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5774U - 一种烤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烤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5774U
CN218355774U CN202222269437.8U CN202222269437U CN218355774U CN 218355774 U CN218355774 U CN 218355774U CN 202222269437 U CN202222269437 U CN 202222269437U CN 218355774 U CN218355774 U CN 218355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ottom plate
sheet
double
b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9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自给
戴文俊
林宗杰
汪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9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5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5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5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烤盘,该烤盘包括盘体,盘体包括盘底,盘底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凹陷部,第一复底片嵌入凹陷部。由于第一复底片侧壁与凹陷部侧壁接触连接,增加第一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复底片的边缘容易翘起的可能性,以及降低第一复底片容易脱离盘底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烤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调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器具中的烤盘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煎烤食物。
现有技术中烤盘主要包括盘体和焊接在盘体底部的复底片,盘体用于加热食物,复底片用于导热,使盘体的不同位置的温差相对较小。
现有技术中烤盘的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稳定性较差,在使用或者清洗的过程中,复底片的边缘容易翘起或者复底片容易从盘底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烤盘,复底片与盘体底部的连接稳定性较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烤盘,该烤盘包括盘体,盘体包括盘底,盘底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凹陷部,第一复底片嵌入凹陷部。
由于第一复底片的侧壁与凹陷部的侧壁接触连接,增加第一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复底片的边缘容易翘起的可能性,以及降低第一复底片容易脱离盘底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盘底包括第一本体和凸起部,凸起部相对于第一本体向烤盘的外部凸起,凹陷部设置于凸起部背离第一本体的一侧。
该设置能够增加盘底的厚度,加热源的热量沿盘底的横向方向传递较快,盘底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本体凸出凸起部(使盘底变厚),可以提高盘底的结构强度,耐高温,盘底变形可能性较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底片的背离第一本体的一面与凸起部背离第一本体的一面平齐。
该设置使得第一复底片完全嵌入凹陷部内,第一复底片的侧壁或边缘不会暴露在凹陷部的外部,降低在使用烤盘或者清洗烤盘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至第一复底片的侧壁(边缘)而使第一复底片的侧壁(边缘)从凹陷部翘起的可能性,或者降低第一复底片脱离凹陷部的可能性。因此,第一复底片与盘底的连接可靠性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凹陷部的深度为0.50mm-0.53mm。
当凹陷部的深度小于0.5mm时,即凹陷部的侧壁的深度过小,结构强度低,耐第一复底片热膨胀冲击的可靠性较差,第一复底片的边缘易脱离凹陷部。当凹陷部的深度大于0.53mm时,需要在凹陷部内装入的第一复底片的厚度也至少为0.53mm,第一复底片的厚度过大,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因此,凹陷部的深度在0.50mm-0.53mm内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凸起部的高度为1.50mm-1.53mm。
当凸起部的高度小于1.50mm时,盘底过薄,热量沿盘底的横向传递较慢,盘底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当凸起部的高度大于1.53mm时,盘底过厚,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因此,凸起部的高度在1.50mm-1.53mm内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mm-10mm,凸起部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mm-8mm。
当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凸起部的侧壁(与凹陷部平齐的区域)过薄,结构强度较低,抗第一复底片的热冲击性能较差。当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时,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大,第一复底片与凸起部的接触面积过小,热量通过第一复底片传导至盘底中与加热源距离较远的位置的效率较慢,盘底的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因此,凹陷部的外边缘与凸起部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在5mm-10mm范围内较好。
当凸起部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3mm时,凸起部的凸起面积过大,使得凸起部的质量较大,即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当凸起部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8mm时,凸起部相对于盘底的面积过小,即第一复底片相对于盘底的面积更小,热量通过第一复底片传导至盘底中与加热源距离较远的位置的效率较慢,盘底的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因此,凸起部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在3mm-8mm范围内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盘底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复底片,第二复底片的一侧与第一本体的外底面(靠近加热源的一面)连接,第二复底片的另一侧与第一复底片连接,凹陷部设置于第二复底片背离第一本体的一侧。
盘底由第一本体和第二复底片组合而成,可以增加盘底的厚度,热量沿盘底的横向传递的效率较快,盘底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的烤盘的煎烤食物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进一步地,由于盘底由第一本体和第二复底片组合而成,盘底的厚度较大,提高盘底的结构强度,耐高温,盘底变形可能性较小。由于第一复底片嵌入第二复底片的凹陷部,第一复底片的侧壁可以与凹陷部的侧壁接触连接,一方面可以增加热量传导面积,提高第一复底片至第二复底片的传热效率,烤盘整体升温较快,因此,本申请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复底片的侧壁与第二复底片的侧壁接触连接,增加第一复底片与第二复底片的连接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复底片与第二复底片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复底片脱离第二复底片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凹陷部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设置于第二复底片背离第一本体的一侧,第二凹陷部设置于第二复底片的侧壁的至少部分,第一复底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和弯折部,第二本体嵌入第一凹陷部,弯折部嵌入第二凹陷部。
一方面,该设置可以使第二复底片的侧壁的至少部分被第一复底片的弯折部包覆,可以降低第二复底片(由铝材制作)的边缘被外部物体磨损(例如被洗碗机磨损)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烤盘的使用寿命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复底片的弯折部与第二复底片的侧壁连接,增加了第一复底片与第二复底片的连接面积,第一复底片与第二复底片的连接可靠性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弯折部的背离盘底的一面与第二复底片的侧壁平齐。
该设置使得弯折部完全嵌入第二凹陷部内,弯折部的侧壁或边缘不会暴露在第二凹陷部的外部,降低在使用烤盘或清洗烤盘的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至弯折部的侧壁(边缘)而使弯折部的侧壁(边缘)从凹陷部翘起的可能性,或者降低弯折部脱离第二凹陷部的可能性,即弯折部与第二凹陷部的连接可靠性较高。进一步地,降低第一复底片整体脱离第二复底片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的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盘底的形状、凹陷部的形状和第一复底片的形状均为带圆角矩形。
盘底的形状、凹陷部的形状和第一复底片的形状均为带圆角矩形(或带圆角方形),该设置使得第一复底片可以覆盖盘底的大部分面积,导热面积大,使得盘底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相比现有技术中烤盘的盘底为矩形而复底为圆形(即复底覆盖盘底的面积小),本申请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更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烤盘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未显示第一复底片;
图4为图1中烤盘的仰视图;
图5为图1中烤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烤盘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未显示第一复底片;
图9为图6中烤盘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盘体;
11-盘底;
11a-第一本体;
11b-凸起部;
11c-第二复底片;
111-凹陷部;
111a-第一凹陷部;
111b-第二凹陷部;
12-煎烤面;
121-筋条;
2-第一复底片;
21-第二本体;
22-弯折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烤盘,可以应用于烹调器具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煎烤食物。请参照图1-图3所示,烤盘包括盘体1,盘体1包括盘底11,盘底11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凹陷部111,第一复底片2嵌入凹陷部111。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3所示,盘底11用于将加热源的热量传导至位于盘体1内的食物,以使食物变熟。在盘底11靠近加热源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111,第一复底片2嵌入凹陷部111内,第一复底片2用于将加热源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盘底11中离加热源较远的位置,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有利于提高煎烤食物的效率。由于第一复底片2嵌入凹陷部111内,使得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可以与凹陷部111的侧壁接触连接,一方面可以增加热量传导面积,提高第一复底片2至盘底11的传热效率,烤盘整体升温较快,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与凹陷部111的侧壁接触连接,增加第一复底片2与盘底11的连接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复底片2与盘底11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复底片2的边缘容易翘起的可能性,以及降低第一复底片2容易脱离盘底11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第一复底片2可以与凹陷部111过盈配合,以提高第一复底片2与盘底11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照图4所示,盘底11的形状、凹陷部111的形状和第一复底片2的形状均为带圆角矩形(或带圆角方形),该设置使得第一复底片2可以覆盖盘底11的大部分面积,导热面积大,使得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相比现有技术中烤盘的盘底为矩形(方形)而复底为圆形(即复底覆盖盘底的面积小),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更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烤盘的第一复底片2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例如430型),由不锈钢材料制作的第一复底片2的电阻大,在被电磁炉加热时,第一复底片2不会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导磁性强,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请参照图2-图3所示,盘底11包括第一本体11a和凸起部11b,凸起部11b相对于第一本体11a向烤盘的外部凸起,凹陷部111设置于凸起部11b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侧,该设置能够增加盘底11的厚度,加热源的热量沿盘底11的横向方向(如图2-图3中方向X所示)传递较快,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本体11a凸出凸起部11b(使盘底11变厚),可以提高盘底11的结构强度,耐高温,盘底11变形可能性较小。
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复底片2的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面与凸起部11b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面平齐,该设置使得第一复底片2完全嵌入凹陷部111内,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或边缘不会暴露在凹陷部111的外部,降低在使用烤盘或清洗烤盘的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至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边缘)而使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边缘)从凹陷部111翘起的可能性,或者降低第一复底片2脱离凹陷部111的可能性。因此,第一复底片2与盘底11的连接可靠性较高。
请参照图2所示,凹陷部111的深度H1可以为0.50mm-0.53mm。其中,深度H1具体可以为0.50mm、0.51mm、0.52mm或0.53mm。当凹陷部111的深度H1小于0.5mm时,即凹陷部111的侧壁的深度过小,结构强度低,耐第一复底片2热膨胀冲击的可靠性较差,第一复底片2的边缘易脱离凹陷部111。当凹陷部111的深度H1大于0.53mm时,需要在凹陷部111内装入的第一复底片2的厚度也至少为0.53mm,第一复底片2的厚度过大,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因此,凹陷部111的深度H1在0.50mm-0.53mm内较好。
请参照图2所示,凸起部11b的高度H2为1.50mm-1.53mm。其中,高度H2具体可以为1.50mm、1.51mm、1.52mm或1.53mm。当凸起部11b的高度H2小于1.50mm时,盘底11过薄,热量沿盘底11的横向(如图2中方向X所示)传递较慢,盘底11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当凸起部11b的高度H2大于1.53mm时,盘底11过厚,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因此,凸起部11b的高度H2在1.50mm-1.53mm内较好。
请参照图3所示,凹陷部111的外边缘与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d1可以为5mm-10mm,其中,d1具体可以为5mm、6mm、7mm、7.5mm、8mm、9mm或10mm。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11a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d2为3mm-8mm,其中d2具体可以为3mm、4mm、5mm、6mm、7mm或8mm。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示,当d1小于5mm时,凹陷部111的外边缘与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小,凸起部11b的侧壁(与凹陷部111平齐的区域)过薄,结构强度较低,抗第一复底片2的热冲击性能较差。当d1大于10mm时,凹陷部111的外边缘与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过大,第一复底片2与凸起部11b的接触面积过小,热量通过第一复底片2传导至盘底11中与加热源距离较远的位置的效率较慢,盘底11的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因此,凹陷部111的外边缘与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d1在5mm-10mm范围内较好。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示,当d2小于3mm时,凸起部11b的凸起面积过大,使得凸起部11b的质量较大,即烤盘整体过重,用户在使用烤盘过程中有明显的负重感,使用体验较差。当d2大于8mm时,凸起部11b相对于盘底11的面积过小,即第一复底片2相对于盘底11的面积更小,热量通过第一复底片2传导至盘底11中与加热源距离较远的位置的效率较慢,盘底11的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较大,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长,即煎烤食物的效率较低。因此,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与第一本体11a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d2在3mm-8mm范围内较好。
其中,请参照图3所示,凸起部11b中与第一本体11a接触的一面的面积大于凸起部11b中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面的面积,该结构便于加工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示,盘体1中用于煎烤食物的一面(煎烤面12)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并且平行均布的筋条121,筋条121用于降低食物与盘体1粘连的可能性。筋条121与煎烤面1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3小于或等于10mm。筋条121的宽度为4.5mm-6.5mm,筋条121的高度为0.5mm-1.2mm。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点焊机将第一复底片2和盘底11连接在一起,再通过高温隧道炉加热,加热后将第一复底片2和盘底11放入模具中,通过施加压力,使第一复底片2和盘底1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8所示,盘底11包括第一本体11a和第二复底片11c,第二复底片11c的一侧与第一本体11a的外底面(靠近加热源的一面)连接,第二复底片11c的另一侧与第一复底片2连接,凹陷部111设置于第二复底片11c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8所示,盘底11由第一本体11a和第二复底片11c组合而成,可以增加盘底11的厚度,热量沿盘底11的横向(如图6中方向X所示)传递的效率较快,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烤盘的煎烤食物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进一步地,由于盘底11由第一本体11a和第二复底片11c组合而成,盘底11的厚度较大,提高盘底11的结构强度,耐高温,盘底11变形可能性较小。
其中,第一本体11a和/或第二复底片11c的材料可以为铝。一方面可以使盘底1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加热源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导至盘底11中与加热源之间距离较远的位置,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烤盘整体升温所需时间较短,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烤盘的煎烤食物效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较好。另一方面,可以使盘底11的质量较轻,用户在搬运烤盘时,没有明显的负重感,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另外,第一本体11a的厚度可以为2.4mm-4.4mm,第二复底片11c的厚度可以为2.4mm-2.9mm,盘底11较厚,当关闭加热源后,第二复底片11c还可以存储热量,以使烤盘内食物的温度降低速率较为缓慢,用户的使用体验较高。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复底片2的厚度为0.4mm-1.0mm,第一复底片2的材料也可以为不锈钢(例如430型),效果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描述内容相同,此处不赘述。
请参照图7-图8所示,由于第一复底片2嵌入第二复底片11c的凹陷部111,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可以与凹陷部111的侧壁接触连接,一方面可以增加热量传导面积,提高第一复底片2至第二复底片11c的传热效率,烤盘整体升温较快,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复底片2的侧壁与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接触连接,增加第一复底片2与第二复底片11c的连接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复底片2与第二复底片11c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一复底片2脱离第二复底片11c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请参照图9所示,盘底11的形状、凹陷部111的形状和第一复底片2的形状均为带圆角矩形(带圆角方形),该设置使得第一复底片2可以覆盖盘底11的大部分面积,导热面积大,盘底11中心与边缘的加热温差小,相比现有技术中烤盘的盘底为方形(矩形)而复底为圆形(即复底覆盖盘底的面积小),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煎烤食物的效率更高。
其中,盘底11由第一本体11a和第二复底片11c组成,因此,第一本体11a的形状和第二复底片11c的形状也均为带圆角矩形(带圆角方形)。
请参照图8所示,凹陷部1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陷部111a和第二凹陷部111b,第一凹陷部111a设置于第二复底片11c背离第一本体11a的一侧,第二凹陷部111b设置于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的至少部分,第一复底片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21和弯折部22,第二本体21嵌入第一凹陷部111a,弯折部22嵌入第二凹陷部111b。一方面,该设置可以使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的至少部分被第一复底片2的弯折部22包覆,可以降低第二复底片11c(由铝材制作)的边缘被外部物体磨损(例如被洗碗机磨损)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使用寿命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复底片2的弯折部22与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连接,增加了第一复底片2与第二复底片11c的连接面积,第一复底片2与第二复底片11c的连接可靠性更高。
其中,请参照图8所示,图中虚线仅用于表示第一凹陷部111a和第二凹陷部111b的范围。
另外,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可以涂敷高温漆、陶瓷、不粘和洗碗机涂料,以提高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中没有被包覆的部分的耐磨性。
请参照图7所示,弯折部22的背离盘底11的一面与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平齐,该设置使得弯折部22完全嵌入第二凹陷部111b内,弯折部22的侧壁或边缘不会暴露在第二凹陷部111b的外部,降低在使用烤盘或清洗烤盘的过程中因外力作用至弯折部22的侧壁(边缘)而使弯折部22的侧壁(边缘)从凹陷部111翘起的可能性,或者降低弯折部22脱离第二凹陷部111b的可能性,即弯折部22与第二凹陷部111b的连接可靠性较高。进一步地,降低第一复底片2整体脱离第二复底片11c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烤盘的可靠性较高。
其中,请参照图7所示,弯折部22与第二本体21之间的夹角α为120°-130°,具体地,夹角α可以为120°、125°或130°。
在上述第二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示,盘体1中用于煎烤食物的一面(煎烤面12)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并且平行均布的筋条121,筋条121用于降低食物与盘体1粘连的可能性。筋条121与煎烤面1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3小于或等于10mm。筋条121的宽度为4.5mm-6.5mm,筋条121的高度为0.5mm-1.2mm。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点焊机将第一本体11a、第二复底片11c和第一复底片2依次连接在一起,再通过高温隧道炉加热,加热后将烤盘放入模具中,通过施加压力,使第一本体11a、第二复底片11c和第一复底片2稳定地连接在一起。
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烤盘在经过50次清洗后测试后,烤盘表面(特别是盘底11的边缘)无发白、生锈与气泡等现象,并且通过划格测试。上述内容中的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烤盘在被加热一分钟后,盘底11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温差在2℃-8℃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盘包括:
盘体(1),所述盘体(1)包括盘底(11),所述盘底(11)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凹陷部(111);
第一复底片(2),所述第一复底片(2)嵌入所述凹陷部(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包括第一本体(11a)和凸起部(11b),所述凸起部(11b)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1a)向所述烤盘的外部凸起;
所述凹陷部(111)设置于所述凸起部(11b)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a)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底片(2)的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a)的一面与所述凸起部(11b)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a)的一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的深度为0.50mm-0.5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b)的高度为1.50mm-1.53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的外边缘与所述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mm-10mm;
所述凸起部(11b)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本体(11a)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mm-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11)包括第一本体(11a)和第二复底片(11c),所述第二复底片(11c)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本体(11a)的外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复底片(11c)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复底片(2)连接;
所述凹陷部(111)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底片(11c)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a)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凹陷部(111a)和第二凹陷部(111b);
所述第一凹陷部(111a)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底片(11c)背离所述第一本体(11a)的一侧,所述第二凹陷部(111b)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的至少部分;
所述第一复底片(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21)和弯折部(22),所述第二本体(21)嵌入所述第一凹陷部(111a),所述弯折部(22)嵌入所述第二凹陷部(111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22)的背离所述盘底(11)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复底片(11c)的侧壁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11)的形状、所述凹陷部(111)的形状和所述第一复底片(2)的形状均为带圆角矩形。
CN202222269437.8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烤盘 Active CN218355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9437.8U CN218355774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烤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9437.8U CN218355774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烤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5774U true CN21835577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9437.8U Active CN218355774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烤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5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27408B1 (en) Cookware with undulating cooking surface
CN210433346U (zh) 一种双重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KR101709584B1 (ko) 조리용기 및 구이판 제조방법
CN218355774U (zh) 一种烤盘
CN213721465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464767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H07502436A (ja) 球状に湾曲した浅鍋(中華鍋)
CN211354968U (zh) 一种防焦糊内胆电饭锅
CN220045577U (zh) 一种烹饪容器
CN209846881U (zh) 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18105544U (zh) 锅具
CN217338195U (zh) 一种容器
CN218044727U (zh) 烹饪容器
CN213721474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105545U (zh) 烹饪锅
CN215604929U (zh) 一种锅具
CN215686717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20308932U (zh) 烹饪器具
CN211093530U (zh) 具有凸点的煎盘
CN214072871U (zh) 砂锅
CN221060358U (zh) 一种锅具
CN214104205U (zh) 烤盘组件和煎烤机
KR100590287B1 (ko) 이중 가열식 양면 프라이팬 구조
CN217309843U (zh) 一种锅具
CN209106941U (zh) 烹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