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4693U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4693U
CN218354693U CN202221344460.2U CN202221344460U CN218354693U CN 218354693 U CN218354693 U CN 218354693U CN 202221344460 U CN202221344460 U CN 202221344460U CN 218354693 U CN218354693 U CN 218354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ontrol mechanism
assembly
liqui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44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李鹏
曾祥龙
杨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Moore Broth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44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4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4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雾化壳、雾化组件、以及保护组件;雾化壳包括储液腔;雾化组件设置于雾化壳中,包括下液通道;保护组件与雾化壳联动设置,保护组件包括下液控制机构以及进气控制机构;下液控制机构设置于储液腔与下液通道之间;进气控制机构设置于雾化组件远离储液腔的一端;通过转动雾化壳带动下液控制机构调控储液腔输出至下液通道的下液量以及带动进气控制机构调控雾化组件的进气量。该雾化器通过转动该雾化壳进而带动该下液控制机构调控储液腔输出至下液通道的下液量以及带动该进气控制机构调控雾化组件的进气量,从而可起到防止漏液以及防止误吸的作用,提高雾化口感和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液态雾化介质通常是储存在储液腔中,并通过雾化组件将液态雾化介质雾化产生雾化气供用户抽吸,大于大容量的电子雾化装置,其在运输、储存和使用时容易出现漏液、抽吸前后段口感差异明显且容易存在误吸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壳、雾化组件、以及保护组件;
所述雾化壳包括储液腔;
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壳中,包括下液通道;
所述保护组件与所述雾化壳联动设置,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下液控制机构以及进气控制机构;所述下液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下液通道之间;所述进气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雾化组件远离所述储液腔的一端;通过转动所述雾化壳带动所述下液控制机构调控所述储液腔输出至所述下液通道的下液量以及带动所述进气控制机构调控所述雾化组件的进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液控制机构包括转盘以及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连通通道;
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以及雾化组件之间,通过所述雾化壳转动带动转动,使得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储液腔至少部分连通或者与所述下液通道完全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座,所述下液控制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雾化座上;
所述下液通道设置于所述雾化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液控制机构和所述雾化座上设有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下液控制机构转动角度;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以及限位槽;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上,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雾化座上,且与所述限位柱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与沿所述下液控制机构转动的中心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壳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之间设有连接定位组件;
所述连接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定位柱以及定位孔;所述连接定位柱设置于所述雾化壳的内侧壁且沿所述雾化壳的轴向延伸;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上,且与所述连接定位柱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连接定位柱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控制机构包括活动件以及连通气道,所述连通气道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上,通过所述雾化壳转动带动所述活动件转动,使得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连通气道进入所述雾化组件中或阻隔外部气体进入所述雾化组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雾化壳同轴设置,所述活动件的中心位于所述雾化壳的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雾化壳上设有安装限位组件;
所述安装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卡槽以及限位卡骨;所述限位卡槽设置于所述活动件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卡骨设置于所述雾化壳上且从所述雾化壳的开口沿轴向向远离所述雾化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限位卡槽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限位卡槽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气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上的气流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孔为腰孔。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的供电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孔;
所述雾化器的保护组件包括进气控制机构;所述进气控制机构包括活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件的连通气道,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雾化壳联动设置,所述雾化壳转动带动所述活动件转动时,使得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进气孔至少部分连通,或者与所述进气孔完全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电池壳,所述进气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电池壳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盘体以及套接部,所述套接部设置于所述盘体上;
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套接部配合;
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套接部配合的端面;
所述盘体与所述端面之间留设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05mm。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器通过将保护组件与雾化壳联动设置,并通过下液控制机构设置于储液腔与下液通道之间,进气控制机构设置于雾化组件远离该储液腔的一端,从而可通过转动该雾化壳进而带动该下液控制机构调控储液腔输出至下液通道的下液量以及带动该进气控制机构调控雾化组件的进气量,从而可起到防止漏液以及防止误吸的作用,提高雾化口感和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前或使用后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雾化器的雾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雾化器的雾化组件中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保护组件的下液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下液控制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保护组件的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保护组件的导电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导电结构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前或使用后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前或使用后状态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状态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保护组件中的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供电组件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前或使用后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前或使用后状态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导电结构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加热雾化液态雾化介质,使其产生雾化气供用户抽吸。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以为一次性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可控制电路的通断,可有效解决自耗电问题,减少油电配比失衡,具有防止误吸的作用,且具有不易漏液、结构简单、雾化口感佳的优点。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A以及供电组件B;该雾化器A可用于雾化雾化介质,该供电组件B可与该雾化器A机械地以及电性地连接,可用于给雾化器A供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A包括雾化壳10、以及雾化组件20。该雾化壳10可以为柱状,内侧为中空结构,可用于供雾化组件20装入,并用于储存液态雾化介质。该雾化组件20可收容于该雾化壳10中,用于加热雾化液态雾化介质。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A还包括保护组件30,该保护组件30可与该雾化壳10联动设置,当雾化壳10转动时,可带动该保护组件30转动,从而带动该保护组件30调控下液量、进气量,以及控制雾化组件20与供电组件B之间电路的通断。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壳10包括壳体11、设置于该壳体11中的出气管12;该出气管12可位于该壳体11的中轴处,其与该壳体1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可形成储液腔13,用于储存液态雾化介质。该雾化壳10还包括开口100,该开口100可设置于该雾化壳10的一端,其与该储液腔13连通,用于供雾化组件20装入该壳体11中。
再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底座21、雾化座22、发热结构23。该雾化底座21可用于支撑该发热结构2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底座21可以省去。该雾化座22套设于该雾化底座21上,并与该雾化底座21可拆卸装配。该发热结构23容置于该雾化座21中,用于加热从储液腔13中传输而来的液态雾化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底座21可包括座体211以及卡接结构212,该座体211可塞入雾化壳10中,用于封堵雾化壳10下部的开口。该卡接结构212可设置于该座体211上,可伸入该雾化座22中与该雾化座22卡接。该座体211远离该卡接结构212的一侧可设置腔室2110,该腔室2110可用于临时储存气体,或形成气流通道。该座体211上可设置进气柱2112,该进气柱2112与该腔室2110连通,用于供气体进入该雾化座22中,从而可带出雾化形成的雾化气。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座22包括本体221以及配合凸部222,该本体221可以呈筒状,且为一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该本体221的内侧可形成雾化腔223,该雾化腔223可用于容置发热结构23,并为该发热结构23提供雾化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配合凸部222凸出设置于该本体221的一端,其横截面尺寸可小于该本体221的横截面尺寸,其可与第一密封结构25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座22还包括雾化孔224,该雾化孔224可与该雾化腔223连通,用于供发热结构23雾化形成的雾化气输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孔224设置于该本体221的中轴处。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座22还包括下液孔225,该下液孔225可以为两个,该两个下液孔225可设置于该雾化孔224的两相对侧,该下液孔225可沿该雾化座22的轴向设置,其内侧可形成下液通道2251,该下液通道2251可用于供储液腔13中的液态雾化介质输出至发热结构23。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结构23可包括多孔体以及设置于该多孔体上的发热体。该多孔体可以为陶瓷多孔体。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孔体可不限于为陶瓷多孔体。该多孔体还包括发热面,该发热体可设置于该发热面上。该发热体可以为发热丝或者发热膜,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可不限于为发热丝或者发热膜。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还包括罩体24,该罩体24可罩设于部分发热结构23上,并可与该发热结构23一并装入雾化座22中。该罩体24可以为硅胶件,其可起到固定该发热结构23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罩体24可以省去。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25,该第一密封结构25可套设于该配合凸部22上,该第一密封结构25可以为硅胶套,其可用于密封保护组件30的下液控制机构30a以及该配合凸部22之间的间隙。该第一密封结构25上可设置与该雾化孔224以及下液孔225对应的过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密封结构25可不限于为硅胶套。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密封结构26,该第二密封结构26可套设于该本体221上,且位于该第一密封结构25的外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结构26可以为环形的硅胶套,其可用于密封该雾化座22与该雾化壳10之间的间隙。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结构26可不限于为硅胶套。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还包括导电构件27,该导电构件27可以为导电柱,该导电柱可以为两个,该两个导电柱的一端可分别与该发热结构23连接,具体地,其可与该发热体连接,另一端可从该雾化底座21穿出设置,并可通过该保护组件30与该供电组件B连接。
如图2、图4以及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组件30可包括下液控制机构30a,该下液控制机构30a可设置于该雾化壳10中,并可与该雾化壳10同轴设置,且与该雾化壳10连接,通过转动该雾化壳10,可带动该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进而可调控该储液腔13输出至该下液孔2251的下液量。具体地,该下液控制机构30a可转动设置于该雾化座22上,具体地,其可位于该第一密封结构25上,其置于该第二密封结构26中,也即该下液控制机构30a的侧面可通过该第二密封结构26密封,则在旋转过程中以及旋转结束后液态雾化介质不会流出,并且在旋转过程中,位于该第二密封结构26和下液控制机构30a之间的液态雾化介质以及位于该第一密封结构25和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之间的液态雾化介质,可起到润滑的作用,进而可减小转动时的摩擦。通过设置该下液控制机构30a,可在该电子雾化装置运输、储存和使用时,隔断储液腔13以及下液通道2251,进而可防止漏液,避免造成自启动现象或损坏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液控制机构30a包括转盘31、中心通孔32、以及连通通道33。在本实施例中,该转盘31可设置于该储液腔13以及雾化组件20之间,并与该雾化壳10同轴设置,该转盘31的中心可位于该雾化壳10的轴线上,具体地,该转盘31套设于第一密封结构25上,且与该雾化壳10连接,进而可与该雾化壳10联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转盘31可以为圆盘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转盘31可不限于为圆盘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心通孔32可以位于该转盘31的中轴处,且沿该转盘3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中心通孔32可与该雾化孔224对应设置,且与该雾化孔224和该出气管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连通通道33设置于该转盘31上,且可分别位于该中心通孔32的两相对侧,该连通通道33可与该雾化壳10联动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通道33可以为通孔,其可以为两个,该两个通孔可与该两个下液孔225一一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孔可以为圆孔或者方孔。使用时可转动该雾化壳10,进而带动该转盘31转动,从而可使得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通道2251和储液腔13至少部分连通,便于该储液腔13中的液体雾化介质输出至该下液通道2251,并且通过转动,可调控该通孔与该下液孔25重叠面积的大小,进而可调控该储液腔13输出至下液通道2251的下液量。不使用时,可转动该雾化壳10使得该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通道2251完全错位,进而使得该下液通道2251与该储液腔13被隔断,从而可起到防止储液腔13的液态雾化介质从下液通道2251漏出。
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下液控制机构30a和该雾化座22上设置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用于限制该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的角度,从而限制该下液孔25的最大开度以及最小开度。在本实施例中,该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的角度可以为70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的角度可不限于为70度。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34以及限位槽226,该限位柱34设置于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上,具体地,该限位柱34可设置于该转盘31与该第一密封结构25相对设置的一侧,且凸出该转盘3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柱34可以为两个,该两个限位柱34可位于该中心通孔32的两相对侧。该限位槽226可设置于该雾化座22上,具体地,该限位槽226可开设于该配合凸部222的凸出端面上,且与该限位柱34一一对应设置,其可与该限位柱34配合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槽226可以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圆心可与该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轨迹的中心同心设置,也即,该限位槽226的圆心与该转盘31的圆心重合。该限位槽226的长度小于该转盘31的周长,则该限位槽226的两端可形成两个极限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与该雾化座22装配时,该限位柱34可穿过该第一密封结构25插入该限位槽226时,转动该雾化壳10时,当该限位柱34滑动至限位槽226的一端,也即转盘31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此时下液孔25的开度最大,当该限位柱34滑动至该限位槽226的另一端时,也即转盘31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此时下液孔25可以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则储液腔13中的液态雾化介质无法输出至下液孔25。
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壳10和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之间设置有连接定位组件,该连接定位组件用于连接雾化壳10以及下液控制机构30a。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定位柱111以及定位孔311,该连接定位柱111可设置于该雾化壳10的内侧壁,且沿该雾化壳10的轴向延伸。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定位柱111可设置于该壳体11的内侧壁上,且沿该壳体11的轴向延伸,该连接定位柱111与该开口110之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也即该连接定位柱111的长度小于该壳体11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定位柱111可以为两个,该两个连接定位柱111位于该出气管12的两相对侧。该定位孔311可设置于下液控制机构30a上,具体地,其可设置于该转盘31上,且可以为两个,该两个定位孔311可位于该中心通孔32的两相对侧。该定位孔311与该连接定位柱111一一对应设置。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与该雾化壳10装配时,该连接定位柱111可插入该穿孔311中,与该穿孔311配合,进而将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与该雾化壳10连接,从而便于该下液控制机构30a与该雾化壳10联动。
如图2、图4、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组件30还包括导电结构30b,该导电结构30b可设置用于该雾化壳10的一端,具体地,该导电结构30b可靠近该雾化壳10的开口100设置,其与该雾化壳10连接,进而可与该雾化壳10联动。当转动该雾化壳10时,该导电结构30b则可被带动转动,进而可将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导电连接或者断开,也即可实现调控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电路的通断,进而可解决供电组件B的自耗电问题,减小液态雾化介质以及电能配比失衡的问题。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30b包括活动件35以及两个导电件36,该活动件35可设置于该雾化底座21相背于该雾化壳10的一侧,且与该雾化壳10连接,进而可与该雾化壳10联动设置。该导电件36设置于该活动件35上,其与该两个导电构件27一一对应设置。当该雾化壳10转动时,可带动该活动件35转动,进而带动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以及供电组件B上的电极分别接触,从而实现该导电构件27与该供电组件B的导电连接,或者,通过该活动件35转动,可带动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和该供电组件B的电极不接触,从而使得该导电构件27和该供电组件B断开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只与该导电构件27错位,或只与该供电组件B的电极不接触。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可不限于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也可以为一个。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件35包括盘体351以及套接部352,该盘体351可转动设置于该雾化底座21相背于该雾化壳10的一端,且与该雾化壳10同轴设置,该盘体251的中心可位于该雾化壳10的轴线上。该套接部352设置于该盘体351相背于该雾化底座21的一侧,其可呈圆筒状,可套设于该供电组件B的支架43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件35与该雾化壳10之间设有安装限位组件,具体地,该安装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卡槽3511以及限位卡骨112,该限位卡槽3511设置于该盘体351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卡槽3511可以为两个,该两个限位卡槽3511可设置于该盘体351的两相对侧。该限位卡骨112设置于该雾化壳10上且从该雾化壳10的开口100沿轴向向远离该雾化壳10的方向延伸,并与该限位卡槽3511一一对应设置,装配时,该限位卡骨112可卡入该限位卡槽3511中,与该限位卡槽3511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可沿该盘体351的厚度方向穿设。该两个导电件36可并排设置,并可与该盘体351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具体地,该导电件36可以为铜片。通过将该导电件36设置为弹片结构,可使得转动时,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摩擦力更小,同时也便于实现自动化设计,减少焊线工序。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可不限于为铜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也不限于为片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36可包括第一抵接部361、第二抵接部362以及连接部36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361可用于与该导电构件27抵接,其可穿出该盘体351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361可以为朝远离该活动件35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抵接部361一端可与该连接部363连接,且与该连接部363弯折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抵接部362可用于与供电组件B的电极抵接,该第二抵接部可以为扁平的片状结构,其可贴设于该活动件35的底面,具体地,该第二抵接部362可贴设于该盘体351的底面。该第二抵接部362的一端可与该连接部363连接,且与该连接部363弯折设置。该连接部363可穿设于该盘体351上,且两端可分别与该第一抵接部361和该第二抵接部36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36的第一抵接部361延伸的方向相反。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导电件36的第一抵接部361延伸的方向可相同设置。
如图2、图4、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组件30还包括进气控制机构30c,该进气控制机构30c可与该导电结构30b集成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气控制机构30c可包括活动件35以及连通气道37,该活动件35与该导电结构30b的活动件35为同一个,在此不在赘述。该连通气道37设置于该活动件35上,该雾化壳10转动时,该活动件35转动可带动该连通气道37转动,进而可供外部气体进入雾化组件20中,或者通过该活动件35阻断外部气体进入雾化组件20中,进而可实现调控该雾化组件20的进气量。在本实施例中,该连通气道37可以为两个,该两个连通气道37可设置于该导电件36的两相对侧。该连通气道37包括气流通孔371,该气流通孔371设置于该活动件35上,且沿该活动件35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流通孔371可以为腰孔,通过将该气流通孔371设置为腰孔,可便于转动该盘体351时,从而可使得该气流通孔371与该供电组件B的支架43上的进气孔4321的覆盖面积发生变化,进而可便于调控进入该雾化组件20的进气量。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气流通孔371可不限于为腰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B可包括电池壳41、电池42以及支架43。该电池壳41可以呈筒状,且一端设置有装配口,用于供雾化器A部分插入。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气控制机构30c可置于该电池壳41中,具体地,该活动件35可置于该电池壳41中,并与该电池壳41过盈配合。该电池42可收容于该支架43上,其具有两个电极,该两个电极可通过该导电结构30b与该雾化组件20的导电构件27导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43可容置于该电池壳41中,用于支撑该电池42。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43可包括支架本体431、以及凸台432;该支架本体431内侧开设有容置槽4310,该容置槽4310可用于容置电池42。该凸台432设置于该支架本体431的一端,具体地,该凸台432设置于该支架本体431与该雾化底座21相对设置的一端。该活动件35的套接部352可套设于该凸台432上,其可与该套接部352配合,也即该活动件35与该支架43之间连接结构简单,可通过端面配合,进而可减小摩擦。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台432上设置有端面4320。该盘体351与端面4320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05mm,可以选择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的高度可以为0.05mm,从而可实现很大的吸阻,达到抽不动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30上可设置进气孔4321,该进气孔4321可以为两个,该两个进气孔4321可间隔设置于该凸台432上,且沿该凸台432的径向对称设置。该两个气流通孔371可与该两个连通气道37一一对应设置。当该雾化壳10转动时可带动该活动件35转动,进而可使得该连通气道37与该进气孔4321至少部分连通,或与该进气孔4321错位设置,也即该进气孔4321可被该盘体351遮挡住。该进气控制机构30c可充当气道开关,当该电子雾化装置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该雾化壳10打开该进气孔4321,在不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该雾化壳10关闭该进气孔4321,进而可起到防止误吸的作用,同时可防止冷凝液进入该支架43,减小冷凝液损坏设置于该支架43上主板的风险。
再如图1至图2所示,在不使用电子雾化装置(也即使用前或使用后),沿第一方向转动雾化壳10,该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孔225错位,也即该下液孔225被转盘31完全遮挡,此时储液腔13中的液态雾化介质无法从该下液孔225流入发热结构23。该导电件36均与该导电构件27错位(不接触),也即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则该供电组件B的自耗电可大大减小。该连通气道37可与该进气孔4321错位,也即该进气孔4321被盘体351完全遮挡,则气体无法从该连通气道37进入该进气柱2112,也即气体无法进入雾化组件20,从而可起到防误吸的作用。
再如图3至图4所示,该电子雾化装置使用时,沿第二方向转动雾化壳10,转动过程中,该导电件36均与该导电构件27接触,也即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的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在转动至导电件36均与该导电构件27接触的过程中,该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孔225部分连通,此时储液腔13中的液态雾化介质可从该下液孔225流入发热结构23。该连通气道37可与该进气孔4321部分连通,也即外部气体可从该进气孔4321进入再通过该连通气道37进入该雾化底座21的腔室2111,再从该进气柱2112进入雾化腔23中。当该导电件36均与该导电构件27完全接触导通,可继续沿第二方向转动雾化壳10,使得该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孔225完全连通,该连通气道37可与该进气孔4321完全连通。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转动雾化壳10至设定位置也可使得该导电件36均与该导电构件27接触,且该连通通道33与该下液孔225同时完全连通,该连通气道37可与该进气孔4321同时完全连通。
图13至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导电结构30b可设置于该供电组件B中,具体地,其可置于该电池壳41中,可在该电池壳41中转动设置,该套接部352可以省去,该盘体351可直接置于该支架43的凸台432的端面4320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盘体351可与该供电组件B同轴设置,具体地,该盘体351可与该凸台432同轴设置,且该盘体351的中心可位于该凸台432的轴线上。
图15至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导电结构30可不与该雾化壳10联动设置,且不限于通过转动实现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电路的通断。该导电结构30可通过径向滑动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20可包括径向方向,该盘体351可沿该雾化组件20的径向滑动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30可不限于沿该雾化组件20的径向滑动,其也可置于该电池壳41中,沿该供电组件B的径向滑动设置。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壳10上的限位卡骨112可以省去。
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盘体351上可设置手柄353,该手柄353可以为两个,该两个手柄353可设置于该盘体351的两相对侧,且可从该电池壳41穿出设置。该手柄353可与该盘体351一体成型,用于供用户推动该盘体351沿径向方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壳10上可设置第一穿孔111,该第一穿孔111可用于该手柄353穿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壳41上可设置第二穿孔411,该第二穿孔411可与该两个手柄353一一对应设置,用于供手柄353穿出。
再如图15至图16所示,不使用时(也即使用前或使用后),可推动其中一个手柄353,使得其中一个手柄353穿出的第二穿孔411的长度大于另一个手柄353穿出该第二穿孔411的长度,从而使得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错位(不接触),进而断开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的电路。
再如图17至图18所示,使用时,可推动其中一个手柄353,使得两个手柄353穿出该第二穿孔411的长度相当,从而可使得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接触,进而可接通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的电路。
图22至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其与该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导电结构25可不限于径向滑动,该导电结构25可以在该雾化组件20的轴向或供电组件B的轴向上滑动。
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中,该盘体351上可设置限位部354,该限位部354可以为柱状,且为中空结构,其可从该凸台432插入该支架本体431的端壁中,并与该支架本体431的端壁过盈配合,用于限制盘体351轴向滑动,避免该盘体351在径向方向移动。
再如图22至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结构还包括滑块38,该滑块38可滑动套设于该电池壳41上,且与该手柄353连接,具体地,其可设置插孔381,供手柄353插入固定,进而实现与该手柄353配合。通过在轴向上滑动该滑块38可带动该手柄353在轴向上滑动。
不使用时,可将滑块38向远离该雾化器A的一端滑动,进而可使得该导电件36与导电构件27不接触,进而断开该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的电路。
使用时,可将该滑块38向插设有该雾化器A一端滑动,进而可使得该导电件36与该导电构件27接触,从而将雾化组件20与该供电组件B之间的电路接通。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壳(10)、雾化组件(20)、以及保护组件(30);
所述雾化壳(10)包括储液腔(13);
所述雾化组件(20)设置于所述雾化壳(10)中,包括下液通道(2251);
所述保护组件(30)与所述雾化壳(10)联动设置,所述保护组件(30)包括下液控制机构(30a)以及进气控制机构(30c);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设置于所述储液腔(13)与所述下液通道(2251)之间;所述进气控制机构(30c)设置于所述雾化组件(20)远离所述储液腔(13)的一端;通过转动所述雾化壳(10)带动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调控所述储液腔(13)输出至所述下液通道(2251)的下液量以及带动所述进气控制机构(30c)调控所述雾化组件(20)的进气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包括转盘(31)以及设置于所述转盘(31)上的连通通道(33);
所述转盘(31)设置于所述储液腔(13)以及雾化组件(20)之间,通过所述雾化壳(10)转动带动转动,使得所述连通通道(33)与所述下液通道(2251)和所述储液腔(13)至少部分连通或者与所述下液通道(2251)完全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座(22),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雾化座(22)上;
所述下液通道(2251)设置于所述雾化座(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和所述雾化座(22)上设有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角度;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34)以及限位槽(226);所述限位柱(34)设置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上,所述限位槽(226)设置于所述雾化座(22)上,且与所述限位柱(34)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26)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与沿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转动的中心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10)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之间设有连接定位组件;
所述连接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定位柱(111)以及定位孔(311);所述连接定位柱(111)设置于所述雾化壳(10)的内侧壁且沿所述雾化壳(10)的轴向延伸;所述定位孔(311)设置于所述下液控制机构(30a)上,且与所述连接定位柱(111)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连接定位柱(111)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机构(30c)包括活动件(35)以及连通气道(37),所述连通气道(37)设置于所述活动件(35)上,通过所述雾化壳(10)转动带动所述活动件(35)转动,使得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连通气道(37)进入所述雾化组件(20)中或阻隔外部气体进入所述雾化组件(2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5)与所述雾化壳(10)同轴设置,所述活动件(35)的中心位于所述雾化壳(10)的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5)与所述雾化壳(10)上设有安装限位组件;
所述安装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卡槽(3511)以及限位卡骨(112);所述限位卡槽(3511)设置于所述活动件(35)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卡骨(112)设置于所述雾化壳(10)上且从所述雾化壳(10)的开口沿轴向向远离所述雾化壳(10)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限位卡槽(3511)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限位卡槽(3511)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气道(37)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上的气流通孔(37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孔(371)为腰孔。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A)以及与所述雾化器(A)连接的供电组件(B)。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B)包括支架(43),所述支架(43)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气孔(4321);
所述雾化器(A)的保护组件(30)包括进气控制机构(30c);所述进气控制机构(30c)包括活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件的连通气道(37),所述活动件(35)与所述雾化壳(10)联动设置,所述雾化壳(10)转动带动所述活动件(35)转动时,使得所述连通气道(37)与所述进气孔(4321)至少部分连通,或者与所述进气孔(4321)完全错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B)包括电池壳(41),所述进气控制机构(30c)设置于所述电池壳(41)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5)与所述电池壳(41)过盈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5)包括盘体(351)以及套接部(352),所述套接部(352)设置于所述盘体(351)上;
所述支架(43)包括支架本体(431)以及凸台(432);所述凸台(432)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431)的一端,且与所述套接部(352)配合;
所述凸台(432)上设有与所述套接部(352)配合的端面(4320);
所述盘体(351)与所述端面(4320)之间留设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05mm。
CN202221344460.2U 2022-05-31 2022-05-31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Active CN218354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460.2U CN2183546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460.2U CN2183546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4693U true CN218354693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4460.2U Active CN218354693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4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963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15801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18486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35469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35465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63532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83546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和导电结构
CN11502452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500551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502451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和导电结构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983567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903806U (zh) 电子雾化器
CN114587025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137180A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2073441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75U (zh) 电子雾化系统
CN220000790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98667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座
CN2178267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7938761U (zh) 转换开关和雾化装置
CN111493360A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595837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164274U (zh)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