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37Y -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937Y CN2183937Y CN 94201163 CN94201163U CN2183937Y CN 2183937 Y CN2183937 Y CN 2183937Y CN 94201163 CN94201163 CN 94201163 CN 94201163 U CN94201163 U CN 94201163U CN 2183937 Y CN2183937 Y CN 218393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container
- safety strap
- control cock
- safety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主要包含有
一容器,在开口处结合有一控制阀,于控制阀上设有
一顶撞机构,并在控制阀上设有数个充气导管与安全
带连结,在安全带上适当位置处设有气囊等构件相组
合而形成一整体;藉由控制阀控制安全带与容器开口
相连通,在汽车受到强烈撞击时,由顶撞机构刺穿容
器的开口,使容器内的气体充填到安全带内,使安全
带的气囊膨胀,达到安全带与气囊双重保护的功效。
且在使用后又可重复使用,可达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
双重效益。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是针对过去汽车安全气囊安装在方向盘内的不当设计,加以突破改良,主要是利用一可容纳压缩气体的容器,该容器配合一恒温控制装置,将内部气体维持在摄氏50~60度左右,并连结一控制阀,控制阀上设有顶撞机构及可以边接到具有膨胀气囊的安全带上,再配合一可以在掸车的同时带动的顶撞机构打开容器,使气体释放出充填到安全带上,使安全带气囊迅速膨胀,可以直接对人体保护,且在使用后又可以重复使用,可以达到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双重效益。
目前一般汽车内所设计的安全带,都只是单纯的系结作用,对于人体,并无直接保护作用。
再者,在汽车内所设计的安全气囊,都是安装在方向盘内,一旦发生撞车时,虽可以快速的膨胀,保护驾驶人员的头部撞及方向盘,但其所考虑到的是对人体头部的保护,而并未去考虑到驾驶员为何头部会撞到方向盘。其原因很简单,在撞车时,人体在高速度下突然间速度降到趋于零,其所产生的惯性力及冲力极大,若没有适当大小的拦截阻挡物体,人体必然会向前冲,虽然有安全带系结阻挡,但因安全带不但面积小,且仍有抽拉延长的问题存在,所以仍无法将人体既适时又适当的阻挡,相对的身体及头部仍有撞击方向盘与前挡风玻璃的问题存在。
另外,对于一般安全气囊,据统计资料表明,仅约占百分之十左右,并不是绝对的安全。
依目前国内外所生产制造的汽车,可受到安全气囊保护的,只限于前座驾驶员与前座乘客;对于后座的乘客,最多只有安全带系结的功能,而并无气囊保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使其利用车内的安全带,可以配合充气使其膨胀,使车内所有的乘客皆能够同时获得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双重保护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带与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容器,在开口处结合有一控制阀,于控制阀上设有一顶撞机构,并在控制阀上设有数个充气导管与安全带连结,在安全带上适当位置处设有气囊等构件相组合而形成一整体;藉由控制阀控制安全带与容器开口相连通,在汽车受到强烈撞击时,由顶撞机构刺穿容器的开口,使容器内的气体充填到安全带内,使安全带的气囊膨胀,达到安全带与气囊双重保护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阀锁结固定在容器的开口上,其间具有一密封垫片将容器的开口密封;该控制阀的阀本体上设有一贯穿流道且面对密封垫片,同时设有一座孔,其内径缘面与贯穿流道相垂直交接连通,再配合一阀杆容置于座孔内,由一螺帽锁结固定,并在阀杆上端结合设有一把手,来控制阀杆的回动,在阀杆下端设有引导槽与中央轴向所设的流道及与径向所设的数个排出孔相连通,阀本体延伸接设有等数于排出孔的充气导管,该充气导管在阀杆回转控制下与排出孔组合成连通结构。
前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的顶撞机构固结于控制阀上面,其主要包含有一固定于控制阀上的支撑架,以提供于一撞击杆支撑定位,撞击杆末端穿过阀本体的贯穿孔,并受一张力弹性元件的顶抵,得以恒向容器方向顶推定位,但其后段穿透出于支撑架外侧,受一卡结件卡结定位,而能使撞击杆与容器的密封垫片保持适当位置的组合;当卡结件一旦脱离撞击杆,此时撞击杆会在张力弹性元件的顶推下,快速度的穿过密封垫片。
前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的安全带由可卷绕性密封材料制成,为一多层或中空管状体,其一端与前述的充气导管相连结导通,并在适当位置上设有较大空间的气囊,该气囊也可折叠,再配合黏扣带相扣结定位;当该气囊膨胀到适当大小时,黏扣带会绷开,使气囊继续膨胀,具有推压人体向后及对人体前面形成气囊的双重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上以技术方案及容后所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一可以容纳高压缩气体的容器,该容器可以配合恒温控制装置,将其内部的气体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并于容器开口处结合有一控制阀体,在控制阀体上结合有一顶撞机构,再由控制阀体延伸接设有充气导管与安全带相连接,而此安全带为一可折叠的密闭式管体,在其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扩大的气囊,配合黏扣带将该气囊折叠后扣结定位;在撞车时能由顶撞机构将容器开口处撞破,使容器内的气体迅速经控制阀体、充气导管,灌入安全带内,使其气囊快迅膨胀,同时黏扣带解开,该气囊贴于乘客身上的前面同时崩紧安全带,可以直接对人体保护,且在使用后又可以重复使用,可以达到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双重效益。
由前述可知,当安全带的气囊膨胀时,同时会有两种作用,其一是将安全带绷紧,使人体不会向前冲出;其二是气囊对人体贴身保护,使人体前方具有一缓冲撞击的物件;所以,其作用在于充气膨胀时,有对人体往座椅靠背的方向顶推及可产生前方气囊的双重保护作用。同时,该保护并不足限于前座的驾驶员与乘客,就是后座的乘客也可以受到相同的可靠保护,而完全有别于过去汽车内只有前座乘客或驾驶人员才具有安全气囊保护装置的状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安全带展开与折叠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内的示意图。
图5至图8是本实用新型顶撞机构与气体流动路径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安全带的气囊膨胀作用下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有一容器10、一控制阀20、一顶撞机构30与数组安全带40等所组合而成;其中:容器10,请参阅图1及图5所示,其为一可以承受相当高压力的钢瓶,其内部充填有高压氮气,设有一可以将整个开口11密封的密封垫片12,该密封垫片12以铜质材料制成为最佳;容器10可以配合恒温控制装置(此为已有技术,故示赘述),来管制其内部的温度维持在摄氏50~70度之间,以利于气体加速膨胀。
控制阀20,请参阅图1、图5所示,其是由一阀本体直接锁结固定于容器10的开口11上,并将密封垫片11予以固定,使容器10完成密封,阀本体上设有一贯穿流道21面对密封垫片12,同时设有一座孔22,内径缘面与贯穿流道21相垂直交接连通,再配合设有一阀杆23容置入于座孔22内,藉一螺帽26与座孔22相锁结固定,并在阀杆23上端结合有一把手27,用来控制阀杆23的回动;该阀杆23设有引导槽24,其与中央轴向所设的流道及与径向所设的数个排出孔25连通(配合参见图8所示),阀本体延伸接设有等数于排出孔25的充气导管28,该充气导管28可以在阀杆23的回转控制下与排出孔25相连通;
顶撞机构30,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其固结于控制阀20上面,主要包含有一固定于控制阀20上的支撑架31,以提供于一撞击杆32支撑定位,使撞击杆32的末端得以穿过阀本体的贯穿孔21,并受一张力弹性元件33的顶抵,可恒向容器10方向顶推定位,但其后段穿透出于支撑架31的外侧,并受一卡结件34卡结定位,而能使撞击杆32与容器10的密封垫片12保持适当位置,该卡结件34可以与安全带系连,当车子撞击时,因人体向前倾,而脱离支撑架31;当卡结件34一旦脱离撞击杆32,此时撞击杆32会在张力弹性元件33的顶推下,快速度的穿过密封垫片12。
请参阅图2、图3所示,安全带40由可卷绕性密闭材料制成,为一多层或中空管状体,其一端与前述的充气导管28连结导通,并在适当位置上设有较大空间的气囊41,该气囊41也可以折叠(如图3),再配合黏扣带42扣结定位,当该气囊41膨胀到适当大小时,黏扣带42会崩开,使气囊41继续膨胀。
请参阅图4、图9所示,前述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其安装在汽车两前座间,并使充气导管28与安全带40相连通,当朋友与乘客坐进车内时,如图5、图8所示,只要系上安全带,通过把手27打开控制阀20,使阀杆23的引导槽24、排出孔25与充气导管28、贯穿流道21相连通即可;一旦发生撞车时,则如图6所示,顶撞机构30的卡结件34即会感应到而自动脱落,使撞击杆32在弹性元件33的顶抵下,快速撞向密封垫片12并将其刺穿;当容器10的密封垫片12被刺穿撞破时,则如图7、图8所示,其内部的氮气会快速膨胀将撞击杆32推出,并循着贯穿流道21、引导槽24、排出孔25、充气导管28,进入于安全带40的内部,将气囊41充胀;如图9所示,此时黏扣带42会因气囊41的膨胀而分开,使气囊41迅速膨胀,可将安全带40绷紧,保护人体不会向前冲出,且气囊使人体前方具有一缓冲物件,从而可使车内前后座所有的乘客皆能够同时获得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双重保护的功效。
Claims (4)
1、一种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带与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容器,在开口处结合有一控制阀,于控制阀上设有一顶撞机构,并在控制阀上设有数个充气导管与安全带连结,在安全带上适当位置处设有气囊等构件相组合而形成一整体;藉由控制阀控制安全带与容器开口相连通,在汽车受到强烈撞击时,由顶撞机构刺穿容器的开口,使容器内的气体充填到安全带内,使安全带的气囊膨胀,达到安全带与气囊双重保护的功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锁结固定在容器的开口上,其间具有一密封垫片将容器的开口密封;该控制阀的阀本体上设有一贯穿流道且面对密封垫片,同时设有一座孔,其内径缘面与贯穿流道相垂直交接连通,再配合一阀杆容置于座孔内,由一螺帽锁结固定,并在阀杆上端结合设有一把手,来控制阀杆的回动,在阀杆下端设有引导槽与中央轴向所设的流道及与径向所设的数个排出孔相连通,阀本体延伸接设有等数于排出孔的充气导管,该充气导管在阀杆回转控制下与排出孔组合成连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撞机构固结于控制阀上面,其主要包含有一固定于控制阀上的支撑架,以提供于一撞击杆支撑定位,撞击杆末端穿过阀本体的贯穿孔,并受一张力弹性元件的顶抵,得以恒向容器方向顶推定位,但其后段穿透出于支撑架外侧,受一卡结件卡结定位,而能使撞击杆与容器的密封垫片保持适当位置的组合;当卡结件一旦脱离撞击杆,此时撞击杆会在张力弹性元件的顶推下,快速度的穿过密封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带由可卷绕性密封材料制成,为一多层或中空管状体,其一端与前述的充气导管相连结导通,并在适当位置上设有较大空间的气囊,该气囊也可折叠,再配合黏扣带相扣结定位;当该气囊膨胀到适当大小时,黏扣带会绷开,使气囊继续膨胀,具有推压人体向后及对人体前面形成气囊的双重保护作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201163 CN2183937Y (zh) | 1994-01-19 | 1994-01-19 |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4201163 CN2183937Y (zh) | 1994-01-19 | 1994-01-19 |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937Y true CN2183937Y (zh) | 1994-11-30 |
Family
ID=33821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42011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3937Y (zh) | 1994-01-19 | 1994-01-19 |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937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0048B (zh) * | 2008-05-13 | 2014-06-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系统 |
WO2020249012A1 (zh) * | 2019-06-11 | 2020-12-17 | 赵小清 | 一种充气气囊 |
CN112221025A (zh) * | 2020-10-15 | 2021-01-15 | 荆门微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中空式安全带上的自救破窗机械手 |
-
1994
- 1994-01-19 CN CN 94201163 patent/CN218393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0048B (zh) * | 2008-05-13 | 2014-06-1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系统 |
WO2020249012A1 (zh) * | 2019-06-11 | 2020-12-17 | 赵小清 | 一种充气气囊 |
CN112221025A (zh) * | 2020-10-15 | 2021-01-15 | 荆门微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中空式安全带上的自救破窗机械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44787B1 (de) | Fahrzeugsi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schützen eines fahrzeuginsassen | |
DE60316381T2 (de) |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 |
US9308883B1 (en) | Low-volume seat-mounted airbag with knee restraint | |
DE4320226B4 (de) | Fußgängerschu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DE102018112859A1 (de) | An einer Stirnwand montierter Airbag für Vordersitze | |
DE19729627A1 (de) | 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rad | |
EP2424750B1 (de) | Gassackmodul zum schutz des thorax- und kopf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 |
DE102010039882A1 (de) | Airbag | |
DE10297233T5 (de) | Dünnes Airbag-Moduldesign für Überkopf-Anwendungen | |
EP3996957B1 (en) | Surrounding airbag assembly | |
DE102006033670A1 (de) | Fahrzeug mit Kollisionsobjekt-Schutzeinrichtung | |
DE102010054651A1 (de) | Kopfstütze zum Schutz der Halswirbelsäule | |
DE102008048277A1 (de) | Airbag mit Einsatzklappe | |
DE2229037A1 (de) | Aufprallschutz als innere Sicherheit in Kraftfahrzeugen | |
US6416126B1 (en) | Vehicle seat | |
DE2324571A1 (de) | Insassen-rueckhaltesystem | |
CN2183937Y (zh) | 汽车安全带突变安全气囊装置 | |
US3822896A (en) | Automatically releasable safety device for vehicles | |
EP0865971A2 (de) | Knieschutz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 |
DE102008052480B4 (de) | Fahrzeugsitz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DE102008032981A1 (de) | Fahrzeugsitzanordnung | |
DE102007021906A1 (de) | Lenksäulenfreigabemechanismus | |
DE2046426A1 (de) |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in Landoder Luftfahrzeugen befindliche Personen | |
CN2376403Y (zh) | 充气式汽车安全座位 | |
DE2145050C3 (de) | Sicherheitsgur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