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4908U - 新型把手开关 - Google Patents

新型把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4908U
CN218384908U CN202222400498.3U CN202222400498U CN218384908U CN 218384908 U CN218384908 U CN 218384908U CN 202222400498 U CN202222400498 U CN 202222400498U CN 218384908 U CN218384908 U CN 218384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cylindrical shell
edg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04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勇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ru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ruix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ruix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ruixu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04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4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4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4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把手开关,包括筒状壳体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筒状壳体顶部开口处的圆形盖板;筒状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结构孔,对应地,圆形盖板中开设有第二结构孔,还包括设于筒状壳体内部的电源开关、喇叭开关以及两个调速开关;第一结构孔的边缘向上形成有第一弧形包边,对应地,第二结构孔的边缘向下形成有第二弧形包边,第二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与第一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相互拼合;本实用新型大幅提升了密封效果以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或水滴进入到筒状壳体内部,从而彻底避免开关因进水而导致故障或损坏,进而显著降低了故障率。

Description

新型把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把手开关。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车头可以左右转动并与前轮相连以控制方向,车头处还设有车把管以用来安装把手开关;现有把手开关的壳体外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可以活动的按钮,这些按钮分别与安装在壳体内部的开关相互配合,但是按钮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所以密封效果较差,外部水汽或水滴很容易经由上述缝隙进入到壳体内部,进而接触到开关并引起开关故障或损坏,所以故障率较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幅提升了密封效果以显著降低了故障率的新型把手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把手开关,包括筒状壳体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筒状壳体顶部开口处的圆形盖板;筒状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结构孔,对应地,圆形盖板中开设有第二结构孔,还包括设于筒状壳体内部的电源开关、喇叭开关以及两个调速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孔的边缘向上形成有第一弧形包边,对应地,所述第二结构孔的边缘向下形成有第二弧形包边,所述第二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与第一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相互拼合;所述筒状壳体与圆形盖板之间还固定有可拆卸的弧形基板,所述弧形基板设于第一弧形包边和第二弧形包边的开口处;所述弧形基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弧形包边和第二弧形包边的侧面边缘相互拼合,所述弧形基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分别贴合在圆形盖板的内壁以及筒状壳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弧形基板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源开关、所述喇叭开关以及两个所述调速开关均固定在电路板上并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筒状壳体的一侧还嵌设有可活动的两个侧按钮以及两个边按钮;两个所述侧按钮的内侧分别贴合在电源开关和喇叭开关的触发头上;两个所述边按钮的内侧分别贴合在两个调速开关的触发头上;所述筒状壳体的外部还包覆有柔性密封套,所述柔性密封套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腔、第二凸腔以及两个设于第一凸腔与第二凸腔之间的第三凸腔;所述第一凸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凸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二垫块,两个所述第三凸腔的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三垫块;两个所述侧按钮分别设于第一凸腔和第二凸腔的内侧,两个所述边按钮分别设于两个第三凸腔的内侧,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侧按钮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三垫块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边按钮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包边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形成有一个竖插槽,对应地,所述弧形基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竖插条,两个所述竖插条分别插入在两个竖插槽中。
优选地,所述筒状壳体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对应地,所述圆形盖板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弧形基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定位卡块,两个所述定位卡块分别嵌入在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弧形基板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多个定位销,对应地,所述电路板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销均插入在对应的一个定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柔性密封套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止转块,对应地,所述筒状壳体的顶部开口处边缘开设有两个止转槽,两个所述止转块分别嵌入在两个止转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包边上还向外形成有摆锤状筒体,对应地,所述第二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摆锤型封板,所述摆锤型封板嵌设摆锤状筒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摆锤状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过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筒状壳体的外部包覆了柔性密封套以将两个侧按钮以及两个边按钮与筒状壳体之间的缝隙均与外界隔离开来,进而大幅提升了密封效果以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或水滴进入到筒状壳体内部,从而彻底避免开关因进水而导致故障或损坏,进而显著降低了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俯侧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俯侧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把手开关,包括筒状壳体1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筒状壳体1顶部开口处的圆形盖板2;筒状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结构孔106,对应地,圆形盖板2中开设有第二结构孔201,还包括设于筒状壳体1内部的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以及两个调速开关5;第一结构孔106的边缘向上形成有第一弧形包边103,对应地,第二结构孔201的边缘向下形成有第二弧形包边202,第二弧形包边202的端部边缘与第一弧形包边103的端部边缘相互拼合;筒状壳体1与圆形盖板2之间还固定有可拆卸的弧形基板6,弧形基板6设于第一弧形包边103和第二弧形包边202的开口处;弧形基板6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弧形包边103和第二弧形包边202的侧面边缘相互拼合,弧形基板6的上下两侧边缘分别贴合在圆形盖板2的内壁以及筒状壳体1的内部底面上;弧形基板6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电路板7,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以及两个调速开关5均固定在电路板7上并均与电路板7电性连接;筒状壳体1的一侧还嵌设有可活动的两个侧按钮8以及两个边按钮9;两个侧按钮8的内侧分别贴合在电源开关10和喇叭开关4的触发头上;两个边按钮9的内侧分别贴合在两个调速开关5的触发头上;筒状壳体1的外部还包覆有柔性密封套3,柔性密封套3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腔31、第二凸腔34以及两个设于第一凸腔31与第二凸腔34之间的第三凸腔32;第一凸腔31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垫块35,第二凸腔34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二垫块36,两个第三凸腔32的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三垫块33;两个侧按钮8分别设于第一凸腔31和第二凸腔34的内侧,两个边按钮9分别设于两个第三凸腔32的内侧,第一垫块35和第二垫块36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侧按钮8的外侧,两个第三垫块33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边按钮9的外侧。
第一弧形包边103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形成有一个竖插槽102,对应地,弧形基板6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竖插条61,两个竖插条61分别插入在两个竖插槽102中。
筒状壳体1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105,对应地,圆形盖板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204,弧形基板6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定位卡块62,两个定位卡块62分别嵌入在第一定位凹槽105和第二定位凹槽204中。
弧形基板6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多个定位销63,对应地,电路板7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定位孔71,每个定位销63均插入在对应的一个定位孔71中。
柔性密封套3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止转块37,对应地,筒状壳体1的顶部开口处边缘开设有两个止转槽107,两个止转块37分别嵌入在两个止转槽107中。
第一弧形包边103上还向外形成有摆锤状筒体104,对应地,第二弧形包边202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摆锤型封板203,摆锤型封板203嵌设摆锤状筒体104的顶部开口处,摆锤状筒体104的底部开设有过线孔108。
筒状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还固定有限位螺帽11,限位螺帽11中还穿插螺接有横向设置的定位螺柱12,定位螺柱12的内端穿过第一弧形包边103并伸出到第一弧形包边103的内侧,定位螺柱12的外端穿过筒状壳体1和柔性密封套3并伸出到柔性密封套3的外部。
装配时:利用筒状壳体1上的第一结构孔106和圆形盖板2上的第二结构孔201将筒状壳体1和圆形盖板2均横向套设在电动自动车的车把管上,并使摆锤状筒体104和摆锤型封板203的根部插入到开设在车把管上的滑槽中以使摆锤状筒体104和摆锤型封板203的端部均伸入到车把管内部;接着,将车把管内的对应电线均经由过线孔108伸入到摆锤状筒体104内,再伸入到筒状壳体1的内部并环绕经过第一弧形包边103的外围,最后与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以及两个调速开关5均电性连接;再将筒状壳体1和圆形盖板2旋转到合适的角度以使骑行者的大拇指能轻松的按到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以及两个调速开关5,旋拧定位螺柱12以依据螺旋连接的原理使定位螺柱12朝着车把管的方向移动,直到定位螺柱12的内端顶紧在车把管的外壁上,从而将筒状壳体1和圆形盖板2均固定在车把管上并完成了接线。
使用时,用手指向内按压第一凸腔31、第二凸腔34或两个第三凸腔32的外壁,进而使借助柔性密封套3自身的柔性向内变形,从而分别借助第一垫块35、第二垫块36或两个第三垫块33压迫两个侧按钮8或两个边按钮9,进而按压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或两个调速开关5的触发头以接通线路;松开手指后,电源开关10、喇叭开关4或两个调速开关5的触发头会自动向外回弹复位,进而向外推动两个侧按钮8或两个边按钮9复位,从而借助柔性密封套3自身的柔性使第一凸腔31、第二凸腔34或两个第三凸腔32的形状恢复如初,上述原理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筒状壳体1的外部包覆了柔性密封套3以将两个侧按钮8以及两个边按钮9与筒状壳体1之间的缝隙均与外界隔离开来,进而大幅提升了密封效果以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或水滴进入到筒状壳体1内部,从而彻底避免开关因进水而导致故障或损坏,进而显著降低了故障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把手开关,包括筒状壳体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筒状壳体顶部开口处的圆形盖板;筒状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结构孔,对应地,圆形盖板中开设有第二结构孔,还包括设于筒状壳体内部的电源开关、喇叭开关以及两个调速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孔的边缘向上形成有第一弧形包边,对应地,所述第二结构孔的边缘向下形成有第二弧形包边,所述第二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与第一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相互拼合;所述筒状壳体与圆形盖板之间还固定有可拆卸的弧形基板,所述弧形基板设于第一弧形包边和第二弧形包边的开口处;所述弧形基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弧形包边和第二弧形包边的侧面边缘相互拼合,所述弧形基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分别贴合在圆形盖板的内壁以及筒状壳体的内部底面上;所述弧形基板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源开关、所述喇叭开关以及两个所述调速开关均固定在电路板上并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筒状壳体的一侧还嵌设有可活动的两个侧按钮以及两个边按钮;两个所述侧按钮的内侧分别贴合在电源开关和喇叭开关的触发头上;两个所述边按钮的内侧分别贴合在两个调速开关的触发头上;所述筒状壳体的外部还包覆有柔性密封套,所述柔性密封套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腔、第二凸腔以及两个设于第一凸腔与第二凸腔之间的第三凸腔;所述第一凸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垫块,所述第二凸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二垫块,两个所述第三凸腔的内壁上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第三垫块;两个所述侧按钮分别设于第一凸腔和第二凸腔的内侧,两个所述边按钮分别设于两个第三凸腔的内侧,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侧按钮的外侧,两个所述第三垫块的端面分别贴合在两个边按钮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把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边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形成有一个竖插槽,对应地,所述弧形基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竖插条,两个所述竖插条分别插入在两个竖插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把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部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凹槽,对应地,所述圆形盖板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弧形基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向外形成有一个定位卡块,两个所述定位卡块分别嵌入在第一定位凹槽和第二定位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把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基板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多个定位销,对应地,所述电路板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销均插入在对应的一个定位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把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套的顶部开口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两个止转块,对应地,所述筒状壳体的顶部开口处边缘开设有两个止转槽,两个所述止转块分别嵌入在两个止转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把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包边上还向外形成有摆锤状筒体,对应地,所述第二弧形包边的端部边缘向外形成有摆锤型封板,所述摆锤型封板嵌设摆锤状筒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摆锤状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过线孔。
CN202222400498.3U 2022-09-09 2022-09-09 新型把手开关 Active CN218384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0498.3U CN218384908U (zh) 2022-09-09 2022-09-09 新型把手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0498.3U CN218384908U (zh) 2022-09-09 2022-09-09 新型把手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4908U true CN218384908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0498.3U Active CN218384908U (zh) 2022-09-09 2022-09-09 新型把手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4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386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及其耳挂的制造方法
CN218384908U (zh) 新型把手开关
CN209282772U (zh) 一种墙壁开关暗盒
CN203760539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用电池盒
CN204858809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207690834U (zh) 一种电芯顶贴片结构
CN106451829B (zh) 一种电机
EP3400820A1 (en) Light-emitting helm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907249B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用电子节气门体
CN212116075U (zh) 一种大功率电源模块散热装置
JP2005059842A (ja)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ッセンブリ
CN209402722U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09184798U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09358760U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02119451U (zh) 改良的编码器结构
CN214543900U (zh) 一种减速电机装置
CN218301108U (zh) 一种新型的步进电机出线坚固结构
CN218826733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2961460U (zh) 灯具驱动盒的安装结构及面板灯
CN214901623U (zh) 一种电动车用集成控制器
CN218771567U (zh) 紧凑型驱控一体化电机
CN104527455A (zh) 一种紧凑型易散热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CN211267535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的散热保护结构
CN210319883U (zh) 一种led灯具用安装结构
CN210404691U (zh) 自带线材的连接头和设有该连接头的应急电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500 workshop 01, building E10, Binhai wanyang maker City, No. 555, Binhai Avenue,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ruixu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5500 workshop 01, building E10, Binhai wanyang maker City, No. 555, Binhai Avenue,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FURUIXUN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