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9201U - 聚能结构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聚能结构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9201U
CN218269201U CN202222282211.1U CN202222282211U CN218269201U CN 218269201 U CN218269201 U CN 218269201U CN 202222282211 U CN202222282211 U CN 202222282211U CN 218269201 U CN218269201 U CN 218269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flue gas
energy concentrating
gathering
combu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22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谢军
李国�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22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9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9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9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能结构及灶具,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该聚能结构包括聚能结构本体,聚能结构本体具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和封闭的隔热腔,还具有燃烧器避让口,烟气流速减缓通道位于燃烧器避让口的边缘,隔热腔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本体具有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的隔热腔,当烟气进入烟气流速减缓通道内时,由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具有封闭的隔热腔,由此,烟气的热量不易通过该隔热腔向上传递,可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聚能结构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能结构及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灶具已经成为现代厨房的主要厨房电器之一,以燃气灶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高端燃气灶产品在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因此出现了具有聚能结构的燃气灶。
现有的聚能结构(或可称燃气灶锅架、聚能装置、锅支架、聚能组件或聚能盘)可包括上层盘、下层盘和支撑结构,上层盘通过支撑结构与下层盘相接,上层盘和下层盘间隔设置以形成一通道(或可称烟气流速减缓通道),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不仅可减小上层盘与下层盘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在上层盘与下层盘之间的传递,减少热量的损失,而且当烟气进入该通道后,除了与上层盘的下层接触,还与下层盘的上层接触,可降低烟气的流速,延长烟气停留的时间,使二次反应更充分,与锅底的热交换也更充分,提高热效率,然而,上层盘通常为单层盘设计,在具体应用中,当烟气进入通道内时,导致烟气的热量容易通过上层盘散失,使聚能结构的热效率降低,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能结构及灶具,用以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结构,包括:
聚能结构本体,具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和封闭的隔热腔,还具有燃烧器避让口,烟气流速减缓通道位于燃烧器避让口的边缘,隔热腔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隔热腔内填充有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隔热腔内设有隔热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燃烧器避让口包括第一燃烧器避让口和第二燃烧器避让口;聚能结构本体包括第一聚能部件和第二聚能部件,隔热腔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第一燃烧器避让口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隔热腔围绕第一燃烧器避让口设置;第二聚能部件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的下方,第二燃烧器避让口设置于第二聚能部件对应于第一燃烧器避让口的位置,第一聚能部件与第二聚能部件之间形成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聚能部件设置为中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聚能部件包括:
第一聚能件,设置为环状;
第二聚能件,设置为环状,并位于第一聚能件的下方,且与第一聚能件同轴设置,第一聚能件的内周缘与第二聚能件的内周缘相接,第一聚能件的外周缘与第二聚能件的外周缘相接,以围合形成隔热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燃烧器避让口的边缘设有烟气阻挡部,烟气阻挡部向上延伸设置并贯穿第一燃烧器避让口,烟气阻挡部的外周壁与第一燃烧器避让口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入间隙,第一聚能部件的外周壁与第二聚能部件的内周壁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第一聚能部件的外边缘与第二聚能部件的外边缘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出间隙,烟气流入间隙通过烟气流速减缓通道连通烟气流出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聚能部件设置为具有封闭的内腔的中空结构,聚能结构还包括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均匀设置于第二聚能部件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限位结构,位于第一聚能部件与第二聚能部件之间,限位结构配置成限制第一聚能部件相对于第二聚能部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锅具支撑炉耳,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的上侧,且凸出于第一聚能部件的外边缘,第二聚能部件的上侧对应于锅具支撑炉耳的位置凸设有支撑部,支撑部配置为支撑第一聚能部件;
限位结构包括能拆卸相连的限位凸部和限位凹部,限位凸部设置于锅具支撑炉耳的外端的下侧,限位凹部设置于支撑部;或者,限位凸部设置于支撑部,限位凹部设置于锅具支撑炉耳的外端的下侧;
其中,在限位凸部伸入于限位凹部的状态下,锅具支撑炉耳的外端的下侧与支撑部的上侧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
灶具面板;
至少一个承液盘,设置于灶具面板;
至少一个上述的聚能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于至少一个承液盘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及灶具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本体具有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的隔热腔,当烟气进入烟气流速减缓通道内时,由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的上方具有封闭的隔热腔,由此,烟气的热量不易通过该隔热腔向上传递,可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的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聚能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聚能部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聚能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与说明:
1、聚能结构本体;11、第一聚能部件;111、隔热腔;112、第一聚能件;113、第二聚能件;12、第二聚能部件;121、烟气阻挡部;122、支撑部;123、内腔;
2、烟气流速减缓通道;
3、燃烧器避让口;31、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2、第二燃烧器避让口;
4、烟气流入间隙;
5、烟气流出间隙;
6、聚能结构支撑部件;
7、限位结构;71、限位凸部;72、限位凹部;
8、锅具支撑炉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结构,包括聚能结构本体1,该聚能结构本体1具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和封闭的隔热腔111,还具有燃烧器避让口3,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位于燃烧器避让口3的边缘,隔热腔111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结构本体1具有位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的上方的隔热腔111,当烟气进入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时,由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的上方具有封闭的隔热腔111,由此,烟气的热量不易通过该隔热腔111向上传递,可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隔热腔111内可填充有气体,在具体应用中,由于传热速度的一般规律为固体>液体>气体,由此,可进一步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其中,该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即,可利用空气作为隔热介质,进一步地,该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热腔111内可为真空腔,在具体应用中,可使热交换主要是热辐射,由此,可进一步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隔热腔111内可设有隔热材料,由此,可进一步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具体地,该隔热材料可以是玻璃纤维,也可以是硅酸铝或其他适合的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燃烧器避让口3可包括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和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聚能结构本体1可包括第一聚能部件11和第二聚能部件12,隔热腔111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11,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11,隔热腔111围绕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设置;第二聚能部件12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11的下方,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设置于第二聚能部件12对应于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的位置,第一聚能部件11与第二聚能部件12之间形成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也即,聚能结构本体1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由此,可方便生产和装配,在具体应用中,当上下两部分安装好后,二者之间具有一个较大间隙(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高温烟气进入该间隙后,可停留更长时间并与二次空气进一步反应,可更充分地与锅底进行热交换,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聚能部件11可设置为中空结构,在具体应用中,不仅可减少物料,节省成本,而且还可在其内填充更多的气体,进一步减少聚能结构中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上方流失,与锅底的热交换更充分,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聚能部件11可包括第一聚能件112和第二聚能件113,第一聚能件112设置为环状;第二聚能件113设置为环状,并位于第一聚能件112的下方,且与第一聚能件112同轴设置,第一聚能件112的内周缘与第二聚能件113的内周缘相接,第一聚能件112的外周缘与第二聚能件113的外周缘相接,以围合形成隔热腔111,也即,第一聚能部件11可为双层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聚能部件11还可为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的边缘可设有烟气阻挡部121(或可称波浪型面),烟气阻挡部121向上延伸设置并贯穿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烟气阻挡部121的外周壁与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入间隙4,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周壁与第二聚能部件12的内周壁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边缘与第二聚能部件12的外边缘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出间隙5,烟气流入间隙4通过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连通烟气流出间隙5,在具体应用中,烟气可经烟气流入间隙4进入至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并通过烟气流出间隙5排出,烟气阻挡部121可增大烟气的阻力,使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的烟气不易从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向烟气流入间隙4流出,使烟气能在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的停留的更久并进一步与二次空气进行反应,使烟气的热量与锅底热交换更充分,可进一步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聚能部件12可设置为具有封闭的内腔123的中空结构,聚能结构还可包括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或可称支撑脚),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均匀设置于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下表面,例如,可沿聚能结构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于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下表面,也即,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只与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下表面接触,不与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上表面接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减少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的烟气的热量从聚能结构的下方(第二聚能部件12)流失,使烟气能在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内的停留的更久,提高聚能结构的热效率,提升使用体验,并且,可减缓热量向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传递的速度,由于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通常是置于灶具面板的承液盘(或可称防水盘)上的,因此,还可减少灶具面板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破裂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聚能结构还可包括限位结构7,位于第一聚能部件11与第二聚能部件12之间,限位结构7配置成限制第一聚能部件11相对于第二聚能部件12转动,由此,可提高聚能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5所示,聚能结构还可包括锅具支撑炉耳8,设置于第一聚能部件11的上侧,且凸出于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边缘,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上侧对应于锅具支撑炉耳8的位置凸设有支撑部122,支撑部122配置为支撑第一聚能部件11。
更具体地,限位结构7可包括能拆卸相连的限位凸部71和限位凹部72(例如孔或凹槽),限位凸部71设置于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限位凹部72设置于支撑部122;或者,限位凸部71设置于支撑部122,限位凹部72设置于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在具体应用中,可将限位凸部71对准限位凹部72后插入至限位凹部72即可。其中,在限位凸部71伸入于限位凹部72的状态下,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与支撑部122的上侧相贴合,也即,锅具支撑炉耳8的下侧与支撑部122的上侧是面接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聚能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7可由紧固件代替。
实施方式二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灶具面板、至少一个承液盘和实施方式一中的聚能结构,至少一个承液盘设置于灶具面板;各聚能结构可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承液盘的上侧。聚能结构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灶具可为单眼灶、双眼灶或多眼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根据,“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能结构本体(1),具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和封闭的隔热腔(111),还具有燃烧器避让口(3),所述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位于所述燃烧器避让口(3)的边缘,所述隔热腔(111)位于所述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111)内填充有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111)内设有隔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避让口(3)包括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和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
所述聚能结构本体(1)包括第一聚能部件(11)和第二聚能部件(12),所述隔热腔(111)设置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所述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设置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所述隔热腔(111)围绕所述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设置;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的下方,所述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设置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对应于所述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的位置,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之间形成有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设置为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包括:
第一聚能件(112),设置为环状;
第二聚能件(113),设置为环状,并位于所述第一聚能件(112)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聚能件(11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聚能件(112)的内周缘与所述第二聚能件(113)的内周缘相接,所述第一聚能件(112)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二聚能件(113)的外周缘相接,以围合形成所述隔热腔(111)。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器避让口(32)的边缘设有烟气阻挡部(121),所述烟气阻挡部(121)向上延伸设置并贯穿所述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所述烟气阻挡部(121)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燃烧器避让口(31)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入间隙(4),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的内周壁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的外边缘呈间隔设置以形成烟气流出间隙(5),所述烟气流入间隙(4)通过所述烟气流速减缓通道(2)连通所述烟气流出间隙(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设置为具有封闭的内腔(123)的中空结构,所述聚能结构还包括多个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多个所述聚能结构支撑部件(6)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7),位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之间,所述限位结构(7)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相对于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具支撑炉耳(8),设置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的上侧,且凸出于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的外边缘,所述第二聚能部件(12)的上侧对应于所述锅具支撑炉耳(8)的位置凸设有支撑部(122),所述支撑部(122)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一聚能部件(11);
所述限位结构(7)包括能拆卸相连的限位凸部(71)和限位凹部(72),所述限位凸部(71)设置于所述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所述限位凹部(72)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22);或者,所述限位凸部(7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22),所述限位凹部(72)设置于所述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
其中,在所述限位凸部(71)伸入于所述限位凹部(72)的状态下,所述锅具支撑炉耳(8)的外端的下侧与所述支撑部(122)的上侧相贴合。
1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灶具面板;
至少一个承液盘,设置于所述灶具面板;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结构,一一对应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承液盘的上侧。
CN202222282211.1U 2022-08-26 2022-08-26 聚能结构及灶具 Active CN218269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2211.1U CN218269201U (zh) 2022-08-26 2022-08-26 聚能结构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2211.1U CN218269201U (zh) 2022-08-26 2022-08-26 聚能结构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9201U true CN21826920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2211.1U Active CN218269201U (zh) 2022-08-26 2022-08-26 聚能结构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9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69201U (zh) 聚能结构及灶具
CN109595601B (zh) 一种聚能组件及具有该聚能组件的燃气灶具
CN216281579U (zh) 一种灶具高效聚能组件及灶具
CN219036738U (zh) 聚能盘及燃气灶
CN110553298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212511282U (zh) 一种集成灶节能结构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20338530U (zh) 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0267390U (zh) 一种新型聚能集液盘及灶具
CN216790263U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
CN214198796U (zh) 连接件、聚能盘及燃气灶具
CN215982762U (zh) 防风隔热炉头及燃气灶
CN217843998U (zh) 一种带锅架的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9222531U (zh) 一种锅支架及燃气灶具
CN212378012U (zh) 一种带承液盘附盘的集成灶及燃气灶
CN213901173U (zh)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CN221055076U (zh) 一种锅架以及灶具
CN211822550U (zh) 一种灶具隔热罩
CN212691855U (zh) 燃气灶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218954960U (zh) 聚能盘锅架及灶具
CN215951411U (zh) 一种商用大锅灶类燃烧器用燃烧面罩
CN215863581U (zh) 燃气灶的聚能盘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13334597U (zh) 一种燃气灶用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212511279U (zh) 聚能组件及灶具
CN220824150U (zh) 火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