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0652U - 角式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角式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0652U
CN218440652U CN202222158517.6U CN202222158517U CN218440652U CN 218440652 U CN218440652 U CN 218440652U CN 202222158517 U CN202222158517 U CN 202222158517U CN 218440652 U CN218440652 U CN 218440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hannel
flow passage
cavity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85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敬罕
罗国辉
温耀信
黄汉敏
张庆旺
周志伟
陈伟楠
陈堪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ingdom Flow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Kingdom Flow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Kingdom Flow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Kingdom Flow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85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0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0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0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式调节阀,包括:阀体,其设置有阀腔和与阀腔连通的安装通道;阀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阀腔;阀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安装通道,阀杆与阀芯相连接;第一流道,设置于阀体的一侧,第一流道与阀腔相连通;第二流道,设置于阀体的另一侧,第二流道与阀腔相连通;其中,第一流道的中心线与第二流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皆与阀体配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避免介质在阀腔内积料造成阀腔堵死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介质流量,对该调节阀的结构进行了简化,结构较稳定,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

Description

角式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座调节阀对新能源无水氢氟进行介质通断的控制。当介质含有颗粒时,传统的单座调节阀存在颗料介质易在阀腔内积料造成阀腔堵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角式调节阀,角式调节阀结构简单,易于介质流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包括:阀体,其设置有阀腔和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安装通道;阀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阀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相连接;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阀腔相连通;第二流道,设置于所述阀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阀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且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皆与所述阀体配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当介质通过第一流道流入阀腔,并通过第二流道流出;或者介质通过第二流道流入阀腔,并通过第一流道流出,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二者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介质在流动时能够更为顺畅,有利于避免介质在阀腔内积料造成阀腔堵死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介质流量,对该调节阀的结构进行了简化,结构较稳定,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设置有与所述阀芯相配合的阀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阀体相连接的阀盖,所述阀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道相连通的插装通道;所述插装通道内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设于所述阀芯和所述阀杆二者的外侧,所述导向套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插装通道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体上朝向所述阀盖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靠近并连通所述安装通道布置;所述阀盖设置有可插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的凸起部和与所述凸起部连接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定位凹槽插接配合,且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定位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垫片上下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环状齿形沟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装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可将二者连通的连通通孔,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均大于所述连通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可用于容置所述阀芯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填料单元,所述阀盖上设置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作用于以保持所述填料单元处于密封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格南,其套设于所述阀杆并抵压于所述填料单元的上侧;压板,其套设于所述阀杆并抵压所述格南的上侧;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压板与所述阀盖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阀杆上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和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杆穿设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杆的下部与所述连接凹槽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连接螺杆的上部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螺母抵接于所述压板的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料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填料层、隔套和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所述隔套和所述第二填料层均套设于所述阀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调节阀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阀芯组件11、介质输入通道12、介质输出通道13、隔断壁14;
阀体20、阀腔21、安装通道22、定位凹槽23、固定凹槽24;
阀芯30、阀杆40、第一流道51、第二流道52、阀座521;
阀盖60、插装通道61、第一通道611、第二通道612
凸起部62、台阶部63、连接凹槽64、固定通孔65;
导向套71、第一垫片72、环状齿形沟槽721、固定螺杆73、固定螺母74;
填料单元80、第一填料层81、隔套82、第二填料层83、第二垫片84;
紧固结构90、格南91、压板92、连接通孔921、连接螺杆93、连接螺母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传统的单座调节阀包括阀体和阀芯组件11,阀体设置有介质输入通道11、介质输出通道13和阀腔,阀腔内设置有隔断壁14,隔断壁14的中部开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介质输入通道11的出口与介质输出通道13的进口,且介质输入通道11的出口和介质输出通道13的入口呈上下平行布置,阀芯组件11可相对阀腔上下移动至伸入或者移离连通通道,以启闭介质输入通道11和介质输出通道13二者的连通。然而,当介质含有颗粒的工况,介质沿介质输入通道11进入阀腔的隔断壁14一侧的区域内,并通过连通通道进入隔断壁14的另一侧,以流入介质输出通道13,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隔断壁14上远离介质输入通道11的一端的区域即隔断壁14不开设连通通道处的区域阻挡,使得含有颗粒的介质在流通的过程中,易在阀腔内积料造成阀腔堵死的问题,且介质的流量较小。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包括:阀体20,其设置有阀腔21和与阀腔21连通的安装通道22;阀芯3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阀腔21;阀杆4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安装通道22,阀杆40与阀芯30相连接;第一流道51,设置于阀体20的一侧,第一流道51与阀腔21相连通;第二流道52,设置于阀体20的另一侧,第二流道52与阀腔21相连通;其中,第一流道51的中心线与第二流道5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流道51、第二流道52皆与阀体20配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角式调节阀,采用上述结构,当介质通过第一流道51流入阀腔21,并通过第二流道52流出;或者介质通过第二流道52流入阀腔21,并通过第一流道51流出,由于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流道51和第二流道52二者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介质在流动时能够更为顺畅,有利于避免介质在阀腔21内积料造成阀腔21堵死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介质流量,对该调节阀的结构进行了简化,结构较稳定,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51和第二流道52二者上其中向下的一侧壁对接,以使得介质流动时较为顺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道52的一端与阀腔21的连通处设置有与阀芯30相配合的阀座521,结构简单,设置合理,进一步地易于介质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阀芯30和阀座521为堆焊硬质合金,耐磨性较好,阀体20的阀腔21内壁面设置为光滑面,使得介质能够快速在第一流道51和第二流道52之间流通。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阀体20相连接的阀盖60,阀盖60上设置有与安装通道22相连通的插装通道61;插装通道61内设置有导向套71,导向套71套设于阀芯30和阀杆40二者的外侧,导向套71的外侧抵接于插装通道61的内壁。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有导向套71,使得阀杆40和阀芯30上下运动时更加平稳,且有利于防止介质进入至插装通道61内,保证阀杆40能够顺畅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阀杆40和阀芯30采用销钉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体20上朝向阀盖6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凹槽23,定位凹槽23靠近并连通安装通道22布置;阀盖60设置有可插设于安装通道22内的凸起部62和与凸起部62连接的台阶部63,台阶部63与定位凹槽23插接配合,且台阶部63和定位凹槽23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72。通过上述设置,台阶部63和定位凹槽23插接配合,凸起部62插设于安装通道22内,能够对阀盖60和阀体20起到预装定位作用,且通过第一垫片72以提高阀盖60和阀体20之间的耐磨性,结构简单,增加了调节阀的严密性,稳定性较好,经久耐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72上下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环状齿形沟槽721,耐腐蚀性较好,结构稳定。
可以想到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装通道61包括第一通道611和与第一通道611相连通的第二通道612,第一通道611可用于容置阀芯30的至少部分区域,第二通道612和阀杆40之间设置有填料单元80,阀盖60上设置有紧固结构90,紧固结构90作用于以保持填料单元80处于密封状态。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填料单元80持续保持密封状态,增加了密封的严密性,稳定性较好,有利于防止杂质等渗入阀体20和阀盖60,经久耐用。
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紧固结构90包括:格南91,其套设于阀杆40并抵压于填料单元80的上侧;压板92,其套设于阀杆40并抵压格南91的上侧;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压板92与阀盖60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格南91和压板92依次作用于填料单元80,且通过设置有连接组件,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便于装配。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板9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921,阀杆40上设置有连接凹槽64,连接凹槽64内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93和连接螺母94,连接螺杆93穿设连接通孔921,连接螺杆93的下部与连接凹槽64的内螺纹螺纹连接,连接螺母94与连接螺杆93的上部螺纹连接,且连接螺母94抵接于压板92的上侧。采用上述结构,当填料单元80受到磨损时,旋松连接螺母94,并将压板92和格南91朝向阀盖60移动,即向下移动,使得填料单元80能够被加载以保证其密封性能,接着将连接螺母94旋紧于连接螺杆93,进一步地提高了阀杆40和阀盖60之间的密封性,稳定性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填料单元8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填料层81、隔套82和第二填料层83,第一填料层81、隔套82和第二填料层83均套设于阀杆40,结构简单,密封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填料层83和第二通道61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84,以提高耐磨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中,上述阀体20上设置有固定凹槽24,固定凹槽24内设置有内螺纹,阀盖60设置有固定通孔65,通过固定螺杆73穿设固定通孔65,固定螺杆73的下部与固定凹槽24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固定螺杆73的上部螺接有固定螺母74,固定螺母74抵接于阀盖60背离阀体20的一侧面,以将阀盖60锁定于阀体20,结构简单且牢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20),其设置有阀腔(21)和与所述阀腔(21)连通的安装通道(22);
阀芯(3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阀腔(21);
阀杆(40),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22),所述阀杆(40)与所述阀芯(30)相连接;
第一流道(51),设置于所述阀体(20)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51)与所述阀腔(21)相连通;
第二流道(52),设置于所述阀体(2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流道(52)与所述阀腔(21)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流道(5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道(5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度,且所述第一流道(51)、所述第二流道(52)皆与所述阀体(20)配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52)的一端与所述阀腔(21)的连通处设置有与所述阀芯(30)相配合的阀座(5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阀体(20)相连接的阀盖(60),所述阀盖(60)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通道(22)相连通的插装通道(61);
所述插装通道(61)内设置有导向套(71),所述导向套(71)套设于所述阀芯(30)和所述阀杆(40)二者的外侧,所述导向套(71)的外侧抵接于所述插装通道(61)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0)上朝向所述阀盖(6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凹槽(23),所述定位凹槽(23)靠近并连通所述安装通道(22)布置;
所述阀盖(60)设置有可插设于所述安装通道(22)内的凸起部(62)和与所述凸起部(62)连接的台阶部(63),所述台阶部(63)与所述定位凹槽(23)插接配合,且所述台阶部(63)和所述定位凹槽(23)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72)上下端面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环状齿形沟槽(7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通道(61)包括第一通道(611)、第二通道(612)和可将二者连通的连通通孔(613),所述第一通道(611)的内径和所述第二通道(612)的内径均大于所述连通通孔(613)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611)可用于容置所述阀芯(30)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第二通道(612)和所述阀杆(40)之间设置有填料单元(80),所述阀盖(60)上设置有紧固结构(90),所述紧固结构(90)作用于以保持所述填料单元(80)处于密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90)包括:
格南(91),其套设于所述阀杆(40)并抵压于所述填料单元(80)的上侧;
压板(92),其套设于所述阀杆(40)并抵压所述格南(91)的上侧;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压板(92)与所述阀盖(6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9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921),所述阀杆(40)上设置有连接凹槽(64),所述连接凹槽(64)内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93)和连接螺母(94),所述连接螺杆(93)穿设所述连接通孔(921),所述连接螺杆(93)的下部与所述连接凹槽(64)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母(94)与所述连接螺杆(93)的上部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螺母(94)抵接于所述压板(92)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元(8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填料层(81)、隔套(82)和第二填料层(83),所述第一填料层(81)、所述隔套(82)和所述第二填料层(83)均套设于所述阀杆(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层(83)和所述第二通道(61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84)。
CN202222158517.6U 2022-08-16 2022-08-16 角式调节阀 Active CN218440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8517.6U CN218440652U (zh) 2022-08-16 2022-08-16 角式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8517.6U CN218440652U (zh) 2022-08-16 2022-08-16 角式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0652U true CN218440652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9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8517.6U Active CN218440652U (zh) 2022-08-16 2022-08-16 角式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0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96770C (en) Pressure-reducing valve
CN102575785B (zh) 减压阀的阀杆连接结构和方法
CN201739580U (zh) 热水器的安全阀
CN218440652U (zh) 角式调节阀
CN102301298B (zh) 减压阀
CN217784255U (zh) 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CN213628979U (zh) 一种球阀
CN214036998U (zh) 一种直通式的单向阀
EP3526465B1 (en) Fuel pressure regulator and fuel filter assembly
CN212775744U (zh) 一种防泄漏单向阀
CN110274063B (zh) 一种锅炉用自动补水阀
CN220102183U (zh) 一种单向阀及流体控制组件
WO2023061428A1 (zh)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KR20120065426A (ko) Ptc 히터 유닛 및 lpg 연료용 감압 밸브
CN215257978U (zh) 一种新型温控阀
CN217055750U (zh) 整体式溢流阀
CN211009933U (zh) 节流阀
CN209943594U (zh) 燃气比例阀及燃气热水器
CN219639744U (zh) 接头、冷却装置及电池
WO2019196063A1 (zh) 电子膨胀阀
CN214466290U (zh) 水路系统的出水阀
CN218063521U (zh)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8913888U (zh) 一种超小流量阀芯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调节阀
CN213685351U (zh) 一种进水阀部件、进水接头以及热水器
CN220600528U (zh) 出气接头及燃气比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