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8418U -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8418U
CN218438418U CN202222382375.1U CN202222382375U CN218438418U CN 218438418 U CN218438418 U CN 218438418U CN 202222382375 U CN202222382375 U CN 202222382375U CN 218438418 U CN218438418 U CN 218438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shrouding
sealing plate
plug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23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路路
薛武强
金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23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8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8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8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封板、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封板用于封堵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板的一端与第一升降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组件连接,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能够调节封板的高度,以使封板封堵预留孔洞,第二升降组件能够调节封板一端的高度,以使封板的另一端相对第一升降组件转动,调节封板的倾斜角度。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能够将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堵严实,从而保证箱梁底板的浇筑质量,同时能够避免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提高施工安全性。

Description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箱梁是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现浇箱梁具有综合性能较好,费用较低,适用面广,施工连续性较好等优点,因此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的施工。
现浇箱梁即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铺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成型的箱梁。在箱梁底模板铺设完成后,需要在底模板的最低处开设预留孔洞,以便于清除后续施工过程中箱梁内产生的焊渣、灰尘、石块等杂物。但在浇筑箱梁的底板时,必须将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堵严实,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预留孔封堵洞方法是,施工人员前往箱梁下方搭设的脚手架处,采用遇水膨胀的橡胶条将木板粘在预留孔洞处进行封堵。这种封堵方法,一方面施工人员需高空作业,操作不便,存在坠落风险,施工安全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橡胶条粘接的木板连接稳定性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木板在预留孔洞处易出现粘接失效而脱落的问题,导致预留孔洞处出现缝隙,致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漏浆,从而导致箱梁底板浇筑成型后存在裂缝、孔洞等缺陷,严重影响箱梁底板的浇筑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能够将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堵严实,从而保证箱梁底板的浇筑质量,同时能够避免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提高施工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
封板,所述封板用于封堵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
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封板的高度,以使所述封板封堵所述预留孔洞,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封板一端的高度,以使所述封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转动,调节所述封板的倾斜角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设于所述封板相对的两边,并分别与所述封板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均设置有铰接座,所述封板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铰接座包括底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底板两端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通孔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止挡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止挡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挡件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封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封板的侧面沿周向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填充所述封板与所述预留孔洞孔壁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地,所述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支撑平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均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作为优选地,所述封板由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在铺设箱梁底模板前需要搭设脚手架,根据设计方案底模板上预留孔洞的位置,预先将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安装至搭设好的脚手架上。当底模板铺设完成后,需要封堵预留孔洞时,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调节封板的高度,使封板封堵预留孔洞,以便进行钢筋绑扎、安装侧模板等后续施工作业。由于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可以远程操控,因此施工人员无需前往脚手架,只需站在地面处即可操控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封堵预留孔洞,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有效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当需要清理底模板上的杂物时,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再次调节封板的高度,使封板下降至指定高度,以脱离预留孔洞。然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调节封板一端的高度,使封板的一端下降,另一端相对第一升降组件转动,从而使封板呈倾斜状态,以便使底模板上的杂物顺利从预留孔洞处清出,防止封板上积攒预留孔洞处排出的杂物。清理完成后,再次通过第二升降组件调节封板一端的高度,使封板调平,随后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调节封板的整体高度,使封板再次封堵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最后,在底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即可成型出箱梁的底板。由于封板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支撑固定于预留孔洞内,固定牢靠,因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封板不会脱离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封堵严实,能够保证箱梁底板浇筑成型后的质量。所有施工工序结束后,可将整个预留孔洞封堵装置随着脚手架一起拆除,以供下次使用,即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可重复使用,节约环保,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封堵预留孔洞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封板倾斜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铰接座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封板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封板的左视图。
图中:
1、封板;2、第一升降组件;3、第二升降组件;4、转轴;5、支撑平台;
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密封件;
21、第一升降机构;22、第二升降机构;
211、铰接座;2111、底板;2112第一支撑板;2113、第二支撑板;
41、止挡件;
100、底模板;101、预留孔洞;200、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能够将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堵严实,从而保证箱梁底板的浇筑质量,同时能够避免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封板1、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
其中,封板1用于封堵箱梁底模板100上的预留孔洞101,封板1的一端与第一升降组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组件3连接,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能够调节封板1的高度,以使封板1封堵预留孔洞101,第二升降组件3能够调节封板1一端的高度,以使封板1的另一端相对第一升降组件2转动,调节封板1的倾斜角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封板1由钢板制成,钢板取材方便,强度高,在浇筑箱梁底板时不会发生变形,从而能够保证箱梁底板的浇筑质量。钢板的规格可根据施工要求适应性选择,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钢板厚度为10mm。
参阅图3,在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铺设箱梁底模板100前需要搭设脚手架200,根据设计方案底模板100上预留孔洞101的位置,预先将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安装至搭设好的脚手架200上。如图4所示,当底模板100铺设完成后,需要封堵预留孔洞101时,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调节封板1的高度,使封板1封堵预留孔洞101,以便进行钢筋绑扎、安装侧模板等后续施工作业。由于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可以远程操控,因此施工人员无需前往脚手架200,只需站在地面处即可操控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封堵预留孔洞101,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有效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当需要清理底模板100上的杂物时,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再次调节封板1的高度,使封板1下降至指定高度,以脱离预留孔洞101。然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3调节封板1一端的高度,使封板1的一端下降,另一端相对第一升降组件2转动,从而使封板1呈现如图5所示的倾斜状态,以便使底模板100上的杂物顺利从预留孔洞101处清出,防止封板1上积攒预留孔洞101处排出的杂物。清理完成后,再次通过第二升降组件3调节封板1一端的高度,使封板1调平,随后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调节封板1的整体高度,使封板1再次封堵底模板100上的预留孔洞101。最后,在底模板100上浇筑混凝土即可成型出箱梁的底板。由于封板1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支撑固定于预留孔洞101内,固定牢靠,因此,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封板1不会脱离预留孔洞101,预留孔洞101封堵严实,能够保证箱梁底板浇筑成型后的质量。所有施工工序结束后,可将整个预留孔洞封堵装置随着脚手架200一起拆除,以供下次使用,即该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可重复使用,节约环保,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升降组件2包括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分设于封板1相对的两边,并分别与封板1转动连接。当调节封板1的高度时,使第一升降机构21、第二升降机构22和第二升降组件3同步升降,从而封堵预留孔洞101或移动避开预留孔洞101。当调节封板1的倾斜角度时,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保持不动,使第二升降组件3升降,此时,封板1的一端在第二升降组件3的作用下抬高或降低,封板1的另一端相对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转动,从而改变封板1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分设在封板1一端的两边,使其与第二升降组件3在封板1上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从而能够更稳定地支撑封板1升降。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升降组件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转动连接于封板1一端的中部,其与第二升降组件3配合同样能够实现封板1的升降以及倾斜角度调节。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均为液压千斤顶,其结构紧凑,作用力均衡,同时可以远程操纵,在封堵预留孔洞101时,施工人员只需站在地面操纵液压千斤顶的遥控器,即可控制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升降,从而平稳升降封板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也可以是液压缸、气缸等。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转轴4,第一升降机构21的升降端和第二升降机构22的升降端均设置有铰接座211,封板1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1,转轴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11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座21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4与第一连接座11固定连接,安装方便。当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不动而第二升降组件3升降时,封板1的一端升高或降低,此过程中转轴4和第一连接座11随封板1移动,同时转轴4相对铰接座211转动,以适应封板1倾斜角度的改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转轴4与第一连接座11之间也设置为转动连接。
如图2和图6所示,优选地,铰接座211包括底板2111以及分设于底板2111两端的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底板2111与第一升降机构21或第二升降机构2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上均设置有通孔21121,转轴4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板2112的通孔21121和第二支撑板2113的通孔21121,并与通孔21121转动配合,从而实现转轴4与铰接座211的转动连接,进而使封板1能够相对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转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转轴4朝背向封板1的一侧延伸并与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转动连接,该设计能够防止封板1转动时与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产生干涉。每个铰接座211均通过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与转轴4转动连接,使得铰接座211与转轴4之间具有两个转动支撑点,封板1相对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转动时更加稳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座11由角钢制成,铰接座211由槽钢制成,槽钢的两腰相当于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制作时只需切割合适尺寸的角钢即可得到第一连接座11,槽钢切割成合适的尺寸之后开孔即可得到铰接座211,取材方便,加工效率高。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11与封板1、转轴4与第一连接座11、第一升降机构21与铰接座211的底板2111、以及第二升降机构22与铰接座211的底板2111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可以节约材料,连接稳定,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地,参阅图1和图2,转轴4上设置有止挡件41,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止挡件41。止挡件41可以对铰接座211进行限位,从而使铰接座211在转轴4上的位置固定,不会左右滑动,使封板1转动时更加稳定。优选地,转轴4上设置有外螺纹,止挡件41与转轴4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安装封板1时,先将一个止挡件41通过转轴4上的外螺纹旋拧于转轴4上,然后将转轴4依次穿过第一支撑板2112的通孔21121和第二支撑板2113的通孔21121。最后,再将另一个止挡件41通过转轴4上的外螺纹旋拧于转轴4上,以使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被限制在两个止挡件41之间,从而对铰接座211的位置进行限定。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本实施例中的转轴4和止挡件41分别为螺杆和螺母,取材方便,适应性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7所示,封板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12,第二升降组件3的升降端与第二连接座12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座12设置于封板1另一端的中心点处,其与两个第一连接座11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进一步增加了对封板1的支撑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座12由方钢制成,取材方便,便于加工,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封板1相连,连接稳定,节约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升降组件3为液压千斤顶,第一升降机构21、第二升降机构22和第二升降组件3均使用液压千斤顶可以提高配合效率,节约成本。当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同为液压缸或气缸时,第二升降组件3也可以是液压缸或气缸,方便统一控制。
如图7和图8所示,封板1的侧面沿周向环设有密封件13,密封件13能够填充封板1与预留孔洞101孔壁之间的间隙,以保证预留孔洞101与封板1之间无间隙,封堵严实。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13由橡胶制成,橡胶材料弹性好,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密封填充封板1与预留孔洞101孔壁之间的间隙,且橡胶材料耐磨,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支撑平台5,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均放置于支撑平台5上,用以支撑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如图3所示,在铺设箱梁底模板100前,需要搭设脚手架200,根据设计方案上箱梁底模板100预留孔洞101的位置,提前将支撑平台5固定于预留孔洞101正下方的脚手架200处,支撑平台5与预留孔洞101要保持适当的垂直距离,以留出封板1升降的空间。随后将第一升降机构21、第二升降机构22和第二升降组件3放置于支撑平台5上,并将封板1一端的第一连接座11通过转轴4和止挡件41与对应的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的铰接座211相连,封板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12与第二升降组件3相连。优选地,支撑平台5由钢板制成,钢板的强度高,取材方便,便于加工,从而满足支撑需要。
如图3所示,在铺设箱梁底模板100前,首先将支撑平台5固定于箱梁底模板100预留孔洞101位置的正下方的脚手架200处,并放置三台液压千斤顶于支撑平台5上备用。然后安装封板1,封板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11、转轴4、铰接座211和止挡件41与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相连,封板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12与第二升降组件3相连。具体地,将其中一个止挡件41螺纹旋拧至转轴4的合适位置,随后将铰接座211的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通过其上的通孔21121穿设于转轴4上,之后将另一个止挡件41螺纹旋拧至转轴4上,以对铰接座211进行限位。封板1两端的铰接座211安装完成之后,将铰接座211的底板2111与两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焊接,同时将第二连接座12与另一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焊接。需要注意的是,封板1需要设置在预留孔洞101的正下方,以便于完全封堵预留孔洞101。
如图4所示,当封堵预留孔洞101时,施工人员站在地面的安全位置处,操纵液压千斤顶的遥控器,使三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同步上升,顶升封板1至预留孔洞101处,即可完成对预留孔洞101的封堵。需要清理底模板100上的杂物时,操纵三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同步下降,带动封板1脱离预留孔洞101,使预留孔洞101露出,清理杂物。为了防止杂物残留在封板1上,驱动封板1一端的液压千斤顶(第二升降组件3)的升降端下降至指定高度,使封板1的一端下降,另一端绕着转轴4转动,从而使封板1呈现如图5所示倾斜状态,便于清理杂物。杂物清理完毕后,再次驱动封板1一端的液压千斤顶(第二升降组件3)的升降端上升,使封板1呈水平状态,之后,驱动三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同步上升,使封板1上升直至重新封堵住预留孔洞101。待箱梁底模板100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驱动三台液压千斤顶的升降端同步下降,使封板1下降至如图3所示初始高度,待全部施工结束之后,拆除脚手架200时,将预留孔洞封堵装置一并拆除,以备下一次使用。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能够将箱梁底模板上的预留孔洞封堵严实,从而保证箱梁底模板的浇筑质量,同时能够避免施工人员高空作业,提高施工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可以重复使用,节约环保,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板(1),所述封板(1)用于封堵箱梁底模板(100)上的预留孔洞(101);
第一升降组件(2)和第二升降组件(3),所述封板(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能够调节所述封板(1)的高度,以使所述封板(1)封堵所述预留孔洞(101),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能够调节所述封板(1)一端的高度,以使所述封板(1)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转动,调节所述封板(1)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包括第一升降机构(21)和第二升降机构(22),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1)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分设于所述封板(1)相对的两边,并分别与所述封板(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转轴(4),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1)的升降端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的升降端均设置有铰接座(211),所述封板(1)相对的两边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1),所述转轴(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21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211)包括底板(2111)以及分设于所述底板(2111)两端的第一支撑板(2112)和第二支撑板(2113),所述底板(2111)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1)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113)上均设置有通孔(21121),所述转轴(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2112)的通孔(211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113)的通孔(21121),并与所述通孔(21121)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止挡件(41),所述第一支撑板(21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113)背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止挡件(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挡件(41)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转轴(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12),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的升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的侧面沿周向环设有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能够填充所述封板(1)与所述预留孔洞(101)孔壁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还包括支撑平台(5),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均放置于所述支撑平台(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由钢板制成。
CN202222382375.1U 2022-09-08 2022-09-08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Active CN218438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2375.1U CN218438418U (zh) 2022-09-08 2022-09-08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2375.1U CN218438418U (zh) 2022-09-08 2022-09-08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8418U true CN218438418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2375.1U Active CN218438418U (zh) 2022-09-08 2022-09-08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8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8268B (zh) 变截面钢箱梁顶推组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113320B (zh) 一种电梯井内施工作业方法
CN201447670U (zh) 一种多顶同步联动桥梁顶升装置
CN110714621A (zh) 一种预制立柱吊装过程中的毫米级精准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KR101704550B1 (ko) 안전장치를 포함한 유압잭과 컴퓨터를 이용한 교량 상판의 무손상 인상 공법
CN218438418U (zh) 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CN111705670A (zh) 一种预制梁梁靴纵坡精确调节装置及施工方法
KR101704552B1 (ko) 안전장치를 포함한 유압잭과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상판의 무손상 인상 공법
CN211473452U (zh) 一种预制立柱吊装过程中的毫米级精准定位系统
CN108756197B (zh) 一种电梯井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
CN217975414U (zh)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防倾装置
CN110863648A (zh) 一种超高层施工平台钢框木模板悬挂系统
CN206015523U (zh) 独立式索塔内置钢锚梁精确定位装置
CN115126254A (zh) 装配式叠合楼板支撑的建造方法
CN213596820U (zh) 一种用于桥梁拆除的支撑设备
CN109113321B (zh) 一种自动调平操作平台
CN211547412U (zh) 精控桥梁顶升系统
CN108589905B (zh) 桁架连廊整体后提升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9227390U (zh) 一种装配式多功能边跨现浇支架
CN106758845B (zh) 混凝土结构物落梁用托梁装置及利用其的落梁施工方法
CN110374006A (zh) 一种拆除空间异性大吨位钢梁托架的施工方法
CN206408536U (zh) 用于落梁净空不足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物落梁用托梁装置
CN112030753A (zh) 一种保证装配式墩柱墩底座浆厚度的墩柱安装方法
CN21494238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模板支撑结构
CN219490682U (zh) 一种用于轻型t墩悬臂帽梁预应力施工挂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