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274U -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274U
CN218164274U CN202220958370.6U CN202220958370U CN218164274U CN 218164274 U CN218164274 U CN 218164274U CN 202220958370 U CN202220958370 U CN 202220958370U CN 218164274 U CN218164274 U CN 218164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atomizer
electrode
host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83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林
贾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83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该主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该主机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至少两个供电组及控制电路;其中,至少两个供电组分别用以与雾化器电连接;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至少两个供电组;其中,每个供电组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供电电极,每个供电组提供给雾化器不同的供电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对应的供电组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该主机能够根据雾化器与对应供电组的导通即可对雾化器进行识别,从而自动输出导通的供电组所对应的供电电压,进而使与之连接的雾化器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且该主机所对应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成本较低,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和主机;其中,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主机与雾化器连接,用于向雾化器提供电能。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的雾化器可以注不同口味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配置不同阻值的发热元件。因而,主机必须根据不同的雾化器输出不同的电压,才能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
而在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不同口味的雾化器和/或不同阻值的发热元件所对应的雾化器,在收纳存放过程及使用过程中极容易混淆,这就造成用户极易将不匹配的雾化器和主机组装;这样不仅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而且缩短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用户体验差。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雾化器内部增加芯片来记录雾化器的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对雾化器的信息进行读取从而识别雾化器。然而,这种识别技术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成本较高,工艺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的成本较高,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主机。该主机包括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该主机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至少两个供电组,分别用以与雾化器电连接;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其中,每个所述供电组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供电电极,每个所述供电组提供给所述雾化器不同的供电电压,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对应的所述供电组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所述雾化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中的各所述供电电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各所述供电电极在与所述轴线相垂直的径向上呈直线型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中的各所述供电电极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各所述供电电极在与所述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呈矩阵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供电组中的四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设置于矩形的一角上,且对角线上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为一个所述供电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供电组中的四个所述供电电极两两嵌套设置,且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为不同所述供电组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彼此相绝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为导电环和弹针,所述导电环套设于所述弹针的外周且彼此共轴线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针用以电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一端高出于所述导电环用以电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环和所述弹针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上述所涉及的主机,其中,所述雾化器与所述主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供电组的两个供电电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包括:底座;支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并配合形成有雾化腔;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第一接电电极和第二接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陶瓷件及第一电热元件,所述第一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陶瓷件处并分别与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或,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纤维件及第二电热元件,所述第二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纤维件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主机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主机内的其余所述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主机内的其余所述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所述雾化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供电组和第二供电组;所述第一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组的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组和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四个供电电极呈直线型分布;其中,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第三供电电极之间的距离;或,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第四供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之间的电路通路由一组所述供电组与所述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侧壁的外侧设有储液槽;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出气口,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出气口的出气通道;其中,所述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储液槽之间,所述储液槽的槽口沿与所述底座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朝向所述出气口所在的方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嵌入部和与所述嵌入部连接的盖部,所述盖部位于所述底座外,并抵接于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出气口的端部,且所述盖部与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储液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系统。该电子雾化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每一所述雾化器对应的加热功率不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主机,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至少两个雾化器中的其中之一连接,以形成电子雾化装置;其中,所述雾化器与所述主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供电组的两个供电电极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芯包括导液陶瓷件及第一电热元件,所述第一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陶瓷件处,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另一个所述雾化器的雾化芯包括导液纤维件及第二电热元件,所述第二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纤维件处,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主机还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以对位连接所述第二磁性件;且不同的所述雾化器所对应的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不同;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根据所述磁力大小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所述雾化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该主机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供电组,并使每个供电组提供给雾化器不同的供电电压;同时,通过设置与至少两个供电组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使控制电路根据对应的供电组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该主机能够根据雾化器与对应供电组的导通即可对雾化器进行识别,从而自动输出导通的供电组所对应的供电电压,进而使与之连接的雾化器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同时,通过雾化器与对应供电组的导通对雾化器进行识别的方式,能够使与该主机对应连接的雾化器无需另外设置芯片,也无需在该主机上设置识别芯片信息的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成本,且主机与雾化器插接即可使用,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C-C向剖视图;
图3a为图2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D-D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与底座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D-D向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主机的C-C向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四个供电电极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雾化器上两个接电电极的一种分布方式示意图;
图10为雾化器上两个接电电极的另一种分布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C-C向剖视后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a,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拆解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的C-C向剖视图;图3a为图2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拆解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该电子雾化装置10可用于医疗、美容、电子烟、家电等技术领域,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该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雾化器1和主机2。其中,雾化器1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为某种药品分散于液态溶剂中形成的药液、添加香气成分的油类或者其它任何适合于电子雾化的液体。主机2与雾化器1电连接,用于向雾化器1供电。主机2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机2的具体结构与功能。
请参阅图3a至图5,其中,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中雾化器的D-D向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与底座连接后的示意图。如图3a至图5所示,雾化器1包括第一壳体11、底座12、支架13以及雾化芯14。其中,第一壳体11形成有吸嘴111、与吸嘴111连通的气道112、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113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侧壁的外侧的第一防呆结构114。底座1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且底座12的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储液结构,用于存储气溶胶冷凝液。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储液结构为设置于底座12的侧壁的外侧的储液件。储液件可为吸液棉;比如海绵、棉布等。
支架13设置于第一壳体11内,且如图4所示,支架13包括相互连接的嵌入部131和盖部132。支架13的嵌入部131插设于底座12内,并与底座12配合形成雾化腔,雾化腔位于底座12的侧壁的内侧,并与储液结构相隔离,即雾化腔与储液结构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嵌入部131的侧壁的至少部分与底座12的侧壁间隔设置,以界定出第一出气通道1311,第一出气通道1311与气道112连通,雾化腔内雾化形成的气溶胶经由第一出气通道1311流出至气道112。进一步地,第一出气通道1311还与储液结构连通;这样用户每次抽吸气溶胶后,残留在气道112、第一出气通道1311以及雾化腔内的气溶胶,其形成的冷凝液较易流动至储液结构进行存储,有效降低了气溶胶冷凝液发生泄漏问题的概率。具体的,第一出气通道1311及储液结构的数量均可为两个,两个第一出气通道1311与两个储液结构沿底座12的径向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尽可能地使从第一出气通道1311流出的气溶胶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液均能够存储于储液结构内,减弱漏液风险。
请继续参阅图4,盖部132位于底座12外,并与底座12的侧壁朝向盖部132的端部抵接;且盖部132与底座12的侧壁抵接的位置形成有缺口1321,缺口1321连通第一出气通道1311和储液结构。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盖部132还设有引流壁,引流壁设置于缺口1321的至少一侧,引流壁自第一出气通道1311延伸至储液结构之上,用于将冷凝液导流至储液结构。具体的,底座12的侧壁的端部抵接于引流壁上,引流壁上设有导液面,导液面连接第一出气通道1311的壁面,以将第一出气通道1311的壁面上的冷凝液导流至底座12的侧壁外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缺口1321也可由底座12的侧壁的端部朝向背离盖部132的方向凹陷形成;或者,由底座12的侧壁的端部朝向背离盖部13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弧形槽,盖部132的与底座12的侧壁的端部抵接的位置朝向背离底座1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配合形成该缺口1321。
上述通过将缺口1321设置在盖部132与嵌入部131的连接处,不仅容易制造,且在用户停止抽吸后,残留的气溶胶能够快速从该缺口1321处流出并形成冷凝液以储存于该储液结构内,有效降低了残留气溶胶从底座12或支架13的其它间隙溢流出形成冷凝液,导致漏液问题发生的概率。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4,盖部132还形成有第二出气通道1327、第三出气通道1328以及出气口1322。其中,第二出气通道1327沿盖部132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出气通道1327的第一端与第一出气通道1311相连通,第二出气通道1327的第二端与第三出气通道1328相连通;第三出气通道1328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延伸并连通出气口1322;第一出气通道1311、第二出气通道1327以及第三出气通道1328形成雾化器1的出气通道。其中,出气口1322位于盖部132背离嵌入部131的一端,并与气道112连通,雾化腔内雾化形成的气溶胶依次经由雾化腔、出气通道、出气口1322、气道112以及吸嘴111流出。其中,通过设置延伸的第二出气通道1327和第三出气通道1328,能够延长气溶胶到达吸嘴111的路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气溶胶的温度,以避免发生抽吸烫嘴的问题。
如图4所示,雾化芯14位于嵌入部131内,并位于两个第一出气通道1311之间,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第一出气通道1311具体位于雾化芯14和储液结构之间。其中,雾化芯14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与现有雾化器1中的雾化芯14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相同或相似,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即可,雾化芯14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储液结构为设置于底座12的侧壁的外侧的储液槽121,储液槽121的槽口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朝向出气口1322所在的方向设置;且储液槽121通过盖部132上的缺口1321连通第一出气通道1311,即缺口1321连通出气通道和储液槽121。如此,在雾化器1竖向放置,且吸嘴111朝上时,只有在冷凝液集满整个储液槽121,冷凝液才有可能从储液槽121的槽口溢流出去,存储空间较大,集液量较多。而可以理解的是,若将储液槽121的槽口朝向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设置,冷凝液只要淹没储液槽121的底壁(即,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储液槽121远离盖部132的侧壁)则有可能发生冷凝液溢流问题,冷凝液的存储量较小。因此,相比于将储液槽121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设置的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气溶胶冷凝液容易存储至储液槽121内,不容易泄漏出去,大大降低了冷凝液发生漏液问题的概率。
另外,上述通过使储液槽121朝向出气口1322的一侧不设置顶壁,即直接形成敞开的槽口,相比于储液槽121朝向出气口1322的一侧设置顶壁,在顶壁上开设通孔以供从缺口1321流出的气溶胶冷凝液流入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由于槽口的口径较大于通孔的孔径,槽口与缺口1321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之间的对准较易实现,对储液槽121的加工要求较低,能够有效保证从缺口1321流出的气溶胶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直接通过槽口流入至储液槽121内,避免了通孔与缺口1321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没有对准,气溶胶冷凝液在储液槽121的顶壁上流动而发生漏液的问题。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储液槽121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朝向出气口1322的一侧也可设置有顶壁,即没有槽口,以形成一封闭腔体。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雾化器1倾斜放置时存储于储液槽121内的冷凝液从槽口漏出的问题发生。在该实施例中,可直接在共用侧壁122上开孔以连通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也可在储液槽121的顶壁对应缺口1321的位置开孔以连通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
具体的,如图4所示,底座12的侧壁的部分为共用侧壁122,该共用侧壁122兼做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的一侧壁。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缺口1321具体开设于盖部132的与共用侧壁122抵接的位置,以直接将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连通。上述通过使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共用一侧壁,既可以节省成本,且相比于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沿底座12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方案,储液槽121和第一出气通道1311沿底座12的横向方向的直线距离较短,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第一出气通道1311内的气溶胶冷凝液流经缺口1321达到储液槽121的路径,以减少残留的气溶胶在缺口1321内的冷凝,进而避免气溶胶冷凝液堵塞缺口1321的问题发生。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雾化器1发生漏液的风险;如图5所示,底座12的侧壁的外侧还设有若干积液槽123,若干积液槽123的槽口面向第一壳体11设置,且若干积液槽123分别与储液结构相连通。这样在积液槽123内的冷凝液量较多时,能够使积液槽123内的冷凝液流入至储液结构,避免从积液槽123的槽口流出导致漏液的问题。具体的,若干积液槽123均匀分布于储液结构的两侧,且每一侧的积液槽123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间隔设置。
如图5所示,支架13的盖部132还设有换气孔1324和与换气孔1324连通的换气槽1323;其中,换气孔1324位于盖部132背离底座12的一侧,并连通盖部132背离底座12的一侧空间;换气槽1323设于盖部132的外周,并通过换气孔1324与储液腔113连通,用于储液腔113的换气,以维持储液腔113内外的气压平衡,便于下液。换气槽1323还开设有通气口1325,换气槽1323通过通气口1325与储液结构连通,以在储液腔1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漏至换气槽1323内时,能够使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通气口1325流入至储液结构进行存储;或者,在换气槽1323内出现气溶胶冷凝液时,使这些冷凝液能够通过通气口1325流入至储液结构进行存储,从而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或者冷凝液堵塞换气槽1323,导致无法换气的问题发生。同时能够防止换气槽1323内的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压差作用下被外部气体推动到储液腔113内而影响储液腔1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致其变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抽吸口感的问题发生。
具体的,如图5所示,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换气槽1323所在位置的高度高于储液结构所在位置的高度;这样便于换气槽132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流入至储液结构。进一步地,通气口1325所在位置的高度也高于储液结构所在位置的高度;如此,通气口1325不容易被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气溶胶冷凝液堵塞,换气槽1323内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或冷凝液更容易流入到储液结构内。
具体的,沿换气槽1323的气流方向,换气槽1323的横向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或换气槽1323靠近储液腔113的部分的横向截面面积大于换气槽1323远离储液腔113的部分的横向截面面积。这样换气槽1323不容易被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堵塞,换气效果更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气槽1323包括沿盖部132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凹槽132a及至少一条第二凹槽132b,第一凹槽132a及第二凹槽132b分别朝向盖部132的中心位置凹陷,且第一凹槽132a连通至换气孔1324,至少一条第二凹槽132b与第一凹槽132a及储液结构分别相连通,并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位于至少一条第一凹槽132a与储液结构之间;且第一凹槽132a的横向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凹槽132b的横向截面面积;这样能够防止第一凹槽132a被堵塞,影响换气槽1323的换气效果。其中,第一凹槽132a的沿支架13背离底座12的方向的面积范围可大于0.6mm。
具体的,如图5所示,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32a、相邻两个第二凹槽132b以及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32a和第二凹槽132b之间通过连通孔1326连通。其中,相邻两个连通孔1326以及连通孔1326与通气口1325之间可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错位设置。
当然,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个连通孔1326与通气口1325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也可对齐;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凹槽132a内的冷凝液体顺畅流到第二凹槽132b,并经由通气口1325流至储液槽121进行存储,防止第一凹槽132a和/或第二凹槽132b内的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堵塞换气槽1323或者被外部气体推动到储液腔113内而影响储液腔11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致其变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抽吸口感。可以理解的是,未被用户抽吸的气溶胶流动至储液槽121、积液槽123及换气槽1323后形成冷凝液存储于这些槽中,当换气槽1323被这些冷凝液填充满时,会影响换气槽1323的换气效果;且在压差作用下,气体会以最短的路线到达换气孔1324,此时,换气槽1323内的部分冷凝液会被气体推动到储液腔113内,因此,尽可能使气体走直线才能够减少气体推动冷凝液而破坏换气效果。
在具体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5,若干积液槽123中的至少一个积液槽123的槽壁上设置有连接槽1231,积液槽123通过连接槽1231和连通孔1326与第二凹槽132b和第一凹槽132a相连通;这样可以使第一凹槽132a以及第二凹槽132b内的冷凝液或泄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连通孔1326和连接槽1231进一步流出至积液槽123进行存储,以进一步防止换气槽1323发生堵塞的问题,使换气槽1323换气更加通畅。
具体的,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若干积液槽123均位于第二换气槽1323的下方,若干积液槽123的每一槽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1231,且同一侧的若干连接槽1231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S对齐,以使从换气槽1323流入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顺畅地通过连通积液槽123与储液结构的通孔,流入至储液结构进行存储;这样在从换气槽1323流入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量较多时,能够尽可能地避免这些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在积液槽123处发生漏液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槽1323也可沿盖部132的周向呈螺旋状环绕于盖部132的侧壁的外侧,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只要沿换气槽1323的气流方向,换气槽1323的横向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或换气槽1323靠近储液腔113的部分的横向截面面积大于换气槽1323远离储液腔113的部分的横向截面面积即可。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该雾化器1还包括密封座15、密封盖16、第一接电电极17、第二接电电极18、第一磁性件19以及密封圈。其中,密封座15设置于雾化芯14和嵌入部131之间,用于密封雾化芯14与嵌入部13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从储液腔113进入至雾化芯14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二者之间的缝隙流出的现象发生。密封盖16盖设于盖部132背离嵌入部131的一端,且密封盖16的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与盖部132的侧壁之间,以密封储液腔113,防止漏液。第一接电电极17和第二接电电极18与雾化芯14电连接并分别用于与主机2上的供电组20电连接,以实现雾化器1和主机2之间的电连接。第一磁性件19设置于底座12背离支架13的一端,用于与主机2上的第二磁性件24(见下图6)配合,以将雾化器1和主机2固定牢固。第一磁性件19和第二磁性件24可为磁体。其中,密封座15、密封盖16、第一接电电极17以及第二接电电极18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现有雾化器1中的相关部件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通过设置底座12和支架13,在底座12的侧壁的外侧设置储液结构,并使支架13与底座12配合形成连通雾化腔和支架13出气口1322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雾化芯14和储液结构之间,且连通储液结构;这样残留的气溶胶冷凝液较易经由出气通道流动至储液结构进行存储,有效降低了气溶胶冷凝液发生泄漏问题的概率。
如图1至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D-D向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主机2,该主机2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10。该主机2包括第二壳体21、固定架22、电源23以及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供电组20、控制电路(图未示)、第二磁性件24。其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固定架22设置于第二壳体21内,并与第二壳体21界定出电源容纳腔和对接槽。电源23收容于电源容纳腔内并与多个供电组20分别连接。电源23可为电池。
至少两个供电组20分别用以与插接于对接槽内的雾化器1电连接,以在通电时对雾化器1进行供电。在雾化器1与主机2组装之后,对应电子雾化装置10的电路通路具体可由一组供电组20与第一接电电极17以及第二接电电极18组成。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供电组20相互独立是指当其中一组供电组20对雾化器1进行供电时,另一组供电组20不参与对雾化器1进行供电,即两个供电组20是单独给雾化器1供电。
其中,如图3b所示,每个供电组20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供电电极,即其中一个供电电极电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另一个供电电极电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每个供电电极的部分均延伸至对接槽内以与雾化器1抵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每个供电组20提供给雾化器1不同的供电电压;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至少两个供电组20;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对应的供电组20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1。该主机2能够根据雾化器1与对应供电组20的导通即可对雾化器1进行识别,从而自动输出导通的供电组20所对应的供电电压,进而使与之连接的雾化器1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同时,通过雾化器1与对应供电组20的导通对雾化器1进行识别的方式,能够使与该主机2对应连接的雾化器1无需另外设置芯片,也无需在该主机2上设置识别芯片信息的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成本,且主机2与雾化器1插接即可使用,便于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至少两个供电组20中的各供电电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各供电电极在与轴线相垂直的径向上呈直线型分布。其中,供电电极的轴线与沿与底座12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方向平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中主机2的C-C向剖视图;供电组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供电组20分别定义为第一供电组和第二供电组;第一供电组中的两个供电电极分别为第一供电电极26和第二供电电极27;第二供电组中的两个供电电极分别为第三供电电极28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第一供电组和第二供电组中的四个供电电极两两嵌套设置,且嵌套设置的两个供电电极分别为不同供电组20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电极。即第一供电电极26与第三供电电极28套设,第二供电电极27与第四供电电极29套设;这样不仅能够使产品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且供电电极对称分布,方便成型和组装。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嵌套设置的两个供电电极彼此相绝缘,以防止雾化器1与不匹配的供电电极电连接。具体的,嵌套设置的两个供电电极可间隔设置,或者进一步在二者之间设置绝缘环31。在具体实施例中,嵌套设置的两个供电电极分别为导电环和弹针,导电环套设于弹针的外周且彼此共轴线设置。绝缘环31设置于导电环和弹针之间。具体的,为了防止雾化器1与不匹配的供电电极电连接,弹针用以电连接雾化器1的一端,高出于导电环用以电连接雾化器1的一端。当然,也可以是弹针用以电连接雾化器1的一端,低于导电环用以电连接雾化器1的一端;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只要二者用以电连接雾化器1的一端沿与第二壳体的横向截面垂直的纵向方向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即可。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四个供电电极的分布示意图;至少两个供电组20中的各供电电极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各供电电极在与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呈矩阵分布。这样能够使各个供电电极的分布更加紧凑,有利于产品小型化。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主机2上供电组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供电组和第二供电组;两个供电组20中的四个供电电极分别设置于矩形的一角上,且对角线上的两个供电电极为一个供电组20;即第一供电电极26与第二供电电极27在一对角线上,第三供电电极28与第四供电电极29在另一对角线上。这样不仅结构较为紧凑,且能够基于四个供电电极的分布方式将对接槽的形状也设置成对应的矩形形状,这样雾化器1在插入对接槽后,无需防呆结构也可实现对应连接,成本较低;且雾化器1插入对接槽即可实现与对应供电组20的电连接,无需对雾化器1与对应供电组20之间的位置进行校准,组装较为便捷。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与第一供电组的第一供电电极26与第二供电电极27对应连接的雾化器1上的第一接电电极17和第二接电电极18的分布方式可参见图9,图9为雾化器1上两个接电电极的一种分布方式示意图。与第二供电组的第三供电电极28与第四供电电极29对应连接的雾化器1上的第一接电电极17和第二接电电极18的分布方式可参见图10,图10为雾化器1上两个接电电极的另一种分布方式示意图。
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机2还包括第二防呆结构25。第二防呆结构25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内部,并位于对接槽内,雾化器1通过第一防呆结构114与第二防呆结构25的配合插接于主机2内,以对雾化器1和主机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防止装反,便于雾化器1上的接电电极与主机2上的供电电极对齐,以实现二者的有效电连接,并输出相应的供电电压。其中,第一防呆结构114和第二防呆结构25可为滑槽与滑轨的组合,或者凸起与凹坑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其中,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2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2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雾化器1与主机2组装后,雾化器1的第一接电电极17电连接主机2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组20的第一供电电极26,第二接电电极18电连接其中一个供电组20的第二供电电极27以及主机2内的其余供电组20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此时,控制电路根据其中一个供电组20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主机2内的其余供电组20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的导通检测到回路信息,并进一步基于该回路信息切换供电电压以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1。该电子雾化装置10能够根据特定供电组20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以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较佳的雾化效果;同时无需更换主机2即可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具体的,如图11所示,以主机2上包括两个供电组20,两个供电组20的四个供电电极,四个供电电极:第一供电电极26、第二供电电极27、第三供电电极28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呈直线型分布,且第一供电电极26和第二供电电极27位于第二供电组的两侧,第一供电电极26与第四供电电极29相邻设置为例。第一接电电极17与第一供电电极26电连接;第二接电电极18的长度大于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27与第二供电组中的第三供电电极28之间的距离,第二接电电极18与第二供电电极27电连接的同时,进一步与第三供电电极28电连接。
或者,如图12所示,第二接电电极18的长度大于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27与第二供电组中的第四供电电极29之间的距离;第二接电电极18与第二供电电极27电连接的同时,进一步与第三供电电极28电连接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均电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上的两个接电电极与主机2上的四个供电电极的连接示意图;第一供电电极26、第二供电电极27、第三供电电极28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呈矩形分布或其它不规则图形分布,第二接电电极18的横向截面面积大于第二供电电极27、第三供电电极28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围设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以使第二接电电极18与第二供电电极27电连接的同时,进一步与第三供电电极28电连接以及第四供电电极29均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机2,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供电组20,并使每个供电组20提供给雾化器1不同的供电电压;同时,通过设置与至少两个供电组20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使控制电路根据对应的供电组20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1。该主机2能够根据雾化器1与对应供电组20的导通即可对雾化器1进行识别,从而自动输出导通的供电组20所对应的供电电压,进而使与之连接的雾化器1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并延长雾化器1及对应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雾化器1与对应供电组20的导通对雾化器1进行识别的方式,能够使与该主机2对应连接的雾化器1无需设置芯片,也无需在该主机2上设置识别芯片信息的结构,有效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成本,且主机2与雾化器1插接即可使用,便于用户使用。
当然,该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密封圈、进气孔、出液孔等其它结构,这些结构具体可参见现有电子雾化装置10中的相关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系统。该电子雾化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雾化器1和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主机2。其中,主机2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雾化器1中的其中之一连接,以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每一雾化器1的阻值不同,各自对应的加热功率不同,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雾化器1与主机2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组20的两个供电电极电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系统包括两个雾化器1,分别为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其中,第一雾化器的阻值为0.8Ω-1.3Ω;第二雾化器的阻值为0.8Ω-1.0Ω,且第一雾化器的阻值大于第二雾化器的阻值。如图2所示,第一雾化器的雾化芯14包括导液陶瓷件141及第一电热元件142;导液陶瓷件141可为多孔陶瓷,第一电热元件142附着在导液陶瓷件141处,用于与第一接电电极17和第二接电电极18电连接,以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第一电热元件142可为发热膜或发热网。
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沿C-C向剖视后的拆解示意图;第二雾化器的雾化芯14包括导液纤维件143及第二电热元件144;其中,导液纤维件143可为吸液棉;第二电热元件144附着在导液纤维件143处,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第二电热元件144可为发热网。通过第一雾化器与第二雾化器的配合,因而可以满足用户对不同口味及不同口感的要求。
在具体实施例中,不同的雾化器1所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9与第二磁性件24之间的磁力不同;这样能够依靠磁力的不同实现两种雾化器1与主机2上供电电极的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进一步根据磁力大小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雾化器1;这样能够进一步确认雾化器1与主机2供电组20的匹配情况,以防止雾化器1装错的问题发生,从而有效保证对应雾化器1的雾化效果。
该电子雾化系统中的主机2能够适用于与加热不同口味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器1或配置不同阻值的电热元件的雾化器1进行适配,适用范围较大,能够满足用户抽吸不同雾化芯14的需求;其中,不同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口味不同,材质不同或者种类不同等。同时,该主机2无需另外设置识别芯片,主机2也能根据对应供电电极的通断输出不同的电压,从而达到较佳的雾化效果;相比于设置识别芯片的方案,不仅成本低,且便于用户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主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独立设置的至少两个供电组,分别用以与雾化器电连接;
控制电路,分别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
其中,每个所述供电组包括极性相反的两个供电电极,每个所述供电组提供给所述雾化器不同的供电电压,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对应的所述供电组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所述雾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中的各所述供电电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各所述供电电极在与所述轴线相垂直的径向上呈直线型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供电组中的各所述供电电极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各所述供电电极在与所述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呈矩阵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供电组中的四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设置于矩形的一角上,且对角线上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为一个所述供电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供电组中的四个所述供电电极两两嵌套设置,且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为不同所述供电组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彼此相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嵌套设置的两个所述供电电极分别为导电环和弹针,所述导电环套设于所述弹针的外周且彼此共轴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针用以电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一端高出于所述导电环用以电连接所述雾化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和所述弹针之间设置有绝缘环。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主机,其中,所述雾化器与所述主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供电组的两个供电电极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底座;
支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并配合形成有雾化腔;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第一接电电极和第二接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其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陶瓷件及第一电热元件,所述第一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陶瓷件处并分别与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或,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纤维件及第二电热元件,所述第二电热元件附着在所述导液纤维件处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主机中的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主机内的其余所述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其中一个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主机内的其余所述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的导通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给所述雾化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第一供电组和第二供电组;所述第一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组的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组的第二供电电极以及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至少一个供电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组和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四个供电电极呈直线型分布;
其中,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第三供电电极之间的距离;或,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组中的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组中的第四供电电极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之间的电路通路由一组所述供电组与所述第一接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接电电极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壁的外侧设有储液槽;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出气口,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出气口的出气通道;其中,所述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雾化芯和所述储液槽之间,所述储液槽的槽口沿与所述底座的周向垂直的纵向朝向所述出气口所在的方向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嵌入部和与所述嵌入部连接的盖部,所述盖部位于所述底座外,并抵接于所述底座的侧壁所述出气口的端部,且所述盖部与所述底座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储液槽。
18.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主机,被配置为可选择性地与所述至少两个雾化器中的其中之一连接,以形成电子雾化装置;其中,所述雾化器与所述主机中的一个所述供电组的两个供电电极电连接。
CN202220958370.6U 2022-04-24 2022-04-24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Active CN218164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370.6U CN218164274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370.6U CN218164274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274U true CN218164274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8370.6U Active CN218164274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91051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3100485A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143066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281469U (zh) 一次性雾化装置
CN216674684U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218164274U (zh)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7658175U (zh) 电子雾化系统
CN218457272U (zh) 电子雾化系统
CN114732159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85379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提供系统
CN21765817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7154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37248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77473U (zh) 雾化组件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7226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9422219U (zh) 雾化装置
CN215270585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6853813U (zh)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8978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23959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