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0130U -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0130U
CN218400130U CN202221642543.XU CN202221642543U CN218400130U CN 218400130 U CN218400130 U CN 218400130U CN 202221642543 U CN202221642543 U CN 202221642543U CN 218400130 U CN218400130 U CN 21840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air guide
contro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25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栋杉
方跃凯
胡新勋
金伟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25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0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0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属于汽车出风口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内部设置有风道空间,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均与进风通道连通;内壳体安装于外壳体内;左右导风机构包括若干导风叶片,导风叶片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导风板安装于外壳体内;控制机构与左右导风机构以及上下导风机构联动连接,控制机构包括旋钮以及与上下导风控制机构,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具有空调出风口总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空调出风口总成取消了外叶片结构从而形成隐藏式的出风口,控制机构能够通过上下导风机构控制两个出风通道实现上下导风并通过左右导风机构控制出风通道的左右导风。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出风口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出风口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一般具有空调出风口总成,目前市场上的一般出风口由外叶片、内叶片、风门等部件组成,外叶片实现出风口上下导风功能,内叶片实现左右导风功能,风门实现开启关闭出风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隐藏式电动出风口的发展,隐藏式电动出风口在保证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使得出风操作更加简单智能化、内饰布局更加简洁舒适,将设计与功能完美融合。
例如一种申请号为CN202010666791.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动隐藏式双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导风机构和操控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入风段、第一分流风道和第二分流风道,所述导风机构包括第一半风门和第二半风门,所述操控机构包括传动杆、导向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杆在转动的同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传动杆轴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半风门和第二半风门联动,使得第一半风门和第二半风门依次转动;所述第一半风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风道和第二分流风道配合,所述第二半风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风道和第二分流风道配合。
现有的手动式隐藏空调出风口,虽然也是通过控制拨钮调节上下导风和左右导风,但是拨钮是通过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上下导风控制机构来调节上下导风件,整体结构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风道空间,所述风道空间包括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以及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均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并分隔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
左右导风机构,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包括若干可以左右摆动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上下导风机构,所述上下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以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的风流量比例根据所述导风板的位置来调节;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左右导风机构以及所述上下导风机构联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钮以及与所述旋钮连接的上下导风控制机构,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穿过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旋钮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运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较佳的,所述导风板包括转轴部以及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延伸的导风部,所述转轴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导风部随所述转轴部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风流量比例。
较佳的,所述导风板还包括伞齿轮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伞齿轮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旋钮转动或移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伞齿轮件连接;所述伞齿轮件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伞齿轮部啮合;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通过所述伞齿轮件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伞齿轮件连接的一端具有球头部和凸起部,所述伞齿轮件具有与球头部和凸起部相对应的容腔部。
较佳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左右导风控制机构,所述左右导风控制机构包括滑动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上的拨叉,所述滑动座可左右滑移地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滑动座,当所述旋钮左右移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滑动座滑动;
一个所述导风叶片设置有拨杆,所述拨叉与所述拨杆连接,当所述滑动座左右滑动时可以控制各个所述导风叶片左右摆动。
较佳的,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叶片组件还包括连杆,各个所述导风叶片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导风叶片还包括轴杆部,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通过所述轴杆部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口朝下倾斜并用于朝下导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口朝上倾斜并用于朝上导风。
其次,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出风口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出风口仅保留左右导风机构作为内叶片结构,其隐藏在外壳体内部,形成了隐藏式出风口,在取消外叶片的基础上,通过上下导风机构配合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来选择向下导风或者向上导风,通过左右导风机构选择向左导风、向右导风或者关闭出风口;利用旋钮的旋转以及穿过内壳体的上下导风控制机构的运动来控制导风板的旋转运动以实现上下导风的控制,能够取消外部传动结构,整体结构上非常的巧妙,简化出风口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成本。
2、两组叶片组件实际上是通过轴杆联动连接的,并且每一组叶片组件的各个导风叶片通过连杆联动连接,只要有一个导风叶片转动,两组叶片组件的导风叶片均能够一起动作,这样便于控制机构进行控制,且控制机构通过左右滑动就能够控制整个左右导风机构的一起向左摆动或者向右摆动。
3、由于旋钮通过万向节与万向轴连接,万向轴通过球头与第一伞齿轮连接,所以旋钮的转动不会影响万向轴的正常转动,而万向轴转动时能够驱动转轴转动,进而控制风门封闭第一出风通道或者第二出风通道。
4、风门的运动结构均在外壳体内,节省了出风口壳体外部的空间,并且能够让出风口的外观造型上更加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导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风机构与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向下导风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向上导风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左右导风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总成在向左导风或者向右导风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体;110、进风通道;120、第一出风通道;130、第二出风通道;200、内壳体;300、导风叶片;310、第一叶片部;320、第二叶片部;330、轴杆部;340、连杆;350、拨杆;400、导风板;410、转轴部;420、导风部;430、伞齿轮部;500、控制机构;510、旋钮;520、第一传动轴;530、第二传动轴;531、球头部;532、凸起部;540、伞齿轮件;541、容腔部;550、万向节;560、滑动座;561、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100、内壳体200、左右导风机构、上下导风机构以及控制机构500,所述外壳体100内部设置有风道空间,所述风道空间包括进风通道110、第一出风通道120以及第二出风通道130,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均与所述进风通道110连通;所述内壳体200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0内并分隔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之间;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内壳体200,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包括若干可以左右摆动的导风叶片300,所述导风叶片30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的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所述上下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400,所述导风板400可以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体100内,并且所述导风板400位于所述进风通道110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风流量比例根据所述导风板400的位置来调节;所述控制机构500与所述左右导风机构以及所述上下导风机构联动连接。
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呈上下对应设置,并且内壳体200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之间将两者隔开,第一出风通道120用于向下导风,第二出风通道130用于向上导风,由于取消了外叶片结构,所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实现了向上或者向下导风的作用,其中,上下导风机构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20的进口位置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进口位置的中间,通过导风板400转动时能够调节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风流量比例,并且还可以关闭第一出风通道120或者第二出风通道130来控制风从第二出风通道130吹出或者从第一出风通道120吹出,进而控制向上导风或者向下导风。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的出口朝下倾斜并用于朝下导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出口朝上倾斜并用于朝上导风。
导风板400在没有封闭住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时,风从进风通道110中进入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此时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同时出风,并且第一出风通道120的风流量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风流量呈反比。
调节向上导风或者向下导风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向下导风的话,通过控制机构500控制导风板400转动并封闭住第二出风通道130,此时第一出风通道120与进风通道110连通,风全部进入到第一出风通道120,并且沿着第一出风通道120倾斜向下的出口吹出,如果需要向上导风的话,那么控制机构500控制导风板400转动并封闭住第一出风通道120,风从第二出风通道130的倾斜向上的出口吹出。
其中,左右导风机构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实现向左导风或者向右导风的作用,控制机构500能够同时控制左右导风机构的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向左转动或者向右转动,进而引导第一出风通道120或者第二出风通道130内的风向左吹或者向右吹。
由于左右导风机构与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配合实现左右导风的效果,当第一出风通道120或者第二出风通道130出风时,控制机构500能够控制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转动或者摆动从而实现出风口的左右导风,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地完全关闭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从而堵住第一出风通道120以及第二出风通道130,进而关闭出风口。
由于该出风口仅保留左右导风机构作为内叶片结构,其隐藏在外壳体100内部,形成了隐藏式出风口,在取消外叶片的基础上,通过上下导风机构配合第一出风通道120与第二出风通道130来选择向下导风或者向上导风,通过左右导风机构选择向左导风、向右导风或者关闭出风口;整体结构上非常的巧妙,减少出风口组成零部件,简化出风口结构,降低成本。
如图1、图3-8所示,所述控制机构500包括旋钮510以及与所述旋钮510连接的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穿过所述内壳体200与所述导风板400连接,所述旋钮510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运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导风板400转动。
旋钮510能够转动以及滑移,并且旋钮510通过旋转运动来控制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动作,进而调节导风板400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400包括转轴部410以及沿所述转轴部410的径向延伸的导风部420,所述转轴部4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110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导风部420随所述转轴部410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20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30的风流量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风门部的运动结构均在外壳体100内,节省了出风口壳体外部的空间,并且能够让出风口的外观造型上更加的美观。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400还包括伞齿轮部430;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包括第一传动轴520、第二传动轴530和伞齿轮件540,所述第一传动轴520与所述旋钮510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旋钮510转动或移动;所述第一传动轴52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530通过万向节55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530与所述伞齿轮件540连接;所述伞齿轮件540与所述导风板400的所述伞齿轮部430啮合;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500通过所述伞齿轮件540带动所述导风板400转动。
由于第一传动轴520与第二传动轴530通过万向节550连接,所以第二传动轴530能够绕着万向节550转动,第一传动轴520与第二传动轴530通过万向节550传递扭矩,所以第一传动轴520与第二传动轴530不同轴时也可以传递扭矩。伞齿轮部430连接于转轴部410上,第二传动轴530通过伞齿轮件540驱动转轴部410转动,从而调节导风板400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轴530与所述伞齿轮件540连接的一端具有球头部531和凸起部532,所述伞齿轮件540具有与球头部531和凸起部532相对应的容腔部541。
第二传动轴530的端部通过球头部531与伞齿轮件540连接,所以第二传动轴530能够通过球头部531相对于伞齿轮件540转动,并且第二传动轴530通过凸起部532向伞齿轮件540传递扭矩。
如图1、图2、图4、图5、图7、图8所示,所述控制机构500还包括左右导风控制机构500,所述左右导风控制机构500包括滑动座560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座560上的拨叉561,所述滑动座560可左右滑移地与所述外壳体10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520穿过所述滑动座560,当所述旋钮510左右移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520和所述滑动座560滑动;一个所述导风叶片300设置有拨杆350,所述拨叉561与所述拨杆350连接,当所述滑动座560左右滑动时可以控制各个所述导风叶片300左右摆动。
旋钮510能够带动滑动座560左右滑移,当滑动座560组滑移时能够通过拨叉561以及拨杆350带动导风叶片300左右摆动,即控制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左右摆动,从而调节左右风向。
优选的,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叶片组件还包括连杆340,各个所述导风叶片300通过所述连杆340联动连接。所以只需要在一个导风叶片300上设置拨杆350,当该导风叶片300左右摆动时就能够通过连杆340带动各个导风叶片300一起摆动。
优选的,所述导风叶片300还包括轴杆部330,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通过所述轴杆部330连接。轴杆部3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连接,通过轴杆部330能够使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联动连接,从而使第一叶片部310和第二叶片部320一起向左摆动或者向右摆动。
其次,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出风口总成。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风道空间,所述风道空间包括进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以及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均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并分隔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
左右导风机构,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安装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包括若干可以左右摆动的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一叶片部和第二叶片部;
上下导风机构,所述上下导风机构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以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的风流量比例根据所述导风板的位置来调节;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左右导风机构以及所述上下导风机构联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旋钮以及与所述旋钮连接的上下导风控制机构,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穿过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旋钮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运动,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转轴部以及沿所述转轴部的径向延伸的导风部,所述转轴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导风部随所述转轴部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风流量比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还包括伞齿轮部;
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伞齿轮件,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并可随所述旋钮转动或移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伞齿轮件连接;所述伞齿轮件与所述导风板的所述伞齿轮部啮合;所述上下导风控制机构通过所述伞齿轮件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伞齿轮件连接的一端具有球头部和凸起部,所述伞齿轮件具有与球头部和凸起部相对应的容腔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左右导风控制机构,所述左右导风控制机构包括滑动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座上的拨叉,所述滑动座可左右滑移地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过所述滑动座,当所述旋钮左右移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滑动座滑动;
一个所述导风叶片设置有拨杆,所述拨叉与所述拨杆连接,当所述滑动座左右滑动时可以控制各个所述导风叶片左右摆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风机构叶片组件还包括连杆,各个所述导风叶片通过所述连杆联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还包括轴杆部,所述第一叶片部和所述第二叶片部通过所述轴杆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出口朝下倾斜并用于朝下导风,第二出风通道的出口朝上倾斜并用于朝上导风。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出风口总成。
CN202221642543.X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8400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2543.XU CN21840013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2543.XU CN21840013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0130U true CN21840013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0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2543.XU Active CN218400130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0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33631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的单旋钮控制机构
CN112277576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1559226B (zh) 汽车出风口结构
CN108001167B (zh) 出风口出风调节结构
CN211054888U (zh) 一种集中操控式汽车空调隐藏式出风口结构
CN116572711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114056057B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通风口装置
CN112060872A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CN113173058A (zh) 集成式拨钮控制吹风气流的出风口
CN111731077B (zh) 汽车空调的双风道出风口结构
CN218400130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112706587B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0576722A (zh) 一种出风口结构
CN211710596U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
CN115056633A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21070679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11731069B (zh) 一种风门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2422752U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CN109955681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CN109910562B (zh) 空调出风道气流调节机构
CN220594600U (zh) 一种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216636094U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CN220764028U (zh) 车辆的出风口总成和车辆
CN220535365U (zh) 缩回翻盖式出风口结构、空调器及车辆
CN216002124U (zh) 单根叶片窄型出风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