冲碰撞共同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冲击力,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上述第一行程与第三行程方向相反,第二行程与第四行程方向相反。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行程以及第二行程为碗篮20拉出路径。第三行程以及第四行程为碗篮20推入路径。在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行程以及第二行程为碗篮20推入路径。第三行程以及第四行程为碗篮20拉出路径。碗篮20相对主体沿第一行程以及第二行程运动,第二行程以及第三行程运动,即碗篮20推入和/或拉出过程中,均起到缓冲作用。下面将第一行程以及第二行程为碗篮20拉出路径,第三行程以及第四行程为碗篮20推入路径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一缓冲件以及第四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一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7、图8以及图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11形成有第一缓冲孔1111。第一缓冲件11利用第一缓冲孔1111缓冲变形。在活动组件2相对轨道16运动至第一行程末端时,第一抵触件21作用于第一缓冲孔1111,使第一缓冲孔1111受压缓冲变形,实现第一抵触件21和轨道16第一端16a之间缓冲碰撞,减小了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第一缓冲孔1111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如图11所示,第一缓冲孔1111初始状态呈长条状设置,第一缓冲孔1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轨道16的延伸长度接近垂直设置。当第一缓冲孔1111逐渐缓冲受力后,第一缓冲孔1111挤压呈线状。
请参阅图12以及图13,图12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二缓冲件、第三缓冲件以及第五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二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7、图8以及图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12形成有第二缓冲孔1211。第二缓冲件12利用第二缓冲孔1211缓冲变形。在轨道16相对主体运动至第二行程末端时,第一主体滑轮301a作用于第二缓冲孔1211,使第二缓冲孔1211缓冲变形,实现第一主体滑轮301a和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缓冲碰撞,减小了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第二缓冲孔1211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如图13所示,第二缓冲孔1211初始状态呈长条状设置,第二缓冲孔12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轨道16的延伸长度接近垂直设置。当第二缓冲孔1211逐渐缓冲受力后,第二缓冲孔1211挤压呈线状。
具体地,第二缓冲件12包括两个第二缓冲孔1211。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呈椭圆设置,椭圆短轴沿轨道16的延伸方向设置。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呈扇形设置。扇形对称线与椭圆短轴重合设置。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围设于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即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延伸长度大于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延伸长度。
如图13所示,当第一主体滑轮301a抵接第二缓冲件12时,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先与第一主体滑轮301a接触,此时第二缓冲孔1211未缓冲形变,第二缓冲孔1211将碰撞力传递至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发生缓冲形变,而后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缓冲变形。因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能够间接包裹住第一主体滑轮301a外周,使得远离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先缓冲碰撞后呈线状设置,而后靠近第一主体滑轮301a的第二缓冲孔1211继续缓冲碰撞。通过上述两个第二缓冲孔1211设置方式以及两个第二缓冲孔1211不同形状配合设置,提升了缓冲碰撞效果,减小了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轨道16包括上导轨161和下导轨162。上导轨161的下侧与上导轨161的上侧共同围成该轨道槽163。轨道槽163滑移于主体。轨道槽163的延伸方向与上导轨161和下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同。轨道槽163的开口朝向主体设置。活动组件2包括第三抵触件23。第一抵触件21和第二抵触件22间隔设置。上导轨161上侧形成第一抵触件21和/或第二抵触件22的滑移导轨,以使第一抵触件21和/或第二抵触件22均滑移于上导轨161上侧。下导轨162下侧形成第三抵触件23的滑移导轨,以使第三抵触件23滑移于下导轨162下侧。上述第三抵触件23能够沿轨道16移动即可,其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第三抵触件23可以为滚轮、滑块等。
上述第一抵触件21、第二抵触件22以及第三抵触件23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只要能够在对应的上导轨161上侧或下导轨162下侧滑移即可。活动组件2还包括连接板24,第一抵触件21、第二抵触件22以及第三抵触件23均安装于连接板24朝向主体的一侧面。上述第一抵触件21、第二抵触件22以及第三抵触件23可以为任意结构,能够实现在上导轨161上侧或下导轨162下侧滑移即可。如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抵触件21、第二抵触件22以及第三抵触件23均为滚轮。滚轮相对于活动组件2具有定轴滚动性,即滚轮的滚动轴心相对于活动组件2是固定的。通过滚轮实现活动组件2在轨道16上侧或下侧移动,结构简单且易获取。
第一主体滑轮301a和第二主体滑轮301b间隔设置。第一主体滑轮301a以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设置于主体。第一主体滑轮301a以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相对主体可以转动,实现轨道16稳定移动。上述第一主体滑轮301a以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可以为任意结构,能够实现在轨道槽163内移动即可。如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滑轮301a以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具有定轴滚动性,即,第一主体滑轮301a以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的滚动轴心相对于主体是固定的。
上述轨道槽163形成第一主体滑轮301a和/或第二主体滑轮301b的导槽,以使第一主体滑轮301a和/或及第二主体滑轮301b位于轨道槽163内并相对轨道槽163转动。另外,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三缓冲件13均设置于上导轨161上侧。第二缓冲件12以及第四缓冲件14设置于轨道槽163两端。
轨道组件1还包括第五缓冲件15。在人力或电机驱动等外力的作用下,第三行程触发第四行程开始。当第二抵触件22抵触第三缓冲件13的同时,第三抵触件23在活动组件2沿轨道16移动到第三行程末端时,第三抵触件23能够抵触第五缓冲件15。第五缓冲件15设置于下导轨162下侧。第五缓冲件15具有缓冲性能。第五缓冲件15的材料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三抵触件23和第五缓冲件15缓冲碰撞,减小了第三抵触件23和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的冲击力,降低轨道组件1和活动组件2之间被撞击破坏的可能性,减少噪声,进而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碗篮20推入的力大于碗篮20拉出的力,通过在第三抵触件23与轨道16第二端16b之间设置第五缓冲件15,提升缓冲碰撞性能,同时更符合实际需求,进一步减小冲击力,进而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另外,活动组件2中通过增加第三抵触件23,提升活动组件2在轨道16上移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上述第三缓冲件13位于上导轨161上侧。第三缓冲件13的结构可以与第五缓冲件15的结构相同或者不相同。如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13的结构与第五缓冲件15的结构不同。第五缓冲件15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13的结构与第五缓冲件15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三缓冲件13和第五缓冲件15对称设置于轨道16上下两侧。下面将详细阐述第三缓冲件13的结构,其中第五缓冲件15的结构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三缓冲件13包括缓冲部131以及缓冲件132。第三缓冲件13利用缓冲部131以及缓冲件132缓冲变形。缓冲部131以及缓冲件13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或固定连接。缓冲部131形成有第三缓冲孔1311。第三缓冲孔1311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如第三缓冲孔1311长轴延伸方向与轨道16延伸方向呈锐角设置,第三缓冲孔1311长轴偏向轨道16一侧设置。缓冲件132从缓冲部131朝向活动组件2斜向延伸,形成卡钳第二抵触件22的空间。缓冲件132先于缓冲部131抵触第二抵触件22且能发生形变。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三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7、图8、图9以及图12,当第二抵触件22运动至第三缓冲件13附近时,第二抵触件22先进入第三缓冲件13中卡钳第二抵触件22的空间内。此时第二抵触件22外表面先抵触缓冲件132,而后挤压缓冲件132,直至挤压第三缓冲孔1311呈线状。通过上述方式,延长缓冲碰撞路径以及过程,提升了缓冲性能,减小冲击力,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另外,上述第三缓冲件13形成有卡钳第二抵触件22的空间以及第三缓冲孔1311设置方式,能够容纳且限定第二抵触件22,避免碗篮20推入过多而使第二抵触件22脱出,进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上述第二缓冲件12的结构与第四缓冲件14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一具体实施例中,当第四缓冲件14的结构与第二缓冲件12的结构可以相同时,第四缓冲件14的结构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轨道组件中第四缓冲件变形过程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7、图8、图9以及图10,当然,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四缓冲件14的结构与第二缓冲件12的结构可以不同。具体地,第四缓冲件14形成第四缓冲孔1411。第四缓冲孔1411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如第四缓冲孔1411长轴延伸方向与轨道16延伸方向接近垂直。第四缓冲孔1411受压缓冲变形,实现了第二主体滑轮301b与轨道16第一端16a之间缓冲碰撞,减小了冲击力,提升使用者使用体验。如图15所示,当第二主体滑轮301b抵接于轨道16的第一端16a时,第四缓冲孔1411初始状态呈长条状设置,第四缓冲孔14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轨道16的延伸长度接近垂直设置。当第四缓冲孔1411受力后,第四缓冲孔1411挤压呈线状。
进一步地,第四缓冲件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12、第二连接部1413、第三连接部1414以及第四连接部1415。第一连接部1412、第二连接部1413、第三连接部1414以及第四连接部1415围设形成上述第四缓冲孔1411。第二连接部1413和第四连接部1415分别对称连接于第三连接部1414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412呈弧形设置。通过上述第四缓冲孔1411自身结构,延长缓冲碰撞路径以及过程,提升了缓冲性能,减小冲击力,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如图15所示,当第四缓冲孔1411缓冲变形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412先接触第二主体滑轮301b,而后第二连接部1413以及第四连接部1415挤向第三连接部1414,然后第一连接部1412挤压于第三连接部1414时,使得第四缓冲孔1411整体呈线性状。
在一实施例中,轨道组件1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71。第二缓冲件12、第三缓冲件13以及第五缓冲件15均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71上。第三缓冲件13和第五缓冲件15相对第一固定部171对称设置。轨道16的第二端16b与第一固定部171卡接。同时,上导轨161插接于第一固定部171,下导轨162插接于第一固定部171。通过上述第一固定部171不仅集成了第二缓冲件12、第三缓冲件13以及第五缓冲件15,使得第二缓冲件12、第三缓冲件13以及第五缓冲件15在轨道16的第二端16b安装更加稳定,而且也能卡接于轨道16上,实现两者之间稳定连接。
另外,轨道组件1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72。第二固定部172设置于轨道16的第一端16a。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四缓冲件14均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72上。通过上述第二固定部172集成了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四缓冲件14,使得第一缓冲件11以及第二缓冲件12在轨道16的第一端16a安装更加稳定。
请回阅图1、图2以及图9,洗碗机100包括洗碗本体40、内胆30以及碗篮20。洗碗本体40形成有第一安装槽(图上未示意)。内胆30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其中内胆30为上述提及的主体。内胆30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03。第二安装槽303一侧形成有敞口。碗篮20用于承载各类不同餐具。第二安装槽303内还可以设置有喷臂,喷臂向碗篮20及其上的各类不同载具喷水,用于清洗餐具。碗篮20位于内胆30。碗篮20能够相对第二安装槽303推入或推出。碗篮20作为活动组件2的承载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洗碗机包括主体、碗篮以及轨道,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的主体滑轮。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两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一个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轨道上下端中的另一个。至少三个主体滑轮用于支撑并限位轨道滑移于主体。通过上述方式,使滚动支撑于轨道上端的主体滑轮和滚动支撑于轨道下端的主体滑轮之间存在高度差,进而使得滚动支撑于轨道上端的主体滑轮与轨道下端之间存在间隔、滚动支撑于轨道下端的主体滑轮与轨道上端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提升了轨道相对主体滑动的顺畅性,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使用体验。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包括:
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不在一条直线排列上的主体滑轮,所述主体滑轮设置于所述主体内;
碗篮,设置于所述主体内;
轨道组件,包括轨道,所述轨道滑移于所述主体内,承载所述碗篮;
其中,所述至少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两个所述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所述轨道上下端中的一个,所述至少所述三个主体滑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主体滑轮滚动支撑于所述轨道上下端中的另一个,进而支撑并限位所述轨道滑移于所述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滑轮为三个,两个所述主体滑轮滑移于所述轨道的上下端内中的一个,一个所述主体滑轮位于所述轨道的上下端内中的另一个,并且位于所述两个所述主体滑轮之间,三个所述主体滑轮以等腰三角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滑轮为四个,两个所述主体滑轮滑移于所述轨道的上端内,另外两个所述主体滑轮滑移于所述轨道的下端内,位于所述轨道下端内的两个所述主体滑轮位于所述轨道上端的两个所述主体滑轮之间,以使得四个所述主体滑轮以等腰梯形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以及连接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相同侧的轨道侧壁,所述上导轨、所述下导轨以及所述轨道侧边形成有轨道槽;
所述轨道侧壁向背离所述主体滑轮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主体滑轮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包括在所述上导轨至所述下导轨方向分布的第一连接侧壁、第二连接侧壁以及第三连接侧壁,所述第一连接侧壁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侧壁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侧壁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侧壁之间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侧壁之间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还包括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沿所述轨道具有可移动性,用于承载所述碗篮,且具有第一抵触件;
轨道组件还包括第一缓冲件以及第二缓冲件,所述轨道在所述主体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主体具有可移动性,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轨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轨道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活动组件相对所述轨道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的行程定义为第一行程,所述轨道相对所述主体的反向于所述第一行程的移动行程定义为第二行程,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行程触发所述第二行程开始,所述第一抵触件在所述活动组件沿所述轨道移动到所述第一行程末端时抵触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二行程末端抵触所述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在所述第二行程末端抵触所述主体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所述主体滑轮;
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第三缓冲件和第四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轨道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轨道的第一端;
所述活动组件具有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一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三行程,所述第二行程的反向行程定义为第四行程,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三行程触发所述第四行程开始,所述第二抵触件在所述活动组件沿所述轨道移动到所述第三行程末端时抵触所述第三缓冲件,所述第四缓冲件在所述第四行程末端抵触所述主体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所述主体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形成有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所述第二缓冲件形成有第二缓冲孔,所述第二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孔包括两个,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第二缓冲孔呈椭圆设置,所述椭圆短轴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第二缓冲孔呈扇形设置,所述扇形对称线与所述椭圆短轴重合,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第二缓冲孔围设于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第二缓冲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第三抵触件,所述第一抵触件和所述第二抵触件间隔设置且均滑移于所述上导轨上侧,所述第三抵触件滑移于所述下导轨下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轨道槽内;
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第五缓冲件,所述第五缓冲件和所述第三缓冲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轨道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上导轨上侧,所述第二缓冲件、所述第四缓冲件设置于所述轨道槽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二抵触件以及所述第三抵触件均为滚轮,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活动组件具有定轴滚动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件包括缓冲部以及缓冲件,所述缓冲部形成有第三缓冲孔,所述缓冲件从所述缓冲部朝向所述活动组件斜向延伸,形成卡钳所述第二抵触件的空间,所述缓冲件先于所述缓冲部抵触所述第二抵触件,且能发生形变。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缓冲件包括围设形成第四缓冲孔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缓冲孔受压缓冲变形,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弧形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包括:
洗碗本体,所述洗碗本体形成有第一安装槽;
内胆,所述内胆为所述主体,所述内胆位于所述洗碗本体内,所述内胆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碗篮位于所述内胆且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槽推入或推出,所述轨道组件滑移于所述内胆。
CN202222495218.1U 2022-09-20 2022-09-20 洗碗机 Active CN218515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5218.1U CN218515715U (zh) 2022-09-20 2022-09-20 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5218.1U CN218515715U (zh) 2022-09-20 2022-09-20 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5715U true CN218515715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5218.1U Active CN218515715U (zh) 2022-09-20 2022-09-20 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15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0897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機構
CN218515715U (zh) 洗碗机
CN218899375U (zh) 轨道组件、推拉组件及洗碗机
CN113453584B (zh) 拉出引导件
CN117770729A (zh) 轨道组件、推拉组件及洗碗机
JP2978485B1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CN214707079U (zh) 固定组件
CN212509223U (zh) 一种滑轨拉出减噪结构
CN110748252A (zh) 一种滚球式车门高能限位器
CN110243129B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9908212U (zh) 抽屉式洗衣机
CN206252478U (zh) 滚珠导轨机构及具有该滚珠导轨机构的洗碗机
JP4515621B2 (ja) 移動ラック装置
JP2001204564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消音装置
CN214284054U (zh) 一种静音三节轨的挡件结构
KR101188615B1 (ko) 운전자 무릎 보호장치
CN211552160U (zh) 冰箱
CN212939638U (zh) 一种洗碗机滑轨组件
KR100602673B1 (ko) 자동차용 트레이의 슬라이드구조
JP3004868B2 (ja) 引出し装置
CN217705729U (zh) 一种汽车前部用防撞击缓冲支架
CN216114843U (zh) 冰箱
CN212743720U (zh) 一种汽车车门门基板构件
CN114476902B (zh) 一种自带缓冲功能的箱式电梯
CN217792736U (zh) 三联移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