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573U -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573U
CN219821573U CN202320537885.3U CN202320537885U CN219821573U CN 219821573 U CN219821573 U CN 219821573U CN 202320537885 U CN202320537885 U CN 202320537885U CN 219821573 U CN219821573 U CN 219821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side wall
supporting part
bumper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78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吕航
季建营
李柳林
李冯亮
李蕃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78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侧围支撑结构以及汽车侧围结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包括X向支撑部、Y向支撑部和Z向支撑部。X向支撑部平行于X方向且沿Y向具有倾斜度,X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轮罩,Y向支撑部平行于Y方向且与X向支撑部的上方相连接,Y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Z向支撑部平行于Z方向且与X向支撑部的下方相连接,Z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保险杠。如此设置,使得X向支撑部提供X向支撑,Y向支撑部提供Y向支撑,Z向支撑部提供Z向支撑,将汽车轮罩、汽车保险杠以及汽车车身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有效避免了汽车轮罩下垂,且增强了汽车保险杠侧面刚度。

Description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的固定结构通常为汽车保险杠与底护板搭接结构,然而随着汽车增程车型技术的发展,增程车型汽车需取消底护板,因而导致汽车轮罩下垂,汽车保险杠侧面刚度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汽车轮罩下垂,汽车保险杠侧面刚度差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一种汽车侧围支撑结构,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包括X向支撑部、Y向支撑部和Z向支撑部;其中,
所述X向支撑部平行于X方向且沿Y向具有倾斜度,所述X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轮罩;
所述Y向支撑部平行于Y方向且与所述X向支撑部的上方相连接,所述Y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
所述Z向支撑部平行于Z方向且与所述X向支撑部的下方相连接,所述Z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保险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沿Y方向具有加强筋围边,所述加强筋围边形成有多格结构以增强所述加强筋围边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具有镂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X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平行于Z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轮罩,以使得所述X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住汽车轮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于Z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车身纵梁,以使得所述Y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Z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于Z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保险杠,以使得所述Z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抵接住汽车保险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由一体式注塑工艺制作而成。
一种汽车侧围结构,所述汽车侧围结构包括汽车保险杠、汽车轮罩、汽车车身纵梁以及如上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所述X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轮罩,所述Y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车身纵梁,所述Z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保险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保险杠的材质为聚丙烯;所述汽车轮罩的材质为无纺布复合材料。
上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安装于汽车轮罩、汽车保险杠以及汽车车身纵梁三者间所具有的一个类三角形空间内,汽车侧围支撑结构通过X向支撑部、Y向支撑部和Z向支撑部形成了一个倾斜支撑件,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安装于该类三角形空间,使得X向支撑部连接于汽车轮罩可以提供X向支撑,Y向支撑部连接于汽车车身纵梁可以提供Y向支撑,Z向支撑部连接于汽车保险杠可以提供Z向支撑,将汽车轮罩、汽车保险杠以及汽车车身纵梁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有效避免了汽车轮罩下垂,且增强了汽车保险杠侧面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汽车侧围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汽车侧围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汽车侧围结构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汽车侧围结构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X向支撑部;110、第一连接部;120、镂空结构;200、Y向支撑部;210、第二连接部;300、Z向支撑部;310、第三连接部;400、加强筋围边;500、汽车保险杠;600、汽车轮罩;700、汽车车身纵梁;2000、汽车侧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包括X向支撑部100、Y向支撑部200和Z向支撑部300;其中,X向支撑部100平行于X方向且沿Y向具有倾斜度,Y向支撑部200平行于Y方向且与X向支撑部100的上方相连接,Z向支撑部300平行于Z方向且与X向支撑部100的下方相连接。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侧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X向支撑部100用于抵接住汽车轮罩600;Y向支撑部200用于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700;Z向支撑部300用于抵接住汽车保险杠500。X向支撑部100可以呈矩形板状、三角形板状以及梯形板状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Y向支撑部200可以呈矩形板状、三角形板状以及梯形板状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Z向支撑部300可以呈矩形板状、三角形板状以及梯形板状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X向支撑部100与Y向支撑部200之间的连接角度可以为直角以及钝角等其他角度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X向支撑部100与Z向支撑部300之间的连接角度可以为直角以及钝角等其他角度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X向支撑部100为梯形板状,Y向支撑部200和Z向支撑部300为矩形板状,X向支撑部100与Y向支撑部20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钝角,X向支撑部100与Z向支撑部300之间的连接角度为钝角。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安装于汽车轮罩600、汽车保险杠500以及汽车车身纵梁700三者间所具有的一个类三角形空间内,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通过X向支撑部100、Y向支撑部200和Z向支撑部300形成了一个倾斜支撑件,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安装于该类三角形空间,使得X向支撑部100连接于汽车轮罩600可以提供X向支撑,Y向支撑部200连接于汽车车身纵梁700可以提供Y向支撑,Z向支撑部300连接于汽车保险杠500可以提供Z向支撑,将汽车轮罩600、汽车保险杠500以及汽车车身纵梁700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有效避免了汽车轮罩600下垂,且增强了汽车保险杠500侧面刚度。
需要说明地是,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可以安装于汽车前保险杠和前轮罩处,也可以安装于汽车后保险杠和后轮罩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参阅图1,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沿Y方向具有加强筋围边400,加强筋围边400形成有多格结构以增强加强筋围边400的强度。该加强筋围边400多格结构的格子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加强筋围边400多格结构的格子数量可以为1及以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具有镂空结构120。该镂空结构120可以呈矩形、方形以及圆形等其他形状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中或三者中的其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镂空结构120可以为单孔该镂空结构120可以设置于X向支撑部100、Y向支撑部200或Z向支撑部300,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镂空结构120也可以同时设置于X向支撑部100、Y向支撑部200和Z向支撑部300三者式镂空结构120,也可以为多孔式镂空结构120,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镂空结构120设置于X向支撑部100和Z向支撑部300,镂空结构120为单孔式结构。如此设置,在保证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能提供足够支撑刚度的前提下还能减轻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自重。
进一步的,X向支撑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平行于Z方向,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轮罩600,以使得X向支撑部100通过第一连接部抵接住汽车轮罩600。第一连接部与X向支撑部100之间可以为分体式、也可以为一体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较优地,第一连接部与X向支撑部100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支撑刚度。第一连接部与汽车轮罩6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销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连接部与汽车轮罩600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为1个及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与汽车轮罩600之间通过一个自攻钉连接,自攻钉自行攻出螺纹。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与汽车轮罩6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Y向支撑部20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10平行于Z方向,第二连接部210用于连接汽车车身纵梁700,以使得Y向支撑部200通过第二连接部210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700。第二连接部210与Y向支撑部200之间可以为分体式、也可以为一体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较优地,第二连接部210与Y向支撑部200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支撑刚度。第二连接部210与汽车车身纵梁7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销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连接部210与汽车车身纵梁700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为1个及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二连接部210与汽车车身纵梁700之间通过三个自攻钉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210与汽车车身纵梁7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Z向支撑部30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10,第三连接部310垂直于Z方向,第三连接部310用于连接汽车保险杠500,以使得Z向支撑部300通过第三连接部310抵接住汽车保险杠500。第三连接部310与Z向支撑部300之间可以为分体式、也可以为一体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较优地,第三连接部310与Z向支撑部300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支撑刚度。第三连接部310与汽车保险杠5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销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三连接部310与汽车保险杠500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为1个及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第三连接部310与汽车保险杠500之间通过两个自攻钉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210与汽车车身纵梁7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较优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示例性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材质为塑料。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由一体式注塑工艺制作而成。如此设置进一步在保证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能提供足够支撑刚度的前提下还能减轻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的自重。
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汽车侧围结构20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汽车侧围结构2000包括汽车保险杠500、汽车轮罩600、汽车车身纵梁700以及上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X向支撑部100连接于汽车轮罩600,Y向支撑部200连接于汽车车身纵梁700,Z向支撑部300连接于汽车保险杠500。较优地,汽车保险杠500的材质为聚丙烯;汽车轮罩600的材质为无纺布复合材料。如此设置,汽车保险杠500能够与汽车侧围支撑结构1000之间具有良好匹配度,提供支撑的同时避免相互磨损,汽车轮罩600的模压无纺布复合材隔音减重且结实耐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包括:
X向支撑部,所述X向支撑部平行于X方向且沿Y向具有倾斜度,所述X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轮罩;
Y向支撑部,所述Y向支撑部平行于Y方向且与所述X向支撑部的上方相连接,所述Y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
Z向支撑部,所述Z向支撑部平行于Z方向且与所述X向支撑部的下方相连接,所述Z向支撑部用于抵接住汽车保险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沿Y方向具有加强筋围边,所述加强筋围边形成有多格结构以增强所述加强筋围边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具有镂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平行于Z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轮罩,以使得所述X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住汽车轮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于Z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车身纵梁,以使得所述Y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住汽车车身纵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支撑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于Z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汽车保险杠,以使得所述Z向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抵接住汽车保险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支撑结构由一体式注塑工艺制作而成。
9.一种汽车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围结构包括:
汽车保险杠;
汽车轮罩;
汽车车身纵梁;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支撑结构,所述X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轮罩,所述Y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车身纵梁,所述Z向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汽车保险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保险杠的材质为聚丙烯;所述汽车轮罩的材质为无纺布复合材料。
CN202320537885.3U 2023-03-14 2023-03-14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Active CN219821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7885.3U CN219821573U (zh) 2023-03-14 2023-03-14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7885.3U CN219821573U (zh) 2023-03-14 2023-03-14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573U true CN219821573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7885.3U Active CN219821573U (zh) 2023-03-14 2023-03-14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8999B1 (en) System of retain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for an electric/hybrid vehicle
CN219821573U (zh) 汽车侧围支撑结构及其汽车侧围结构
KR101424787B1 (ko) 선루프용 하이브리드 프레임 차체 연결구조
CN213442025U (zh) 用于车门的铰链加强板和车门
CN217170814U (zh) 汽车前舱盖气弹簧安装板与铰链加强板一体结构及汽车
CN216580426U (zh) 一种汽车后防护总成
CN207207757U (zh) 组合仪表罩及汽车
CN213262319U (zh) 用于车辆的雨刮支架
CN209972358U (zh) 一种汽车侧裙板总成
CN217145612U (zh) 一种一体式防变形车门内护板
CN219154591U (zh) 支撑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77354U (zh) 前照灯总成及车辆
CN210660485U (zh) 压缩机支架
CN221437887U (zh) 储物盒组件、副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N212386588U (zh) 机舱盖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874626U (zh) 用于车辆的牌照安装组件以及车辆
CN218198195U (zh) 中网、前杠总成和车辆
CN210011711U (zh) 一种蓄电池托盘
CN213035902U (zh) 用于车辆的锁扣加强板总成和车辆
CN219428017U (zh) 前风窗支架和车辆
CN218858300U (zh) 汽车储物箱及汽车
CN220923987U (zh) 副仪表板杂物盒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8198208U (zh) 雨刮臂安装总成以及车辆
CN217823163U (zh) 电池装置
CN210852274U (zh) 车辆扬声器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