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6048U - 空气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6048U
CN218296048U CN202222624282.5U CN202222624282U CN218296048U CN 218296048 U CN218296048 U CN 218296048U CN 202222624282 U CN202222624282 U CN 202222624282U CN 218296048 U CN218296048 U CN 218296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heat exchange
valv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42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学敏
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42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6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6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6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中分别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分别形成有接水部;第一换向装置;第二换向装置;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组成冷媒循环流路;控制模块,其用于控制各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和/或冷媒循环流路的冷媒流向。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湿装置,可实现除湿和加湿功能。本方案不需要供水系统,也不需要吸附材料,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空气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需要对空气进行调节。空气调节包括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目前行业内一些新风产品具有除湿功能,而对于加湿,需要设置单独的加湿模块和相应的供水系统才能实现,比如湿膜加湿和蒸汽加湿都需要供水系统。而固体吸附加湿存在材料贵、成本高、转轮体积大、用料多且在装置内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此外,目前的新风产品功能单一,为了满足多功能需求,需要将新风机、加湿器、除湿机等分体设备共同安装,占用大量顶棚空间。
目前具有调湿功能的新风产品多采用换热器加吸附材料实现,而固体吸附材料存在材料贵,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湿度调节装置在加湿时需要设置单独的加湿模块和相应的供水系统才能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中分别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分别形成有接水部;
第一换向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第二换向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室内送风口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所述室外排风口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
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组成冷媒循环流路;
控制模块,其用于控制各换向装置的四个连接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和/或冷媒循环流路的冷媒流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还形成有:
第一过滤腔,其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
第二过滤腔,其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腔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
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用于控制两个过滤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或第二过滤组件包括:
活性炭过滤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或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
PM2.5过滤网,在气流方向上,所述PM2.5过滤网位于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的上游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部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水部中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
回风温湿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回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进风温湿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外进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
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之间;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一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阀腔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所述第四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共用同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
外框,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
风阀组件,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处;
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连接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湿装置,通过设置换向装置以及冷媒循环流路,使得进风在经过蒸发器时实现被冷媒吸热,水蒸气被冷凝实现除湿功能,冷凝的水分附着在换热器上,而进风在经过冷凝器时,冷凝器上附着的水分被加热蒸发,进而随气流送入室内,实现加湿功能。本方案不需要供水系统,也不需要吸附材料,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冷媒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换向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E向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F向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第二换向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图6中的B向剖视图;
图8是图6中的D向剖视图;
图9是图6中的C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中风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中风阀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中风阀的再一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体10,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OA、室外排风口EA、室内送风口SA以及室内回风口RA,外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换热器,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的底部分别形成有接水部。
该实施例的空气调湿装置,当进风在经过的换热器为蒸发器时,气流被冷媒吸热,气流中的水蒸气被冷凝实现除湿功能,冷凝的水分附着在换热器上。而进风在经过的换热器为冷凝器时,冷凝器上附着的水分被加热蒸发,进而随气流送入室内,实现加湿功能。本方案不需要供水系统,也不需要吸附材料,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其中,第一换向装置21分别与室外进风口OA、室内回风口RA以及两个换热腔连接,用于控制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第二换向装置22分别与室内送风口SA、室外排风口EA以及两个换热腔连接,用于将室内送风口SA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室外排风口EA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分别呈不同的换向状态时,可以具有多种气流通道组合。
控制模块控制两个换向装置动作,使得室外进风口OA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换热腔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组成新风通道,室内回风口RA能够通过另外一个换热腔与室外排风口EA连通,组成排风通道,此为运行模式一。或者,还可以控制两个换向装置动作,使得室外进风口OA能够通过第二换热腔12与室外排风口EA连通,组成室外换热通道,室内回风口RA始终能够通过第一换热腔11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组成室内循环通道,此为运行模式二。
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中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换热器,当设置多个换热器时,该多个换热器可以为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本实例中以具有两个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该两个换热器分别为第一换热器27和第二换热器28,其中,第一换热器27设置在第一换热腔11中,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换热腔12中。
如图2所示,压缩机40通过四通阀41分别与第一换热器27和第二换热器28连接,组成冷媒循环流路,使得其中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另外一个换热器作为冷凝器。
第一换热器27和第二换热器28之间还连接有电子膨胀阀43,起到节流降压作用。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换向装置的四个连接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和/或冷媒循环流路的冷媒流向。使得送入室内的风所经的换热器的制冷模式与当前的空气调节模式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10还形成有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第一过滤腔13与室内回风口RA连通,第一过滤腔13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
第二过滤腔14与室外进风口OA连通,第二过滤腔14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
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分别用于对室外进风或者室内回风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其设置在第一过滤腔13中,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过滤除味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尤其在运行模式二,也即室内回风口RA通过第一换热腔11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组成室内循环通道时,其用于对室内污风进行除味之后再送回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6,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6设置在第二过滤腔14中,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除味之后再送入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一PM2.5过滤网17,在气流方向上,第一PM2.5过滤网17位于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的上游位置。室内回风先经过第一PM2.5过滤网17进行净化,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堵塞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导致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问题,还可以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附着在换热器上,导致影响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被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净化的空气再经过第一活性炭过滤网15进行过滤除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PM2.5过滤网18,在气流方向上,第二PM2.5过滤网18位于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6的上游位置。室外进风先经过第二PM2.5过滤网18进行净化,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堵塞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6,导致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问题,还可以防止室外新风中的颗粒物附着在换热器上,导致影响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被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8净化的空气再经过第二活性炭过滤网16进行过滤除味。
对于包含有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的实施例,第一换向装置21用于控制两个过滤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由于两个过滤腔分别与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相连通,进而第一换向装置21用于控制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由于两个换热腔同时分别通过第二换向装置22与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相连通,进而实现控制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分别与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的连通状态以及所经过的换热腔。
接水部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角度原因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接水部中的温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水部中的温度的状况控制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的换向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回风温湿度传感器23和进风温湿度传感器24,其中,回风温湿度传感器23设置在室内回风口RA处,用于检测室内回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进风温湿度传感器24设置在室外进风口OA处,用于检测室外进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可结合室外进风的温湿度和室内回风的温湿度状况控制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的换向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送风机25和排风机26,送风机25设置在外壳体10内,且位于室内送风口SA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22之间,用于将气流送向室内。
排风机设置在外壳体10内,且位于室外排风口EA与第二换向装置22之间,用于将气流送往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为第一换向装置21及其分别在E、F方向的剖视图,第一换向装置21内形成有第一阀腔211和第二阀腔212,第一阀腔211通过连接口211c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第二阀腔通过连接口212c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第一阀腔还具有两个连接口(211a,211b),且该两个连接口(211a,211b)分别通过风阀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对应连接。连接口(211a,211b)处所设置的风阀能够分别控制第一阀腔分别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的连通状态。也即,第一阀腔可以单独与第一过滤腔13连通、单独与第二过滤腔14连通,也可以同时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连通。
第二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212a,212b),且该两个连接口(212a,212b)分别通过风阀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对应连接。连接口(212a,212b)处所设置的风阀能够分别控制第二阀腔分别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的连通状态。也即,第二阀腔可以单独与第一过滤腔13连通、单独与第二过滤腔14连通,也可以同时与第一过滤腔13和第二过滤腔14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向装置22内形成有第三阀腔221和第四阀腔222,第三阀腔通过室内送风连接口221c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第四阀腔通过室外排风连接口222c与室外排风口EA连通,第三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221a,221b),且该两个连接口(221a,221b)分别通过风阀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对应连接,连接口(221a,221b)处所设置的风阀能够分别控制第三阀腔分别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的连通状态。也即,第三阀腔可单独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单独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也可以同时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连通。
同理的,第四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222a,222b),且该两个连接口(222a,222b)分别通过风阀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对应连接。连接口(222a,222b)处所设置的风阀能够分别控制第四阀腔分别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的连通状态。也即,第四阀腔可单独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单独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也可以同时与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换向装置21,连接口211b关闭,211a开启,212a关闭以及212b开启时,第一阀腔与第一过滤腔13连通,第二阀腔与第二过滤腔14连通,由于第一阀腔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第二阀腔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进而实现第一过滤腔13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以及第二过滤腔14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此时,同时控制第二换向装置22,连接口221a关闭,221b开启,222a开启,222b关闭,也即第三阀腔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第四阀腔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由于第三阀腔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第四阀腔与室外送风口连通,进而室内送风口SA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室外排风口EA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最终形成如图10所示的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换向装置21,连接口211b开启,211a关闭,212a开启以及212b关闭时,第一阀腔与第二过滤腔14连通,第二阀腔与第一过滤腔13连通,由于第一阀腔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第二阀腔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进而实现第二过滤腔14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以及第一过滤腔13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此时,同时控制第二换向装置22,连接口221a开启,221b关闭,222a关闭,222b开启,也即第三阀腔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第四阀腔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由于第三阀腔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第四阀腔与室外送风口连通,进而室内送风口SA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室外排风口EA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最终形成如图11所示的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接口处可分别设置一风阀,用于独立控制该连接口的开闭状态,当风阀开启时,相应地将位于该风阀两侧的腔体连通,否则,不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共用同一风阀,可以节约风阀的使用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风阀3包括外框31、驱动机构32以及风阀组件33,外框31固定在外壳体10上,用于支撑驱动机构32以及风阀组件33,驱动机构32用于带动驱动轴34转动。风阀组件33具有两个,且该两个风阀组件33分别对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处。
两个风阀组件分别与驱动轴转动连接,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连接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也即,当其中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开启的方向动作时,另外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关闭的方向动作,反之亦然。通过控制驱动轴的转动角度,可实现两个风阀组件一开一闭的状态或者同时开启(半开)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支架35和轴承支架36,驱动机构支架35固定在外框31的一侧框边上,驱动机构32固定在驱动机构支架3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支架36固定在外框31上,且与驱动机构支架35相对设置,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部固定,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轴承支架36连接。驱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轴绕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所示,两个风阀组件33分别位于驱动轴的两侧,风阀组件33包括摆叶331和连杆332,其中,摆叶331具有多片,且沿着连接口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布设,摆叶331与外框31通过转轴333转动连接。
连杆332与驱动轴相转动连接,且连杆332在摆叶331的布设方向延伸,分别与各摆叶331相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轴和连杆332带动摆叶331绕转轴转动。
如图14、图15所示,分别为两种摆叶331摆动状态的示意图,驱动轴34上形成有第一凸台341,用于分别与两侧的连杆连接。当摆叶331闭合时,摆叶331呈平铺于连接口的状态,且相邻两摆叶331搭接,实现将所对应的连接口关闭,当摆叶331开启时,相邻两摆叶331脱离搭接状态,相邻摆叶331之间具有缝隙,进而连接口开启,将内外两侧连通。
摆叶331与连接口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时呈现不同的开口大小。
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带动两侧的连杆332和摆叶331运动来实现摆叶331的开合,驱动轴和连杆332以及摆叶331组成双摇杆结构,进而实现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也即,当其中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开启的方向动作时,另外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关闭的方向动作。
摆叶331的轴需要旋转摩擦,为了提高耐摩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但不限于POM材料实现。
为了保证寿命,具有面接触摩擦的结构件最优均采用POM材料,但是该材料较贵,如果外框31整体都使用POM成本较高,因此在驱动轴和外框31摩擦的位置设置一个POM材质的轴承支架36,这样在运动的过程中,驱动轴和轴承支架36之间产生摩擦,不会影响到外框31寿命,同时轴承支架36用料少,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本装置在冬季加湿时,室内回风经过蒸发器,回风空气被蒸发器冷却降温,温度下降,同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出来,在蒸发器表面形成水膜,当运行时间满足设定时间时,两个换热器所在制冷系统的四通阀换向,同时切换两个换向装置,进而将回风和新风分别流经的换热腔进行互换,使得上一周期作为蒸发器的换热器更改为做冷凝器,上一周期作为冷凝器的更改为做蒸发器,因此,使得新风所流经的作为冷凝器的换热器表面始终具有水膜,保障持续的加湿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蒸发器表面产生水膜,还要保证水膜不形成水流。即便是少量冷凝水流入接水盘中,还可以通过水泵等排出去。
本方案在无吸附材料的情况下,通过风道换向运行控制,实现加湿;通过控制蒸发温度和接水部内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当位于蒸发器下方或者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值低于周围其他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时,说明该位置有冷凝水滴下来,此时控制模块可控制换向,保证冷凝水不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中分别设置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的底部分别形成有接水部;
第一换向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第二换向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室内送风口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所述室外排风口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
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组成冷媒循环流路;
控制模块,其用于控制各换向装置的四个连接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和/或冷媒循环流路的冷媒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还形成有:
第一过滤腔,其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
第二过滤腔,其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腔中设置有第二过滤组件;
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用于控制两个过滤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或第二过滤组件包括:
活性炭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或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
PM2.5过滤网,在气流方向上所述PM2.5过滤网位于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的上游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水部中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
回风温湿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内回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进风温湿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处,用于检测室外进风的温湿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
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送风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之间;
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一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过滤腔和第二过滤腔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阀腔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所述第四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共用同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
外框,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
风阀组件,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处;
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连接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
CN202222624282.5U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调湿装置 Active CN218296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282.5U CN218296048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调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282.5U CN218296048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调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6048U true CN218296048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4282.5U Active CN218296048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气调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6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6790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2232441B1 (ko) 육구 공조기
JP2000220877A (ja) 換気空調機
KR101824145B1 (ko) 환기장치
CN2175408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17082836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JPH0894124A (ja) 全熱交換換気装置
CN112923459B (zh) 新风系统
KR102314183B1 (ko) 외기냉방 바이패스와 제습 및 공기청정이 가능한 올인원 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CN218296048U (zh) 空气调湿装置
CN213955462U (zh) 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器
CN218495205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KR20020001137A (ko) 환기 및 자동습도조절 장치
CN218296047U (zh)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CN11031949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063621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778530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7082754U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21960725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8936531U (zh) 新风调湿机
CN215336792U (zh) 湿度调节器
CN219415052U (zh) 空调器的进风口切换结构、空调器及干衣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