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1173U -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 Google Patents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1173U
CN213901173U CN202023277096.6U CN202023277096U CN213901173U CN 213901173 U CN213901173 U CN 213901173U CN 202023277096 U CN202023277096 U CN 202023277096U CN 213901173 U CN213901173 U CN 213901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top surface
pot
wok stand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70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任有忠
吴伟良
张银锋
曾庆中
叶步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70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1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1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1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锅架组件包括锅架和聚能盘;所述锅架设置在所述聚能盘上;所述锅架的底面上设有盲孔,所述聚能盘的顶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盲孔配合卡接。凸台与盲孔配合卡接,以使锅架设置在聚能盘上,凸台能够定位安装锅架。凸台的高度大于盲孔的深度,从而使锅架的底面与聚能盘的顶面之间存在适合的间隙,以减少锅架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Description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背景技术
燃气炉灶是家庭日常生活必需的厨房烹饪器具之一。热效率是燃气灶具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减少热损失是提高热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锅架的热损失在燃气炉灶中占比相对较高。
现有技术中,为了追求较高的热效率而通常采用锅架与聚能盘一体成型的方式。聚能盘上的热能会通过与锅架的贴合处传递至锅架,传递至锅架热能会向锅架外部扩散,从而加大了热损失,存在燃烧热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架的燃烧热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架组件,包括锅架和聚能盘;
所述锅架设置在所述聚能盘上;所述锅架的底面上设有盲孔,所述聚能盘的顶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盲孔配合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锅架的底面与所述聚能盘的顶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锅架的外侧壁位于所述聚能盘的顶面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盘的顶面的外缘位于所述聚能盘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所述锅架的外侧壁与所述聚能盘的顶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盘的顶面的外缘位于所述聚能盘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且所述聚能盘的顶面为阶梯状结构,所述聚能盘的顶面上具有环状平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环状平台上;
所述锅架的底面与所述环状平台的顶面间隔设置,所述锅架的外侧壁与所述环状平台的侧壁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盘包括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
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形成有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盘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盘体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盘体的外缘、所述第二盘体的外缘、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均为翻压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盘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聚能盘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锅架的外表面上设有红外辐射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炉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架组件,包括锅架和聚能盘;所述锅架设置在所述聚能盘上;所述锅架的底面上设有盲孔,所述聚能盘的顶面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盲孔配合卡接。凸台与盲孔配合卡接,以使锅架设置在聚能盘上,凸台能够定位安装锅架。凸台的高度大于盲孔的深度,从而使锅架的底面与聚能盘的顶面之间存在适合的间隙,以减少锅架与聚能盘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中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中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聚能盘;11-第一盘体;12-第二盘体;111-环状平台;1111-凸台;1112-环状平台的侧壁;121-凸起;2-锅架;21-锅架脚片;22-锅架底圈;221-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初始状态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如图1至图4所述,包括锅架2和聚能盘1;锅架2设置在聚能盘1上;锅架2的底面上设有盲孔221,聚能盘1的顶面上设有凸台1111,凸台1111与盲孔221配合卡接。凸台1111与盲孔221配合卡接,以使锅架2设置在聚能盘1上,凸台1111能够定位安装锅架2。凸台1111锅架2凸台1111的高度大于盲孔221的深度,从而使锅架2的底面与聚能盘1的顶面之间存在适合的间隙,以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其中,锅架2的底面与聚能盘1的顶面间隔设置,能够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凸台11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盲孔2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盲孔221较佳地,凸台1111为多个,多个凸台1111沿聚能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盲孔221为多个,多个盲孔221沿聚能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其中,多个凸台1111与多个盲孔221一一对应配合连接,凸台1111能够从多个位置支撑并定位锅架2,使锅架2较为稳固地设置在聚能盘1上。
本实施例中,凸台11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凸台1111能够较好地定位和支撑锅架2,并且将凸台1111与锅架2的接触面积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其中,锅架2可以设置在聚能盘1的径向外缘部位上,锅架2的外侧壁会外露于聚能盘1的径向外缘部位。
优选地,锅架2的外侧壁位于聚能盘1的顶面的内部。
这样的设置,使锅架2的外侧壁不会外露于聚能盘1的径向外缘部位。能够防止锅架2向锅架组件的外部散热,有利于使燃烧过程中锅架2所吸收热能大部分都传递至锅底,从而减小热能损失,提升热能利用率。
其中,聚能盘1的顶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非平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能盘1的顶面为平面时,聚能盘1的顶面与锅架2的底面间隔设置,聚能盘1与锅架2仅通过凸台1111接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聚能盘1的顶面的外缘位于聚能盘1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锅架2的外侧壁与聚能盘1的顶面间隔设置。
聚能盘1的顶面与锅架2的底面间隔设置,锅架2的外侧壁与聚能盘1的顶面间隔设置,聚能盘1与锅架2仅通过凸台1111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进而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聚能盘1的顶面为非平面时,聚能盘1的顶面可以为弧状结构,也可以为阶梯状结构等任何适合的形式。
较佳地,聚能盘1的顶面的外缘位于聚能盘1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且聚能盘1的顶面为阶梯状结构;聚能盘1的顶面上具有环状平台111,凸台1111设置在环状平台111上;锅架2的底面与环状平台111的顶面间隔设置,锅架2的外侧壁与环状平台的侧壁1112间隔设置。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燃烧热能气团的聚集,同时又能延缓高温烟气的流速,增大高温烟气与锅底的热交换面积,并延长了高温烟气与锅底的热交换时间,从而减少了热辐射损失及热交换损失,有效提升燃烧热效率。
锅架2的底面不与环状平台111的顶面接触,锅架2的外侧壁不与环状平台的侧壁1112接触,使锅架2仅通过凸台1111与聚能盘1接触,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其中,锅架2和聚能盘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锅架2和聚能盘1为分体式结构。可以实现聚能盘1的通用化、系列化和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省成本。锅架2可设置配备多种款式,实现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进一步地,聚能盘1包括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之间形成有腔体。
具有中空腔体的盘体,能够在燃烧过程中,降低热能向四周辐射换热的损失,达到既聚集热能又隔热保温的效果,从而减少热损失。
进一步地,第一盘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盘体12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盘体11的外缘、第二盘体12的外缘、第一通孔的边缘和第二通孔的边缘均为翻压边结构。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燃烧器设有径向间距,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大于燃烧器的外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确保燃烧时所需的二次空气的进入补给,使燃烧器的燃烧更充分,提高燃气炉灶的整体燃烧效果。
第一盘体11的外缘、第二盘体12的外缘、第一通孔的边缘和第二通孔的边缘均采用翻压边工艺制成,防止第一盘体11的外缘、第二盘体12的外缘、第一通孔的边缘和第二通孔的边缘存在利边割手的问题产生。此外,还有利于聚能盘1整体强度的提高,可以使用相对较薄的材料制作聚能盘1,节省材料成本;由于材料薄则导热体积也会变小,能够减少聚能盘1的热传导损失。
进一步地,聚能盘1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121,多个凸起121沿聚能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多个凸起121可以作为凸起121聚能盘1的支撑底脚,沿聚能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各相邻凸起121之间形成内外贯通的二次空气进入通道,确保燃烧所需二次空气的供给,使燃烧更充分。
进一步地,锅架2的外表面上设有红外辐射涂层。
红外辐射涂层提高了热辐射强度,强化燃烧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灶具热效率。
另外喷涂高温红外辐射涂层对锅架2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保护作用,可延长锅架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锅架2由四个锅架脚片21和锅架底圈22组成,四个锅架脚片21设置于锅架底圈22上,四个锅架脚片21沿锅架底圈22的周向均布。锅架脚片21和锅架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等任意适合的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架组件,凸台1111与盲孔221配合连接,以使锅架2设置在聚能盘1上,凸台1111能够定位安装锅架2。凸台1111的高度大于盲孔221的深度,从而使锅架2的底面与聚能盘1的顶面之间存在适合的间隙,以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锅架2聚能盘1锅架2聚能盘1锅架2盲孔221聚能盘1凸台1111凸台1111盲孔221锅架2聚能盘1凸台1111锅架2凸台1111盲孔221锅架2聚能盘1锅架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炉灶,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锅架组件。凸台1111与盲孔221配合连接,以使锅架2设置在聚能盘1上,凸台1111能够定位安装锅架2。凸台1111的高度大于盲孔221的深度,从而使锅架2的底面与聚能盘1的顶面之间存在适合的间隙,以减少锅架2与聚能盘1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热传导损失,提高燃烧热利用率。
凸台1111锅架2凸台1111盲孔221锅架2聚能盘1锅架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架(2)和聚能盘(1);
所述锅架(2)设置在所述聚能盘(1)上;所述锅架(2)的底面上设有盲孔(221),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上设有凸台(1111),所述凸台(1111)与所述盲孔(221)配合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2)的底面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2)的外侧壁位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的外缘位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所述锅架(2)的外侧壁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的外缘位于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的中心的上方,且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为阶梯状结构,所述聚能盘(1)的顶面上具有环状平台(111),所述凸台(1111)设置在所述环状平台(111)上;
所述锅架(2)的底面与所述环状平台(111)的顶面间隔设置,所述锅架(2)的外侧壁与所述环状平台的侧壁(1112)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1)包括第一盘体(11)和第二盘体(12);
所述第一盘体(11)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形成有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1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盘体(12)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盘体(11)的外缘、所述第二盘体(12)的外缘、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均为翻压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1)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121),多个所述凸起(121)沿所述聚能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2)的外表面上设有红外辐射涂层。
10.一种燃气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组件。
CN202023277096.6U 2020-12-29 2020-12-29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Active CN213901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7096.6U CN2139011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7096.6U CN2139011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1173U true CN213901173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7096.6U Active CN21390117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1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4819B (zh)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13901173U (zh)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0861197U (zh) 一种具有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2923410A (zh) 一种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18033277U (zh) 一种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9222531U (zh) 一种锅支架及燃气灶具
CN219995393U (zh) 聚能锅架
CN111998420A (zh) 灶具用聚能罩及燃气灶
CN210979960U (zh) 一种聚能锅架及其应用的燃气灶
CN210267390U (zh) 一种新型聚能集液盘及灶具
CN214501351U (zh) 一种聚能圈及燃气灶
CN216652068U (zh) 一体式翅片底盘及其节能炊具
CN212805769U (zh) 一种聚能盘
CN218178983U (zh)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20379761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17785246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20728306U (zh) 燃气灶锅架
CN221076558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烧器
CN214841030U (zh) 一种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17178622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12691855U (zh) 燃气灶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217604175U (zh) 锅架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1822550U (zh) 一种灶具隔热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