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6165U - 打标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标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76165U CN218476165U CN202222171353.0U CN202222171353U CN218476165U CN 218476165 U CN218476165 U CN 218476165U CN 202222171353 U CN202222171353 U CN 202222171353U CN 218476165 U CN218476165 U CN 218476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rking
- driving piece
- detection
- along
- ad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打标设备。设备包括:机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的上料吸附组件,第一驱动件能驱动上料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检测机构,设于上料机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包括检测台、龙门架及检测头;龙门架沿第一方向设置;检测头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检测头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龙门架上;检测台设于龙门架下方,且检测台能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移动;打标机构,设于检测机构沿第二方向上远离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对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进行打标;中转机构,设于打标机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将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移动至打标机构。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体积较小的打标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标设备。
背景技术
片式电阻器也称表面贴装电阻器,例如片式亚敏电阻,它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的新一代无引线或短引线微型电子元件。片式电阻器对产品的外观缺陷要求把控较严格,包括划伤,侵蚀,脏污等缺陷。需要先对其外观缺陷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并在缺陷位置进行激光打标,打标方便后续工艺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第二次处理,或者直接将有缺陷位置通过打标打掉。现有的打标设备一般只能一次性处理一个产品,无法一次性处理多个产品,也无法实现多工位处理的同时还能使设备体积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布置合理、体积较小的打标设备。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标设备,包括:
机台;
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的上料吸附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上料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检测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上料机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包括检测台、龙门架及检测头;所述龙门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检测头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检测台设于所述龙门架下方,且所述检测台能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打标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进行打标;
中转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打标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移动至所述打标机构。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
第一升降驱动件,设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检测头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检测头上升及下降;
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三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台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检测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检测工位,两个所述检测工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检测台包括:
玻璃背板,设于每一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放置产品;
第一夹紧结构,设于所述玻璃背板周围,用于将所述玻璃背板上的产品固定。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打标机构包括:
第二升降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打标头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打标头组件上升及下降;
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打标头组件下方;
第五驱动件,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五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打标台,与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打标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打标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打标工位,两个所述打标工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打标台包括:
吸附板,设于每一所述打标工位,用于吸附产品;
第二夹紧结构,设于所述吸附板周围,用于将所述吸附板上的产品固定。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中转机构包括:
第六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六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七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中转吸附组件,与所述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中转吸附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中转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中转吸附单元,每一所述中转吸附单元用于吸附一个产品,至少两个所述中转吸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上料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料吸附单元,每一所述上料吸附单元用于吸附一个产品,至少两个所述上料吸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打标设备还包括:
上料台,设于所述上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上料台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上料台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第三升降驱动件,所述上料台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上料台上升及下降。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打标设备还包括:
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打标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八驱动件及与所述第八驱动件连接的下料吸附组件,所述第八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下料吸附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打标设备的可选方案,所述打标设备还包括下料台及废料框,所述下料台及所述废料框设于所述下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下料台与所述废料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料台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构输送来的合格产品,所述废料框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构输送来的不合格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台、龙门架及检测头,龙门架沿第一方向设置,同时在龙门架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检测头,实现多工位同时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同时,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机台沿第一方向的空间,缩小机台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充分利用机台的横向空间,缩小机台的纵向尺寸。由于上料机构的第一驱动件是驱动上料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就是横向移动,因此机台沿第一方向上需设计有一定的宽度来供上料吸附组件移动,将龙门架沿第一方向设置则可以充分利用机台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空间,而无需将机台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增加来安装多个检测头,无需增加机台的纵向长度。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打标设备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减小了机台的纵向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打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打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打标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打标设备;101、产品;
110、机台;
120、上料机构;121、第一驱动件;122、上料吸附组件;1221、上料吸附单元;
130、检测机构;131、检测台;1311、玻璃背板;1312、第一夹紧结构;132、龙门架;133、检测头;134、第一升降驱动件;135、第二驱动件;136、第三驱动件;
140、打标机构;141、第二升降驱动件;142、打标头组件;143、第四驱动件;144、第五驱动件;145、打标台;1451、吸附板;1452、第二夹紧结构;
150、中转机构;151、第六驱动件;152、第七驱动件;153、中转吸附组件;1531、中转吸附单元;
160、上料台;
170、下料机构;171、第八驱动件;172、下料吸附组件;1721、下料吸附单元;
180、下料台;181、废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标设备。如图1所示,打标设备100包括机台110、上料机构120、检测机构130、打标机构140和中转机构150。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分别对应空间坐标系的Y方向、X方向和Z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也可以理解成打标设备100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请参考图1,上料机构120设置在机台110上,具体可设置在机台左端。参考图2,上料机构120包括第一驱动件121和上料吸附组件122。上料吸附组件122与第一驱动件121连接,第一驱动件121能驱动上料吸附组件122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上料吸附组件122沿第一方向移动运送产品。产品例如是片式亚敏电阻,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片式产品。
上料吸附组件122能吸附住产品。可以理解的是,上料吸附组件122还可连接升降驱动件,升降驱动件能驱动上料吸附组件122升降。当上料吸附组件122移动到产品上方时,升降驱动件驱动上料吸附组件122下降,吸住产品,然后上料吸附组件122上升,再沿第一方向移动运送产品。这里的升降驱动件可采用气缸,而第一驱动件121则可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
如图1所示,检测机构130设置在机台110上且设置在上料机构12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具体的,检测机构130可设置在上料机构120的右侧。参考图3,检测机构130包括检测台131、龙门架132和检测头133。龙门架132沿第一方向设置,也就是横向设置。检测头133至少为两个,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头133为两个,实现双工位检测。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头133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数量,例如三个、四个,在此不作限制。参考图3,至少两个检测头13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龙门架132上。检测台131设置在龙门架132的下方,且检测台131能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例如通过一个二维移动平台来驱动检测台13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检测台131能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不仅有利于将检测台131上的产品与检测头133对正,也有利于将检测台131向左移动至上料机构120处进行上料,还有利于检测台131向右移动至中转机构150处,中转机构150将检测台131上检测完成的产品取走,送至打标机构140。
如图1所示,打标机构140设置在机台110上,且设置在检测机构130沿第二方向上远离上料机构120的一侧。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打标机构140设置在检测机构130的右侧。打标机构140用于对检测机构130检测完成的产品进行打标。这里的打标大致分类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产品上有缺陷处进行打标标识,便于后续工序对该缺陷进行处理,另一种是打标将缺陷打掉。不同的设备实现不同的打标功能。
如图1所示,中转机构150设置在机台110上且设置在打标机构14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转机构150设置在打标机构140的前侧。中转机构150用于将检测机构130处的产品移动至打标机构140。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检测机构130,设计龙门架132来安装多个检测头133,实现多工位同时进行检测,提升检测效率。且龙门架132沿第一方向设置,也就是龙门架132横向设置,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机台110沿第一方向的空间,缩小机台110沿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说充分利用机台110的横向空间,缩小机台110的纵向尺寸。由于上料机构120的第一驱动件121是驱动上料吸附组件122沿第一方向移动,也就是横向移动,因此机台110沿第一方向上需设计有一定的宽度来供上料吸附组件122移动。将龙门架132沿第一方向设置则可以充分利用机台110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空间,无需将机台11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增加来安装龙门架132和多个检测头133,从而无需增加机台110的纵向长度,缩小了机台110的纵向尺寸。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打标设备100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缩小了机台110的纵向尺寸。
参考图2,上料吸附组件122包括至少两个上料吸附单元1221,每一上料吸附单元1221用于吸附一个产品,至少两个上料吸附单元12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料吸附组件122为两个,可同时吸附两个产品进行上料。
如图1所示,打标设备100还包括上料台160。上料台160设置在上料机构12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料台160设置在上料机构120的前端。上料台16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上料台16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上料台160用于放置一垛产品101。产品101依次叠放码成一垛放置在上料台160上。上料台160的数量与上料吸附单元1221的数量对应,如图1所示中,上料吸附组件122包括两个上料吸附单元1221,那么上料台160也为两个,可放置两垛产品101。一个上料吸附组件122一次性从每个上料台160取走一个产品101,也就是一个上料吸附组件122一次性取走两个产品101。
打标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三升降驱动件。第三升降驱动件设于机台上,具体可设置在机台台面的下方。上料台160与第三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升降驱动件能驱动上料台160上升和下降。从而调整上料台160上产品101垛的高度,便于上料机构120取料。随着产品101不断的被取走,第三升降驱动件逐渐驱动上料台160上升,以使上料台160上产品101垛的最顶部产品101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便于上料机构120取料。两个上料台160可连接至同一第三升降驱动件,使两个上料台160同步升降,也可以将每个上料台160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三升降驱动件,单独控制每个上料台160的升降。第三升降驱动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
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机构130还包括第一升降驱动件134、第二驱动件135和第三驱动件136。第一升降驱动件134设置在龙门架132上,检测头133与第一升降驱动件134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134能驱动检测头133上升和下降,实现检测头133高度的调节,便于检测头133对产品101进行检测。检测头133可以采用视觉检测组件,例如相机组件。
请结合图1和图3,第二驱动件135设置在机台110上,第三驱动件136与第二驱动件13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件135能驱动第三驱动件136沿第二方向移动,检测台131与第三驱动件136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驱动件136能驱动检测台13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上结构,实现检测台13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移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件135和第三驱动件136形成了一个二维移动平台,使得检测台131可以前后、左右移动。检测台13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检测工位,两个检测工位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检测台131一次性可以检测至少两个产品101。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台131上设置两个检测工位,且检测头133也为两个,检测头133与检测工位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检测工位均有检测头133进行检测,提升效率。第一升降驱动件134、第二驱动件135和第三驱动件136均可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检测台131包括玻璃背板1311和第一夹紧结构1312。玻璃背板1311设置在每一检测工位上,用于作为每个工位的支撑板,放置产品101。产品101放置在玻璃背板1311上,玻璃背板1311是透明板,可透光,便于对产品101进行外观检测。如图7所示,第一夹紧结构1312设置在玻璃背板1311周围,用于将玻璃背板1311的产品101固定。第一夹紧结构1312可包括抵接块和夹紧气缸,产品101的一侧抵接在抵接块上,另一侧通过夹紧气缸压紧,从而将产品101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101为矩形,如图7所示,玻璃背板1311也为矩形,玻璃背板1311的相邻的两侧边设置抵接块,另外两侧边设置压紧气缸。
参考图4,打标机构140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141、打标头组件142、第四驱动件143、第五驱动件144和打标台145。结合图1和图4,第二升降驱动件141设置在机台110上。具体的,第二升降驱动件141可通过一安装支架安装在机台110上。打标头组件142与第二升降驱动件14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升降驱动件141能驱动打标头上升和下降。
结合图1和图4,第四驱动件143设置在机台110上且位于打标头组件142下方。第五驱动件144与第四驱动件14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驱动件143能驱动第五驱动件144沿第二方向移动。打标台145与第五驱动件144的输出端连接,第五驱动件144能驱动打标台145沿第一方向移动。第四驱动件143和第五驱动件144形成一个二维移动模组,驱动打标台145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也就是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第二升降驱动件141、第四驱动件143和第五驱动件144均可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
如图4所示,打标台145上设有至少两个打标工位,两个打标工位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打标工位较多可提升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打标工位设置两个。请继续参考图4,打标头组件142为激光打标头组件。打标头组件142可设置一个。由于打标台145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因此,当打标台145的其中一个打标工位上的产品101打标完成后,再将另一个打标工位移动到打标头组件142下方进行打标即可。只设置一个打标头组件142可降低成本,节省空间,且效率也不低,能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打标台的结构示意图。如8所示,打标台145包括吸附板1451和第二夹紧结构1452。吸附板1451设置在每一个打标工位上,用于作为每个打标工位的支撑板,放置产品101,并将产品101吸附住。吸附板1451上可设置吸附孔,吸附孔连接抽真空设备,从而使得吸附孔中产生真空,吸附住产品101。通过吸附板1451吸附产品101,不仅可以很好的将产品101固定住,而且可以对产品101产生均匀的吸附力,使产品101更平整,防止产品101脱离或变形。第二夹紧结构1452设置在吸附板1451的周围,用于将吸附板1451上的产品101夹紧固定。第二夹紧结构1452可包括抵接块和夹紧气缸,产品101的一侧抵接在抵接块上,另一侧通过夹紧气缸压紧,从而将产品101固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101为矩形,如图8所示,吸附板1451也为矩形,吸附板1451的相邻的两侧边设置抵接块,另外两侧边设置压紧气缸。
于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中转机构150包括第六驱动件151、第七驱动件152和中转吸附组件153。第六驱动件151设置在机台110上。具体的,第六驱动件151可通过一安装支架安装在机台110上。第七驱动件152与第六驱动件151的输出端连接,第六驱动件151能驱动第七驱动件152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中转吸附组件153沿第二方向移动,将产品101从检测机构130移动到打标机构140。中转吸附组件153与第七驱动件152的输出端连接,第七驱动件152能驱动中转吸附组件15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上设置,使得中转吸附组件153能前后、左右移动,便于中转吸附组件153的移动和调节,便于取料和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转吸附组件153包括至少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每一中转吸附单元1531用于吸附一个产品101,至少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图5中的中转吸附组件153上设置了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可吸附两个产品101。在其它实施例中,中转吸附单元1531的数量可相应的增加。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转吸附组件153包括了至少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因此,将中转吸附组件153连接了第七驱动件152,通过第七驱动件152来驱动中转吸附组件153沿第一方向移动,便于中转吸附组件153上的中转吸附单元1531吸附产品101和移动。
如图5所示,可将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连接在同一第七驱动件152的输出端,两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同步移动。第六驱动件151和第七驱动件152均可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同时,每个中转吸附单元1531还连接有升降驱动件来驱动中转吸附单元1531升降,以便中转吸附单元1531下降至预定高度取料。该升降驱动件可采用气缸。
参考图1和图6,打标设备100还包括下料机构170。下料机构170设置在机台110上,且设置在打标机构140沿第二方向上远离检测机构130的一侧。下料机构170包括第八驱动件171和下料吸附组件172。第八驱动件171安装在机台110上,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八驱动件171可通过一安装支架安装在机台110上,从而保证第八驱动件171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使连接在第八驱动件171上的下料吸附组件172具有升降的空间。下料吸附组件172与第八驱动件171的输出端连接,第八驱动件171能驱动下料吸附组件172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将打标工位的产品101进行下料。
如图6所示,下料吸附组件172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下料吸附单元1721,每一下料吸附单元1721能吸附一个产品101。且每个下料吸附单元1721均连接升降驱动件,使得下料吸附单元1721可以升降,便于取料和放料。这里的升降驱动件可采用气缸第八驱动件171则可采用直线电机、直线滑台模组或电机丝杆结构等直线驱动结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料吸附单元1721为两个,两个下料吸附单元172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打标设备100还包括下料台180和废料框181。下料台180和废料框181设置在下料机构17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也就是设置在下料机构170的前端。下料台180和废料框18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充分利用机台110的横向空间,无需增长机台110的纵向长度。同时,第一方向也是下料吸附组件172的移动方向,将下料台180和废料框18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便于下料吸附组件172将产品101放置到下料台180上或废料框181中。下料台180用于承接下料机构170输送来的合格产品101,废料框181用于承接下料机构170输送来的不合格产品101。不合格产品101例如是产品101上的缺陷太多的产品101,无法再继续使用,则放入废料框181中报废。
本申请实施例的打标设备100的工作原理为:
上料机构120动作,上料机构120的上料吸附组件122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上料吸附组件122移动到上料台160上方;上料吸附组件122的上料吸附单元1221下降,从两个上料台160上吸附两个产品101;上料吸附组件122的上料吸附单元1221上升;上料吸附组件122带着两个产品101沿第一方向向后移动;
检测机构130动作,检测机构130的检测台131沿第二方向向左移动,移动到上料吸附组件122的下方,上料吸附组件122将两个产品101放置到检测台131上的两个工位上;检测台131沿第二方向向右移动;通过检测台131的二维移动使检测台131上的两个产品101分别位于两个检测头133下方,检测头133下降,对产品101进行外观缺陷检测;
检测完成后,检测头133上升复位,检测台131沿第二方向向右移动,使检测台131由龙门架132下方移出,避免龙门架132干涉到中转机构150取料;
中转机构150动作,中转吸附组件153沿第二方向向左移动,中转吸附组件153移动到检测台131上方,中转吸附组件153上的中转吸附单元1531下降,将检测台131上的两个产品101取走;中转吸附单元1531上升,中转吸附组件153沿第二方向向右移动,移动至打标机构140的打标台145上方,将产品101放置到打标台145的两个打标工位上;
打标机构140动作,通过打标台145的二维移动将两个产品101中的一个产品101移动到打标头组件142下方,打标头组件142下方下降,对产品101进行打标,打标完成后打标台145将另一个产品101移动到打标头组件142下方,继续对产品101进行打标;
两个产品101均打标完成后,打标头组件142上升复位,打标台145沿第二方向向右移动,由打标头组件142下方移开,下料机构170的下料吸附组件172将打标台145上打标完成的两个产品101取走,下料吸附组件172沿第一方向向前移动,将产品101放置到下料台180或废料框181中。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
上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包括第一驱动件及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的上料吸附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上料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检测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上料机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包括检测台、龙门架及检测头;所述龙门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检测头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检测台设于所述龙门架下方,且所述检测台能沿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打标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进行打标;
中转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且设于所述打标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完成的产品移动至所述打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
第一升降驱动件,设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检测头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检测头上升及下降;
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三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台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检测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检测工位,两个所述检测工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包括:
玻璃背板,设于每一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放置产品;
第一夹紧结构,设于所述玻璃背板周围,用于将所述玻璃背板上的产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机构包括:
第二升降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打标头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打标头组件上升及下降;
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打标头组件下方;
第五驱动件,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五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打标台,与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打标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打标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打标工位,两个所述打标工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标台包括:
吸附板,设于每一所述打标工位,用于吸附产品;
第二夹紧结构,设于所述吸附板周围,用于将所述吸附板上的产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构包括:
第六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台上;
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六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七驱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中转吸附组件,与所述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中转吸附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中转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中转吸附单元,每一所述中转吸附单元用于吸附一个产品,至少两个所述中转吸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上料吸附单元,每一所述上料吸附单元用于吸附一个产品,至少两个所述上料吸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料台,设于所述上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上料台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上料台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第三升降驱动件,所述上料台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上料台上升及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打标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八驱动件及与所述第八驱动件连接的下料吸附组件,所述第八驱动件能驱动所述下料吸附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台及废料框,所述下料台及所述废料框设于所述下料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所述下料台与所述废料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料台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构输送来的合格产品,所述废料框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构输送来的不合格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71353.0U CN218476165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打标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71353.0U CN218476165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打标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76165U true CN218476165U (zh) | 2023-02-14 |
Family
ID=8516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71353.0U Active CN218476165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打标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76165U (zh)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22171353.0U patent/CN2184761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76855B1 (ko) | 물품 분류 장치 | |
CN111556412B (zh) | 一种耳机及其线圈体组装设备和方法 | |
CN111496490A (zh) | 一种用于耳机线圈体自动组装的治具流转装置和方法 | |
CN109760404B (zh) | 一种离型膜分离设备 | |
CN111470312A (zh) | 一种用于耳机线圈体组装的线圈体上料装置和方法 | |
CN114799546A (zh) | 一种全自动激光打孔方法及设备 | |
CN116924078A (zh) | 板料加工线体 | |
CN211003522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1387541U (zh) | 一种用于叠层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 |
CN209738472U (zh) | 一种离型膜分离设备 | |
CN114572670A (zh) | 料盘定位治具、物料运载模组及划片机 | |
CN218476165U (zh) | 打标设备 | |
CN211594136U (zh) | 一种分层式输送机构 | |
CN110421637B (zh) | 电池保护板生产设备 | |
TW200934316A (en) | Vertical storage apparatus of collecting and categoriz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CN218878645U (zh) | 推料组件、升降组件、收料组件及自动移动输送装置 | |
CN210794931U (zh) | 一种demura检测机 | |
CN116698745A (zh) | 全自动复测aoi设备 | |
CN214269317U (zh) | 用于铝制吹胀均热板的自动送料系统 | |
CN115193743A (zh) | 一种用于电机定转子制作的四工位一体机 | |
CN210139456U (zh) | 一种pcba板自动分板机 | |
CN209851335U (zh) | 一种用于lcd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116408635A (zh) | 无线耳机充电盒铁片和磁铁组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8079068U (zh) | 一种芯片离型纸自动检测分拣设备 | |
CN210390432U (zh) | 一种异形丝网印刷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