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4150U - 火锅 - Google Patents

火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4150U
CN220824150U CN202322321292.6U CN202322321292U CN220824150U CN 220824150 U CN220824150 U CN 220824150U CN 202322321292 U CN202322321292 U CN 202322321292U CN 220824150 U CN220824150 U CN 220824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mney
fin
fins
chafing dish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12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冠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guan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guan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guan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guan Gas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12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4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4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4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锅,包括盆型的锅体,该锅体的中央设置有竖向延伸并向下贯穿锅体底壁的烟囱,所述烟囱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凸体,该多个凸体沿周向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凸体来增大实际受热面积,提高锅体的热吸收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聚能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火锅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火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是一种常见的炊具,其具有盆状的锅体以及一端固定在盆形锅体底部、另一端伸出盆形锅体外的烟道,并且盆形锅体底部对应烟道空腔的部分设计为通孔。火锅在使用时,在盆形锅体中倒入料汤,热源置于烟道空腔之下并通过烟道对盆形锅体进行加热。例如,专利号为ZL202022549981.9(授权公告号为CN 213882841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火锅炉,包括锅体、烟囱和底座,所述烟囱位于锅体的内腔中部,所述锅体、烟囱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锅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又如,专利号为ZL201821741348.6(授权公告号为CN2094216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火锅炉,包括烟囱、炉体、底座、托架和盖子,所述烟囱与炉体一体成型,且炉体成喇叭状设置在烟囱外围,所述底座焊接在炉体底部,且底座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托架焊接在烟囱底部,且托架成格栅状,所述盖子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盖子套设在烟囱上,且将炉体遮盖,所述盖子上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卡接有拉手。
由上可见,现有的火锅中加热热量较快地通过烟道,无法充分地与锅体发生热交换,热量损失较大,进而影响热效率。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上述盆形锅体内的美食更加喜欢,还更喜欢将火锅搬至户外,对品质的户外休闲生活要求越来越迫切。但在多风,温度又多变的户外环境中,现有的普通火锅无法很好地满足美味火锅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稳定可靠、高热效转化的新能源火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聚能效果好、热效率高的火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火锅,包括盆型的锅体,该锅体的中央设置有竖向延伸并向下贯穿锅体底壁的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凸体,该多个凸体沿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各所述凸体均设计成片状的翅片,并分别沿烟囱的高度方向延伸。一方面能更好地增大实际受热面积,提升聚能效果,并能将热量更好地传递至锅体中的食物;另一方面能对烟囱中的火焰走势进行导向,更好地将燃烧热量传递至锅体,同时能对烟囱中的烟气进行上行导向,从而利于更多的空气流入烟囱底部,促进燃烧,保证燃烧效率。
进一步,所述烟囱内腔的上端横隔有挡板,该挡板的中央开设有烟孔,并且,从俯视方向看,各凸体均完全被上述挡板遮蔽。通过设置挡板能对热量进行阻挡,使得烟囱中的热量(尤其是各凸体上的热量)能充分地传递至锅体中,减少热量损失,增强聚能效果,而烟孔的设计能使烟囱中的烟气顺利地上行外排。
进一步,所述凸体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其中,各第一翅片和各第二翅片的下端均延伸至烟囱的下端部,而各第一翅片的上端分别高于各第二翅片,且各第一翅片的上端分别与上述挡板的下表面相固定。这样高低错落设计的第一翅片及第二翅片与挡板配合能形成聚能间隙,从而能更好地减少烟囱中的热量损失,更好地发挥聚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火锅的热效率。
进一步,各所述第二翅片的长度分别大于各第二翅片长度的1/2而小于各第二翅片长度的3/4。这样一方面避免因各第二翅片过短而影响热量由下至上的传导,另一方面避免因各第二翅片过长而影响聚能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翅片分别朝向烟囱的中心而使得各翅片沿自身的宽度方向呈聚拢状布置在上述烟囱中。从而能尽可能地增大各翅片的表面积,进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实际受热面积,增强聚能效果。
进一步,所述烟囱的横截面大小由下至上减小,相应地,各第一翅片的宽度大小和各第二翅片的宽度大小也均由下至上减小。这样通过对烟囱的形状设计以及各翅片宽度变化设计能使烟囱整体更好地发挥聚能作用,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挡板水平延伸,并与烟囱的上端缘之间留有上下间隙,并且,上述烟囱的横截面中,位于挡板之下的部分由下至上递减,而位于挡板之上的部分由下至上均匀不变。由烟孔外排的烟气未直接外排至烟囱之外,而是短暂地滞留在挡板之上的间歇中,这样烟气能对烟囱整体进行保温,避免烟气过快外排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同时烟气中的余热也可传递至烟囱的上端壁,实现对余热的利用。
进一步,所述烟囱的横截面为圆形,各翅片均沿烟囱的径向布置,并且,该烟囱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延伸而与上述锅体的底壁圆滑连接,并且,该锅体的外底面上于该锅体与烟囱的交界处凸设有挡圈,各第一翅片的下端和各第二翅片的下端分别随烟囱的下端朝外延伸直至与上述挡圈的内周面相固定。一方面通过将各翅片沿径向布置在烟囱中能使各翅片的表面充分受热,另一方面通过将各翅片的下端朝外延伸至锅体的外底面能使锅体的底部充分受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锅体的热吸收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聚能效果,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各所述第一翅片下端的宽度与各第二翅片下端的宽度相近,而各第一翅片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分别小于各第二翅片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从而能使各翅片的下端均能充分受热,且在烟囱内腔下端形成相对稳定地热气流,而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宽度的不同递减率设计能使热空气在总体上行的同时形成局部的横流,使得热量能更加充分地传递至锅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烟囱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凸体,且该多个凸体沿周向间隔设置。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凸体来增大实际受热面积,提高锅体的热吸收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聚能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火锅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锅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7所示,一种火锅,包括盆型的锅体1,该锅体1的中央设置有竖向延伸并向下贯穿锅体1底壁的烟囱2。进一步,上述烟囱2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凸体3,该多个凸体3沿周向间隔设置。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凸体3来增大实际受热面积,提高锅体1的热吸收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聚能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火锅的热效率。
进一步,如图2和图4所示,各上述凸体3的形状均设计成片状的翅片,并分别沿烟囱2的高度方向延伸。一方面能更好地增大实际受热面积,提高聚能效果,并能将热量更好地传递至锅体1中的食物;另一方面能对烟囱2中的火焰走势进行导向,更好地将燃烧热量传递至锅体1,同时能对烟囱2中的烟气进行上行导向,从而利于更多的空气流入烟囱2底部,促进燃烧,保证燃烧效率。
进一步,如图4所示,上述烟囱2内腔的上端横隔有挡板4,该挡板4的中央开设有烟孔41。并且,如图3所示,从俯视方向看,各凸体3均完全被上述挡板4遮蔽。通过设置挡板4能对热量进行阻挡,使得烟囱2中的热量(尤其是各凸体3上的热量)能充分地传递至锅体1中,减少热量损失,增强聚能效果而烟孔41的设计能使烟囱2中的烟气顺利地上行外排。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图4、如6以及图7所示,上述凸体3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其中,各第一翅片31和各第二翅片32的下端均延伸至烟囱2的下端部,而各第一翅片31的上端分别高于各第二翅片32,且各第一翅片31的上端分别与上述挡板4的下表面相固定,如图4所示。这样高低错落设计的第一翅片31及第二翅片32与挡板4配合能形成聚能间隙,从而能更好地减少烟囱2中的热量损失,更好地发挥聚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火锅的热效率。优选地,各上述第二翅片32的长度分别大于各第二翅片32长度的1/2而小于各第二翅片32长度的3/4。这样一方面避免因各第二翅片32的长度过短而影响热量由下至上的传导,另一方面避免因各第二翅片32的长度过长而影响聚能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各上述翅片分别朝向烟囱2的中心而使得各翅片沿自身的宽度方向呈聚拢状布置在上述烟囱2中,如图2所示。从而能尽可能地增大各翅片的表面积,进而最大程度地增大实际受热面积
进一步,上述烟囱2的横截面大小由下至上减小,相应地,各第一翅片31的宽度大小和各第二翅片32的宽度大小也均由下至上减小。这样通过对烟囱2的形状设计以及各翅片宽度变化设计能使烟囱2整体更好地发挥聚能作用,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上述挡板4水平延伸,并与烟囱2的上端缘之间留有上下间隙,并且,上述烟囱2的横截面中,位于挡板4之下的部分由下至上递减,而位于挡板4之上的部分由下至上均匀不变,如图4所示。由烟孔41外排的烟气未直接外排至烟囱2之外,而是短暂地滞留在挡板4之上的间歇中,这样烟气能对烟囱2整体进行保温,避免烟气过快外排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同时烟气中的余热也可传递至烟囱2的上端壁,实现对余热的利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烟囱2的横截面为圆形(如图6和图7所示),各第一翅片31和各第二翅片32均沿烟囱2的径向布置,并且,该烟囱2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延伸而与上述锅体1的底壁圆滑连接,并且,该锅体1的外底面上于该锅体1与烟囱2的交界处凸设有挡圈5,各第一翅片31的下端和各第二翅片32的下端分别随烟囱2的下端朝外延伸直至与上述挡圈5的内周面相固定,如图2和图4所示。一方面通过将各翅片沿径向布置在烟囱2中能使各翅片的表面充分受热,另一方面通过将各翅片的下端朝外延伸至锅体1的外底面能使锅体1的底部充分受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锅体1的热吸收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热效率。优选地,各上述第一翅片31下端的宽度与各第二翅片32下端的宽度相近,而各第一翅片31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分别小于各第二翅片32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如图2、如6以及图7所示。从而能使各翅片的下端均能充分受热,且在烟囱2内腔下端形成相对稳定地热气流,而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宽度的不同递减率设计能使热空气在总体上行的同时形成局部的横流,使得热量能更加充分地传递至锅体1。

Claims (10)

1.一种火锅,包括盆型的锅体(1),该锅体(1)的中央设置有竖向延伸并向下贯穿锅体(1)底壁的烟囱(2),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凸体(3),该多个凸体(3)沿周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体(3)均设计成片状的翅片,并分别沿烟囱(2)的高度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内腔的上端横隔有挡板(4),该挡板(4)的中央开设有烟孔(41),并且,从俯视方向看,各凸体(3)均完全被上述挡板(4)遮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3)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翅片(31)和第二翅片(32),其中,各第一翅片(31)和各第二翅片(32)的下端均延伸至烟囱(2)的下端部,而各第一翅片(31)的上端分别高于各第二翅片(32),且各第一翅片(31)的上端分别与上述挡板(4)的下表面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翅片(32)的长度分别大于各第二翅片(32)长度的1/2而小于各第二翅片(32)长度的3/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翅片分别朝向烟囱(2)的中心而使得各翅片沿自身的宽度方向呈聚拢状布置在上述烟囱(2)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的横截面大小由下至上减小,相应地,各翅片的宽度大小也均由下至上减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水平延伸,并与烟囱(2)的上端缘之间留有上下间隙,并且,上述烟囱(2)的横截面中,位于挡板(4)之下的部分由下至上递减,而位于挡板(4)之上的部分由下至上均匀不变。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的横截面为圆形,各翅片均沿烟囱(2)的径向布置,并且,该烟囱(2)的下端沿周向朝外延伸而与上述锅体(1)的底壁圆滑连接,并且,该锅体(1)的外底面上于该锅体(1)与烟囱(2)的交界处凸设有挡圈(5),各翅片的下端分别随烟囱(2)的下端朝外延伸直至与上述挡圈(5)的内周面相固定。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翅片(31)下端的宽度与各第二翅片(32)下端的宽度相近,而各第一翅片(31)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分别小于各第二翅片(32)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递减率。
CN202322321292.6U 2023-08-28 2023-08-28 火锅 Active CN220824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292.6U CN2208241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火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292.6U CN2208241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火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4150U true CN220824150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1292.6U Active CN220824150U (zh) 2023-08-28 2023-08-28 火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4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4819B (zh) 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20824150U (zh) 火锅
CN110360562B (zh) 燃气灶具
CN116889334A (zh) 火锅
CN216744465U (zh)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16281579U (zh) 一种灶具高效聚能组件及灶具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1822550U (zh) 一种灶具隔热罩
CN220506778U (zh)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炉膛及燃气灶
CN218237577U (zh) 一种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218864298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2132581U (zh) 一种燃气炉头的聚能盘与燃烧器结构
CN217843998U (zh) 一种带锅架的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4038553U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其红外燃烧器
CN217423349U (zh) 聚能装置及包括其的燃气灶具
CN214501351U (zh) 一种聚能圈及燃气灶
CN216652068U (zh) 一体式翅片底盘及其节能炊具
CN202166097U (zh) 一种燃气灶热水器
CN218237576U (zh) 一种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210267390U (zh) 一种新型聚能集液盘及灶具
CN215675337U (zh) 一种双层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灶具
CN217519920U (zh) 一种聚能盘
CN210291881U (zh) 灶具燃烧器
CN214038551U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红外燃烧器
CN109519975B (zh) 一种具有引导燃烧烟气排放的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