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2367U -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2367U
CN218502367U CN202222247961.5U CN202222247961U CN218502367U CN 218502367 U CN218502367 U CN 218502367U CN 202222247961 U CN202222247961 U CN 202222247961U CN 218502367 U CN218502367 U CN 218502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ng disk
centrifugal
rotating shaft
way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79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那星
刘霁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bi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bi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bi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bi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79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2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2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2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仪器装置,提供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该离心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旋转盘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第一旋转盘可转动设于第二旋转盘上,且第一旋转盘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能够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间切换,以使第一旋转盘随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时实现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或锁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第一旋转盘随第二旋转盘公转的同时,其自身可自转或锁止,第一旋转盘仅公转时实现离心操作,其公转且自转时实现混合操作,一机完成对样品的混合和离心分离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实验的效率。

Description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对待测物的提取、分离,是标准方法流程。其中,离心分离是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离心机等设备可产生相当高的角速度,使离心力远大于重力,于是溶液中的悬浮物便易于沉淀析出;又由于比重不同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不同,从而沉降速度不同,能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达到分离。离心分离生物分子是最常用的生化分离方法,因为不同的生物分子有不同的体积和密度,可在不同离心力的作用下沉降分离。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离心分离技术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分离技术手段。
目前提取过程通常需要手工对样品振摇或机器振摇,之后再放入离心机进行分离工作,需要多台设备完成,费时费力,降低实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实现一机完成对样品的混合提取和离心分离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实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盘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盘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旋转盘上,且所述第一旋转盘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能够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间切换,以使所述第一旋转盘随所述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时实现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或锁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一单向离合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和第二单向离合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盘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第二转轴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传动轮绕第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盘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一旋转盘绕第二方向转动,或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传动轮仅在所述第三转轴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撑台,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台,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上构造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轴的通孔,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或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承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轴承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盘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轴承,所述第二支撑轴承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轴承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或停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板、支柱和底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板、支柱、支架和底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柱支撑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分别为单向轴承、棘轮结构和电磁离合器其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为锥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旋转盘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或与所述第二旋转盘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离心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整个装置提供驱动力,第一旋转盘能够随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并利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的切换,来实现第一旋转盘的转动或停止;其中,第一旋转盘自身不转动仅随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时实现离心操作,第一旋转盘绕自身转动同时随第二旋转盘旋转时实现混合操作,进而,一机完成对样品的混合和离心分离操作,省时省力,提高离心实验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设备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驱动装置中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装配实施方式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二旋转盘;2、第一旋转盘;3、第一单向离合器;4、第三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传动轮;7、第二传动轮;8、第二支撑轴承;9、第一电机;10、支撑板;11、第二单向离合器;12、减震件;13、支柱;14、底板;15、固定座;16、轴承压盖;17、第一支撑轴承;18、第一转轴;19、支架;20、第一带轮;21、第二带轮;22、传输带;23、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参见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2、第二旋转盘1、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第一旋转盘2可以沿第二旋转盘1的周向布置多个。
其中,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旋转盘1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第一旋转盘2可转动设于第二旋转盘1上,且第一旋转盘2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能够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间切换,以使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同步转动时实现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或锁止。
具体来说,驱动机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驱动装置的动力来源,用以驱动第一旋转盘2和第二旋转盘1进行旋转,驱动机构可采用电机驱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第一旋转盘2安装于第二旋转盘1随其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盘2也能够绕其自身进行转动,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同步运动时,第一旋转盘2绕自身的转动依靠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进行控制。具体来说,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可以进行转动或锁止,二者可采用单向转动限位部件,利用二者单向转动限位的功能以及驱动机构的正反转来实现第一旋转盘绕自身转动或停止。实现上述的单向限位功能的部件可选用单向轴承或离合器等,在下述实施例中具体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旋转盘2用以放置承载样品,当第一旋转盘2自身不转动仅随第二旋转盘1同步运动时,可实现样品的离心操作;当第一旋转盘2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并随第二旋转盘1进行转动时,可实现样品的混合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整个装置提供驱动力,第一旋转盘能够随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并利用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的切换,来实现第一旋转盘的转动或停止;其中,第一旋转盘自身不转动仅随第二旋转盘同步转动时实现离心操作,第一旋转盘绕自身转动并随第二旋转盘转动时实现混合操作,进而,一机完成对样品的混合和离心分离操作,省时省力,提高离心实验的效率。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6和第一单向离合器3,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7和第二单向离合器11,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单向转动限位功能通过单向离合器得以实现,并采用单电机驱动整个离心驱动装置。第一单向离合器3和第二单向离合器11分别为单向轴承、棘轮结构和电磁离合器其中的一种。以下实施例中的单向离合器采用单向轴承的形式加以说明,即第一单向离合器3采用以下实施例的第一单向轴承,第二单向离合器11采用以下实施例的第二单向轴承加以说明。
具体来说,第一传动轮6与第二传动轮7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6通过第一转轴18与第一旋转盘2传动连接,第一单向离合器3(即第一单向轴承)设于第一转轴18上,用于限定第一传动轮6和第一旋转盘2只能绕第二方向转动;第二单向离合器11(即第二单向轴承)设于第二传动轮7的第二转轴5上,用于限定第二传动轮7只能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转轴4与第二旋转盘1传动连接,并能够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盘2的轴线与第二旋转盘1的轴线平行设置。当然,第一旋转盘2的轴线也可以与第二旋转盘1的轴线呈角度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旋转盘2的轴线与第二旋转盘1的轴线平行设置。
以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以图示参考系)仅能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以图示参考系)仅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为例,可通过将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以实现二者内圈的单向转动,即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是固定在第二旋转盘1的通孔内,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是固定在固定座15上。如图1所示,开启第一电机9,当其沿顺时针转动时,其通过第三转轴4带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而第一旋转盘2随其一同顺时针转动。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轮6与第二传动轮7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6给予第二传动轮7一个顺时针转动的力。但是由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仅能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轮7通过第二转轴5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故第二传动轮7受第二单向轴承限制,无法顺时针旋转。因为第二传动轮7无法旋转,此时第一传动轮6受到第二传动轮7的作用力沿第一转轴18顺时针转动。此时形成了第一旋转盘2沿第一转轴18进行自转,同时也随第二旋转盘1公转。此时在第一旋转盘2上安放待混合料筒可实现物料混合操作。
当第一电机9设定为逆时针转动时,其通过第三转轴4带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旋转盘2随其同步逆时针转动,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轮6与第二传动轮7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6给予第二传动轮7一个逆时针转动的力,由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可以逆时针转动,故第二传动轮7随第一传动轮6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一传动轮6受到第二传动轮7的一个反作用力,该力驱使第一传动轮6逆时针旋转,但是第一传动轮6通过第一转轴18与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相连接,而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只能顺时针旋转无法逆时针旋转,故此时第一传动轮6与第一旋转盘2相对第二旋转盘1静止。即此时第一旋转盘2不进行自转,仅随第二旋转盘1公转,此时在第一旋转盘2上安放物料,则物料实现离心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支撑台,驱动机构固定于支撑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支撑台上,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5连接;第二旋转盘1上构造有用于安装第一转轴18的通孔,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于通孔内,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1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和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均固定不动,仅内圈进行单向旋转,且二者单向旋转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支撑台包括支撑板10、支柱13、固定座15和底板14,支撑板10通过支柱13支撑于底板14,驱动机构固定于支撑板10,固定座15固定在支撑板10上,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通过固定座15固定于支撑板10上。
进一步地,支撑台还包括减震件12,减震件12连接在支撑板10与支柱13之间,以减小装置启动时带来的震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轴承17,第一支撑轴承17与第一转轴18同轴设置,且第一支撑轴承17连接于第二旋转盘1与第一转轴18之间;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轴承8,第二支撑轴承8与第二转轴5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轴承8连接于固定座15与第二转轴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轴承17用于支撑第一转轴18,第二支撑轴承8用于支撑第二转轴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轴承压盖16,轴承压盖16固定于第一旋转盘2上,用以对第一支撑轴承17与第一单向轴承进行限位。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部分结构相同,仅针对与实施例1存在的区别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台包括支撑板10、支柱13、固定座15、支架19和底板14,支撑板10通过支柱13支撑于底板14,驱动机构固定于支撑板10,支架19固定于支撑板10上,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通过固定座15固定于支架19。即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支撑台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支架19,该支架19固定于支撑板10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5固定在支架19下方,第二支撑轴承8与第二单向轴承均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支架19。本实施例将第二传动机构通过支架进行安装,合理利用空间。本实施例第二旋转盘1采用内凹设计,使得第一转轴18的轴线和第二转轴5轴线成一定夹角。该内凹方式使得第一旋转盘2在进行旋转时可形成更复杂运动模式,且减轻第一转轴18的径向受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盘2的轴线与第二旋转盘1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6和第二传动轮7分别为锥齿轮,第一传动轮6和第二传动轮7置于第二旋转盘1上侧,对第二旋转盘1进行相应设计,使其加工为如图2所示的凹型结构,使得第一转轴18的轴线和第二转轴5轴线成一定夹角。该内凹方式使得第一旋转盘2在进行旋转时可形成更复杂运动模式,且减轻第一转轴18的径向受力。当然,也可以对第二旋转盘1进行凸型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或采用实施例1中的平面结构。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大部分结构相同,仅针对与实施例1存在的区别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23和第三传动机构,第二电机23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轮7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传动轮7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停止或处于自由态。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传动机构仅由第二传动轮7构成,不设置第二单向轴承。本实施例采用了双电机驱动形式,即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电机23和第三传动机构,并去除了第二单向轴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7能够通过第二电机23进行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刹车停止和自由随动态四种状态,其中刹车停止态和实施例1中第二单向轴承处于锁止态时效果相同,自由随动态和实施例1中第二单向轴承处于自由态时效果相同。当启动第二电机23时,其能够通过第三传动机构带动第二传动轮7进行单向转动,而与第二传动轮7啮合的第一传动轮6则能够在第二传动轮7的带动下调整转速。具体来说,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同步转动时,且第一旋转盘2能够进行自转时,可通过第二电机23驱动第二传动轮7转动,从而调节第一传动轮6和第一旋转盘2的转速,通过调整第一旋转盘2的转速可以实现物料混合程度的调整。
以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以图示参考系)仅能进行顺时针转动为例。如图3所示,开启第一电机9,当设定其沿顺时针转动时,其通过第三转轴4带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而第一旋转盘2随其一同步顺时针转动。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轮6与第二传动轮7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6给予第二传动轮7一个顺时针转动的力。此时设第二电机23处于刹车停止态,不可转动,第二传动轮7通过第二转轴5与第三传动机构连接,因第二电机23无法转动,故第二传动轮7无法转动。因为第二传动轮7无法转动,此时第一传动轮6受到第二传动轮7的作用力沿第一转轴18顺时针转动。此时形成了第一旋转盘2延第一转轴18进行自转,同时也随第二旋转盘1进行公转的状态。此时在第一旋转盘2上安放待混合料筒即可实现物料混合操作。
当第一电机9设定为逆时针转动时,其通过第三转轴4带动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旋转盘2随其同步逆时针转动,当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逆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轮6与第二传动轮7相互啮合,第一传动轮6给予第二传动轮7一个逆时针转动的力,此时设第二电机23为自由旋转态,第二传动轮7通过第二转轴5与第三传动机构连接,因第二电机23为自由转动态,故第二传动轮7随第一传动轮6以第三转轴4为轴心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一传动轮6受到第二传动轮7的一个反作用力,该力驱使第一传动轮6逆时针旋转,但是第一传动轮6通过第一转轴18与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相连接,而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只能顺时针旋转无法逆时针旋转,故此时第一传动轮6与第一旋转盘2相对第二旋转盘1静止。此时第一旋转盘2不进行自转,仅随第二旋转盘1公转,此时在第一旋转盘上安放物料,则物料实现离心操作。
相比较于实施例1均由第一电机9进行驱动,本实施例增加第二电机23后,可由第二电机23为主驱动力,驱动第二传动轮7旋转,并实现第一旋转盘2的单自转、第一旋转盘2自转并随第二旋转盘1旋转、第一旋转盘2随第二旋转盘1旋转,不进行自转的多种状态。具体传动关系已清楚,这里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20、第二带轮21和传输带22,第一带轮20与第二转轴5连接,传输带22连接于第一带轮20和第二带轮21之间,第二带轮21连接在第二电机23上,本实施例第二电机23可采用直流无刷电机等可控制旋转方向、刹车态、自由态的电机。第二电机23和第二转轴5之间采用带式传动机构进行驱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结合,采用了双电机形式,且设置了支架19,并将第二电机23安装于支架19上,第二电机23的输出轴直接与第二传动轮7进行连接,无需设置第三传动机构,第一传动轮6和第二传动轮7也采用为锥齿轮形式,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部分结构相同,仅针对与实施例1存在的区别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仅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安装位置和连接关系,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单向离合器3设于第三转轴4与第二传动轮7之间,用于限定第二传动轮7仅在第三转轴4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同步转动。同理地,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安装位置和连接关系不变,即第二单向离合器11设于第二传动轮7的第二转轴5上,用于限定第二传动轮7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单向离合器3与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限定方向相反,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具体来说,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外圈与第二转轴5连接,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内圈与第三转轴4连接。
以下以单向离合器采用单向轴承为例进行说明。以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以图示参考系,其参考对象为第三转轴4)仅能进行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第三转轴4连接,因此其内圈一直跟随第三转轴4转动,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以图示参考系)仅能进行逆时针转动为例。当第三转轴4以顺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二旋转盘1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仅能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传动轮7和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不能转动,第一旋转盘2绕第二传动轮7转动并进行自转,进行物料混合操作。当第三转轴4以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二旋转盘1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仅能顺时针转动,因此其带动外圈同步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单向轴承内、外圈锁死,不存在相对转动),由此带动第二传动轮7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二传动轮7与第二旋转盘1均为逆时针转动,因此,第一旋转盘2绕第二传动轮7转动但不进行自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离心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设备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盘(2)、第二旋转盘(1)、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盘(1)绕其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盘(2)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旋转盘(1)上,且所述第一旋转盘(2)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能够在转动状态和锁止状态间切换,以使所述第一旋转盘(2)随所述第二旋转盘(1)同步转动时实现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旋转或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6)和第一单向离合器(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7)和第二单向离合器(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9);
所述第一传动轮(6)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6)通过第一转轴(18)与所述第一旋转盘(2)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7)的第二转轴(5)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传动轮(7)绕第一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转轴(4)与所述第二旋转盘(1)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8)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传动轮(6)和所述第一旋转盘(2)绕第二方向转动,或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设于所述第三转轴(4)与所述第二传动轮(7)之间,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传动轮(7)仅在所述第三转轴(4)绕第二方向转动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台,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台,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内圈与所述第二转轴(5)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1)上构造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轴(18)的通孔,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外圈固定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内圈与所述第一转轴(18)连接,或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的内圈与所述第三转轴(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撑轴承(17),所述第一支撑轴承(17)与所述第一转轴(18)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轴承(17)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盘(1)与所述第一转轴(18)之间;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轴承(8),所述第二支撑轴承(8)与所述第二转轴(5)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轴承(8)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第二转轴(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绕自身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或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板(10)、支柱(13)和底板(14),所述支撑板(10)通过所述支柱(13)支撑于所述底板(14),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板(10)、支柱(13)、支架(19)和底板(14),所述支撑板(10)通过所述支柱(13)支撑于所述底板(14),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所述支架(19)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 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的外圈固定于所述支架(19)。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3)和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11)分别为单向轴承、棘轮结构和电磁离合器其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6)和所述第二传动轮(7)分别为锥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盘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盘的轴线平行设置,或与所述第二旋转盘的轴线呈角度设置。
11.一种离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
CN202222247961.5U 2022-08-25 2022-08-25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Active CN218502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7961.5U CN218502367U (zh) 2022-08-25 2022-08-25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7961.5U CN218502367U (zh) 2022-08-25 2022-08-25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2367U true CN218502367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0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7961.5U Active CN218502367U (zh) 2022-08-25 2022-08-25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2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886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北京本立科技有限公司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0886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北京本立科技有限公司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02367U (zh)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CN115338045A (zh) 离心驱动装置及离心设备
CN102641683B (zh) 用于制备异方性导电胶的自转公转速比可调的脱泡搅拌机
CN205080141U (zh) 磁珠混匀装置
CN101542163A (zh) 电机用传动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CN110479164A (zh) 一种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样本试剂盘双驱动机构
CA2254998A1 (en)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edimentation velocity tests on organic liquids and other substances
JP6705968B2 (ja) 公転自転装置
CN104841320A (zh) 一种液体混匀用摆动装置
CN213255120U (zh) 一种基于不锈钢搅拌罐用的高速离心装置
CN202555205U (zh) 用于制备异方性导电胶的自转公转速比可调的脱泡搅拌机
CN204807520U (zh) 一种非同步高速逆流色谱仪
CN106744574A (zh) 一种多功能机的传动装置
JPS6250190B2 (zh)
CN2480067Y (zh) 翻袋过滤器式离心机的机械驱动装置
CN212633051U (zh) 一种化验室用掌式离心装置
CN211358629U (zh) 一种高效均匀的涂料搅拌机
JP2004074130A (ja) 溶剤等の攪拌・脱泡方法とその装置
KR100509203B1 (ko) 교반 및 탈포 장치
CN109773497A (zh) 可扩展四轴半转动装置
JP2866404B2 (ja) 遠心分離装置
CN211725598U (zh) 一种多搅拌腔的搅拌机
CN209254993U (zh) 干细胞离心机
CN219377521U (zh) 一种定位离心机
CN209953062U (zh) 一种适用多种离心管的离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