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4318U - 蒸箱 - Google Patents

蒸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4318U
CN218484318U CN202222239451.3U CN202222239451U CN218484318U CN 218484318 U CN218484318 U CN 218484318U CN 202222239451 U CN202222239451 U CN 202222239451U CN 218484318 U CN218484318 U CN 218484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pipe
box
steam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94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94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4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4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4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蒸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蒸箱,包括: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内胆;储水盒,设置于箱体外壁;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箱体外壁,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管,其外壁贴附有电热膜;加热管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其中,进水端与储水盒连通,出气端与内胆连通,使储水盒的水能从进水端流向出气端;导流芯,设置于加热管内,并沿加热管的轴向设置,且具有抵接于加热管内壁的螺旋部,与加热管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内部并通过电热膜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能有效提高产生蒸汽的速度,进而提高烹饪效率,也能防止加热管冻裂或堵塞同时保证蒸制食物的卫生。

Description

蒸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蒸烤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蒸箱。
背景技术
目前,蒸箱是常用的蒸汽烹饪设备之一,使用蒸箱烹饪的食物口感鲜美、营养健康,故蒸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蒸箱在蒸制食物时,主要依靠蒸汽发生器来提供高温蒸汽。其中,传统的蒸箱是通过储水盒向蒸汽发生器提供水,蒸汽发生器将水进行加热形成高温蒸汽。
但是采用储水盒结构的蒸箱,一般储水盒设置在箱体的侧面,使得蒸箱的整体体积较大。为此,相关技术中通过在蒸汽发生器内存储适量的水,通过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以减小蒸箱的整体体积;相关技术中还提供一种蒸箱,包括主体、位于主体内部的内胆、储水盒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具有与储水盒连通的进水端和与内胆连通的出气端,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管,串联于进水端与出气端之间,用以接收由储水盒输出的水;加热体,贴附于加热管的外壁面,用以对流经加热管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过温蒸汽。该装置能够简化蒸汽发生器的结构,降低蒸汽发生器对蒸箱空间的占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优化蒸箱的整体体积,但是水主要流经加热管的中下部,加热效率较低,从而产生蒸汽的速度较慢,进而导致烹饪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加热管中也可能存在未及时蒸发或排出的积水,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积水可能结冰,导致加热管冻裂或堵塞,同时也会影响蒸制食物的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箱,能有效提高产生蒸汽的速度,进而提高烹饪效率,也能防止加热管冻裂或堵塞同时保证蒸制食物的卫生。
所述蒸箱,包括:箱体、储水盒和蒸汽发生器。其中,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内胆;储水盒,设置于箱体外壁;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箱体外壁,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管,其外壁贴附有电热膜;加热管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其中,进水端与储水盒连通,出气端与内胆连通,使储水盒的水能从进水端流向出气端;导流芯,设置于加热管内,并沿加热管的轴向设置,且具有抵接于加热管内壁的螺旋部,与加热管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内部并通过电热膜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包括多个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加热管段,相邻加热管段的低位端口和高位端口通过弯管连通,以使所有加热管段串联形成蛇形加热管;其中,每个加热管段内均设置有导流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盒体,设置于箱体外壁且内部容置加热管,进水端贯穿盒体与储水盒连通,出气端贯穿盒体与内胆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盒在箱体上的设置位置高于蒸汽发生器在箱体上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盒通过第一水管与加热管的进水端连通;蒸箱还包括:流量调节阀,设置于第一水管,以调节流入加热管的水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集水盘,设置于箱体的底部,集水盘的集水口开设于内胆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第一废水收集箱,设置于箱体的底部,且通过第二水管与集水盘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第二废水收集箱,设置于箱体的顶部,通过第三水管与集水盘和/或第一废水收集箱连通;水泵,设置于第三水管,且位于第二废水收集箱侧;通过水泵将废水从集水盘和/或第一废水收集箱送入至第二废水收集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主控模块,与电热膜、流量调节阀和水泵通信连接,以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水泵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热膜的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箱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设置于内胆内,以检测内胆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模块,设置于出气端,以检测出气端的蒸汽温度;第一液位传模块,设置于第一废水收集箱内,以检测第一废水收集箱的液位;第二液位传模块,设置于第二废水收集箱内,以检测第二废水收集箱的液位;第一温度传感模块、第二温度传感模块、第一液位传模块和第二液位传模块均与主控模块通信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蒸汽发生器中的加热管倾斜设置,并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由于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储水盒的水能从加热管的进水端流向加热管的出气端,防止加热管内存在积水的情况,进一步的防止加热管冻裂或堵塞,同时保证蒸制食物的卫生。在此基础上,在加热管内还设置有导流芯,导流芯的螺旋部与加热管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内部并通过电热膜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这样,增大了水与加热管内壁的加热面积,进而能有效提高产生蒸汽的速度,以提高烹饪效率。也能防止加热管的上部出现干烧的问题,提高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组件示为类似的组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蒸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的后视图一;
图3是图1中的后视图二;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导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蒸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图7中的仰视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控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箱体;11:内胆;
20:储水盒;
30:蒸汽发生器;31:盒体;
40:加热管;41:进水端;42:出气端;43:弯管;44:电热膜;
50:导流芯;51:螺旋部;
60:集水盘;70:第一废水收集箱;80:第二废水收集箱;
91:第一水管;911:流量调节阀;92:第二水管;93:第三水管;931:水泵;
100:主控模块;101:第一温度传感模块;102:第二温度传感模块;103:第一液位传感模块;104:第二液位传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结合图1至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蒸箱,包括箱体10、储水盒20和蒸汽发生器30。其中,箱体10,其内部限定有内胆11;储水盒20,设置于箱体10外壁;蒸汽发生器30,设置于箱体10外壁,蒸汽发生器30包括加热管40,其外壁贴附有电热膜44;加热管4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41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42;其中,进水端41与储水盒20连通,出气端42与内胆11连通,使储水盒20的水能从进水端41流向出气端42;导流芯50,设置于加热管40内,并沿加热管40的轴向设置,且具有抵接于加热管40内壁的螺旋部51,与加热管40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40内部并通过电热膜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
通过蒸汽发生器30中的加热管40倾斜设置,并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41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42,由于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储水盒20的水能从加热管40的进水端41流向加热管40的出气端42,防止加热管40内存在积水的情况,进一步的防止加热管40冻裂或堵塞,同时保证蒸制食物的卫生。在此基础上,在加热管40内还设置有导流芯50,导流芯50的螺旋部51与加热管40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40内部并通过电热膜44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这样,增大了水与加热管40内壁的加热面积,进而能有效提高产生蒸汽的速度,以提高烹饪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加热管40的中上部出现干烧的问题,提高加热管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的内部限定有内胆11,用于放置需要蒸制的食物。具体的,将食物放入到内胆11中,通过蒸汽发生器30中的出气端42向内胆11输入高温蒸汽,根据用户设定的时间对食材食物蒸制。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外壁设置有储水盒20和蒸汽发生器30,其中,储水盒20用于存储蒸制时使用的水,蒸汽发生器30用于接收储水盒20的水并将其加热形成蒸汽。蒸汽发生器30包括加热管40,加热管4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41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42;进水端41与储水盒20连通,出气端42与内胆11连通,使储水盒20的水能从进水端41流向出气端42。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管4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15°),即,能够保证加热管40内的水能依靠自身重力完全流出即可。可选地,该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13°]。可选地,该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为[2°,11°]。可选地,该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9°]。可选地,该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为[4°,7°]。可选地,该设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5°。
在一具体应用中,加热管4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为5°。当然,在其他应用中,倾斜角度可以选自(0°,15°)内的任意角度,依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储水盒20中的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输入到加热管40的进水端41。比如通过驱动泵将储水盒20中的水输入至加热管40的进水端41。这样,储水盒20可以设置在箱体10外壁的上部、下部或者侧部。由于加热管4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并且进水端41高于出气端42。因此,蒸汽发生器30的设置位置不受储水盒20设置位置的限制,水也会顺畅的从加热管40中流出,不会出现积水堵塞等问题。相应的,蒸汽发生器30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0外壁的上部、下部或者侧部。
为了使储水盒20的水更容易的流向加热管40。结合图2至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盒20在箱体10上的设置位置高于蒸汽发生器30在箱体10上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盒20设置在箱体10外壁的上部,蒸汽发生器30箱体10外壁的侧部、且接近箱体10外壁下部的位置处。这样,储水盒20与蒸汽发生器30具有足够的高度差,储水盒20可以在不使用驱动泵的情况下,使水流入到蒸汽发生器30中。能进一步减小蒸箱的整体体积和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储水盒20上设置出水口,并且该出水口是设置在储水盒20的最低位置处,能够保证储水盒20中的水全部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储水盒20和蒸汽发生器30也可以设置在箱体10上的其他位置,满足储水盒20的水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蒸汽发生器30的加热管40中流入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能够准确控制流入加热管40中的水流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水盒20通过第一水管91与加热管40的进水端41连通;蒸箱还包括:流量调节阀911,设置于第一水管91,以调节流入加热管40的水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水管91靠近储水盒20的位置设置有流量调节阀911,该流量调节阀911为水流量控制阀,用来控制流经第一水管91的水流量。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控制流量调节阀911的开度,保证进入蒸箱内的蒸汽密度和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管40外壁贴附有电热膜44,用于对加热管40管壁进行加热。这里,加热管40采用石英管材质,在加热管40的外表面贴附有速热的电热膜44。
可选地,电热膜44可以采用纳米加热薄膜或者石墨烯复合加热涂层。在电热膜44通电的瞬间可加热至300℃以上,水在流经加热管40的过程中被加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变为100℃蒸汽后电热膜44继续加热,可使蒸汽温度达到200℃以上,最后蒸汽经出气端42进入内胆11蒸制食物。
可选地,可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调节电热膜44的电压/电流,以通过调整电热膜44的电压/电流调节电热膜44的功率,从而调整电热膜44的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管40内设置有导流芯50,并且导流芯50沿加热管40的轴向设置,导流芯50还具有抵接于加热管40内壁的螺旋部51,与加热管40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加热管40内部并通过电热膜44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流芯50为铝合金材质或者其他导热金属材质。导流芯50包括圆柱形的本体以及绕设在本体上的螺旋部51。其中,螺旋部51的外径与加热管40的内径相同,由于螺旋部51与本体之间具有螺旋间隙。因此,在螺旋部51与加热管40内壁抵接后,形成了螺旋式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水的重力作用,在水流经加热管40时,水主要集中在加热管40的中下部位置,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加热管40的上部位置会出现干烧的情况,长时间的干烧不仅浪费能源,更会影响加热管40的使用寿命。为此,加热管40内的螺旋式流道能让水充分与加热面接触,增大了加热面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防止干烧。另一方面,由于导流芯50为铝合金材质,为易导热金属,并且螺旋部51与加热管40内壁接触,也可将加热管40上部的热量传递到中下部。
在增大了加热面积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增快产生蒸汽的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加热管40包括多个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加热管段,相邻加热管段的低位端口和高位端口通过弯管43连通,以使所有加热管段串联形成蛇形加热管;其中,每个加热管段内均设置有导流芯50。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加热管段是从上至下依次排布设置,并且相邻加热管段的低位端口高于高位端口,即,位于上方位置加热管段的低位端口高于位于下方位置加热管段的高位端口。以使水能顺畅依次通过多个加热管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减加热管段的数量来调整蒸汽发生器30的功率,多个加热管段组成管道式面加热结构,水可以依次经过多个加热管段进行加热,以进一步增快产生蒸汽的速率。在具体应用中,采用4个加热管段,每个加热管段的额定功率为400W,蒸汽发生器30的总额定功率为1600W。这里,也可通过调整加热管段的长度或者直径,增大换热面积,以增加蒸汽发生器30的总额定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蒸汽发生器30还包括:盒体31,设置于箱体10外壁且内部容置加热管40,进水端41贯穿盒体31与储水盒20连通,出气端42贯穿盒体31与内胆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31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加热管40的安装空间,在加热管40包括多个加热管段时,每个加热管段均固定在该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盒体31由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扣接组成,这样,方便组装蒸汽发生器30。由于进水端41贯穿盒体31与储水盒20连通,出气端42贯穿盒体31与内胆11连通,也降低蒸汽发生器30的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蒸箱还包括:集水盘6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集水盘60的集水口开设于内胆11底面。可以收集内胆11中的冷凝水以及流到内胆11中的积水。为方便收集冷凝水和积水,在内胆11底面设置有凹面,集水盘60的集水口开设于内胆11凹面最低位置处,冷凝水和积水通过凹面流入至集水盘60,完成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图7和图8所示,蒸箱还包括:第一废水收集箱7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且通过第二水管92与集水盘60连通。集水盘60收集到的冷凝水和积水可以流入到第一废水收集箱70中,防止集水盘60中的冷凝水和积水影响蒸制食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图7和图8所示,蒸箱还包括:第二废水收集箱80,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通过第三水管93与集水盘60和/或第一废水收集箱70连通;水泵931,设置于第三水管93,且位于第二废水收集箱80侧;通过水泵931将废水从集水盘60和/或第一废水收集箱70送入至第二废水收集箱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废水收集箱80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并且在第三水管93上设置有水泵931,方便用户将蒸箱产生的所有废水一起收集处理。这里,第二废水收集箱80可以收集集水盘60内的废水,也可以收集第一废水收集箱70内的废水。
可选地,第二废水收集箱80通过第三水管93与集水盘60连通,通过水泵931将废水从集水盘60送入至第二废水收集箱80。可选地,第二废水收集箱80通过第三水管93与第一废水收集箱70连通,通过水泵931将废水从第一废水收集箱70送入至第二废水收集箱80。可选地,第二废水收集箱80通过第三水管93分别与集水盘60和第一废水收集箱70连通,通过水泵931将废水从集水盘60和第一废水收集箱70送入至第二废水收集箱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示,蒸箱还包括:主控模块100,与电热膜44、流量调节阀911和水泵931通信连接,以控制流量调节阀911的开度、水泵931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热膜44的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按键、移动终端或者红外遥控器与主控模块100通信连接,以控制流量调节阀911的开度、水泵931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热膜44的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所示,蒸箱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模块101,设置于内胆11内,以检测内胆11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模块102,设置于出气端43,以检测出气端43的蒸汽温度;第一液位传模块103,设置于第一废水收集箱70内,以检测第一废水收集箱70的液位;第二液位传模块104,设置于第二废水收集箱80内,以检测第二废水收集箱80的液位;第一温度传感模块101、第二温度传感模块102、第一液位传模块103和第二液位传模块104均与主控模块100通信连接。主控模块100通过上述模块的反馈,以控制流量调节阀911的开度、水泵931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热膜44的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储水盒20中加入水,选择相应蒸制程序后启动蒸箱。此时流量调节阀911打开,蒸汽发生器30不启动,水流经第一水管91对加热管40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流入集水盘60并进入第一废水收集箱70暂存,这里,可以设定清洗管路循环时长,在经过该清洗管路循环时长后蒸汽发生器30启动。其中,水由储水盒20到出气端42的时间为第一时长,清洗管路循环时长需要大于第一时长。在出气端422产生蒸汽后,第一温度传感模块101实时检测内胆11中的温度,在蒸箱刚启动或者内胆11中检测到的温度过低时,流量调节阀911为最大开度,蒸汽发生器30以最大功率工作,保证蒸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预热到所需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模块101检测到内胆11中的温度接近所需温度后,主控模块100控制流量调节阀911减小开度,同时蒸汽发生器30功率降低,以此维持内胆11温度稳定在所需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蒸汽发生器30的功率不变、且流量调节阀911的开度最大时,出气端42的蒸汽温度会相应降低。第二温度传感模块102检测出气端42的蒸汽温度并输送至主控模块100,主控模块100控制蒸汽发生器30提高电压/电流,进而提高控制蒸汽发生器30的功率,保证内胆11中的所需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内胆11中距离出气端42越远的位置,温度越低,为保证内胆11中的所需温度,出气端42的蒸汽温度需要高于内胆11中的所需温度。在一个具体应用中,所需温度设置100℃,出气端42的蒸汽温度需要在100℃至105℃之间;所需温度设置在110℃时,出气端42的蒸汽温度内胆11中的所需温度在125℃至135℃之间。
这里,无需使用其他辅助加热设备来维持内胆11中的温度,如加热丝、蒸发盘等,完全依靠蒸汽温度来维持内胆11中的温度,能防止因辅助加热设备造成食材表面发干。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液位传模块103检测第一废水收集箱70的液位达到设定最高值时,通过主控模块100控制水泵931启动,将第一废水收集箱70中的水抽到第二废水收集箱80中;当第一液位传模块103检测第一废水收集箱70的液位达到设定最低值时,通过主控模块100控制水泵931关闭。当第二液位传模块104检测第二废水收集箱80的液位达到设定最高值时,通过主控模块100发出警报,提示用户需要处理第二废水收集箱80的废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还包括箱门,箱门与主控模块100通信连接。在蒸制完成并取出食材后,主控模块100通过检测箱门的开关来确认食材是否取出,如检测到箱门开关一次即认为食材被取出,此时控制流量调节阀911为最大开度,储水盒20中的水通过第一水管91流入到内胆11中,对整个管路、内胆及集水盘进行冲洗。同时也避免用户单独处理储水盒的水,防止储水盒中留有积水,造成储水盒或管路中因潮湿而滋生细菌,保证整个管路都保持无水干燥状态。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部限定有内胆;
储水盒,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壁;
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壁,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管,其外壁贴附有电热膜;
所述加热管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且具有位于高处的进水端和位于低处的出气端;其中,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盒连通,所述出气端与所述内胆连通,使所述储水盒的水能从所述进水端流向所述出气端;
导流芯,设置于所述加热管内,并沿所述加热管的轴向设置,且具有抵接于所述加热管内壁的螺旋部,与所述加热管内壁共同限定有螺旋式流道,使流经的水以螺旋状通过所述加热管内部并通过电热膜对水进行加热以形成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包括多个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加热管段,相邻加热管段的低位端口和高位端口通过弯管连通,以使所有加热管段串联形成蛇形加热管;其中,每个所述加热管段内均设置有导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
盒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壁且内部容置所述加热管,所述进水端贯穿所述盒体与所述储水盒连通,所述出气端贯穿所述盒体与所述内胆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盒在所述箱体上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在所述箱体上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盒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加热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蒸箱还包括:
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管,以调节流入所述加热管的水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水盘,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集水盘的集水口开设于所述内胆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废水收集箱,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且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集水盘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废水收集箱,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第三水管与所述集水盘和/或所述第一废水收集箱连通;
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水管,且位于所述第二废水收集箱侧;通过所述水泵将废水从所述集水盘和/或所述第一废水收集箱送入至所述第二废水收集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控模块,与所述电热膜、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水泵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水泵的开关状态以及电热膜的加热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内胆内,以检测所述内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出气端,以检测所述出气端的蒸汽温度;
第一液位传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废水收集箱内,以检测所述第一废水收集箱的液位;
第二液位传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废水收集箱内,以检测所述第二废水收集箱的液位;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模块、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模块、所述第一液位传模块和所述第二液位传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
CN202222239451.3U 2022-08-24 2022-08-24 蒸箱 Active CN218484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9451.3U CN218484318U (zh) 2022-08-24 2022-08-24 蒸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9451.3U CN218484318U (zh) 2022-08-24 2022-08-24 蒸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4318U true CN218484318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7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9451.3U Active CN218484318U (zh) 2022-08-24 2022-08-24 蒸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4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4222B1 (en)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for steam cooking with reduced release of steam
CN101784843B (zh) 蒸汽烹调器
KR100629336B1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 장치
US7208702B2 (en) Steam cooker
RU2472073C2 (ru) Духовка
CN114893802A (zh) 用于集成灶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413405A (zh) 具有蒸汽水分分离的烤箱
CN101501403B (zh) 加热烹调器
US20020117122A1 (en) Gas water heater
US4959526A (en) Storage type electric water heater having a closed circulation loop with a bubble pump
CN218484318U (zh) 蒸箱
CN102429570A (zh) 全自动数控煲粥煲汤机
KR20110103268A (ko) 연소기구의 폐열활용장치
WO2010021356A1 (ja) 蒸気発生装置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KR101434902B1 (ko) 벽난로가 결합된 아궁이에 삽입되는 후면이 개방된 보일러
EP0309199B1 (en) Hot water boiling apparatus
CN212390437U (zh) 一种配气式集成灶
CN201299073Y (zh) 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JPS5824701B2 (ja) 貯湯式兼瞬間湯沸式給湯設備
CN104034013B (zh) 多发热杯并联结构
CN208025819U (zh) 储水式燃气热水器
WO2008111722A1 (en) Electric boiler
RU2756610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печь для парного помещения бани
CN219995309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聚能件及蒸汽加热锅具
CN218599819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