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8622U -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8622U
CN217178622U CN202220919378.1U CN202220919378U CN217178622U CN 217178622 U CN217178622 U CN 217178622U CN 202220919378 U CN202220919378 U CN 202220919378U CN 217178622 U CN217178622 U CN 217178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hole
circumferential annular
gathering
cent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93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任有忠
颜运宇
吴伟良
史棋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93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8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8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8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涉及厨房器具的技术领域,该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和支撑脚片;聚能盘本体设有中心通孔;聚能盘本体设有环状凸起结构,环状凸起结构与中心通孔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该燃气灶具包括聚能盘锅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具在燃烧过程中,当温度较低的二次空气进入聚能盘中心通孔时存在向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处扩散并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的温度场,以致燃烧火焰温度也不高造成热能损失,产生了燃烧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实现整体燃烧工况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提升了燃烧热效率,又减少了CO废气的排放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作为家庭日常生活中烹饪所必需的厨房器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燃气灶具产品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一些厂家为了追求更高的热效率,研制了带聚能盘锅架的燃气灶具。其中,带聚能盘锅架的式样有单层、双层及多层盘锅架,使燃烧的高温热能气团被聚拢在聚能盘内,增强高温热能气团与锅底的热能交换,提升烧热效率。
然而,现有的聚能盘锅架(如二次空气的补充、容纳及预热区域的设置,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的设置,聚能盘与燃烧器的间距以及与火盖火孔的角度设置等)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以致燃气灶具在燃烧过程中存在温度较低的二次空气进入聚能盘中心通孔时,向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处扩散并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的温度场,造成热能损失,产生了燃烧热效率低的问题。此外,在燃烧热能气团对锅底的热能换热及烟气排放上存在不均衡,整体燃烧工况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会造成聚能效果降低或燃烧不充分,废气排放超标的问题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具在燃烧过程中,当温度较低的二次空气进入聚能盘中心通孔时存在向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处扩散并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的温度场,以致燃烧火焰温度也不高,造成热能损失,产生了燃烧热效率低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和设于所述聚能盘本体并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脚片;
所述聚能盘本体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设置为其内径大于燃烧器的外径,以使在装配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二次空气补入口;
所述聚能盘本体设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环状凸起结构,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为圆周环形凸台;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的两侧形成分开设置的所述二次空气预热区域和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聚能盘本体包括上层盘和下层盘,所述上层盘和所述下层盘两者设有同轴的内孔,以形成所述中心通孔;
所述上层盘与所述下层盘之间围成环形空腔;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设于所述上层盘。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盘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形成内圆周环形面、所述圆周环形凸台、中间圆周环形面、圆周环形围栏面以及外圆周环形面;
其中,所述内圆周环形面和所述圆周环形凸台靠近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面围成所述二次空气预热区域;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远离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面、所述中间圆周环形面以及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围成所述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圆周环形凸台靠近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面与燃烧器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D1的取值范围为11mm~16mm;
和/或,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径与燃烧器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的取值范围为3.5mm~6mm;
和/或,所述内圆周环形面的上表面与火盖外环火孔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H1的取值范围为6mm~10mm;
和/或,所述圆周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火盖外环火孔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H2的取值范围为0mm~3mm。
进一步的,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为斜面;
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火盖外环火孔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所述A等于所述B;
或者,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与火盖外环火孔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盘的内孔边缘与所述下层盘的内孔边缘贴合连接;
和/或,所述上层盘的外边缘与所述下层盘的外边缘贴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片设置于所述上层盘且固设位置在所述外圆周环形面的以内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片固设于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片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外圆周环形面,以使两者之间形成燃烧烟气排放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盘的底面由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延伸,以与灶具面板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进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盘的底面设有底脚片;
所述底脚片为竖向设置的片状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和支撑脚片,其中,支撑脚片设于聚能盘本体,可用于支撑锅具;由于聚能盘本体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设置为其内径大于燃烧器的外径,因此,在装配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二次空气补入口,二次空气可通过该二次空气补入口进入;同时,由于聚能盘本体设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环状凸起结构,环状凸起结构与中心通孔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燃气灶在工作时,二次空气可经二次空气补入口进入,并扩散于该二次空气预热区域,同时,可有效利用火焰的辐射热能预热后补充于火盖外环火孔根部参与燃烧,从而提高了热利用率,使二次空气预热效果更充分、温度更高,进而提高了火焰温度,使燃烧热效率得到了提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具,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盘锅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具包括前述的聚能盘锅架,由此,该燃气灶具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同样包括聚能盘锅架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中的聚能盘本体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与燃烧器在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P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
10-二次空气补入口;20-二次空气预热区域;30-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40-二次空气进入通道;
100-聚能盘本体;110-中心通孔;120-上层盘;130-下层盘;140-环形空腔;121-圆周环形凸台;122-内圆周环形面;123-中间圆周环形面;124-圆周环形围栏面;125-外圆周环形面;
200-支撑脚片;
300-底脚片;
400-燃烧器;410-火盖外环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能盘锅架,该聚能盘锅架包括聚能盘本体100和设于聚能盘本体100并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脚片200;聚能盘本体100设有中心通孔110,中心通孔110设置为其内径大于燃烧器400的外径,以使在装配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二次空气补入口10;聚能盘本体100设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环状凸起结构,环状凸起结构与中心通孔110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
本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盘锅架,支撑脚片200设于聚能盘本体100,可用于支撑锅具;由于聚能盘本体100设有中心通孔110,中心通孔110设置为其内径大于燃烧器400的外径,因此,在装配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二次空气补入口10,二次空气可通过该二次空气补入口10进入;同时,由于聚能盘本体100设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环状凸起结构,环状凸起结构与中心通孔110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燃气灶在工作时,二次空气可经二次空气补入口10进入,并扩散于该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同时,可有效利用火焰的辐射热能预热后补充于火盖外环火孔410根部参与燃烧,从而提高了热利用率,使二次空气预热效果更充分、温度更高,进而提高了火焰温度,使燃烧热效率得到了提升。
具体的,聚能盘本体100的中心通孔110直径大于燃烧器400的外径并套置于燃烧器400的外周侧,即中心通孔110的内孔边缘与燃烧器400的外周侧边缘设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就形成了呈圆周环形的二次空气补入口10,确保燃烧所需二次空气的补充,使燃烧更充分。
本实施例中,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设置为“L”型,且环状凸起结构靠近中心通孔110设置。
进一步的,参照图2和图3,环状凸起结构为圆周环形凸台121,圆周环形凸台121的两侧形成分开设置的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和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
其中,聚能盘本体100可以为单层、双层或三层结构。
本实施例选取聚能盘本体100为双层结构,其包括上层盘120和下层盘130,上层盘120和下层盘130两者设有同轴的内孔,以形成中心通孔110;上层盘120与下层盘130之间围成环形空腔140;圆周环形凸台121设于上层盘120。
其中,上层盘120整体为环形凹盘状,其中间开设有内孔;下层盘130整体为环形深凹盘状,其中间也开设有内孔。上层盘120的上表面为内孔边缘低、外边缘高,有利于燃烧热能气团的聚拢并能延缓烟气的流速,延长与锅底的热交换时间,有效提升了燃烧热效率。
具体的,上层盘120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形成内圆周环形面122、圆周环形凸台121、中间圆周环形面123、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以及外圆周环形面125;其中,内圆周环形面122和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围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圆周环形凸台121远离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中间圆周环形面123以及圆周环形围栏面124围成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
为了更好地容纳并预热二次空气,同时又更好地对火盖外环火孔410的根部补充适量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分,参照图4,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与燃烧器400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1,D1的取值范围为11mm~16mm。示例性地,D1的取值可以为11mm、12mm、13mm、14mm、15mm或16mm。中心通孔110的内径与燃烧器400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2,D2的取值范围为3.5mm~6mm。示例性地,D2的取值可以为3.5mm、4mm、4.5mm、5mm、5.5mm或6mm。内圆周环形面122的上表面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1,H1的取值范围为6mm~10mm。示例性地,H1的取值可以为6mm、7mm、8mm、9mm或10mm。
另外,还为了避免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的二次空气进入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内并进行热交换以致降低了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的温度而造成热能损失的问题产生,同时也为了克服圆周环形凸台121被火焰灼烧到的问题,在如上燃烧器400的外径与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之间设有间距外,圆周环形凸台121的上端面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2,H2的取值范围为0mm~3mm。示例性地,H2的取值可以为0mm、1mm、2mm或3mm。
呈下凹陷的圆周环形的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同时,加上上层盘120与下层盘130的组合使其三面形成有空气隔热保温层包围,这样,有利于燃烧热能气团的聚拢并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能使燃烧热能气团对锅底的热能换热及烟气排放上达到均衡,实现整体燃烧工况达到最佳效果,参照图3,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为斜面;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火盖外环火孔41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A等于B;或者,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若夹角A的角度过大而夹角B的角度过小,则火盖外环火孔410的火焰会灼烧圆周环形围栏面124,这就影响二次空气的补充,燃烧不充分,造成废气排放超标;而若夹角A的角度过小而夹角B的角度过大,则聚能盘的聚能效果会降低;夹角A等于夹角B,能使燃烧热能气团对锅底的热能换热及烟气排放上达到均衡,实现整体燃烧工况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了燃烧热效率又减少了CO废气的排放。
本实施例中,内圆周环形面122、中间圆周环形面123和圆周环形凸台121的上端面可以为平面、弧面或斜面;圆周环形围栏面124可以为斜面、弧面或波浪面;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中心的侧壁面可以为竖直面、斜面或弧面;圆周环形凸台121远离中心的侧壁面可以为斜面、竖直面或弧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上层盘120的内孔边缘与下层盘130的内孔边缘贴合连接;上层盘120的外边缘与下层盘130的外边缘贴合连接。
具体的,上层盘120位于下层盘130的上方,上层盘120的内孔边缘与下层盘130的内孔边缘贴合连接,上层盘120的外边缘与下层盘130的外边缘贴合连接,其中,内孔边缘、外边缘贴合连接采用焊接密封工艺也可以采用翻压边工艺组合,这样,上层盘120和下层盘130之间可形成前述的环形空腔140,环形空腔140填充有空气,利用空气热传导性能比金属热传导性能差的特性,环形空腔140能对聚能盘锅架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减少热传导损失。若内孔边缘、外边缘贴合连接采用焊接密封工艺,环形空腔140是密闭的,还可采用抽真空以实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其中,支撑脚片200设置于上层盘120且固设位置在外圆周环形面125的以内区域,即内置结构,如此设置,支撑脚片200就不易与外部冷空气接触,能使支撑脚片200所吸收的燃烧热能传导于锅底,减少了热损失,有效提高燃烧热能的利用率。
具体的,支撑脚片200固设于圆周环形围栏面124。
进一步的,支撑脚片200的上表面高于外圆周环形面125,即外圆周环形面125与支撑脚片20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燃烧烟气的排放通道,确保燃烧烟气的排放。
参照图3,下层盘130的底面由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延伸,以与灶具面板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进入通道40,有利于二次空气的顺畅进入,同时具有定向导流作用。
请继续参照图3,下层盘130的底面设有底脚片300;底脚片300为竖向设置的片状结构。
底脚片300为竖向设置的片状结构,并设置于下层盘130的底部,且底脚片300沿径向延伸,这样可减少二次空气进入时所受到的阻力,使燃烧所需二次空气的供给更顺畅,确保燃烧更充分。
综合以上,本实施例的聚能盘锅架实现了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和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的相对分开,一方面,对燃烧所需二次空气进行适量控制并强化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同时避免二次空气与燃烧热能气团的换热而造成热能损失的问题产生,从而减少热损失,提高了热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燃烧热能气团的聚拢并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确保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内保持高温状态,增强了热能气团的温度场,从而提高燃烧火焰温度,有效提升了燃烧热效率。此外,聚能盘本体100的圆周环形围栏面124的角度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角度相等,这能使燃烧热能气团对锅底的热能换热及烟气排放上达到均衡,实现了整体燃烧工况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提升了燃烧热效率,同时又减少了CO废气的排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包括前述的聚能盘锅架。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具包括前述的聚能盘锅架,由此,该燃气灶具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同样包括聚能盘锅架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盘本体(100)和设于所述聚能盘本体(100)并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脚片(200);
所述聚能盘本体(100)设有中心通孔(110),所述中心通孔(110)设置为其内径大于燃烧器(400)的外径,以使在装配状态下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二次空气补入口(10);
所述聚能盘本体(100)设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环状凸起结构,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与所述中心通孔(110)的内孔边缘之间的区域形成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为圆周环形凸台(121);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的两侧形成分开设置的所述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和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本体(100)包括上层盘(120)和下层盘(130),所述上层盘(120)和所述下层盘(130)两者设有同轴的内孔,以形成所述中心通孔(110);
所述上层盘(120)与所述下层盘(130)之间围成环形空腔(140);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设于所述上层盘(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盘(120)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形成内圆周环形面(122)、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中间圆周环形面(123)、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以及外圆周环形面(125);
其中,所述内圆周环形面(122)和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所述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围成所述二次空气预热区域(20);
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远离所述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所述中间圆周环形面(123)以及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124)围成所述燃烧热能气团聚拢区域(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靠近所述中心通孔(110)的侧壁面与燃烧器(400)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D1的取值范围为11mm~16mm;
和/或,所述中心通孔(110)的内径与燃烧器(400)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的取值范围为3.5mm~6mm;
和/或,所述内圆周环形面(122)的上表面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H1的取值范围为6mm~10mm;
和/或,所述圆周环形凸台(121)的上端面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出口最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H2的取值范围为0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为斜面;
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火盖外环火孔(41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所述A等于所述B;
或者,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124)与火盖外环火孔(41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盘(120)的内孔边缘与所述下层盘(130)的内孔边缘贴合连接;
和/或,所述上层盘(120)的外边缘与所述下层盘(130)的外边缘贴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片(200)设置于所述上层盘(120)且固设位置在所述外圆周环形面(125)的以内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片(200)固设于所述圆周环形围栏面(12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片(200)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外圆周环形面(125),以使两者之间形成燃烧烟气排放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盘(130)的底面由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延伸,以与灶具面板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进入通道(40)。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盘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盘(130)的底面设有底脚片(300);
所述底脚片(300)为竖向设置的片状结构。
13.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盘锅架。
CN202220919378.1U 2022-04-19 2022-04-19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17178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9378.1U CN217178622U (zh) 2022-04-19 2022-04-19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9378.1U CN217178622U (zh) 2022-04-19 2022-04-19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8622U true CN217178622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0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9378.1U Active CN217178622U (zh) 2022-04-19 2022-04-19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8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78622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09744440U (zh) 一种燃气灶用聚热支架及燃气灶
CN114659142A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114135907A (zh) 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及燃气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6281579U (zh) 一种灶具高效聚能组件及灶具
CN212511282U (zh) 一种集成灶节能结构
CN216744461U (zh) 燃气灶具用锅支架及燃气灶
CN216744466U (zh)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20892309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112344396A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CN214501351U (zh) 一种聚能圈及燃气灶
CN220379761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17875985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CN219222531U (zh) 一种锅支架及燃气灶具
CN218599807U (zh) 聚能锅架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10345524B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2777480U (zh) 一种平板式燃气灶
CN212805769U (zh) 一种聚能盘
CN214841030U (zh) 一种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17423349U (zh) 聚能装置及包括其的燃气灶具
CN220506778U (zh)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炉膛及燃气灶
CN217843999U (zh) 一种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219913151U (zh) 一种用于燃气加热装置的自热侧锅
CN219014385U (zh) 聚能盘锅架及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