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7189U -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7189U
CN218307189U CN202222106471.3U CN202222106471U CN218307189U CN 218307189 U CN218307189 U CN 218307189U CN 202222106471 U CN202222106471 U CN 202222106471U CN 218307189 U CN218307189 U CN 218307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channel
tower body
tower
pipe
was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64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光
张国庆
善志学
马晶
徐伟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zheng Drain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zheng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zheng Drain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zheng Drain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64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7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7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7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涉及湿法脱酸塔技术领域。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包括塔体,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塔体的一侧连通有废气吸入管道,塔体的顶部设有排出口,螺旋通道的顶部与排出口连通,螺旋通道内还设有喷淋机构,塔体内底部设有储液槽,塔体一侧设有用于将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本湿法脱酸塔的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路径更长,从而使得废气在螺旋通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喷淋机构喷出的碱性液体的接触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酸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垃圾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垃圾焚烧作为经济、高效的垃圾处置方案,具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等特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垃圾焚烧后污染物主要集中于烟气排放,其中含有粉尘、SO、HCl、NO、重金属、二噁英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必须净化达标后排放。针对烟气中的SO、HCl等酸性气体,目前垃圾电厂多采用半干法脱酸,其特点是效率较高,基本可满足现有排放标准(SO50mg/Nm;HCl10mg/Nm),干式出渣,无需水处理系统。但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半干法效率无法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半干法产生的大量飞灰作为危废,增加了处理难度,因此部分项目需采用效率更高的湿法工艺。
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湿法脱酸塔多采用直筒式结构,使得废气在脱酸塔停留的时间较短,导致废气与碱液的接触时间短,从而影响废气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路径更长,从而使得废气在螺旋通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喷淋机构喷出的碱性液体的接触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包括塔体,上述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上述塔体的一侧连通有废气吸入管道,上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排出口,上述螺旋通道的顶部与上述排出口连通,上述螺旋通道内还设有喷淋机构,上述塔体内底部设有储液槽,上述塔体一侧设有用于将上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塔体内设有隔板,上述隔板的中部设有通孔,上述螺旋通道的底部与上述通孔连通,上述隔板位于上述废气吸入管道与上述塔体连接处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孔处还设有过滤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喷淋机构包括总管和多个喷淋管组,多个上述喷淋管组分别设于上述螺旋通道内,多个上述喷淋管组的一端均与上述总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喷淋管组均包括支管、管架和多个喷淋喷嘴,上述管架设于上述螺旋通道内壁,多个上述喷淋喷嘴设于上述管架上,上述支管的一端与上述总管连通,上述支管的另一端与上述管架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支管上均设有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总管上设有PH检测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出口处设有除雾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液装置包括抽泵和抽管,上述抽管的一端与上述抽泵的动力端连通,上述抽管的另一端延伸入上述储液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储液槽内设有液位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包括塔体,塔体为湿法脱酸塔主体,可以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具体的,塔体的一侧设有废气吸入管道,可以用于将废气排入塔体内,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可以使得进入塔体内的废气通过螺旋通道螺旋向上传动,螺旋通道内设有喷淋机构,可以通过喷淋机构喷出碱液,可以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直筒式结构,在保持塔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螺旋通道的路径更长,从而使得废气在螺旋通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喷淋机构喷出的碱性液体的接触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螺旋通道的顶部与塔体顶部的排出口连通,可以排出净化处理后的废气;而塔体内底部设有储液槽,可以用于盛接螺旋通道内的液体,以便对液体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废液渗透入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塔体一侧设有排液装置,可以将储液槽内的液体抽出,提高废液排出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淋管组的示意图。
图标:1-塔体,2-螺旋通道,3-废气吸入管道,4-排出口,5-喷淋机构,51-总管,52-支管,53-管架,54-喷淋喷嘴,6-储液槽,7-排液装置,71-抽管,72-抽泵,8-隔板,81-通孔,9-过滤板,10-阀门,11-PH检测仪,12-除雾器,13-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包括塔体1,上述塔体1内设有螺旋通道2,上述塔体1的一侧连通有废气吸入管道3,上述塔体1的顶部设有排出口4,上述螺旋通道2的顶部与上述排出口4连通,上述螺旋通道2内还设有喷淋机构5,上述塔体1内底部设有储液槽6,上述塔体1一侧设有用于将上述储液槽6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7。
在本实施例中,塔体1为湿法脱酸塔主体,可以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具体的,塔体1的一侧设有废气吸入管道3,可以用于将废气排入塔体1内,塔体1内设有螺旋通道2,可以使得进入塔体1内的废气通过螺旋通道2螺旋向上传动,螺旋通道2内设有喷淋机构5,可以通过喷淋机构5喷出碱液,可以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直筒式结构,在保持塔体1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螺旋通道2的路径更长,从而使得废气在螺旋通道2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喷淋机构5喷出的碱性液体的接触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螺旋通道2的顶部与塔体1顶部的排出口4连通,可以排出净化处理后的废气;而塔体1内底部设有储液槽6,可以用于盛接螺旋通道2内的液体,以便对液体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废液渗透入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塔体1一侧设有排液装置7,可以将储液槽6内的液体抽出,提高废液排出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塔体1内设有隔板8,上述隔板8的中部设有通孔81,上述螺旋通道2的底部与上述通孔81连通,上述隔板8位于上述废气吸入管道3与上述塔体1连接处的上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塔体1内设有隔板8,可以起到分隔阻断作用,避免废气从螺旋通道2外侧溢出,隔板8位于废气吸入管道3与塔体1连接处的上方,使得废气吸入管道3进入的废气会被聚集在隔板8的下方,然后从隔板8中部的通孔81流入螺旋通道2内,使得废气进入螺旋通道2内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孔81处还设有过滤板9。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孔81处还设有过滤板9,可以对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拦截过滤,降低对螺旋通道2内壁的磨损,且过滤板9上过滤的大颗粒物质还可以在液体的冲刷下进行清理,有效避免过滤板9堵塞,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喷淋机构5包括总管51和多个喷淋管组,多个上述喷淋管组分别设于上述螺旋通道2内,多个上述喷淋管组的一端均与上述总管51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总管51和多个喷淋管组组成喷淋机构5,通过总管51与外部的碱性液罐连通,然后通过总管51将碱性液输送给各个喷淋管组处,多个喷淋管组分别设于螺旋通道2内,可以分段对螺旋通道2内的废气进行处理,提高废气的脱酸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喷淋管组均包括支管52、管架53和多个喷淋喷嘴54,上述管架53设于上述螺旋通道2内壁,多个上述喷淋喷嘴54设于上述管架53上,上述支管52的一端与上述总管51连通,上述支管52的另一端与上述管架53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管52、管架53和多个喷淋喷嘴54组成喷淋管组,管架53设于螺栓通道内壁,可以给多个喷淋喷嘴54提供稳定支撑,支管52的一端与管架53连通,其另一端与总管51连通,可以使得总管51内的碱性液体通过支管52输送到管架53处,然后通过管架53流通到各个喷淋喷嘴54处,然后通过喷淋喷嘴54均匀喷出,然后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以达到脱酸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支管52上均设有阀门10。
在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支管52上均设有阀门10,可以通过阀门10控制支管52的开合度,从而控制碱性液体的喷出量,这样可以根据废气的酸性程度合理调节喷出量,使废气可以充分反应,也能避免碱性液体喷出量过多,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上述喷淋管组设有多个,通过阀门10的设置,可以控制螺旋通道2处不同位置的喷淋管组进行喷淋,且各个区域段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废气的通入量与流通速度选择合适的喷淋量,整体灵活度高,适用范围广,可以保证废气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总管51上设有PH检测仪11。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总管51上还设有PH检测仪11,通过PH检测仪11可以实时检测总管51内碱性液体的碱性度,便于工作人员能实时得到反馈数据,从而确保喷淋液能更好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反应。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出口4处设有除雾器12。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出口4处还设有除雾器12,通过除雾器12可以对淋湿的废气进行除雾处理,去除废气中的液滴,保证处理后的气体的干燥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液装置7包括抽泵72和抽管71,上述抽管71的一端与上述抽泵72的动力端连通,上述抽管71的另一端延伸入上述储液槽6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抽泵72和抽管71组成排液装置7,其中抽管71的一端延伸入储液槽6内,然后通过抽泵72将废液从储液槽6内抽出,以便于对废液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排液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储液槽6内设有液位计13。
在上述实施例中,储液槽6内设有液位计13,可以测量储液槽6内的液位,当储液槽6内的液位达到设定水位线后,便会给终端设备发送信号,从而使得排液装置7工作,将储液槽6中的液体抽出,不需要排液装置7持续工作,可以降低能耗。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包括塔体1,上述塔体1内设有螺旋通道2,上述塔体1的一侧连通有废气吸入管道3,上述塔体1的顶部设有排出口4,上述螺旋通道2的顶部与上述排出口4连通,上述螺旋通道2内还设有喷淋机构5,上述塔体1内底部设有储液槽6,上述塔体1一侧设有用于将上述储液槽6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7。
塔体1为湿法脱酸塔主体,可以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具体的,塔体1的一侧设有废气吸入管道3,可以用于将废气排入塔体1内,塔体1内设有螺旋通道2,可以使得进入塔体1内的废气通过螺旋通道2螺旋向上传动,螺旋通道2内设有喷淋机构5,可以通过喷淋机构5喷出碱液,可以与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直筒式结构,在保持塔体1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螺旋通道2的路径更长,从而使得废气在螺旋通道2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废气中的酸性物质与喷淋机构5喷出的碱性液体的接触时间,使其能更好地发生中和反应,从而更好地对废气进行脱酸处理,螺旋通道2的顶部与塔体1顶部的排出口4连通,可以排出净化处理后的废气;而塔体1内底部设有储液槽6,可以用于盛接螺旋通道2内的液体,以便对液体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废液渗透入地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塔体1一侧设有排液装置7,可以将储液槽6内的液体抽出,提高废液排出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有螺旋通道,所述塔体的一侧连通有废气吸入管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排出口,所述螺旋通道的顶部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螺旋通道内还设有喷淋机构,所述塔体内底部设有储液槽,所述塔体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储液槽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螺旋通道的底部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废气吸入管道与所述塔体连接处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处还设有过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总管和多个喷淋管组,多个所述喷淋管组分别设于所述螺旋通道内,多个所述喷淋管组的一端均与所述总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喷淋管组均包括支管、管架和多个喷淋喷嘴,所述管架设于所述螺旋通道内壁,多个所述喷淋喷嘴设于所述管架上,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总管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支管上均设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上设有PH检测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处设有除雾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抽泵和抽管,所述抽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泵的动力端连通,所述抽管的另一端延伸入所述储液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内设有液位计。
CN202222106471.3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Active CN218307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6471.3U CN21830718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6471.3U CN21830718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7189U true CN218307189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6471.3U Active CN218307189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7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94904U (zh) 双筒旋流鼓泡除尘脱硫烟气净化装置
CN103785275B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210171207U (zh) 一种脱硫制酸系统
CN205517101U (zh) 一种造纸燃煤废气处理装置
CN203777911U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109351143A (zh) 一种工业锅炉用可余热回收的烟气脱硫净化装置
CN107875853A (zh) 一种协同零排脱硫废水的燃煤电厂环保岛系统及方法
CN218307189U (zh) 一种内部具有螺旋通道的湿法脱酸塔
CN212039790U (zh) 移动式组合除臭系统
CN201052447Y (zh) 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
CN205886585U (zh) 一种脱硫除尘系统
CN201085985Y (zh) 双回路喷淋塔
CN110711448A (zh) 一种降坡螺旋式除尘装置
CN21179995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蒸汽处理系统
CN109224798A (zh) 一种脱硫制酸装置以及车载式脱硫设备
CN101879405B (zh) 干湿一体脱硫除尘器
CN103977697B (zh) 一种箱型烟气净化系统
CN210559581U (zh) 碱减量废水烟气净化装置
CN208049712U (zh) 一种协同零排脱硫废水的燃煤电厂环保岛系统
CN208975433U (zh) 一种废矿物油净化工厂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2343073U (zh) 回转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14809759U (zh) 一种一体式有机肥发酵的臭气处理装置
CN218755344U (zh) 一种喷淋塔废水收集装置
CN111620499A (zh) 一种废气废水集成处理设备
CN211069587U (zh) 一种双循环烟气吸收循环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Weigu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qing

Inventor after: Shan Zhixue

Inventor after: Ma Jing

Inventor after: Xu Weiting

Inventor before: Liu Weigu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oqing

Inventor before: Shan Zhixue

Inventor before: Ma Jing

Inventor before: Xu We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