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6047U -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6047U
CN218296047U CN202222624281.0U CN202222624281U CN218296047U CN 218296047 U CN218296047 U CN 218296047U CN 202222624281 U CN202222624281 U CN 202222624281U CN 218296047 U CN218296047 U CN 218296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heat exchange
outdoo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42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赫男
都学敏
颜鲁华
黄信博
赵玉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42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6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6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6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接水部;换热器;吸附件;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该两个阀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对应连通,换向装置上开设有两组端口,位于同一组的端口相邻近设置且分别与两个阀腔对应连通;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各风阀的开闭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处;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外排风口处。本方案能够受控切换室外新风和排风分别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通过控制冷媒的流向,实现对新风的温度调节功能。

Description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需要对空气进行调节。空气调节包括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目前行业内一些新风产品具有除湿功能,而对于加湿,需要设置单独的加湿模块和相应的供水系统才能实现,比如湿膜加湿和蒸汽加湿都需要供水系统。而固体吸附加湿存在材料贵、成本高、转轮体积大、用料多且在装置内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的新风产品功能单一,为了满足多功能需求,需要将新风机、加湿器、除湿机等分体设备共同安装,占用大量顶棚空间。而且目前的新风产品需要使用多个风阀(8个或以上)的组合开启或者关闭实现风道的切换,存在风阀数量多,且占用空间大,过程中有一个风阀故障,则整个装置就无法工作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新风装置功能单一,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接水部;
换热器,其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
吸附件,其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
换向装置,其具有两个,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该两个阀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对应连通,所述换向装置上开设有两组端口,位于同一组的端口相邻近设置且分别与两个阀腔对应连通,每组端口处设置有一风阀,其中一个换向装置的两个风阀分别用于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连接,另外一个换向装置的两个风阀分别用于与室内送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接;
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控各风阀的开闭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
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处;
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外排风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阀包括:
外框,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
风阀组件,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端口处;
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端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驱动机构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的一侧框边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上;
轴承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部固定,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轴承支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风阀组件包括:
摆叶,其具有多片,且沿着所述端口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摆叶与所述外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连杆,其与所述驱动轴相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杆在所述摆叶的布设方向延伸,分别与各摆叶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轴和连杆带动所述摆叶绕转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形成有两个分别平行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一连接轴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杆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叶上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形成有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上形成有多个卡爪,该多个卡爪沿着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卡接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卡接,且所述卡爪可绕其卡接的连接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叶的两侧边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摆叶关闭时,相邻两摆叶的密封条相搭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水泵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水泵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接水部连通,排水端用于向所述外壳体的外部排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换热腔的接水部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处;
第二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通过设置换向装置,其能够受控切换室外新风和排风分别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通过控制冷媒的流向,实现对新风的温度调节功能。
2、通过设置吸附件,其具有吸附水分的能力,能够对进风进行除湿或者向进风中释放水分,实现除湿或者加湿的功能。
3、当进风所经过的换热腔中的吸附件除湿能力或者加湿能力降低时,通过控制换向装置切换进风所连接的换热腔,原进风所经过的吸附件变成排风经过,排风可以对该吸附件进行重生,也即除湿模式时对所经过的吸附件进行干燥,加湿模式时对所经过的吸附件进行加湿,而原排风所经过的吸附件被重生之后切换至由进风通过,可以持续保持较高的除湿能力或加湿能力。
4、本方案各组成部分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此外,本方案风阀用量少,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简化控制逻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换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她3中风阀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驱动轴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摆页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连杆的放大图;
图9是图8中连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摆叶的其中一种摆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摆叶的再一种摆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3的对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运行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再一种运行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种运行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又一种运行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体10,两个换向装置以及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外壳体10内形成有多个换热腔,换向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阀腔,阀腔与换热腔一一对应连通,换向装置上至少开设有一组分别与各阀腔对应连通的端口,且位于同一组的多个端口相邻近设置,每组端口处设置有一风阀,该风阀能够分别控制各端口的开闭状态。各端口分别与外部空间连通。外部空间可以是室内空间,也可以是室外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外壳体10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OA、室外排风口EA、室内送风口SA以及室内回风口RA,为了方便说明,两个换向装置分别为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第一换向装置21的两组端口分别通过一风阀与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连接,用于切换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分别所连通的换热腔。第二换向装置22的两组端口分别通过一风阀与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连接,用于切换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分别所连通的换热腔。
控制模块控制两个换向装置动作,使得室外进风口OA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换热腔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组成新风通道,室内回风口RA能够通过另外一个换热腔与室外排风口EA连通,组成排风通道,此为运行模式一。或者,还可以控制两个换向装置动作,使得室外进风口OA能够通过第二换热腔12与室外排风口EA连通,组成室外换热通道,室内回风口RA始终能够通过第一换热腔11与室内送风口连通,组成室内循环通道,此为运行模式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腔11中设置有第一吸附件13和第一换热器15,第二换热腔12中设置有第二吸附件14和第二换热器16。
如图18所示,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接水部30,其用于收集未被吸附件所吸附的冷凝水,防止从换热腔的缝隙流出。
在室外空气湿度较高时,若长期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为了防止冷凝水从接水部30溢出,以及冷凝水在接水部30中长时间驻留导致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水泵组件31,水泵组件31设置在外壳体10内,水泵组件31的进水端与接水部30连通,排水端用于向外壳体10的外部排水。用于将接水部30收集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
水泵组件31的开启时间可以是定时开启,也可以通过设置水位检测元件,当接水部30中的实际水位升高至设定水位时,水位检测元件所检测的水位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水泵组件31开启。
由于为了保持两个吸附件高效的湿度调节能力,需要频繁切换进风气流通道所经过的换热腔,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换热腔的接水部30相连通,因此两个换热腔采用一个水泵组件31向外排水即可。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风阀动作,切换该组各端口的开闭状态。当端口开启时,该端口所对应的阀腔能够通过端口与外部的空间连通,由于该阀腔同时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进而实现将该换热腔与外部空间连通,外部空气可进入该换热腔中,或者来自于该换热腔中的气流。气流方向可根据该气流通道中的风机的气流方向确定,可以由室内排向室外,或者由室外排向室内,或者室内至室内的内循环和室外至室外的外循环。外壳体10中设置有送风机27和排风机28。送风机27用于将气流送向室内,排风机28用于将气流送往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网25和第二过滤网26,第一过滤网25设置在室外进风口处,用于对室外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以便为室内提供清洁的空气。
第二过滤网26设置在室内回风口处,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过滤后排出,防止回风中合的粉尘在经过换热器以及吸附件时附着在换热器上导致降低换热性能,以及堵塞吸附件的问题。
如图17所示,外壳体10包括上盖板101、下盖板102,前盖板103,前盖板103与上盖板101相铰接,上盖板101连接可以掀开进行侧维修的结构,保证其可维修性。
前盖板103的内侧设置有侧维修钣金105,其开有检修口。
上盖板101的下方还设置有保温层104,其用于对换热腔进行保温。
该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在换向装置中设置多个阀腔,且阀腔与换热腔对应连通,通过设置风阀可实现阀腔与外界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不同的气流通道分别与各换热腔的连通状态组合。本方案通过将多个阀腔并列设置,实现了该多个阀腔的端口能够相邻近开设,进而可以该多个相邻的端口共用一个风阀,可以节约风阀的使用数量。
为了简化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构造,方便生产制造,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换向装置内设置有两个阀腔,相应的每组端口的数量为两个,外壳体10内隔挡形成有两个换热腔。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换向装置21为例,详细说明换向装置的具体构造及其技术效果,第二换向装置22的结构与第一换向装置21相同。如图1-图3所示,该换向装置的两个换热腔分别为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第一换向装置21内的两个阀腔分别为第一阀腔211和第二阀腔212,相应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2111和第二端口2121,其中第一端口2111与第一阀腔211连通,第二端口2121与第二阀腔212连通,第一端口2111与第二端口2121相邻近。如图12所示,第一阀腔211还通过第一阀腔连接口11a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第二阀腔212还通过第二阀腔连接口12a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第一端口2111和第二端口2121处设置有一个风阀3,风阀3用于控制第一端口2111和第二端口2121的开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风阀3包括外框31、驱动机构32以及风阀组件33,外框31固定在外壳体10上,用于支撑驱动机构32以及风阀组件33,驱动机构32用于带动驱动轴34转动。风阀组件33具有两个,且该两个风阀组件3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端口2111和第二端口2121处。
两个风阀组件分别与驱动轴转动连接,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端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也即,当其中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开启的方向动作时,另外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关闭的方向动作,反之亦然。通过控制驱动轴的转动角度,可实现两个风阀组件一开一闭的状态或者同时开启(半开)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支架35和轴承支架36,驱动机构支架35固定在外框31的一侧框边上,驱动机构32固定在驱动机构支架3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支架36固定在外框31上,且与驱动机构支架35相对设置,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部固定,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轴承支架36连接。驱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轴绕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风阀组件33分别位于驱动轴的两侧,风阀组件33包括摆叶331和连杆332,其中,摆叶331具有多片,且沿着端口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布设,摆叶331与外框31通过转轴333转动连接。
连杆332与驱动轴相转动连接,且连杆332在摆叶331的布设方向延伸,分别与各摆叶331相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轴和连杆332带动摆叶331绕转轴转动。
如图10、图11所示,分别为两种摆叶331摆动状态的示意图,当摆叶331闭合时,摆叶331呈平铺于端口的状态,且相邻两摆叶331搭接,实现将所对应的端口关闭,当摆叶331开启时,相邻两摆叶331脱离搭接状态,相邻摆叶331之间具有缝隙,进而端口开启,与外界连通。
摆叶331与端口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同时呈现不同的开口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轴34上形成有第一凸台341,第一凸台341上形成有两个分别平行于驱动轴的第一连接轴(3411,3412),两个第一连接轴(3411,3412)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杆332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带动两侧的连杆332和摆叶331运动来实现摆叶331的开合,驱动轴和连杆332以及摆叶331组成双摇杆结构,进而实现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也即,当其中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开启的方向动作时,另外一个风阀组件朝向关闭的方向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摆叶331上形成有第二凸台3311,第二凸台3311上形成有第二连接轴3312,连杆332上形成有多个卡爪3321,该多个卡爪沿着连杆332的长度方向布设,连杆332通过卡爪与第一连接轴3411卡接,以实现摆叶331与第一凸台341转动连接,连杆332还通过卡爪与第二连接轴3411卡接,以实现摆叶331与第二凸台3311转动连接。且卡爪可绕其卡接的连接轴转动。
为了保证双摇杆机构的运动可靠性,第二凸台3311的高度和第一凸台341的高度可以进行配合调整,来保证所有的摇杆长度相等,且能够实现所连接的所有摆叶331可以同步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台3311形成在摆叶331的其中一侧边上,以便当摆叶331受到卡爪3321的推力或者拉力时,能够绕其转轴产生使其转动的力矩,摆叶331实现转动。
为了提高当摆叶331闭合时将所对应的端口封堵的密闭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摆叶331的两侧边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密封条3313,当摆叶331关闭时,相邻两摆叶331的密封条相搭接。两条密封条相接触时,之间具有一定的粘黏性,密封性能更优。
密封条3313可以采用但不限于橡胶条实现。同时因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通过驱动机构的锁紧力可以将摆叶331之间的搭接面紧压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密闭性能。
摆叶331的轴需要旋转摩擦,为了提高耐摩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但不限于POM材料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连杆332的横截面示意图,连杆33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保证其工艺和强度,为了减小摩擦力,连杆332同样可采用但不限于POM材料制作。
驱动轴采用塑料件注塑成型,如果直径过小可能无法满足扭矩要求,机构运行时容易造成断裂,但是如果直径过大,由于注塑工艺的原因可能会发生收缩缺陷,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凹槽342,即保证了合理的壁厚,相邻凹槽342之间也具有了加强筋的特征保证了强度要求。
为了保证寿命,具有面接触摩擦的结构件最优均采用POM材料,但是该材料较贵,如果外框31整体都使用POM成本较高,因此在驱动轴和外框31摩擦的位置设置一个POM材质的轴承支架36,这样在运动的过程中,驱动轴和轴承支架36之间产生摩擦,不会影响到外框31寿命,同时轴承支架36用料少,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压缩机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其中一个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另外一个换热器作为冷凝器。
控制模块可用于控制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运行模式一的状态1,如图13所示,通过控制与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连接的第一换向装置21的风阀的开闭状态,室外进风口OA与第一阀腔211连通,相应的室内回风口RA与第二阀腔212连通,进而室外进风口OA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室内回风口RA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与此同时控制第二换向装置22,使得室内送风口SA与其第一阀腔211连通,使得室外排风口EA与其第二阀腔212连通,进而实现室外进风口OA通过第一换热腔11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室内回风口RA通过第二换热腔12与室外送风口连通。
对于运行模式一的状态2,如图14所示,通过控制与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连接的第一换向装置21的风阀的开闭状态,使得室外进风口OA与其第二阀腔212连通,相应的室内回风口RA与其第一阀腔211连通,进而室外进风口OA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室内回风口RA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与此同时控制第二换向装置22,使得室内送风口SA与其第二阀腔212连通,使得室外排风口EA与其第一阀腔211连通,进而实现室外进风口OA通过第二换热腔12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室内回风口RA通过第一换热腔11与室外排风口连通。
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与当前各风阀的状态以及空气调节模式相匹配。
该空气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室外进入的新风和室内排出的排风分别经过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能够对进入新风进行湿度调节后送入室内。通过设置第一换向装置21和第二换向装置22,能够用于将新风和排风分别所经过的换热腔进行切换,进而实现持续加湿或者除湿的目的。换向装置能够受控切换其各阀腔分别与室外进风口OA和室内回风口RA的连通状态,第二换向装置22能够受控切换其各阀腔分别与室内送风口SA和室外排风口EA的连通状态,最终实现室外进风口OA最终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气流路径,能够实现不同的空气调节模式,空气调节功能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模式为除湿模式和/或制冷模式时,控制冷媒的流向使得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为蒸发器,且与室外排风口EA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为冷凝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模式为加湿模式和/或制热模式时,控制冷媒的流向使得与室内送风口SA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为冷凝器,且与室外排风口EA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为蒸发器。
当除湿模式时,使得进风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室外新风经过蒸发器时被蒸发器中的冷媒吸热,湿度降低,然后经过位于蒸发器下游的吸附件,被吸附件进一步吸附掉空气中的水分,除湿后的进风经过室内送风口SA输送至室内,与此同时,回风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室内回风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凝器中的冷媒加热,温度升高,然后经过位于冷凝器下游的吸附件,将该吸附件中的水分烘出来。当进风所经过的吸附件饱和时,通过控制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换向,将进风和回风分别所经过的换热腔互换,进而所经过的吸附件进行交换,实现了持续的除湿能力。
当加湿模式时,压缩机通过控制四通阀,使得进风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室外新风经过冷凝器时被冷凝器中的冷媒加热,温度升高,然后经过位于冷凝器下游的吸附件,将吸附件中的水分烘出来,湿度升高,随着气流经过室内送风口SA输送至室内,与此同时,回风所连通的换热腔中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室内回风经过蒸发器时被蒸发器中的冷媒吸热,气流中的水蒸气凝结,然后经过蒸发器下游的吸附件,气流中的水分被将该吸附件吸附。当进风所经过的吸附件被烘干时,通过控制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换向,将进风和回风分别所经过的换热腔互换,进而所经过的吸附件进行交换,实现了持续的加湿能力。
运行方案三一一内循环模式:
夏季室外温度较高时,此时该机组可单独作为空调使用,运行内循环模式,如图15所示,第一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此时第一换热腔11的端口与室内回风口RA之间的风阀开启,第二换热腔12的端口与室外进风口OA之间的风阀开启,此时的风道流通情况,如下图所示:
内循环风道:室内回风口RA→换向装置(第一阀腔211)→第一换热腔11→第二换向装置→室内送风口SA。
室外侧风道:室外新风口OA→换向装置(第二阀腔212)→第二换热腔12→第二换向装置→室外排风口EA。
运行方案四一一混风模式:
混风模式适用于某些较为极端的工况,仅需要控制连接室内回风口RA和室外新风口OA的换向装置,如冬季制热加湿情况下,如图16所示,此时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如果外界温度过低,新风直接通过冷凝器时,仅依靠冷凝器的工作能力可能无法将室外冷空气加热至室内需要的制热温度,达不到制热能力会使人感受到不适。在这种情况下,换向装置就会进入混风模式,在引入新风的同时,会通过室内回风口RA吸入部分室内空气进入风腔,在风腔内部,温度较高的室内空气和新风混合,能够提高新风的温度至冷凝器可以有效运行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调湿装置的制热能力。同理,在夏季制冷除湿的情况下,换向装置可以通过引入室内低温空气和温度较高的新风混合,先低新风的温度来保证蒸发器以及调湿装置的制冷能力。混风模式也是在调湿装置状态1和状态2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节,因为混风模式时需要在新风内混入一定量的室内空气,所以新风的量要比正常的运行模式低,同时通过控制风门上摆叶331的开度可以调节切换装置上孔的开度大小,从而可以调节混风比例的大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底部形成有接水部;
换热器,其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
吸附件,其具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
换向装置,其具有两个,所述换向装置包括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该两个阀腔分别与两个换热腔对应连通,所述换向装置上开设有两组端口,位于同一组的端口相邻近设置且分别与两个阀腔对应连通,每组端口处设置有一风阀,其中一个换向装置的两个风阀分别用于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连接,另外一个换向装置的两个风阀分别用于与室内送风口和室外排风口连接;
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两个换热器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控各风阀的开闭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
送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内送风口处;
排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室外排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包括:
外框,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
风阀组件,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两个端口处;
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端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驱动机构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的一侧框边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上;
轴承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部固定,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轴承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风阀组件包括:
摆叶,其具有多片,且沿着所述端口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摆叶与所述外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连杆,其与所述驱动轴相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杆在所述摆叶的布设方向延伸,分别与各摆叶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轴和连杆带动所述摆叶绕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形成有两个分别平行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一连接轴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杆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上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上形成有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上形成有多个卡爪,该多个卡爪沿着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卡接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卡接,且所述卡爪可绕其卡接的连接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的两侧边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摆叶关闭时,相邻两摆叶的密封条相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水泵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水泵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接水部连通,排水端用于向所述外壳体的外部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换热腔的接水部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室外进风口处;
第二过滤网,其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处。
CN202222624281.0U 2022-09-30 2022-09-30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18296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281.0U CN2182960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4281.0U CN2182960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6047U true CN218296047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5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4281.0U Active CN2182960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6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6790U (zh) 用于调湿的装置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JPH0449019B2 (zh)
CN217082837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16814501U (zh) 新风机
CN2175408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10485979U (zh) 一种可进行混风调节的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218296047U (zh) 新风调湿一体式空调器
CN209459060U (zh) 穿墙机
CN109442571A (zh) 穿墙机
CN21876374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3955462U (zh) 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器
CN219063621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62375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932516B1 (ko) 창호용 열교환 환기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환기 어셈블리 장치
CN215336792U (zh) 湿度调节器
CN218296048U (zh) 空气调湿装置
CN218936531U (zh) 新风调湿机
CN218495205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19656200U (zh) 除湿设备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8936572U (zh) 新风调湿机组
CN218895552U (zh) 一种气液分离组件、空气处理装置、除湿机及新风除湿机
CN21778530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6132009U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CN217082754U (zh) 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