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7660U -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7660U
CN218367660U CN202221363407.7U CN202221363407U CN218367660U CN 218367660 U CN218367660 U CN 218367660U CN 202221363407 U CN202221363407 U CN 202221363407U CN 218367660 U CN218367660 U CN 21836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inforcing
underbody shield
underbody
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34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34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7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底护板和车辆,车身底护板包括基体层和抗刺层,基体层包括加强区,抗刺层与基体层相连,抗刺层覆盖加强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底护板具有抗刺性能好,重量、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底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身底护板通常采用金属材质或PP加玻纤材料模压成型制作,但其中金属底护板存在成本高、重量大的缺陷,PP加玻纤材料模压成型的底护板存在抗刺性能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身底护板,该车身底护板具有抗刺性能好,重量、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包括基体层和抗刺层,所述基体层包括加强区,所述抗刺层与所述基体层相连,所述抗刺层覆盖所述加强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基体层的外轮廓即为车身底护板整体外轮廓,其在起到车身底部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由重量和成本更低的材料制成。抗刺层与基体层相连并覆盖加强区,以提高车身底护板在加强区的抗刺性能,保证车身底护板对车身底部重要零部件的保护。由此,车身底护板的总重和成本可以被控制的更低,同时也保证了车身底护板的抗刺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与所述抗刺层模压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为由PP+GF30制成的第一塑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的厚度为1.5mm-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刺层为由CFRT制成的第二塑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刺层的厚度为0.5mm-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抗刺层的数量与所述加强区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包括加强凸条,至少部分所述加强凸条构成所述加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具有多个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加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包括构成凹槽的凹部,所述凹部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加强区,所述凹部的构成所述加强区的部分上设有漏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底护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身底护板;1、基体层;11、加强区;12、加强凸条;13、安装孔;14、凹部;141、漏水孔;2、抗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10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100包括基体层1和抗刺层2。基体层1包括加强区11,抗刺层2与基体层1相连,抗刺层2覆盖加强区11。其中,加强区11对应防护车身底部的重要零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100,基体层1的外轮廓即为车身底护板100整体外轮廓,其在起到车身底部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可以由重量和成本更低的材料制成。抗刺层2与基体层1相连并覆盖加强区11,以提高车身底护板100在加强区11的抗刺性能,保证车身底护板100对车身底部重要零部件的保护。由此,车身底护板100的总重和成本可以被控制的更低,同时也保证了车身底护板100的抗刺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层1与抗刺层2模压成型。
即基体层1和抗刺层2均为塑料层,基体层1和抗刺层2通过模压成型,使得车身底护板100的重量更低,基体层1和抗刺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高,车身底护板100的整体强度高,进一步保证车身底护板100在加强区11处的抗刺性能。
具体地,抗刺层2的下表面与基体层1的上表面贴合接触,抗刺层2设置于基体层1的上方,由此便于将抗刺层2隐藏在基体层1和车身之间,有效避免抗刺层2与基体层1的连接处外露而影响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层1为由PP(Polypropylene,聚丙烯)+GF(glass fiber,玻璃纤维)30制成的第一塑料层。
PP+GF30即为由玻璃纤维含量为百分之三十的玻纤增强聚丙烯,由此制成的第一塑料层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也具有很好的耐低温性能和较高的冲击强度,满足了车身底护板100的性能需求。而且,由此制成的第一塑料层同样具有重量和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地,基体层1的各位置的厚度大体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层1的厚度为1.5mm-4mm。
在上述厚度范围内的基体层1能够满足强度性能需求的基础上,重量和成本更低。
具体地,基体层1的厚度可以为1.5mm、3.5mm和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刺层2为由CFRT(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thermoplastics,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第二塑料层。
由此制成的抗刺层2与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护板具有同样的结构强度和抗刺性能,同时还具有重量和成本更低的优点。进而由抗刺层2与基体层1模压成型的车身底护板100在加强区11具有抗刺层2性能的同时,重量和成本更低。
需要说明地,熔融的PP+GF30与预制成型的板状CFRT模压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刺层2的各位置厚度大体一致,抗刺层2的厚度为0.5mm-1.5mm。
在上述厚度范围内的抗刺层2能够满足其抗刺性能的同时,重量和成本更低。
具体地,抗刺层2的厚度可以为0.5mm、1mm和1.5mm。
需要说明地,抗刺层2的厚度为1mm时的抗刺性能等同于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护板的抗刺性能。在选择厚度为3.5mm的基体层1时,由其与抗刺层2模压成型后得到的车身底护板100的质量和成本降低约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区11的数量为多个,抗刺层2的数量与加强区1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即可以只在基体层1的与车身底部的重要零部件对应的区域对应设置抗刺层2,以保证该区域的抗刺性能。由此,基体层1的其他区域可以不覆盖抗刺层2,由此进一步降低了车身底护板100的重量和成本。
或者,加强区11也可以为基体层1的全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基体层1包括加强凸条12,至少部分加强凸条12构成加强区11。
即加强区11处具有一个加强凸条12的至少部分,和/或,加强凸条12有多个,加强区11处具有其中的至少一个加强凸条12。此时,抗刺层2同样能够具有与加强凸条12配合的凸条,由此有效了提高基体层1的加强区11和抗刺层2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基体层1具有多个安装孔13,至少部分安装孔13位于加强区11。
抗刺层2同样预制有与安装孔13对应的第一通孔,车身底护板100能够在基体层1的加强区11和抗刺层2处通过安装孔13和第一通孔实现与车身的相连,由此进一步保证加强区11和抗刺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基体层1包括构成凹槽的凹部14,凹部14的至少部分构成加强区11,凹部14的构成加强区11的部分上设有漏水孔141。
凹部14构成的凹槽的开口朝上,与该加强区11对应的抗刺层2同样具有与漏水孔141连通的第二通孔,由此抗刺层2实现对车身上重要零部件的保护的同时,也便于流到凹部14的积水由第二通孔和漏水孔141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车身底护板100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层和抗刺层,所述基体层包括加强区,所述抗刺层与所述基体层相连,所述抗刺层覆盖所述加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与所述抗刺层模压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为由PP+GF30制成的第一塑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的厚度为1.5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刺层为由CFRT制成的第二塑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刺层的厚度为0.5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抗刺层的数量与所述加强区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包括加强凸条,至少部分所述加强凸条构成所述加强区。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具有多个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加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包括构成凹槽的凹部,所述凹部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加强区,所述凹部的构成所述加强区的部分上设有漏水孔。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底护板。
CN202221363407.7U 2022-05-30 2022-05-30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Active CN21836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3407.7U CN218367660U (zh) 2022-05-30 2022-05-30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3407.7U CN218367660U (zh) 2022-05-30 2022-05-30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7660U true CN218367660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3407.7U Active CN218367660U (zh) 2022-05-30 2022-05-30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7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03714A1 (en) Battery pack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 vehicle using 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
EP2316711B1 (en) FRP panel for automobile
EP2311712B1 (en) Plate-like body
CN113871775B (zh) 用于车辆的轻质的单件吸能和防侵入电池托盘
JP2018517601A (ja) 外部車両トリム部品
CN211308744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及汽车
CN218367660U (zh) 车身底护板和车辆
US9669881B2 (en) Axle support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reinforcing element made of fibrous composite material
WO2008027358A1 (en) Protective covers for truck cab guards
CN209938507U (zh) 后保险杠总成及后保险杠组件
CN213413568U (zh) 一种二排座椅转轴固定结构
KR101880826B1 (ko) 자동차용 언더커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92151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底板安装总成
US20200343501A1 (en) Battery support housing
CN219821573U (zh)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CN212386285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GB2289748A (en) Noise-dampening undertray for vehicle
KR20190051427A (ko) 차량의 범퍼용 로워 스티프너
CN213392309U (zh) 一种油底壳及发动机
CN218258051U (zh) 保险杠及车辆
CN219584306U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240986U (zh) 车辆的前围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15127U (zh) 一种轻量化面罩结构
CN218827582U (zh) 一种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8536894U (zh) 中后地板面板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