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3521U -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3521U
CN218063521U CN202222437941.4U CN202222437941U CN218063521U CN 218063521 U CN218063521 U CN 218063521U CN 202222437941 U CN202222437941 U CN 202222437941U CN 218063521 U CN218063521 U CN 218063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ealing
flow
valve seat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79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阚望
区永东
尚凯锋
廖四清
曾令华
卢耀汕
丁婧姝
律刚
杨茂
苏健
刘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79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3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3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3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阀岛组件包括阀座、单向阀以及第一连接管,阀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阀座的侧面设置有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一对外接口,单向阀连接于阀座,单向阀位于第一流道中,第一连接管穿设于第一对外接口,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与第一流道的内壁配合密封。在阀岛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单向阀通过第一对外接口装入第一流道,然后将第一连接管插入第一对外接口,第一连接管的密封部既实现第一连接管与阀座的密封,又起到替代堵头的作用,简化单向阀的装配工序,而且简化阀座的结构,有利于阀座加工及整个装配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需要适应的工况越来越多,所需的热管理部件也越来越多,通常使用阀岛组件来实现热管理系统中的管路、阀门的集成。
相关技术中,阀岛组件的阀座具有多个流道并且安装有多种阀门、连接管,因而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固定结构、密封结构,流道的加工及后续装配较为繁杂,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阀岛组件,能够简化结构,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应用上述阀岛组件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岛组件,包括阀座、单向阀以及第一连接管,所述阀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阀座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对外接口,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阀座,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中,能够实现所述第一流道的单向流通及切断,第一连接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对外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配合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岛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阀岛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单向阀通过第一对外接口装入第一流道,然后将第一连接管插入第一对外接口,第一连接管的密封部既实现第一连接管与阀座的密封,又起到替代堵头的作用,简化单向阀的装配工序,而且简化阀座的结构,有利于阀座加工及整个装配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内流段和外流段,所述内流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流段的直径,所述单向阀装设于所述内流段,所述第一连接管装设于所述外流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外壁,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所述外流段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阀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阀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实现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阀还包括有阀杆,所述基座设置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面,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主通道,并且设置有配合所述台阶面的密封面,所述阀杆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阀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座的内部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所述阀座的顶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对应所述第二流道的阀口,所述阀口中装设有控制阀以控制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量和/或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多个换热器接口,所述换热器接口布置在所述阀座的底面;所述阀座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管路接口,所述管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或者所述第二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阀岛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阀岛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阀岛组件的分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阀岛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阀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另一些实施例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阀座的仰视图。
附图标号如下:
阀座100、第一对外接口101、换热器接口102、管路接口103,第一流道110、内流段111、外流段112、肩部113、卡簧114、第二流道120、阀口130、控制阀140;
单向阀200、基座210、第二密封槽211、主通道212、套筒213、第二密封圈220、阀杆230、挡环231、弹簧240;
第一连接管300、第一密封槽301、第一密封圈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设置有热管理系统,通过热管理系统控制各部分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热管理系统需要适应的工况越来越多,包含的热管理部件随之也越来越多。因此,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也不断提升,热管理系统中管路、阀门及各种部件的集成为阀岛组件,当前阀岛组件的阀座具有多个流道并且安装有多种阀门、连接管,因而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固定结构、密封结构,比如安装单向阀,为了将单向阀装入流道,需要在阀座的侧面钻孔连通流道,单向阀装配后,再采用堵头封堵阀座侧面的孔,流道的加工及后续装配较为繁杂,生产效率不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阀岛组件,能够简化结构,便于制造及装配。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阀岛组件,用于热管理系统,阀岛组件包括阀座100、单向阀200以及第一连接管300,阀座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110,而且在阀座10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对外接口101,第一对外接口101可以是第一流道110的端口,第一对外接口101也可以是连通第一流道110的通道,第一连接管300穿设于第一对外接口101,第一连接管300用于连接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其它部件。单向阀200安装于阀座100,并且单向阀200置于第一流道110中,利用单向阀200能够实现第一流道110的单向流通及切断。第一连接管300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的作用是实现第一连接管300与第一流道110的内壁密封,防止泄露,第一连接管300同时起到替代堵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岛组件,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单向阀200从第一对外接口101装入第一流道110,然后将第一连接管300插入第一对外接口101,第一连接管300通过密封部实现第一连接管300与阀座100的密封,第一连接管300同时替代了堵头,简化了单向阀200的装配,而且简化阀座100的加工步骤,在阀座100的侧面进行钻孔即可加工出第一流道110,有利于单向阀200的装配以及减少阀岛组件的零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阀座100可以设置有一个第一流道110,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流道110,多个第一流道110可以各布置一个单向阀200以及连接一个第一连接管300,分别用于连接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部件,满足热管理系统的多种使用场景,也可以是部分第一流道110布置有单向阀200,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流道110的内壁具有阶梯,第一流道110分为内流段111和外流段112,其中,内流段111的直径小于外流段112的直径,外流段112连接第一对外接口101,单向阀200的外径与内流段111匹配,单向阀200通过第一对外接口101和外流段112装入内流段111,而第一连接管300的外径与外流段112匹配,使得第一连接管300能装入外流段11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流段112的直径较大,而且第一对外接口101设置于外流段112的端部,因而可以将单向阀200从外流段112装入内流段111,而且在加工第一流道110时,可以通过钻孔先加工外流段112,再钻孔先加工内流段111,工序简单,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内流段111的直径也可以等于外流段112的直径,一次加工即可成型,而且不影响将单向阀200从外流段112装入内流段111。
可以理解的是,内流段111背离外流段112的一端具有肩部113,通过肩部113支撑单向阀200,其中,肩部113可以是内流段111内壁上径向凸出的环形结构,也可以是设置连通内流段111的第二流道120,第二流道120的直径小于内流段111,从而形成肩部113。
参照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内流段111的内壁设置有卡簧槽,在卡簧槽中安装卡簧114以固定单向阀200,卡簧114和肩部113配合固定单向阀200,第一连接管300装入外流段112,通常是第一连接管300与卡簧113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连接管300通过密封部与阀座100实现密封,第一连接管300连接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部件,第一连接管300替代到密封作用的堵头,精简阀岛组件的结构及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阀座100和第一连接管300之间相互固定可以是依靠热管理系统的其他部件,阀座100是固定,而第一连接管300是刚性的管件,第一连接管300插入外流段112后,利用其他部件固定第一连接管300,即可实现阀座100和第一连接管300相对固定。
应当理解的是,阀座100和第一连接管300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实现固定,结构简单可靠。又或者,第一连接管300的外壁设置安装环(图中未示出),安装环通过螺丝固定于阀座100,同样可以实现阀座100和第一连接管300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部具有多种结构可选,比如参照图1至图3,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圈310及第一密封槽301,第一密封槽30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300的端部外壁,第一密封圈310设于第一密封槽301内,第一密封圈310可以采用O型圈,O型圈的外径略大于外流段112的直径,当第一连接管300装入外流段112,第一连接管300和外流段112的内壁配合挤压O型圈,利用O型圈实现两者的密封。当然,第一密封圈31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密封圈,能够满足密封要求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密封槽301的数量不作限定,其中以采用两个第一密封槽301,每个第一密封槽301在装设一个第一密封圈310为较佳方案,密封部具有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密封圈310,提供两道密封,有效提高密封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三个第一密封槽301,或者更多的第一密封槽301。
密封部的另一种结构为:密封部包括密封垫(图中未示出),密封垫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抵接第一连接管300和阀座100,利用密封垫达到第一连接管300和阀座100之间的密封,同时密封垫还可以抵接外流段112的内壁,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防止流体泄露。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10的内壁是平直光滑的,不存在阶梯,也即第一流道110为圆柱形,单向阀200和第一连接管300的安装位置的直径一致,在第一连接管300的端部外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01,第一密封槽301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10,单向阀200包括有圆柱形的基座210,基座21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槽211,第二密封槽211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20,第一密封圈310和第二密封圈220的外径均为略大于第一流道110的直径,单向阀200通过第二密封圈220与第一流道110的内壁实现密封,第一连接管300通过第一密封圈310与第一流道110的内壁实现密封。
由于第一流道110为圆柱形,在加工上更为简单,从阀座100的侧面进行一次钻孔即可,而且利用第一连接管300替代堵头,单向阀200的装配步骤简易。
当然,第一流道11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同样可以配合第二密封圈220进行密封。
参照图4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单向阀200还包括有阀杆230,基座210设置有主通道212,主通道212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面,阀杆230穿设于主通道212,并且阀杆220设置有配合台阶面的密封面,阀杆230连接有弹簧240,弹簧240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210及阀杆230,在弹簧240的作用下,阀杆230的密封面与台阶面保持贴合,从而切断第一流道110。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流道110中流体的流动方向为基座210至第一连接管300,流体的推动力作用于阀杆230,阀杆230向第一连接管300移动,使得阀杆230的密封面与台阶面保持贴合,单向阀200处于关闭状态,切断第一流道110。当第一流道110中流体的流动方向为第一连接管300至基座210,流体的推动力作用于阀杆230,阀杆230向基座210移动,从而压缩弹簧240,使得阀杆230的密封面与台阶面分开,单向阀200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流道110能够流通。
基座210设置有套筒213,主通道212贯穿套筒213,弹簧240套装在套筒213的外壁,有利于定位弹簧240,而且阀杆230端部设置有挡环231,弹簧240抵接于挡环231,挡环231设置有围板以限定弹簧240,防止弹簧240跑偏而出现卡死等状况,提高使用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阀座100的内部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道120,第二流道120连通第一流道110,阀座100的顶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对应第二流道120的阀口130,阀口130中装设有控制阀140以控制第二流道120的流量,控制阀140包括但不限于节流阀、通断阀及单向阀,以满足热管理系统对各种工况的控制。
参照图7和图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阀座100设置有连通第二流道120的多个换热器接口102,换热器接口102布置在阀座100的底面;阀座10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管路接口103,管路接口103包含第一对外接口101,管路接口103连通第一流道110或者第二流道120。换热器接口102可通过管路连接、直接连接等方式连接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器,多个管路接口103可通过管路连接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部件,采用集中分布的方式,既便于集成管理,又便于加工及设计阀座100内部的流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阀岛组件,阀岛组件包括阀座100、单向阀200以及第一连接管300,阀座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110,而且在阀座100的侧面设置有连通第一流道110的第一对外接口101,第一连接管300穿设于第一对外接口101,第一连接管300用于连接热管理系统的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等其它部件。单向阀200安装于阀座100,并且单向阀200置于第一流道110中,利用单向阀200能够实现第一流道110的单向流通及切断。阀岛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300替代堵头,简化了单向阀200的装配,而且简化阀座100的加工步骤,有利于单向阀200的装配以及减少阀岛组件的零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车辆,车辆包含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利用热管理系统管理车辆各个重要部件的温度。车辆可以是新能源汽车,也可以是传统的燃油车,在一些实施例中,新能源车辆可以是以电机作为主驱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能源车辆还可以是以内燃机和电机同时作为主驱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为新能源车辆提供驱动动力的内燃机和电机,其中内燃机可以采用汽油、柴油、氢气等作为燃料,而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方式可以采用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这里不作特殊限定。需要说明,这里仅仅是对新能源车辆等结构作出的示例性说明,并非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阀座的侧面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对外接口;
单向阀,连接于所述阀座,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中;
第一连接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对外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配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内流段和外流段,所述内流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外流段的直径,所述单向阀装设于所述内流段,所述第一连接管装设于所述外流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外壁,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所述外流段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抵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阀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配合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实现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还包括有阀杆,所述基座设置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面,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主通道,并且设置有配合所述台阶面的密封面,所述阀杆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阀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内部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所述阀座的顶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对应所述第二流道的阀口,所述阀口中装设有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多个换热器接口,所述换热器接口布置在所述阀座的底面;所述阀座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管路接口,所述管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或者所述第二流道。
9.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岛组件。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222437941.4U 2022-09-14 2022-09-14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063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7941.4U CN218063521U (zh) 2022-09-14 2022-09-14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7941.4U CN218063521U (zh) 2022-09-14 2022-09-14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3521U true CN218063521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7941.4U Active CN218063521U (zh) 2022-09-14 2022-09-14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3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63521U (zh) 阀岛组件、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JP2019537698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油の温度調節システム、熱交換アセンブリ及びバルブアセンブリ
CN218582335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108087532B (zh) 热交换组件
CN108087531B (zh) 热交换组件
CN214197389U (zh) 一种阀门装置
CN210564788U (zh) 一种柴油机缸盖及柴油机
CN113007330B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
CN219623297U (zh) 换向阀、换向系统和车辆
CN114658887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9639075U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4822463U (zh) 一种集成组件及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4658885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电动阀
CN217927368U (zh) 阀岛、集成阀、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CN112483687A (zh) 一种双密封单向阀
CN217927255U (zh) 球阀、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2984086B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
CN204200901U (zh) 一种耐高压离合器工作缸
CN218376609U (zh)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及发动机
CN219827765U (zh) 一种蝶形水阀的阀体底部密封结构及蝶形水阀
CN216867854U (zh) 一种接头组件
CN218761665U (zh) 带有呼吸通道的车用减压装置
CN218818078U (zh) 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5153777U (zh) 一种热管理组件
US11848465B2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of fuel cell stack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