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7035U - 鞍管组件及单车 - Google Patents

鞍管组件及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7035U
CN218317035U CN202120770682.XU CN202120770682U CN218317035U CN 218317035 U CN218317035 U CN 218317035U CN 202120770682 U CN202120770682 U CN 202120770682U CN 218317035 U CN218317035 U CN 218317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pipe
tube
mounting plate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06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06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7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7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7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鞍管组件及单车。鞍管组件包括鞍管、鞍座安装板、缓冲管及减震弹性件;缓冲管的上端与鞍座安装板固定连接,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内;减震弹性件设置于鞍管内,且减震弹性件的上端用于支撑缓冲管。该鞍管组件,通过鞍座安装板将鞍座安装在缓冲管上,可在前后方向上对鞍座限位,且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内,可避免缓冲管带动鞍座绕鞍管转动,进而可在周向上对鞍座限位,可见该鞍管组件在实现减震的前提下可实现对鞍座全方位的限位,具有稳定可靠性,无需利用夹紧结构将鞍座安装在鞍管上,可以避免夹紧结构由于受力过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鞍座松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鞍管组件及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鞍管组件及单车。
背景技术
鞍管作为自行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来将鞍座支撑在自行车车体上。目前现有的鞍管上通常配置有减震弹性件,以实现对自行车车体的减震,提高骑行舒适度。其中减震鞍管为单根独立式减震结构并通过夹持结构与鞍座相连,然而夹持结构由于受力较大,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导致鞍座无法牢固地安装至鞍管上。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减震鞍管的用于固定鞍座的夹持结构由于受力较大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鞍管组件及单车。
一种鞍管组件,包括:鞍管、鞍座安装板、缓冲管及减震弹性件;
所述缓冲管的上端与所述鞍座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鞍管内,所述减震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缓冲管。
上述鞍管组件,通过鞍座安装板将鞍座安装在缓冲管上,可在前后方向上对鞍座限位,且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内,可避免缓冲管带动鞍座绕鞍管转动,进而可在周向上对鞍座限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通过鞍座安装板与缓冲管的配合,在实现减震的前提下可实现对鞍座全方位的限位,具有稳定可靠性,无需利用夹紧结构将鞍座安装在鞍管上,可以避免夹紧结构由于受力过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鞍座松动的问题,且鞍管组件的结构简单,节省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座安装板上具有多个螺纹件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件安装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鞍座的前后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座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导向件,所述缓冲管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导向件安装于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安装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板与导向管,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鞍座安装板连接,所述导向管的管腔与所述安装口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座安装板沿所述鞍座的前后方向设置有增强凹槽,所述增强凹槽向下从所述鞍座安装板凸出,所述安装口开设在所述增强凹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弹性件为减震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设置所述鞍管内的内管,所述减震弹性件径向限位于所述内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鞍管上端内的轴套及设置于所述鞍管下端内的定位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定位套配合将所述内管夹紧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缓冲管的下端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上端相抵,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套的上端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的横截面的外廓形状均为多边形,所述轴套的内廓与所述缓冲管的外廓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能够向上移动直至与所述轴套的下端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锁紧盖,所述锁紧盖将所述轴套压设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缓冲管的下端穿过所述锁紧盖及所述轴套与所述减震弹性件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鞍管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套的底壁上具有旋转操作槽。
一种单车,所述单车包括鞍座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鞍管组件,所述鞍管组件的鞍座安装板与所述鞍座连接。
上述单车,通过鞍管组件的鞍座安装板将鞍座安装在缓冲管上,可在前后方向上对鞍座限位,且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内,可避免缓冲管带动鞍座绕鞍管转动,进而可在周向上对鞍座限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通过鞍座安装板与缓冲管的配合,在实现减震的前提下可实现对鞍座全方位的限位,具有稳定可靠性,无需利用夹紧结构将鞍座安装在鞍管上,可以避免夹紧结构由于受力过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鞍座松动的问题,且鞍管组件的结构简单,节省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鞍座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自身内部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远离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壁上具有提拉槽,且所述提拉槽的槽口贯穿所述鞍座的底壁;
所述鞍座安装板的靠近所述提拉槽的一端设置有增强板,所述增强板插入至所述鞍座中并搭接于所述凸台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至鞍座上的鞍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至鞍座上的鞍座组件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0、鞍管组件;100、鞍管;200、鞍座安装板;200a、螺纹件安装孔;200b、增强凹槽;210、安装导向件;220、增强板;300、缓冲管;310、限位盘;400、减震弹性件;500、内管;600、轴套;700、定位套;700a、旋转操作槽;800、锁紧盖;20、鞍座;20a、提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鞍管组件1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该鞍管组件10包括:鞍管100、鞍座安装板200、缓冲管300及减震弹性件400;缓冲管300的上端与鞍座安装板200固定连接,缓冲管300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100内;减震弹性件400设置于鞍管100内,减震弹性件400用于支撑缓冲管300。
其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鞍管组件10用于将鞍座20安装在单车上并可实现对单车车体的减震,其中鞍管组件10的鞍座安装板200与鞍座20相连。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单车包括但不限于自动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可供用户乘坐的座椅的车辆。
如上所述的鞍管组件10,通过鞍座安装板200将鞍座20安装在缓冲管300 上,可在前后方向上对鞍座20限位,且缓冲管300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100 内,可避免缓冲管300带动鞍座20绕鞍管100转动,进而可在周向上对鞍座20 限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10,通过鞍座安装板200与缓冲管300的配合,在实现减震的前提下可实现对鞍座20全方位的限位,具有稳定可靠性,无需利用夹紧结构将鞍座20安装在鞍管100上,可以避免夹紧结构由于受力过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鞍座20松动的问题,且鞍管组件10的结构简单,节省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鞍座安装板200上具有多个螺纹件安装孔200a。鞍座安装板200可采用螺纹件与鞍座20连接,其中螺纹件安装孔200a用于使螺纹件穿设,如此便于鞍管组件10、鞍座20的拆装。作为一种示例,鞍座20内设置有多个螺柱,螺柱贯穿鞍座20的底壁,螺纹件的螺杆穿过对应的螺纹件安装孔200a与对应的螺柱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螺柱的数目与分布位置均与螺纹件安装孔200a的相同。关于螺纹件安装孔200a的数目及分布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制,示例地,如图1所示,鞍座安装板200上设置4个螺纹件安装孔200a,这4个螺纹件安装孔200a围绕于缓冲管300上端的四周并分布在鞍座安装板200的4个角部。
可选地,螺纹件安装孔200a为条形孔,条形孔沿鞍座20的前后方向延伸。如此在前、后方向上可微调鞍座安装板200与鞍座20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便鞍座安装板200上的螺纹件安装孔200a的分布位置与鞍座20底壁上的螺柱的分布位置不一致的话,也能保证螺纹件穿过每个螺纹件安装孔200a与对应的螺柱的螺纹连接。其中,螺纹件安装孔200a可以矩形孔、矩形孔与半圆形孔相组合的结构或其他异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鞍座安装板200上设置有安装口;如图2 及图5所示,鞍座安装板200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导向件210,缓冲管300的上端穿过安装导向件210安装于鞍座安装板200的安装口处。缓冲管300的上端可通过安装导向件210的导向快速插入至鞍座安装板200上的安装口内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鞍座安装板200上的安装口的形状与缓冲管30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示例地,鞍座安装板200上的安装口的形状与缓冲管300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多边形。其中,缓冲管300的上端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于鞍座安装板200的安装口处。
具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导向件210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板与导向管,固定板与鞍座安装板200连接,导向管的管腔与安装口相对应。可选地,固定板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等方式与导向管连接。固定板采用螺纹件或焊接等方式与鞍座安装板200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鞍座安装板200 沿鞍座20的前后方向设置有增强凹槽200b,增强凹槽200b向下从鞍座安装板 200凸出,安装口开设在增强凹槽200b的槽底。如此,可以增大鞍座安装板200 的强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前、后方向均以图1所示出的前、后方向为准。
可选地,增强凹槽200b的中轴线与鞍座安装板200的中轴线相重合,增强凹槽200b由前至后可分为3个区域,前、后区域的形状为一字形,中间区域的形状为圆形且直径大于前、后区域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减震弹性件400为减震弹簧,该类减震弹性件400易获取,且价格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鞍管组件10还包括设置鞍管100内的内管500,减震弹性件400径向限位于内管500内。内管500用于限制减震弹性件400沿鞍管100的径向移动,使得减震弹性件400可有效通过缓冲管300对鞍座20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5所示,鞍管组件 10还包括:设置于鞍管100上端内的轴套600及设置于鞍管100下端内的定位套700,轴套600与定位套700配合将内管500夹紧于鞍管100内;缓冲管300 的下端穿过轴套600与减震弹性件400的上端相抵,减震弹性件400的下端与定位套700的上端相抵。如此便于内管500及减震弹性件400的拆装。
可选地,如图1所示,缓冲管300的横截面的外廓形状均为多边形,轴套 600的内廓与缓冲管300的外廓相适配。轴套600可对缓冲管300周向限位,防止缓冲管300周向旋转,其中轴套600的横截面的内廓形状也可为多边形。示例地,缓冲管300的横截面的外廓形状与轴套600的横截面的内廓形状相同,可均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
可选地,如图2及图5所示,缓冲管300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盘310,限位盘 310能够向上移动直至与轴套600的下端面相抵。限位盘310可防止缓冲管300 的下端从鞍管100中脱离,保证鞍座20通过缓冲管300正常装配至鞍管100上。可以理解的是,限位盘310的直径大于轴套600的管腔直径。可选地,限位盘 310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缓冲管300的下端相连。可选地,限位盘310 设置在轴套600的底部并与减震弹性件400相抵,如此,可以增大减震弹性件 400在内管500中上下运动的幅度,利于对单车车体的减震。
可选地,如图2及图5所示,鞍管组件10还包括锁紧盖800,锁紧盖800 将轴套600压设于鞍管100内;缓冲管300的下端穿过锁紧盖800及轴套600 与减震弹性件400相抵。锁紧盖800可防止轴套600从鞍管100内脱出,进而可保证轴套600与定位套700配合将内管500压设至鞍管100内。其中,锁紧盖800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盖装于鞍管100的上端,具体地,锁紧盖800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鞍管100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与锁紧盖800内壁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定位套700与鞍管100螺纹连接,定位套700的底壁上具有旋转操作槽700a。安装工具可以插入至旋转操作槽700a内,可快速转动定位套700,便于定位套700的拆装。可选地,定位套700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鞍管100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定位套700外壁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可选地,旋转操作槽700a可以为三角形槽、四边形槽、五边形槽等多边形槽。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了一种单车,如图3及图4所示,单车包括鞍座20 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鞍管组件10,鞍管组件10的鞍座安装板200与鞍座20连接。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单车包括但不限于自动车、电动车、摩托车等,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可供用户乘坐的座椅的车辆。
如上所述的单车,鞍管组件10通过鞍座安装板200将鞍座20安装在缓冲管300上,可在前后方向上对鞍座20限位,且缓冲管300的下端周向限位于鞍管100内,可避免缓冲管300带动鞍座20绕鞍管100转动,进而可在周向上对鞍座20限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鞍管组件10,通过鞍座安装板 200与缓冲管300的配合,在实现减震的前提下可实现对鞍座20全方位的限位,具有稳定可靠性,无需利用夹紧结构将鞍座20安装在鞍管100上,可以避免夹紧结构由于受力过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导致鞍座20松动的问题,且鞍管组件10的结构简单,节省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鞍座20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自身内部凸出的凸台,凸台的远离鞍座安装板200的壁上具有提拉槽20a,且提拉槽20a的槽口贯穿鞍座20的底壁;如图1、图2及图5所示,鞍座安装板200的靠近提拉槽20a的一端设置有增强板220,增强板220插入至鞍座20中并搭接于凸台上。当骑行者需要调节鞍座20的高度时,手部可插入鞍座20凸台的提拉槽20a中向上提拉鞍座20,在此过程中,由于增强板220始终搭接于鞍座20的凸台上,可以提高凸台的强度,避免骑行者施力过大而损坏底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鞍管、鞍座安装板、缓冲管及减震弹性件;
所述缓冲管的上端与所述鞍座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管的下端周向限位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减震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鞍管内,所述减震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缓冲管;
所述鞍座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导向件,所述缓冲管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导向件安装于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安装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安装板上具有多个螺纹件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件安装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鞍座的前后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向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板与导向管,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鞍座安装板连接,所述导向管的管腔与所述安装口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安装板沿所述鞍座的前后方向设置有增强凹槽,所述增强凹槽向下从所述鞍座安装板凸出,所述安装口开设在所述增强凹槽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性件为减震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设置所述鞍管内的内管,所述减震弹性件径向限位于所述内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鞍管上端内的轴套及设置于所述鞍管下端内的定位套,所述轴套与所述定位套配合将所述内管夹紧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缓冲管的下端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上端相抵,所述减震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套的上端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的横截面的外廓形状均为多边形,所述轴套的内廓与所述缓冲管的外廓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能够向上移动直至与所述轴套的下端面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管组件还包括锁紧盖,所述锁紧盖将所述轴套压设于所述鞍管内;
所述缓冲管的下端穿过所述锁紧盖及所述轴套与所述减震弹性件相抵。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鞍管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套的底壁上具有旋转操作槽。
13.一种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包括鞍座及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鞍管组件,所述鞍管组件的鞍座安装板与所述鞍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的底壁上设置有朝向自身内部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远离所述鞍座安装板的壁上具有提拉槽,且所述提拉槽的槽口贯穿所述鞍座的底壁;
所述鞍座安装板的靠近所述提拉槽的一端设置有增强板,所述增强板插入至所述鞍座中并搭接于所述凸台上。
CN202120770682.XU 2021-04-15 2021-04-15 鞍管组件及单车 Active CN218317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0682.XU CN218317035U (zh) 2021-04-15 2021-04-15 鞍管组件及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0682.XU CN218317035U (zh) 2021-04-15 2021-04-15 鞍管组件及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7035U true CN218317035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0682.XU Active CN218317035U (zh) 2021-04-15 2021-04-15 鞍管组件及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7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5271B (zh) 用于汽车的减振轮
KR101471758B1 (ko) 프로펠러샤프트용 장착장치
KR101714204B1 (ko) 방진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휠
CN218317035U (zh) 鞍管组件及单车
KR20180021104A (ko) 차량의, 일반적으로 후방의, 플로어 내의 웰, 일반적으로 스페어 휠 웰 내에 장착되도록 의도된 고정 장치
KR101788134B1 (ko) 가혹한 내구평가 만족을 위한 언더커버 마운팅 강성 보완구조
JP560432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クリーン取付構造
JP4518983B2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弾性連結装置
JP2007161186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構造
JP2007064242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ダストカバー構造
US3687404A (en) Automobile engine mounting and method
KR101274236B1 (ko) 공용 스페어 타이어 클램프.
JP3667659B2 (ja) 車輌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のアッパーマウント機構
JPH071471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KR20210003428A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휠
CN211335946U (zh) 真空泵组件和具有它的电动汽车
KR101428286B1 (ko) 차량용 공구케이스
JP2011245911A (ja) リアワイパ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14057805U (zh) 平衡车的转向机构安装结构
CN216684683U (zh) 车座的连接装置及车辆
CN215360822U (zh) 螺旋弹簧安装垫及车辆
CN215043379U (zh) 平衡车的车架组件和具有其的平衡车
CN212605569U (zh) 车座以及车辆
CN212685702U (zh) 方向机总成和车辆
CN216579962U (zh) 一种电动车的轮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