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556U -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556U
CN218431556U CN202222393298.XU CN202222393298U CN218431556U CN 218431556 U CN218431556 U CN 218431556U CN 202222393298 U CN202222393298 U CN 202222393298U CN 218431556 U CN218431556 U CN 218431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piece
steering assembly
assembly
torsion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32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谭强
王登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32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装置和代步车,包括转向件,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适于与车架相连;所述转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之间,所述转向件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转向件适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方向上进行阿克曼转向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能够满足纵向布置的减震设计的使用要求,实现了两轮转向。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和应用该转向装置的代步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短途代步工具,由于滑板车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滑板车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为了提升滑板车操作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中,一些滑板车采用两轮转向的结构设计,此类滑板车的减震一般采用横臂悬架,而对于扭杆臂减震等纵向布置的减震形式,目前的两轮转向机构不能匹配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能够满足纵向布置的减震设计的使用要求,实现了两轮转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转向装置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适于与车架相连;转向件,所述转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之间,所述转向件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转向件适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方向上进行阿克曼转向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能够满足纵向布置的减震设计的使用要求,实现了两轮转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均形成转向梯形,所述转向梯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转向件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第一部分适于与车架相连,所述第二部分适于与车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
第一件,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向件转动相连;
第二件,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的中部适于与车架转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第三件,所述第三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件转动相连;
第四件,所述第四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四件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所述第四件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所述第三件、所述第四件、所述减震扭杆臂形成所述转向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四件之间,或,所述第一件位于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四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与所述转向件可滑移地相连,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第二段适于与车架滑移配合,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杆件,所述杆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传动相连;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一端与所述杆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所述转向节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所述传动件、所述杆件、所述转向节形成所述转向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通过滑块与车架滑移配合,所述杆件与所述滑块或所述传动件转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件和所述传动件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槽,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移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向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转向件相连,所述立管适于驱动所述转向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车轮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扭杆臂和第二扭杆臂,所述第一扭杆臂和所述第二扭杆臂可上下摆动,所述第一扭杆臂和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扭杆臂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转动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3是图1中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转向装置的前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转向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转向装置的前侧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转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向件1;滑槽11;
第一转向组件21;第二转向组件22;第一部分23;第二部分24;第一件201;第二件202;第三件203;第四件204;传动件25;第一段251;第二段252;滑动部253;滑块26;杆件27;转向节28;
第一车轮31;第二车轮32;
减震装置4;第一扭杆臂41;第二扭杆臂42;
车架5;滑杆51;
立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组件21,第二转向组件22和转向件1。
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适于与车架5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可以镜像对称布置,第一转向组件21可以设在左侧,第二转向组件22可以设在右侧,第一转向组件21可以与车架5转动相连,第二转向组件22也可以与车架5转动相连。
转向件1连接在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之间,转向件1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至少部分第一转向组件21相对转向件1可在第一方向摆动,至少部分第二转向组件22相对转向件1可在第一方向摆动,转向件1适于在转动时驱动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在与第一方向呈夹角的方向上进行阿克曼转向调整。
如图1所示,转向件1可以自由转动,第一方向可以为上下方向,转向件1的轴向大体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转向件1在水平方向可以周向转动。转向件1设在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之间,转向件1的左侧与第一转向组件21转动相连,转向件1的右侧与第二转向组件22转动相连。
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均满足转向梯形的设计,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均可以分为两部分,如图2所示,两部分可以分别为第一部分23和第二部分24。当转向件1转动时,第一部分23可以与转向件1在水平方向移动或摆动,第二部分24在第一部分23的作用下也可以在水平方向摆动,从而实现了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同步摆动调整,借由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变化形式的不同,进而可以实现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在水平方向的阿克曼转向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24在满足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第二部分24也可以在上下方向摆动,例如,第二部分24可以与第一部分23转动相连,第二部分24可以与减震装置4连接,在减震装置4上下摆动时,第二部分24相对于第一部分23也可以上下摆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两段式的转向布局实现了两轮的阿克曼转向调整,从而满足了两轮转向的使用要求。另外,由于第一转向组件21的一部分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一部分均可以上下摆动,从而使得转向装置可以适应纵向布置的减震设计,兼顾了纵向减震和双轮转向的使用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转向组件21和至少部分第二转向组件22均形成转向梯形,转向梯形包括第一部分23和第二部分24,第一部分23连接在第二部分24和转向件1之间,第二部分24相对于第一部分23可在第一方向摆动,第一部分23适于与车架5相连,第二部分24适于与车轮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23可以为连杆机构,第二部分24也可以为连杆机构,第一部分23可以与转向件1转动相连,第二部分24可以设在第一部分23的前侧并与第一部分23转动相连。使用时,转向件1的转动可以同时带动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一部分23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一部分23动作,然后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一部分23可以带动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二部分24动作,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一部分23可以带动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二部分24动作,满足了阿克曼转向调整的要求。
其次,在减震时,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二部分24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二部分24可以同步上下摆动,从而适应了纵向布置的减震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3包括第一件201和第二件202,第一件201的一端与转向件1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的一端与第一件201的另一端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24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的中部适于与车架5转动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结构相同,以下仅以第一转向组件2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件201可以为拉杆,第二件202可以为梯形臂(转向节28臂),第二件202大体呈V型。第一件201的右端可以与转向件1通过关节轴承转动相连,第一件201的左端可以与第二件202的左端通过关节轴承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的右端可以通过关节轴承与第二部分24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的中部可以与车架5转动相连。
使用时,转向件1可以驱动第一件201左右移动,第二件202在第一件201的作用下可以摆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二部分24进行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包括第三件203和第四件204,第三件203的一端与第二件202转动相连,第四件204的一端与第二件202的另一端转动相连,第四件204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第四件204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第二件202、第三件203、第四件204、减震扭杆臂形成转向梯形。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三件203可以为拉杆,第四件204可以为转向节28,第三件203大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三件203的后端可以与第二件202的右端通过关节轴承转动相连,第三件203的前端可以通过关节轴承与第四件204的右端转动相连。第四件204的中部可以通过销轴与减震装置4的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销轴可以大体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装置4可以包括两个减震扭杆臂,两个减震扭杆臂分别为第一扭杆臂41和第二扭杆臂42,第一扭杆臂41位于左侧并适于与第一转向组件21转动相连,第二扭杆臂42位于右侧并适于与第二转向组件22转动相连。
以第一转向组件21为例,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三件203可以位于第一扭杆臂41的右侧。使用时,第二件202可以的摆动可以驱动第三件203前后移动,第三件203的前后移动又可以驱动第四件204绕着销轴摆动,从而可以实现转向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件203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上,如图2所示,第二件202可以位于第一件201和第四件204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件201也可以位于第二件202和第四件204之间。由此,使得第一转向组件21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形式富于变化,满足于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转向装置包括传动件25,传动件25大体可以为V型,传动件25包括第一段251和第二段252,第一段251和第二段252的连接处与转向件1可滑移地相连,第一段251和第二段252均可以用于与车架5滑移配合,且滑移的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第一段251形成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一部分23,第二段252形成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一部分23。
使用时,转向件1的转动可以驱动传动件25左右滑移,进而可以驱动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二部分24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二部分24同步转向调整。滑移的配合形式可以增强结构强度和限位效果,可以增强转向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4包括杆件27和转向节28,杆件27的一端与传动件25传动相连,转向节28一端与杆件27的另一端转动相连,转向节28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转向节28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传动件25、杆件27、转向节28形成转向梯形。
以第一转向组件21为例,杆件27的一端可以与传动件25通过关节轴承转动相连,杆件27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关节轴承与转向节28转动相连。转向节28大体可以呈V型,转向节28的中部也可以通过销轴与第一扭杆臂41转动相连。使用时,传动件25的左右移动可以实现对杆件27的顶推或拉拽,进而可以驱动转向节28绕着销轴转动,实现转向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5通过滑块26与车架5滑移配合,杆件27与滑块26或传动件25转动相连。如图11所示,滑块26可以设有两个,两个滑块26可以分别为第一块和第二块,其中第一块可以固定在第一段251的自由端,第二块可以固定在第二段252的自由端,第一块和第二块均可以与车架5滑移配合。第一转向组件21的杆件27可以与第一块固定相连,第二转向组件22的杆件27可以与第二块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段251和第二段252均可以为钩状,第一块可以固定在第一段251的弯折处,第二块可以固定在第二段252的弯折处。第一转向组件21的杆件27可以与第一段251直接相连,第二转向组件22也可以与第二段252直接相连。
可选地,如图7所示,车架5上可以设有滑杆51,滑杆51大体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滑块26可以滑移配合在滑杆5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件1和传动件25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槽11,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动部253,滑动部253滑移配合在滑槽11内。如图10所示,滑槽11可以设在转向件1上,滑动部253可以为杆状并也可以设在传动件25上。转向件1转动时,滑动部253可以在滑槽11内滑移,从而可以将转向件1的转动转化为传动件25在左右方向的平移。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转向装置。代步车可以为滑板车、自行车等代步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使用双轮转向装置的代步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代步车包括立管,立管与转向件1相连,使用时,通过立管的转动可以实现对转向件1的转动驱动,从而方便了转向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步车包括第一车轮31和第二车轮32,第一车轮31和第一转向组件21相连,第二车轮32和第二转向组件22相连。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车轮31可以与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四件204转动相连,第二车轮32可以与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四件204转动相连,实现了双轮转向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代步车包括减震装置4,减震装置4包括第一扭杆臂41和第二扭杆臂42,第一扭杆臂41和第二扭杆臂4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平行间隔布置,第一扭杆臂41和第二扭杆臂42可上下摆动,第一扭杆臂41和第一转向组件21转动相连,第二扭杆臂42和第二转向组件22转动相连。
使用时,通过第一扭杆臂41和第二扭杆臂42的上下摆动实现减震缓冲,第一转向组件21的第二部分24和第二转向组件22的第二部分24可以同步上下摆动,满足了使用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适于与车架相连;
转向件,所述转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之间,所述转向件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相对所述转向件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转向件适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方向上进行阿克曼转向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向组件均形成转向梯形,所述转向梯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转向件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可在所述第一方向摆动,所述第一部分适于与车架相连,所述第二部分适于与车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
第一件,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向件转动相连;
第二件,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的中部适于与车架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第三件,所述第三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件转动相连;
第四件,所述第四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四件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所述第四件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件、所述第三件、所述第四件、所述减震扭杆臂形成所述转向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四件之间,或,所述第一件位于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四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与所述转向件可滑移地相连,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第二段适于与车架滑移配合,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杆件,所述杆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传动相连;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一端与所述杆件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转向节的另一端适于装配车轮,所述转向节的中部适于与减震扭杆臂转动相连,所述传动件、所述杆件、所述转向节形成所述转向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通过滑块与车架滑移配合,所述杆件与所述滑块或所述传动件转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和所述传动件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槽,其中另一者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移配合在所述滑槽内。
10.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转向件相连,所述立管适于驱动所述转向件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车轮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扭杆臂和第二扭杆臂,所述第一扭杆臂和所述第二扭杆臂可上下摆动,所述第一扭杆臂和所述第一转向组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扭杆臂和所述第二转向组件转动相连。
CN202222393298.XU 2022-09-08 2022-09-08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Active CN218431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3298.XU CN218431556U (zh) 2022-09-08 2022-09-08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3298.XU CN218431556U (zh) 2022-09-08 2022-09-08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556U true CN21843155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10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3298.XU Active CN218431556U (zh) 2022-09-08 2022-09-08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1973B (en) Three-wheel rolling vehicle with two front steering wheels
EP3428048B1 (en) Steering and lea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US8746721B2 (en) Motorcycle steering with four-bar linkage
CA2737311C (en) Snow vehicle
EP1155950A2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with two front steering wheels
CN101172501A (zh) 具有两个前转向轮和至少一个后驱动轮的轮式车辆
JP6153049B1 (ja) 三輪車両
JP6120567B2 (ja) 車輌の操舵装置
JP2008534370A (ja) モータサイクル
CN202295150U (zh) 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
JP4242007B2 (ja) 前2輪式3輪自転車
WO2013165901A1 (en) Suspension assembly having a sway bar
JP2009507703A (ja) トラック式車両、特に雪上スクータ
CN102785735A (zh) 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
CN218431556U (zh)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US7311168B2 (en) Rear wheel support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or three-wheeled vehicle
CN103253332A (zh) 座驾式电动摩托车
KR102002577B1 (ko) 차량용 조향장치
WO2014097285A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the front wheel of single-track two- wheeled vehicles namely motorcycles and bicycles.
EP3676154B1 (en) Front ski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snowmobil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KR101251054B1 (ko) 삼륜차량의 후륜서스펜션
JP5237474B2 (ja) ストラット式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6102609U (zh) 全地形车
US11511821B2 (en) Leaning vehicle and vehicle leaning unit
CN214875350U (zh) 一种躺骑自行车的后轮辅助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