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7880U -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67880U CN218367880U CN202222075701.4U CN202222075701U CN218367880U CN 218367880 U CN218367880 U CN 218367880U CN 202222075701 U CN202222075701 U CN 202222075701U CN 218367880 U CN218367880 U CN 218367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movable rod
- fixed
- hinged
- f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涉及手推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平行设置;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中点铰接,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三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中点铰接;第四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中点铰接,第四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五活动杆的一端铰接,第五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六活动杆的一端铰接,第六活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中点铰接,第二活动杆的中点与第五活动杆的中点铰接。本申请具有折叠便利,结构稳定,存放、运输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它是一切车辆的始祖。虽然手推车物料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手推车仍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而沿用。手推车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能在机动车辆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现有的手推车存在体积较大,不便携带和存放等问题,并且使用体验性不好,使用不便。而且,目前的折叠组件为单铰接结构,稳定性能较差。
因此,提出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具有折叠便利,结构稳定,存放、运输方便的特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第一折叠组件;
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三活动杆、第四活动杆、第五活动杆、第六活动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点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点铰接;
所述第四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点铰接,所述第四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点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中点与所述第五活动杆的中点铰接。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折叠组件,所述第二折叠组件的展开状态与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平行;
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第一中心支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另一侧端、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端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支杆上,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另一侧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还包括两个形状一致的底盘组件、第二中心支杆、第三转动杆;
所述底盘组件包括第一外侧支撑杆、第二外侧支撑杆,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中心支杆的一端上,所述第二中心支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底盘组件还包括不少于一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上,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上。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任一上述的可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可折叠结构固定连接的竖直框架组件、套设于所述可折叠结构上的柔性壳体、安装于所述可折叠结构底部的滚轮组件。
可选的,所述竖直框架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框架和第二竖直框架;
所述第一竖直框架包括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所述第一竖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一端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另一端齐平。
可选的,所述柔性壳体包括由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后侧壁和底壁形成的手推车外围。
可选的,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内均套设有至少一根支撑龙骨。
可选的,所述前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拉链。
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竖直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使用者向第一折叠组件施加向内折叠的力直至折叠,第一竖直框架、第二竖直框架彼此靠近,具有折叠便利,结构稳定,存放、运输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手推车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手推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1、第一折叠组件;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第一活动杆;14、第二活动杆;15、第三活动杆;16、第四活动杆;17、第五活动杆;18、第六活动杆;2、第二折叠组件;21、第一折叠板;22、第二折叠板;23、第一中心支杆;24、第一转动杆;25、第二转动杆;26、底盘组件;261、第一外侧支撑杆;262、第二外侧支撑杆;263、加强杆;27、第二中心支杆;28、第三转动杆;3、竖直框架组件;31、第一竖直框架;311、第一竖直杆;312、第二竖直杆;32、第二竖直框架;4、柔性壳体;41、左侧壁;42、右侧壁;43、前侧壁;44、后侧壁;45、底壁;5、滚轮组件;6、手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不排除可以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其他的实施例中。
在对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描述的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实施例进行充分理解。但是,并不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的一个或更多。
术语“和/或”或者“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参照图1,第一折叠组件1;第一折叠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2、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第三活动杆15、第四活动杆16、第五活动杆17、第六活动杆18,第一固定杆11与第二固定杆12平行设置;第一活动杆1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1的中点铰接,第一活动杆13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杆14的一端铰接,第二活动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杆15的一端铰接,第三活动杆15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12的中点铰接;第四活动杆16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1的中点铰接,第四活动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五活动杆17的一端铰接,第五活动杆17的另一端与第六活动杆18的一端铰接,第六活动杆18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12的中点铰接,第二活动杆14的中点与第五活动杆17的中点铰接。第一折叠件的多处铰接,相较于单铰接的结果,稳定性更强,称重能力得到提升。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还包括第二折叠组件2,第二折叠组件2的展开状态与第一折叠组件1平行;第二折叠组件2还包括第一折叠板21、第二折叠板22、第一中心支杆23、第一转动杆24、第二转动杆25,第一折叠板21的一侧端通过第一转动杆24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上,第一折叠板21的另一侧端、第二折叠板22的一侧端均转动设置于第一中心支杆23上,第二折叠板22的另一侧端通过第二转动杆25转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2上。第一折叠板21和第二折叠板22担负承重的作用,大力加强折叠结构的承重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折叠组件2还包括两个形状一致的底盘组件26、第二中心支杆27、第三转动杆28;底盘组件26包括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第二外侧支撑杆262,第一外侧支撑杆261与第二外侧支撑杆262平行设置,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的一端通过第三转动杆28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中心支杆27的一端上,第二中心支杆27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外侧支撑杆262的一端,第二外侧支撑杆26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杆28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使用由杆状件组成的底盘组件26的方式,相较于折叠板节省了耗材的同时,还节省了空间。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底盘组件26还包括不少于一根加强杆263,加强杆26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外侧支撑杆261上,加强杆263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外侧支撑杆262上。加强杆263加强底盘组件26的承重能力,使得有重物置于其上时,不易塌陷。
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任一上述的可折叠结构,参照图3和图4,还包括与可折叠结构固定连接的竖直框架组件3、套设于可折叠结构上的柔性壳体4、安装于可折叠结构底部的滚轮组件5。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竖直框架组件3包括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第一竖直框架31包括第一竖直杆311、第二竖直杆312,第一竖直杆3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呈直角连接,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杆312的一端呈直角连接,第一竖直杆311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杆312的另一端齐平。竖直框架组件3主要便于安装柔性壳体4,柔性壳体4可起到防东西掉落的作用,即也可以提升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柔性壳体4包括由左侧壁41、右侧壁42、前侧壁43、后侧壁44和底壁45形成的手推车外围。
柔性壳体4的底壁45与第二折叠组件2平行设置,柔性壳体4的底壁45远离第二折叠组件2的一面的中间位置可设置收纳把手,即使用者手拎收纳把手即可辅助完成收纳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前侧壁43、后侧壁44内均套设有至少一根支撑龙骨。支撑龙骨可以加强柔性壳体4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前侧壁43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拉链,可拉链拉开后,前侧壁43可垂下或者卷起,方便使用者坐下。
在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竖直杆311远离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6的一端,第二竖直杆312远离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6的另一端。手推杆6方便使用者推拉整个可折叠车。
手推车折叠过程:使用者向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施力,将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并拢。第一折叠组件1因受到外力围绕各个铰接点转动,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转动至呈直线并与第二活动杆14平行,第三活动杆15、第六活动杆18转动至呈直线并与第五活动杆17平行。由于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与第一固定杆11铰接,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呈直线收拢至与第一固定杆11的两端齐平,第三活动杆15、第六活动杆18与第二固定杆12之间亦同理。底盘组件26通过第二中心支杆27转动,向彼此靠拢。
手推车展开过程:使用者向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施力,将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分开。底盘组件26通过第二中心支杆27转动,向彼此远离。第一折叠组件1因受到外力围绕各个铰接点转动,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远离彼此,第三活动杆15、第六活动杆18远离彼此,直至第一折叠组件1达到最大伸展度。
采用上述方案后,使用者向第一折叠组件1施加向内折叠的力直至折叠,第一竖直框架31、第二竖直框架32彼此靠近,具有折叠便利,结构稳定,存放、运输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装置或者电子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装置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折叠组件(1);
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12)、第一活动杆(13)、第二活动杆(14)、第三活动杆(15)、第四活动杆(16)、第五活动杆(17)、第六活动杆(18),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2)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活动杆(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中点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1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活动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中点铰接;
所述第四活动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中点铰接,所述第四活动杆(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活动杆(17)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活动杆(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活动杆(18)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活动杆(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中点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14)的中点与所述第五活动杆(17)的中点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折叠组件(2),所述第二折叠组件(2)的展开状态与所述第一折叠组件(1)平行;
所述第二折叠组件(2)还包括第一折叠板(21)、第二折叠板(22)、第一中心支杆(23)、第一转动杆(24)、第二转动杆(25),所述第一折叠板(21)的一侧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24)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上,所述第一折叠板(21)的另一侧端、所述第二折叠板(22)的一侧端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支杆(23)上,所述第二折叠板(22)的另一侧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25)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组件(2)还包括两个形状一致的底盘组件(26)、第二中心支杆(27)、第三转动杆(28);
所述底盘组件(26)包括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第二外侧支撑杆(262),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261)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26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杆(28)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26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中心支杆(27)的一端上,所述第二中心支杆(27)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262)的一端,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26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杆(28)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组件(26)还包括不少于一根加强杆(263),所述加强杆(26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外侧支撑杆(261)上,所述加强杆(26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侧支撑杆(262)上。
5.一种可折叠手推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折叠结构固定连接的竖直框架组件(3)、套设于所述折叠结构上的柔性壳体(4)、安装于所述折叠结构底部的滚轮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框架组件(3)包括第一竖直框架(31)和第二竖直框架(32);
所述第一竖直框架(31)包括第一竖直杆(311)、第二竖直杆(312),所述第一竖直杆(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312) 的一端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杆(3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杆(312)的另一端齐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壳体(4)包括由左侧壁(41)、右侧壁(42)、前侧壁(43)、后侧壁(44)和底壁(45)形成的手推车外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43)、所述后侧壁(44)内均套设有至少一根支撑龙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43)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不少于两条拉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杆(311)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6)的一端,所述第二竖直杆(31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11)的一端固定有手推杆(6)的另一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75701.4U CN218367880U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75701.4U CN218367880U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67880U true CN218367880U (zh) | 2023-01-24 |
Family
ID=8496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75701.4U Active CN218367880U (zh) | 2022-08-08 | 2022-08-08 |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67880U (zh) |
-
2022
- 2022-08-08 CN CN202222075701.4U patent/CN2183678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53878A (en) | Collapsible cart | |
US20060049614A1 (en) | Collapsible folding utility cart | |
US20080296855A1 (en) | Collapsible transportation device having a basket with a movable floor | |
US20110175332A1 (en) | Fold-away wheelbarrow systems | |
CN210707487U (zh) | 一种折叠式载物车 | |
CN221251281U (zh) | 一种折叠车 | |
CN201272379Y (zh) | 折叠式购物车 | |
CN218367880U (zh) | 一种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
CN201179879Y (zh) | 一种折叠式购物车 | |
CN218367881U (zh) |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
CN201923180U (zh) | 折叠行李车 | |
CN215553375U (zh) | 新型可折叠手推车车架 | |
CN214295975U (zh) | 一种折叠推车 | |
CN212195610U (zh) | 一种溜娃车折叠车架 | |
CN115257901A (zh) | 一种可折叠结构及可折叠手推车 | |
CN210822357U (zh) | 一种购物车 | |
CN216508452U (zh) | 带货架的折叠车 | |
CN219295449U (zh) | 一种可折叠的露营车 | |
CN212637544U (zh) | 一种多功能运输车 | |
CN215883708U (zh) | 一种双向推拉的可折叠手推车 | |
CN219096745U (zh) | 可折叠野营推车 | |
CN221851937U (zh) | 手推车 | |
CN201194669Y (zh) | 多功能折叠椅 | |
CN215883714U (zh) | 一种带桌面板的折叠手推车 | |
CN218287789U (zh) | 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拉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uruiko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furuiko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