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3776U -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3776U
CN218483776U CN202222612486.7U CN202222612486U CN218483776U CN 218483776 U CN218483776 U CN 218483776U CN 202222612486 U CN202222612486 U CN 202222612486U CN 218483776 U CN218483776 U CN 218483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ssembly
aerosol
uni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24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刚
刘贵友
彭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un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u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un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u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24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3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3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3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其用于对进入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发热芯组件装配在内部空间中并与电极组件抵接,其中,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进液通道进入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雾化室和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气流通道从气溶胶排出口排出。

Description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雾化领域,特别是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单元组件和电源,电源对雾化单元组件供电,雾化单元组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气溶胶生成介质在热能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
现有的雾化装置在雾化介质被雾化之后的气溶胶流动通道通常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在雾化发热面在内侧的情况下,雾化气溶胶可通过气管(例如中心管)直接被吸走,此类雾化装置的雾化芯以网状和螺旋发热丝为主;另一种是在雾化发热面朝下的情况下,雾化气溶胶需要经过一段曲折的通道转向180度后才能通过气管被吸走,此类雾化装置以陶瓷镀膜雾化芯为主。在第二种结构的情况下,雾化面及气溶胶的流动通道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雾化面朝下,因此气溶胶经过比较复杂的气流通道后会产生过多冷凝液。这样既浪费了雾化液又降低了用户的抽吸体验。同时,集聚的冷凝液会侵蚀装置内的电部件,造成装置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雾化芯雾化面朝下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解决了:气溶胶通道复杂导致产生冷凝液较多的问题;以及通过透明雾化液仓看到冷凝液的积累,视觉效果不美观的问题。
特别地,本申请通过将雾化室中生成的雾化气溶胶穿过,以到达对接气管的气溶胶排出口气流通道开设在内部安装有发热芯组件的支架的壁内,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其用于对进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所述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所述发热芯组件装配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电极组件抵接,其中,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所述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所述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所述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所述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所述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所述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并通向所述气溶胶排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支架居中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气流通道通向居中设置的所述气溶胶排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纵向轴线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的平面内观察,所述气流通道呈直线形、拱形或S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雾化介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由从限定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螺旋延伸或周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直角、锐角或钝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所述电极安装座,并且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卡扣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电极安装座卡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在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主体单元、吸嘴单元和底座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吸嘴单元连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部分地安装所述主体单元中,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中,并且其中,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底座组件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单元内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连通并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管的外壁、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和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和所述支架的所述内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一体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形成液密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形成液密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所述支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至少在能够观察到所述支架的区域中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限定雾化室,并且所述底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有吸液件。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申请通过将雾化室中生成的雾化气溶胶穿过,以到达对接气管的气溶胶排出口气流通道开设在内部安装有发热芯组件的支架的壁内,形成气流通道整合在支架内的紧凑构造;同时,由于气流通道设置在支架内部,更具体地说,设置在支架的具有厚度的壁内部,因此,该气流通道在雾化装置的主体外壳(储液仓)为透明的情况下不可见,因而避免从外部观察到冷凝液的积累,改善了视觉体验。再者,气流通道设置在支架的壁内部的构造还减少、甚至消除了雾化气体在通向气溶胶排出口过程中在雾化装置内的涡流,从而减少了冷凝液的产生,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增加了雾化介质的使用率,还降低了冷凝液积累侵蚀装置内的电路/电子部件的可能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将进一步阐明本申请的以上和/或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现有雾化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现有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安装前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1-2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雾化单元组件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考了附图,这些附图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如何实践本申请。
在进行本文的描述之前,申请人要指出,本文的位置和方面的术语和描绘(上、下等)是参照附图中所示或单元或装置在一般使用的情况下的布置进行描述的以方便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获知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单元组件,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该主体单元、吸嘴单元和底座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单元组件和雾化装置可以雾化电子烟油、医药液体等液体,其在本文可以统称为待雾化介质。待雾化介质被雾化(具体地,被发热芯组件加热并雾化)以生成气溶胶,以供用户抽吸。
图1-3示出了现有雾化装置的视图,其中,图1是现有雾化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雾化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地,图1-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发热面朝下式的雾化装置。“发热面朝下”指的是在图中所示的方位。特别地,“发热面朝下”是指在其处对雾化介质进行雾化的发热芯(发热材料)的表面的面向朝下;更具体地说,是指发热面使得被加热而雾化的气溶胶就装置来说向下喷射/离开加热面的取向。在“发热面朝下”布置中,气溶胶离开喷射/离开加热面的方向与气溶胶穿过装置以被用户吸食的方向相反(即,“转向180度”)。另外,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面朝下”涵盖大致朝下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发热面朝下”的情况下,发热面在图中处于“平行”取向,而本申请涵盖发热面不平行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只要气溶胶从发热面喷射的方向与气溶胶穿过装置以被用户吸食的方向的角度大于90度的情况。
如在图3所示的现有雾化装置的剖视图中最佳所述,发热面产生向下的气溶胶喷射流F1,并在用户抽吸的作用下引起总体向上的气溶胶流F2,气溶胶流F2在向上进行过程中容易在装置内部(特别是形成局部围护(例如拐角)的位置)形成涡流V。这样的涡流V形成气溶胶的局部循环,在产生涡流V的区域中容易造成气溶胶的冷凝和冷凝的气溶胶的集聚。气溶胶的冷凝和冷凝的气溶胶的集聚浪费了雾化液又降低了用户的抽吸体验;同时,集聚的冷凝液会侵蚀装置内的电部件,造成装置损害;再者,在装置主体由透明和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气溶胶的冷凝和冷凝的气溶胶的集聚在视觉上呈现为污渍,视觉效果不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雾化单元组件和包括该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发热面朝下式的雾化解决方案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参考图4-5,其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透视图和正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吸嘴单元1、主体单元2和底座组件,主体单元与所述吸嘴单元连接,底座组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单元1和主体单元2可以一体形成。吸嘴单元1包括吸嘴,其为用于与用户的嘴唇接触的部件,形状为适于与用户的嘴唇接合以吸取雾化单元组件/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的任何形状,例如,圆柱形、逐渐变细的圆柱形,带有切除部的逐渐变细的圆柱形、带有扁平部的圆柱形、扁平形状等。本申请涵盖形状设置成与用户的嘴唇接合以吸取气溶胶的任何形状。容易理解,吸嘴单元1限定穿过其中的气溶胶通道,该气溶胶通道通向出气口,气溶胶通过该出气口供用户吸食。主体单元2可以是包括纵向轴线的细长主体,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为扁平状。
主体单元2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并被配置用于在其中安装雾化单元组件。主体单元2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制成主体单元2的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在本领域中是周知的,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图6-7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其中,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沿图4的A-A线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沿图4的B-B线剖视图)。
如图6-7所述,主体单元2包括雾化介质仓组件21,雾化介质仓组件21与下文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支架22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用于存储雾化液或雾化介质(在本文中雾化液和雾化介质可互换使用)。主体单元2内设置有竖直的气管,该气管限定气溶胶通道;当吸嘴单元1安装在主体单元2上时,即当吸嘴单元1和主体单元2相互连接时,气管中的气溶胶通道与吸嘴单元1中的气溶胶通道流体连通或对齐。气管可以与主体单元2一体形成,或者可以是单独的元件。气管可以相对于主体单元2居中设置(其中心轴线与主体单元的纵向轴线重合),在这种情况下气管可以称为中央气管。气管也可以不居中设置,其中心轴线与主体单元的纵向轴线不重合。气管一端与下文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支架22上气溶胶排出口对接(连接并形成气密密封),从而从雾化单元组件的气溶胶排出口引出的气溶胶穿过气管中的气溶胶通道,并进而穿过吸嘴单元中的气溶胶通道。
雾化介质仓组件21和雾化单元组件的支架22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更具体地说,如图所示,主体单元2的内壁、气管的外壁和下文所述的支架22的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主体单元2在一端,优选地在与吸嘴单元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注液口和封堵注液口的注液塞。可以通过注液口将雾化介质/雾化液注入雾化介质存储空间,进行雾化介质的装填/再装填/补充。
雾化单元组件23可以部分地或安全地安装在主体单元2中。雾化单元组件23包括支架22、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支架22优选地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支架22以形状适配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单元2内,即,支架22和主体单元2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外部轮廓相同,但大小不同。支架22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支架22的内部空间的壁。发热芯组件装配在支架22的内部空间中并与电极组件抵接,其中,发热芯组件包括发热面,用于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并生成气溶胶;电极组件用于为发热芯组件供电。雾化单元组件23的支架22中开设有进液通道214,参见附图7-8。具体他,支架22以其外壁与主体单元2的内壁形成液密密封并且支架22上开设的气溶胶排出口与气管对接的方式装配在主体单元2内,由此,雾化介质仓组件21、气管和支架的气溶胶排出口周围的端面限定雾化介质仓。雾化单元组件23的支架22的在支架的气溶胶排出口周围的端面上开设有进液通道214,从而允许将雾化介质仓中的待雾化介质引入支架22内并与发热芯组件232接触。雾化介质在发热芯组件232的雾化面处被雾化并产生向下喷射进入雾化室215的气溶胶,如图9所示。
由此可知,支架22具有纵向轴线,具有与气管对接的气溶胶排出口,支架22上的气溶胶排出口周围的端面与雾化介质仓组件21(的内壁)、气管(的外壁)限定容纳待雾化介质的雾化介质存储空间。为此,气管与气溶胶排出口连接/对接,并形成气液密封,优选地借助密封件,例如O型环,并且支架的外壁与主体单元2的内壁之间也形成液密密封,优选地,也借助密封件,例如O型环,优先地,该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支架22的外壁上的凹槽中(如图6-11和12-16等图所示)。此外,架22上的气溶胶排出口周围的端面上还开设有进液通道214,用于使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内的雾化介质进入支架内部,更具体地说,进入支架内部与安装支架内部的发热芯组件232接触,更具体地说,与发热芯组件232的发热面接触,从而被加热、雾化,生成进入雾化室215中的气溶胶。用于对雾化液/雾化介质进行雾化以生成气溶胶的雾化芯组件或发热芯组件雾化芯组件包括雾化芯座、导液棒、雾化芯等,对于本领域是周知的,本文不再赘述。
支架22除了限定在其中装配发热芯组件的内部空间之外,还包括限定该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在该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2313(参见图10)。该气流通道连通雾化室215和与气管对接的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该气流通道从气溶胶排出口排出,以进入气管。
参考图10-11进行进一步描述。吸嘴单元1、主体单元2按上述方式连接,并且支架22、发热芯组件232等元件按上述方式安装在主体单元2中,支架22的壁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2313,并且与主体单元2对接/连接的底座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例如,第一进气口孔301和/或第二进气孔302)。雾化介质仓中的待雾化介质/雾化液通过支架22的端面上开设的至少一个进液通道214进入支架22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并与安装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发热芯组件232接触,被发热芯组件232的雾化面加热从而生成向雾化室215喷射的气溶胶(以向下的箭头示出)。当用户在使用时,在吸嘴的出气口11处抽吸形成负压,从而,外界空气从例如第一进气口孔301和/或第二进气孔302进气口进入雾化室215,将雾化后气溶胶经由气流通道2313带离雾化室215,到达支架22上开设的气溶胶排出口并进入气管,经由气管的气道到达吸嘴单元1,经由吸嘴单元1中的气道到达吸嘴的出气口11,供用户吸食。
图9还示出了与发热芯组件232抵接的电极组件,发热芯组件232和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在雾化装置还包括底座组件的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限定雾化室,并且底座中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用于引入外部空气。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针脚),并可选地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电极安装座。电极组件可以部分地安装在支架22中,并可以通过底座组件中的电连接结构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电池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组件为适用于510接口的螺纹套。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安装前的视图。如图所示主体单元2包括雾化介质仓组件21,雾化介质仓组件21开设有注液口212。主体单元2包括一体成形的气管。主体单元2在与吸嘴单元1连接的一端包括安装口213,雾化单元组件23从安装口213装入主体单元2内。如图所示,气管与气溶胶排出口将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2211(例如,密封圈或O型环)连接(对接)形成气密密封。雾化芯组件装配在支架22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包括电极安装座的电极组件也部分地安装在内部空间中,电极组件与雾化芯组件抵接/连接。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安装后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气管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2211与气溶胶排出口对接,并且支架22的外壁与主体单元2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形成液密密封,特别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支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此外,该雾化装置还包括底座组件24,底座组件与主体单元2连接,其中形成有电极连接到外部电源的电连接,并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图14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例如图13)的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尤其示出了雾化芯组件、雾化室和支架内的气流通道的布置。从该图可以清楚了解,支架的壁内限定的气流通道如何连通雾化室和气溶胶排出口及中心管。
图15和17示出了支架的壁内的气流通道的不同截面形状。特别地,在通过主体单元和/或支架的纵向轴线并穿过气流通道的平面内观察,气流通道呈直线形、拱形或S形等形状,但不限于此,任何横截面形状的气流通道,只要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壁内并被配置为连通雾化室和气溶胶排出口,都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图15-17示出了支架的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相对于纵向轴线的不同构造,具体地,该端面相对于纵向轴线可以成直角、锐角或钝角。即,参考附图的方位和取向,该端面可以平行与容纳在雾化介质仓内的雾化介质的液面或相对于液面成角度。
如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气流通道设置在支架的壁内部的构造还减少、甚至消除了雾化气体在通向气溶胶排出口过程中在雾化装置内的涡流,从而减少了冷凝液的产生,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增加了雾化介质的使用率,还降低了冷凝液积累侵蚀装置内的电路/电子部件的可能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消减冷凝液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在气流通道2313的侧壁上形成有槽(冷凝液收集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雾化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由从限定气流通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相对于支架或主体单元的纵向轴线螺旋延伸或周向延伸。
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吸收冷凝液和/或漏液(可能引入支架的内部空间中的未被雾化的雾化介质),还在装置中设置吸液件,例如无纺布。如图19所示,吸液件29设置在在电极组件233和底座组件之间,可以防止液体流体进气孔和/或防止液体流散到其他电部件以引发电连接腐蚀等。图19还示出了在支架与主体单元之间形成液密密封的第二密封件,例如O型环。图20是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截取自与图9垂直的剖面。
图21-2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雾化单元组件的分解视图。如图21所示,雾化单元组件23包括支架22、发热芯组件232、电极组件233、吸液件29和底座组件24。支架22包括支架主体228。电极组件233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所述电极安装座,并且其中,支架22(支架主体228)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卡扣件,支架通过卡扣件与电极组件233的电极安装座卡扣连接。为此,卡扣件的端部和电极组件233的电极安装座上分别设置促进或形成卡扣连接的特征,例如,突片和凹部等。底座组件中安装有正负电极连接,用于将电极组件的正负电极引向外部电源。图22和23是图21所示的雾化单元组件的两个正交方向的截面图。如图22所示,除了上述细节之外,底座组件24包括固定中心电极的固定件241。中心电极可以连接电极组件233的正负电极之一。中心电极中可以开设有限定贯穿通道的第二进气孔302。底座组件24例如为或包括适用于510接口的螺纹套。
本实用新型的气流通道2313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配置和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并通向所述气溶胶排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支架居中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气流通道通向居中设置的所述气溶胶排出口。此外,气流通道可以具有周向宽度,即,其在每一端跨越一定弧度。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和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但是本申请不限于它们,而是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主题的范围内以其他方式体现。特别地,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

Claims (23)

1.一种雾化单元组件,其用于对进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的待雾化介质雾化以生成并排出雾化的气溶胶,所述雾化单元组件包括支架、发热芯组件和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纵向轴线并具有限定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的具有厚度的壁,所述发热芯组件装配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与所述电极组件抵接,其中,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限定雾化室,所述支架开设有进液通道,待雾化介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进入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并通过所述发热芯组件被雾化从而在所述雾化室中生成雾化的气溶胶,所述支架开设有气溶胶排出口,并且所述壁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气溶胶排出口以引导所述雾化室内的雾化的气溶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倾斜,并通向所述气溶胶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关于所述纵向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内部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支架居中设置,并且所述多个气流通道通向居中设置的所述气溶胶排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纵向轴线并穿过所述气流通道的平面内观察,所述气流通道呈直线形、拱形或S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形成有槽,用于收集冷凝的雾化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由从限定所述气流通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螺旋延伸或周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直角、锐角或钝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安装座,金属电极穿过所述电极安装座,并且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卡扣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电极安装座卡扣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
1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单元组件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主体单元、吸嘴单元和底座组件,其中,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吸嘴单元连接,所述雾化单元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中,所述电极组件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中,并且其中,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底座组件螺纹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包括在所述主体单元内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连通并密封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的外壁、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和所述支架的开设有所述气溶胶排出口的端面部分地限定雾化介质存储空间,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雾化介质存储空间和所述支架的所述内部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与所述气溶胶排出口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支架一体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形成液密密封。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形成液密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开设在所述支架的外壁上的凹槽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至少在能够观察到所述支架的区域中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发热芯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限定雾化室,并且所述底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之间设置有吸液件。
CN202222612486.7U 2022-09-29 2022-09-29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483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2486.7U CN218483776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2486.7U CN218483776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3776U true CN218483776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2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2486.7U Active CN218483776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3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9664B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088169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483776U (zh)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4669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407797U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117814530A (zh) 雾化单元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48023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15877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4557484A (zh) 一种发热体、雾化芯以及雾化器
CN220000756U (zh) 一种吸嘴组件及电子烟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091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14679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1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593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851361U (zh) 一种发热体组件、雾化芯以及雾化器
CN2175239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1851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