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7348U -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67348U CN218467348U CN202221321809.0U CN202221321809U CN218467348U CN 218467348 U CN218467348 U CN 218467348U CN 202221321809 U CN202221321809 U CN 202221321809U CN 218467348 U CN218467348 U CN 2184673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lt
- module
- lock
- main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体及智能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体中,当驱动件正向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拨块动作实现通过联动机构连接的主锁舌模组和副锁舌模组同时处于上锁位置,当驱动件反向转动时,不仅驱动第一拨块实现主锁舌模组和副锁舌模组的解锁,而且同时驱动第二拨块实现斜舌模组的解锁,实现了多锁舌结构的自动上锁和自动解锁,提高了智能锁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
锁体的锁舌种类越多,其结构越复杂,上锁解锁通常只能依赖手动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上锁解锁的便利性比较高的智能锁及锁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联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件、传动组件、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均能够随所述传动组件的末级传动件沿周向转动,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末级传动件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与所述主锁舌模组的主锁舌固定板抵靠并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向外运动,以使所述主锁舌模组和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所述上锁位置;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末级传动件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向内运动,以使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同时,所述第二拨块带动所述斜舌模组的斜舌向内动作以使所述斜舌模组位于解锁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上锁解锁机构中,当驱动件正向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拨块动作实现通过联动机构连接的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同时处于上锁位置,当驱动件反向转动时,不仅驱动第一拨块实现以上两个模组的解锁,而且同时驱动第二拨块实现斜舌模组的解锁,实现了多锁舌结构的自动上锁和自动解锁,提高了智能锁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的,还包括天地钩模组,所述天地钩模组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主锁舌模组、所述副锁舌模组联动,在所述联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主锁舌模组、所述副锁舌模组和所述天地钩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于锁体下盖的转轴,所述末级传动件和所述第一拨块均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转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向孔内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在所述转轴和所述导向孔配合导向下往复运动于所述上锁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主锁舌伸缩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一拨块的内端部能够与所述末级传动件周向限位,外端部具有插入所述主锁舌固定板的凸柱,所述主锁舌模组的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凸柱,另一端固定于智能锁的锁体下盖,其中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主锁舌模组回复至解锁位置的回复力。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末级齿轮的一齿轮面固定有弧形凸体,所述第一拨块的内端部套设于所述末级齿轮的齿轮轴,所述弧形凸体沿其延伸的两端部与所述第一拨块抵靠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块正向和反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主锁舌固定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凸柱插入所述通孔,并且沿转动方向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柱的径向尺寸。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的复位开关,所述弧形凸体具有检测端,所述复位开关通过检测所述检测端的位置以判断所述驱动件是否处于复位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体的斜舌推板和斜舌拨片,所述斜舌推板沿所述锁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末级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二拨块通过所述推板推动所述斜舌拨片相对所述锁体转动,所述斜舌拨片带动所述斜舌模组的斜舌杆向内运动。
可选的,所述天地钩模组包括沿所述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两个天地钩,二者关于所述主锁舌模块的横向中心面对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柱和两个第一滑槽,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主锁舌固定板上,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两个天地钩的杆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柱分别插装并滑动配合于所述两个天地钩的第一滑槽内部;
当所述主锁舌固定板朝所述上锁位置运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滑槽的约束下,所述两个天地钩沿所述长度方向向外伸出;当所述主锁舌固定板朝所述解锁位置运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滑槽的约束下,所述两个天地钩沿所述长度方向向内缩回。
可选的,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副锁舌摆杆,一端部具有穿过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的第一转轴,所述副锁舌摆杆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锁体转动连接,所述副锁舌摆杆与所述天地钩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配合的滑动柱和滑行槽,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副锁舌摆杆,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滑行槽之间;
当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时,所述天地钩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副锁舌摆杆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同时在所述滑动柱和滑行槽的约束下所述副锁舌摆杆带动所述副锁舌固定板朝上锁位置运动;当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内回缩时,所述天地钩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副锁舌摆杆围绕所述第一转轴反向转动,同时在所述滑动柱和滑行槽的约束下所述副锁舌摆杆带动所述副锁舌固定板朝开锁位置运动。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于锁体下盖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柱,所述天地钩设置有与相应所述第三连接柱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沿所述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用于限制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检测开关,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斜舌模组的上锁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斜舌模组处于上锁位置控制所述电机正向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
主锁舌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主锁舌的上锁位置;
第二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斜舌模组的回缩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主锁舌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判断所述斜舌模组回缩到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锁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锁体,故也具有锁体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处于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智能锁的背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智能锁的背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安装检测开关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天地钩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主锁舌模组1;主锁舌11;主锁舌固定板12;第一连接柱13;主扭簧14;钥匙拨片15;主锁舌开关触片16;第三连接柱17;主锁舌检测开关18;
第一天地钩21;第二天地钩22;第一滑槽23;第二滑槽24;第三滑槽25;钩部2a;杆部2b;
第一副锁舌模组3;副锁舌31;副锁舌固定板32;滑槽321;副锁舌摆杆33;第二连接柱331;第一转轴332;滑行槽333;滑动柱35;
第二副锁舌模组3’;
斜舌模组4;斜舌41;斜舌杆42;斜舌推板43;斜舌拨片44;
斜舌弹簧45;第一检测开关46;第二检测开关47;
61电机;62驱动齿轮;63复位开关;64弧形凸体;检测端641;
7第一拨块;71凸柱;
8第二拨块;
100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的简洁,而并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处于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智能锁的背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智能锁的背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智能锁安装检测开关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天地钩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体,其可以应用于智能锁、防盗门、车库门、仓库门、箱柜或者其他产品。不失一般性,本文以锁体应用于智能锁为例,介绍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锁体100可以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相对固定的部件,锁体100主要是为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基础以及保护零部件的作用。具体地,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两个能够可拆卸的盖体,两盖体围合形成其他零部件的容纳腔,锁体的各锁舌可以自容纳腔伸出以及缩回容纳腔内部,当然容纳腔具有供各锁舌伸出的开口,开口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各锁舌的数量和位置而定。
本申请的锁体100可以包括斜舌模组4、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和天地钩模组。斜舌模组4包括斜舌杆42和斜舌41,二者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部件固定形成一体。通常情况下一个斜舌杆42固定有一个斜舌。主锁舌模组1至少包括主锁舌11以及与主锁舌固定的主锁舌固定板12,同理副锁舌模组至少包括副锁舌 31以及与副锁舌固定连接的副锁舌固定板32。其中固定连接于同一主锁舌固定板12上的主锁舌11的数量、固定连接于同一副锁舌固定板32上的副锁舌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天地钩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文示出了天地钩模组包括第一天地钩21和第二天地钩22,每一个天地钩包括杆部 2b和钩部2a,杆部2b沿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以具有一个斜舌模组4、一个主锁舌模组1、两个副锁舌模组和两个天地钩,每一个主锁舌固定板12上固定有两个主锁舌、每一个副锁舌固定板32上固定有两个副锁舌31,为例继续介绍本文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和天地钩模组中至少主锁舌模组1和副锁舌模组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能够同时处于上锁位置,也能够同时处于解锁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锁体包括驱动件、传动组件、第一拨块7和第二拨块8,第一拨块7和第二拨块8均能够随传动组件的末级传动件沿周向转动。
驱动件可以为电机61,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组,齿轮机构可以具有多级齿轮,当然驱动件和传动组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电机和齿轮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相同功能的部件。本实用新型以驱动件为电机61,传动组件为齿轮组为例继续介绍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并且将最后一级齿轮定义为末级齿轮,即驱动齿轮62,第一拨块7和第二拨块8均能够随齿轮组的末级齿轮周向转动。
当电机61驱动末级齿轮正向转动时,第一拨块7能够与主锁舌模组1的主锁舌固定板12抵靠并带动主锁舌固定板12向外运动,以使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上锁位置;本文将主锁舌向壳体外伸出的方向定义为外,此状态下电机61的转动定义为正向转动,相应地,后文中的反向转动是指与正向相反的方向,例如正向为顺时针的话,反向即为逆时针,反之也成立。
当电机61驱动末级齿轮反向转动时,第一拨块7能够带动主锁舌固定板12向内运动,以使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解锁位置;同时,第二拨块8带动斜舌模组4的斜舌杆42向内动作以使斜舌模组4位于解锁位置。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体中,当电机61正向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拨块7动作实现通过联动机构连接的主锁舌模组 1、副锁舌模组同时处于上锁位置,当电机61反向转动时,不仅驱动第一拨块7实现以上两个模组的解锁,而且同时驱动第二拨块8实现斜舌模组4的解锁,实现了多锁舌结构的自动上锁和自动解锁,提高了智能锁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锁体还包括天地钩模组,天地钩模组通过联动机构与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联动,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和天地钩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和天地钩模组三者通过联动机构连接,能够同时处于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
实现主锁舌模组1、副锁舌模组和天地钩模组联动的联动机构可以有多种方式,后文将详细介绍一种联动机构。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锁体下盖固定有转轴,转轴可以铆接固定于锁体下盖,末级齿轮和第一拨块均可绕转轴转动,理想状态下,末级齿轮和第一拨块7同轴,按圆周方向转动。锁体的主锁舌固定板12 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末级齿轮的转轴至少部分伸入导向孔内部,附图中示出了导向孔为通孔,末级齿轮的转轴穿出通孔的具体实施方式,该结构方便安装,导向孔和转轴不易脱离。主锁舌固定板12在转轴和导向孔配合导向下往复运动于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主锁舌伸缩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当主锁舌在伸出和缩回运动过程中,主锁舌固定板12仅能沿导向孔延伸方向运动,有利于保持主锁舌的运动方向恒定,使主锁舌顺利插入门框的锁孔内部,提高机构灵活性,并且该结构中上锁解锁角度比较小且速度快。
除了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61驱动第一拨块7拨动主锁舌固定板12上锁开锁之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锁也能够使用钥匙进行上锁开锁,即设置有钥匙拨片15。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拨块7的内端部能够与末级齿轮周向限位,例如第一拨块7的内端部安装于末级齿轮的齿轮轴,通过限位部件与末级齿轮限位,后文详细介绍了限位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第一拨块7的外端部具有插入主锁舌固定板12的凸柱71,主锁舌模组1 的弹性件一端固定于凸柱71,另一端固定于锁体下盖。弹性件用于提供主锁舌模组回复至解锁位置的回复力,弹性件可以为体积小且扭力强的扭簧14,当然也可以为碟簧或者其他弹性元件。
具体地,当传动组件为齿轮组时,齿轮组的末级齿轮的一齿轮面固定有弧形凸体64,第一拨块7的内端部套设于末级齿轮的齿轮轴,弧形凸体64沿其延伸的两端部与第一拨块7抵靠以带动第一拨块7 正向和反向转动。以图1为例,当末级齿轮顺时针转动时,弧形凸体 64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拨块7抵靠并推动第一拨块7转动,进而第一拨块7与主锁舌固定板12抵靠接触推动主锁舌固定板12向右运动,主锁舌固定板12带动主锁舌缩回壳体内部。以图3为例,当末级齿轮逆时针转动时,弧形凸体64的第二端部与第一拨块7抵靠并推动第一拨块7转动,进而第一拨块7与主锁舌固定板12抵靠接触以推动主锁舌固定板12向左运动,以使主锁舌伸出壳体外部,可以实现上锁。
弧形凸块可以与末级齿轮一体加工成型,当然二者也可以分别加工成型,通过组装形成整体。
当然第一拨块7与末级齿轮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上文描述,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第一拨块7直接固定于末级齿轮。
在一种实施例中,主锁舌固定板12设置有通孔,凸柱71插入通孔,并且沿转动方向通孔的尺寸大于凸柱71的径向尺寸,凸柱71可以为滚套形式。
为了提高控制精度,本实用新型的锁体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于电路板的复位开关63,锁体内部安装的电路板可以与各检测传感器电连接,并且能够控制锁体中各电器元件进行相关动作,例如控制电机等驱动件动作。弧形凸体64具有检测端641,复位开关通过检测检测端641的位置以判断电机(驱动件)是否处于复位位置。末级齿轮的复位位置位于驱动两端的中点,上锁解锁行程最短,上锁解锁速度一致。复位开关可以为接触式位置开关,当检测端与复位开关接触时,则认为此时末级齿轮处于复位位置。在末级齿轮回转至复位位置过程中,第一拨块7是不回转,其停留在上锁到位或解锁到位位置。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锁体还包括安装于智能锁的锁体100的斜舌推板43和斜舌拨片44,斜舌推板43沿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一拨块7和第二拨块8分居于末级齿轮的两侧,第二拨块8通过推板推动斜舌拨片44相对锁体100转动,斜舌拨片带动斜舌模组4向内运动。
第一拨块7以及与其相连的传动结构、第二拨块8及与其相连的驱动斜舌解锁的传动结构分居于齿轮的两侧,这样可以极大优化智能锁内部结构,在实现各部件运动灵活的基础上,尽量结构紧凑。其中第二拨块8可以与末级齿轮为一体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二者通过中间部件固定连接。
斜舌模组4还可以包括斜舌弹簧45,提供回复力,其他结构可参考其他资料。
如上文所述,天地钩模组的数量为两个,均包括沿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两个天地钩,本文将二者定义为第一天地钩21和第二天地钩22,二者关于主锁舌模块的横向中心面对称,每一天地钩均具有杆部2b和与杆部2b固定连接的钩部2a。联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柱13和两个第一滑槽23,其中一者固定于主锁舌固定板12上,另一者固定于两个天地钩的杆部,两个第一连接柱13分别插装并滑动配合于两个天地钩的第一滑槽23内部;本文中以第一天地钩21和第二天地钩22上均设置第一滑槽23,主锁舌固定板12上设置有与两第一滑槽23分别配合的两个第一连接柱13。
当主锁舌固定板12朝上锁位置运动时,在第一连接柱13和第一滑槽23的约束下,两个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当主锁舌固定板 12朝解锁位置运动时,在第一连接柱13和第一滑槽23的约束下,两个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内缩回。
本实用新型中的联动机构还包括副锁舌摆杆33,一端部具有穿过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32的第一转轴332,副锁舌摆杆33通过第一转轴与锁体10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32可以为铆接轴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轴体。当然为了不影响副锁舌的伸出和缩回,副锁舌固定板32上可以设置沿伸缩方向延伸的预定长度的滑槽321,副锁舌摆杆的第一转轴332滑设于该滑槽321内部,即滑槽321在不影响副锁舌固定板32的往复移动的前提下,其与第一转轴332配合也对副锁舌固定板起到运动导向的作用。滑槽321的长度可以根据副锁舌的具体移动距离而定,本文不公开滑槽的长度并不会妨碍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文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的副锁舌摆杆33与天地钩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于第一转轴的轴向,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轴向垂直于天地钩运动平面。联动机构还包括配合的滑动柱35和滑行槽 333,其中一者设置于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另一者设置于副锁舌摆杆,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一转轴和滑行槽333之间。其中天地钩的杆部和副锁舌摆杆二者之一可以设置第二连接柱,另一者设置第二滑槽,第二连接柱插装并滑动配合于第二滑槽内部以实现副锁舌摆杆和天地钩之间的转动,只要能够满足天地钩带动副锁舌模组围绕第一转轴转动即可。本文示出了第一天地钩21和第二天地钩22二者均设置有第二滑槽24,副锁舌摆杆设置有第二连接柱331(相当于上述第二转轴)。当然,两天地钩上设置第二连接柱331,副锁舌摆杆上设置第二滑槽24也是可行的。第二连接柱331可以为铆接的铆柱。
当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时,天地钩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副锁舌摆杆围绕第一转轴332转动,同时在滑动柱和滑行槽的约束下副锁舌摆杆带动副锁舌固定板朝上锁位置运动;当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内回缩时,天地钩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副锁舌摆杆围绕第一转轴332反向转动,同时在滑动柱35和滑行槽333的约束下副锁舌摆杆带动副锁舌固定板朝开锁位置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体下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柱17,图中示出了两个,沿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布置,天地钩设置有与相应第三连接柱17配合的第三滑槽25,第三滑槽25沿智能锁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滑槽25与第三连接柱17用于限制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锁体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检测开关 46,第一检测开关46用于检测斜舌模组4的上锁位置;当门关闭至门框内部后,控制器根据斜舌模组4处于上锁位置控制电机61正向转动。也就是说,当门关闭至门框内部后,本实用新型中电机61驱动主锁舌、副锁舌和天地钩处于上锁位置的指令来自斜舌模组4,当第一检测开关46检测到斜舌模组4处于上锁位置时,控制器则发送上锁指令于电机61,电机61正向转动驱动主锁舌、副锁舌和天地钩处于上锁位置。上锁成功后,电机61开始反向转动,驱动末级齿轮复位,当检测端641触碰到复位开关63后电机61停止转动。
当然,当门关闭至门框内部后,触发电机61正向转动的条件不局限于斜舌模组4处于上锁位置,还可以增加其他条件。例如可以依据安装于锁体上的霍尔开关所检测的信号判断,当霍尔开关检测到安装于门上的智能锁和或锁体与门扣板之间距离在预定范围时,则开始上锁;又例如可以依据安装于智能锁上的机械锁舌判断,当机械锁舌和门扣板接触被压缩到锁体内部时,则开始上锁。
当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主锁舌检测开关18,用于检测主锁舌是否上锁到位。主锁舌检测开关18可以为非接触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也可以为接触传感器,例如直接接触式行程接触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检测开关准确检测到锁舌和门体状态,完成自动上锁解锁逻辑。
本实用新型的锁体还包括第二检测开关47,第二检测开关47用于检测斜舌回缩到位,控制器根据外部解锁指令控制电机61反向转动。当控制器接收到外部解锁指令后,控制器则发送解锁指令于电机 61,电机61反向转动驱动主锁舌、副锁舌和天地钩处于解锁位置。当不开门,一段时间后控制器则发送上锁指令,电机61正向转动开始上锁;当打开门后,控制器则发送复位指令,电机61开始正向转动,当末级驱动齿轮转到检测端641触碰到复位开关63时,电机61停止转动,此时斜舌模组4完全弹出,主锁舌、副锁舌和天地钩仍处于解锁位置。
同理,第二检测开关47可以为非接触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也可以为接触传感器,例如直接接触式行程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锁体,故也具有锁体的上述技术效果。
同样,具有本申请锁体的智能设备也同样具有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效果。
关于智能锁的其他结构本文不做详细赘述,请参考当前资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锁及锁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斜舌模组、主锁舌模组、副锁舌模组和控制机构,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在所述联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件、传动组件、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均能够随所述传动组件的末级传动件沿周向转动,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末级传动件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与所述主锁舌模组的主锁舌固定板抵靠并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向外运动,以使所述主锁舌模组和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所述上锁位置;
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末级传动件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带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向内运动,以使所述主锁舌模组和所述副锁舌模组同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同时,所述第二拨块带动所述斜舌模组的斜舌向内动作以使所述斜舌模组位于解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地钩模组,所述天地钩模组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主锁舌模组、所述副锁舌模组联动,在所述联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主锁舌模组、所述副锁舌模组和所述天地钩模组能够同时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于锁体下盖的转轴,所述末级传动件和所述第一拨块均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转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向孔内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在所述转轴和所述导向孔配合导向下往复运动于所述上锁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主锁舌伸缩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块的内端部能够与所述末级传动件周向限位,外端部具有插入所述主锁舌固定板的凸柱,所述主锁舌模组的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凸柱,另一端固定于锁体下盖,其中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主锁舌模组回复至解锁位置的回复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所述齿轮组的末级齿轮的一齿轮面固定有弧形凸体,所述第一拨块的内端部套设于所述末级齿轮的齿轮轴,所述弧形凸体沿其延伸的两端部与所述第一拨块抵靠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块正向和反向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舌固定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凸柱插入所述通孔,并且沿转动方向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柱的径向尺寸,以便所述凸柱驱动所述主锁舌固定板处于所述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后,所述凸柱朝相反方向转动预定角度以便所述末级传动件复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的复位开关,所述弧形凸体具有检测端,所述复位开关通过检测所述检测端的位置以判断所述驱动件是否处于复位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体的斜舌推板和斜舌拨片,所述斜舌推板沿所述锁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末级传动件的两侧,所述第二拨块通过所述推板推动所述斜舌拨片相对所述锁体转动,所述斜舌拨片带动所述斜舌模组的斜舌杆向内运动。
9.如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的天地钩模组包括沿锁体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两个天地钩,二者关于所述主锁舌模块的横向中心面对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柱和两个第一滑槽,其中一者固定于所述主锁舌固定板上,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两个天地钩的杆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柱分别插装并滑动配合于所述两个天地钩的第一滑槽内部;
当所述主锁舌固定板朝所述上锁位置运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滑槽的约束下,所述两个天地钩沿所述长度方向向外伸出;当所述主锁舌固定板朝所述解锁位置运动时,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滑槽的约束下,所述两个天地钩沿所述长度方向向内缩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副锁舌摆杆,一端部具有穿过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的第一转轴,所述副锁舌摆杆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锁体转动连接,所述副锁舌摆杆与所述天地钩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配合的滑动柱和滑行槽,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副锁舌模组的副锁舌固定板,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副锁舌摆杆,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滑行槽之间;
当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外伸出时,所述天地钩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副锁舌摆杆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同时在所述滑动柱和滑行槽的约束下所述副锁舌摆杆带动所述副锁舌固定板朝上锁位置运动;当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向内回缩时,所述天地钩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副锁舌摆杆围绕所述第一转轴反向转动,同时在所述滑动柱和滑行槽的约束下所述副锁舌摆杆带动所述副锁舌固定板朝开锁位置运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锁体下盖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柱,所述天地钩设置有与相应所述第三连接柱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沿所述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三连接柱用于限制所述天地钩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检测开关,所述第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斜舌模组的上锁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斜舌模组处于上锁位置控制所述驱动件正向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锁舌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主锁舌的上锁位置;
第二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斜舌模组的回缩位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主锁舌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判断所述主锁舌上锁到位,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判断所述斜舌模组回缩到位。
14.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锁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21809.0U CN218467348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21809.0U CN218467348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67348U true CN218467348U (zh) | 2023-02-10 |
Family
ID=8513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21809.0U Active CN218467348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67348U (zh)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21321809.0U patent/CN2184673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64482A (zh) | 卡板锁 | |
JP3788968B2 (ja) | 電気錠 | |
CN218467348U (zh) | 一种锁体及智能锁 | |
CN212837235U (zh) | 一种门锁总成 | |
CN217783181U (zh) | 一种智能锁及锁体 | |
CN111101776A (zh) | 一种开关锁机构、锁具及车辆 | |
CN205349002U (zh) | 卡板锁 | |
CN207917025U (zh) | 一种锁具以及自行车 | |
CN111101774A (zh) | 一种开关锁机构、锁具及车辆 | |
CN107939169A (zh) | 一种防盗门内置的减速电机 | |
CN103696629B (zh) | 多机多控智能防盗系统 | |
KR200493472Y1 (ko) | 락카용 디지털 잠금장치 | |
CN211736713U (zh) | 一种三点式机舱门锁机构 | |
CN211714831U (zh) | 一种开关锁机构、锁具及车辆 | |
CN207960208U (zh) | 一种防盗门用的锁芯 | |
CN208056846U (zh) | 一种锁舌状态感知机构 | |
CN221256428U (zh) | 一种电控柜门锁 | |
CN214786655U (zh) | 一种锁具装置及开合柜 | |
CN2695562Y (zh) | 一种门框安装型旋舌全收式智能防盗锁 | |
CN110439381B (zh) | 一种电机锁体的连杆装置及电机锁体 | |
JP4173982B2 (ja) | キャビネットの施解錠装置 | |
CN117386235B (zh) | 一种箱柜锁锁具结构 | |
CN214463301U (zh) | 一种斜舌传动结构及锁体 | |
CN221896419U (zh) | 一种锁具 | |
CN109681045B (zh) | 合门触发及闭锁保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1101, 11 / F, building 1, zone 2, 81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UN 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