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5879U - 一种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5879U
CN218485879U CN202222987571.1U CN202222987571U CN218485879U CN 218485879 U CN218485879 U CN 218485879U CN 202222987571 U CN202222987571 U CN 202222987571U CN 218485879 U CN218485879 U CN 21848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ading
blanking
cone
helical blad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75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奎
马添翼
王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75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5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主体和下料锥体,下料锥体设置于下料主体的下部,下料主体为竖直的管状结构,下料锥体的底部面积大于下料锥体的顶部面积,下料主体的中心轴线与下料锥体的中心轴线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由于在下料主体的下部设置了下料锥体,使得下料通道逐渐增大,当粉料下料时,可有效避免下料装置的下料通道堵塞的现象出现,而且上述结构的设置也可以防止混料腔内的浆料或液体向上反溢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了下料工作的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液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原料加工中,粉液混合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获得混合均匀的原材料是此工序中的重中之重。由于锂电等新兴行业中的粉料大多为超细或纳米级粉料,材料表面和材料之间会夹杂大量空气,有部分原料在进入生产工序之前就会结团、成块,如果上述原料不进行分散,直接进入生产工序,势必会影响输送效率,使得下料的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堵塞下料管路,从而影响后续分散混合工序的效率和成品品质。
当前的下料输送装置基本只具备下料输送的功能,而不具备将结团、结块的粉料打散的功能,因此会造成下料管的堵塞,不能保证下料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下料装置,能够避免下料管堵塞,保证下料工作顺利进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装置,能够避免下料管堵塞,保证下料工作顺利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主体和下料锥体,所述下料锥体设置于所述下料主体的下部,所述下料主体为竖直的管状结构,所述下料锥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料锥体的顶部面积,所述下料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下料锥体的中心轴线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下料锥体与所述下料主体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预设角度为5°-170°。
优选的,沿所述下料主体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置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下料主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多个,且均为块状结构,且多个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沿所述下料主体的周向呈螺旋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尖角。
优选的,每两排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从所述下料主体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减小。
优选的,沿所述下料锥体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旋叶片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三螺旋叶片从所述下料主体上延伸至所述下料锥体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由于在下料主体的下部设置了下料锥体,使得下料通道逐渐增大,当粉料下料时,可有效避免下料装置的下料通道堵塞的现象出现,而且上述结构的设置也可以防止混料腔内的浆料或液体向上反溢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了下料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进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与下料腔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下料主体,101-第一螺旋叶片,102-第二螺旋叶片,200-下料锥体,201-第三螺旋叶片,300-下料腔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下料装置,能够避免下料管堵塞,保证下料工作顺利进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包括下料主体100和下料锥体200,其中,下料锥体200设置于下料主体100的下部,下料主体100为竖直的管状结构,下料锥体200的底部面积大于下料锥体200的顶部面积,下料主体100的中心轴线与下料锥体200的中心轴线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由于在下料主体100的下部设置了下料锥体200,使得下料通道逐渐增大,当粉料下料时,可有效避免下料装置的下料通道堵塞的现象出现,而且上述结构的设置也可以防止混料腔内的浆料或液体向上反溢的现象出现,从而保证了下料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下料主体100的外部罩设有下料腔壳体300,粉料进入下料腔壳体300后,通过第一螺旋叶片101、第二螺旋叶片102和第三螺旋叶片201输送至混料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下料主体100的中心开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主轴的中心孔和键槽,当驱动装置的主轴插入下料主体100的中心孔,可带动下料主体100与下料锥体200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预设角度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下料主体100的中心轴线与下料锥体200的中心轴线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即可。
其中,夹角的实际角度的设置将关系到料粉的下料速度和防止反溢的效果。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预设角度优选为5°-170°。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预设角度优选为40°-80°。
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预设角度设置为60°可以保证下料速度最佳,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返溢料的现象出现。
为了对粉料进行更好的输送以及打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在沿下料主体100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101和第二螺旋叶片102,其中,第二螺旋叶片102置于第一螺旋叶片101的下部。如此设置,当粉料进入料仓后,通过第一螺旋叶片101可对粉料进行输送,通过第二螺旋叶片102可对结团的粉料进行打散。
需要解释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下部”指靠近下料锥体200的一端为下部,反之为上部。
为了对粉料进行顺利输送,避免粉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卡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中,第一螺旋叶片101优选采用长条状结构,其中,第一螺旋叶片101与下料主体100的中心线的夹角优选为30°-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螺旋叶片101的具体设置数量不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旋叶片101优选为2-5条,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进入下料腔壳体300的粉料能够顺利输送。
为了保证第一螺旋叶片101能够对粉料进行快速有效的吃料输送的同时,还能够避免负压能力下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螺旋叶片101与下料主体100的中心线的夹角优选为30°-60°。
更为优选的,第一螺旋叶片101与下料主体100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5°。
为了保证对结团、结块粉料的打散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中,第二螺旋叶片102优选为多个,且均为块状结构,其中多个第二螺旋叶片102沿下料主体100的周向呈螺旋状分布。
为了提升对结团粉料的打散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螺旋叶片102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尖角,如此设置,当粉料经过第二螺旋叶片102时,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粉料打散、打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螺旋叶片102之间的间距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实用新型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其中,每两排第二螺旋叶片102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当驱动装置的主轴的旋转速度大于1800rpm时,每两排第二螺旋叶片102之间的间距优选为相等。
当驱动装置的主轴的旋转速度小于1800rpm时,每两排第二螺旋叶片102之间的间距优选为不等。
更为优选的,第二螺旋叶片102之间的间距从下料主体100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减小。
需要解释的是,下料主体100的上部指远离下料锥体200的一端,下料主体100的下部指靠近下料锥体200的一端。
为了进一步提升粉料的打散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料装置,沿下料锥体200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201,其中,第三螺旋叶片201为长条状结构,第三螺旋叶片201从下料主体100上延伸至下料锥体200上。
其中,第三螺旋叶片201优选设置为1-3条,且第三螺旋叶片201与下料主体100的中心线的夹角优选为30°-60°。
粉料从下料腔壳体300内进入下料腔,首先通过第一螺旋叶片101输送至第二螺旋叶片102,在经过第二螺旋叶片102时将结团的粉料打散打细并产生负压,在粉料被打散打细后通过第三螺旋叶片201输送至下方混料腔并产生二段负压。上述下料装置能够对结团、结块的粉料打散并输送,避免了堵塞下料管的现象出现,同时也降低了驱动装置的主轴的阻力,避免驱动装置的扭矩过载损伤驱动装置的现象出现,进一步避免了混料叶轮的转子和定子发生机械碰撞造成的永久损伤,同时也避免了桨料反溢的现象出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主体和下料锥体,所述下料锥体设置于所述下料主体的下部,所述下料主体为竖直的管状结构,所述下料锥体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下料锥体的顶部面积,所述下料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下料锥体的中心轴线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锥体与所述下料主体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5°-1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料主体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置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下料主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为多个,且均为块状结构,且多个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沿所述下料主体的周向呈螺旋状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多个尖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排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间距从所述下料主体的上部到下部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料锥体的周向还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旋叶片为长条状结构,所述第三螺旋叶片从所述下料主体上延伸至所述下料锥体上。
CN202222987571.1U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下料装置 Active CN21848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7571.1U CN21848587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7571.1U CN21848587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5879U true CN218485879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5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7571.1U Active CN218485879U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5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63957U (zh) 捏合装置和电池浆料的制作设备
CN110386425A (zh) 一种多级螺旋叶片式输送装置
CN218485879U (zh) 一种下料装置
CN109422074B (zh) 带搅拌功能的螺旋输送机构
CN115869794A (zh) 一种用于固液混合及分散的装置及设备
CN116371268B (zh) 一种物料匀浆设备及方法
CN109422075B (zh) 螺旋输送机构
CN205704789U (zh)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器
CN217042142U (zh) 一种爪式分散装置
CN211384678U (zh) 一种中药颗粒剂的搅匀装置
CN211754051U (zh)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机
CN108906280B (zh) 一种搅拌破碎挤条机
CN211514121U (zh) 一种主挤供料搅拌料仓
CN212892827U (zh) 防堵粉料螺旋输送机
CN219652013U (zh) 一种连续均匀给料的扭叶旋转供料器
CN218741354U (zh) 一种粉液分散装置
CN105498586A (zh) 一种用于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的预混槽
CN217746826U (zh) 搅拌装置
CN216367642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配料系统
CN209715002U (zh) 一种防堵料的配料装置
JP2010234185A (ja) 溶解ポンプにおける分離装置
CN218429118U (zh) 用于水泥生产加工的熟料下料装置
CN215102810U (zh) 一种泥浆混合器
CN214020756U (zh) 一种pvc发泡调节剂的添加装置
CN213137289U (zh) 一种搅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26 Changsheng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80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oft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13, Fuqiang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oft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