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1794U - 平移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平移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1794U
CN218261794U CN202222182205.9U CN202222182205U CN218261794U CN 218261794 U CN218261794 U CN 218261794U CN 202222182205 U CN202222182205 U CN 202222182205U CN 218261794 U CN218261794 U CN 218261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lifting
translation
horizontal direction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822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唐超
齐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ro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He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ro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He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ro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He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ro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Hey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822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1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1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1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移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升降组件和平移组件,其中,底座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升降滑轨,升降滑轨竖直设置;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侧板,两个升降侧板分别设置于底座两侧,且均形成有倾斜向上的倾斜滑轨,两个升降侧板分别对应与两个升降滑轨滑动接触配合;平移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丝杆和平移架,旋转驱动件位于两个升降侧板之间,丝杆与旋转驱动件连接,丝杆穿设于平移架并与平移架螺纹配合,平移架与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平移组件和升降组件水平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平移组件设置在底座与升降侧板围成的空间内,使得平移组件无需占用额外体积,从而减小了平移升降机构的体积。

Description

平移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移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车间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工件进行顶升及下降,现有的升降机构通常采用电缸或气缸在待托举工件的下方通过托举架对工件进行顶升或下降,电缸或气缸位于托举架的底部,占用了竖直方向的空间,导致升降机构有着占用体积大,同时由于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容易因工件本身的重量对其产生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移升降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升降机构占用体积大,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移升降机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均分别安装有两个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竖直设置;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侧板,两个所述升降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均形成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滑轨,两个升降侧板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升降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丝杆和平移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升降侧板之间,所述丝杆与所述旋转驱动件连接且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平移架并与所述平移架螺纹配合,所述平移架位于所述倾斜滑轨的下方并与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平移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移动横板和安装于所述移动横板两端的两个滑动块,所述移动横板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升降侧板对应各所述滑动块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孔壁形成所述倾斜滑轨,所述滑动块与对应的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滑动块的位置设置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并与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水平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移动横板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倾斜滑轨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一滑动凸起,所述水平滑轨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二滑动凸起,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一滑动凹槽,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边沿形成有第二滑动凹槽,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伸入所述第一滑动凹槽并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滑动凸起伸入所述第二滑动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滑动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水平滑轨、所述倾斜滑轨及所述升降滑轨均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各组所述水平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滑轨,各组所述倾斜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倾斜滑轨,各组所述升降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滑轨。
优选地,所述移动横板的底部对应所述丝杆的位置安装有丝杆螺母座,所述丝杆螺母座套设于所述丝杆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丝杆螺母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丝杆螺母座的底边沿滑动配合。
优选地,两个所述升降侧板朝向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升降滑轨,两个所述升降滑轨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升降滑轨的位置设置有立板,所述升降滑轨安装在所述立板朝向所述升降侧板的一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升降侧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板,所述加强横板位于所述升降侧板的顶部,所述加强横板上开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丝杆靠近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丝杆支撑座及所述第二丝杆支撑座,所述第一丝杆支撑座及所述第二丝杆支撑座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升降侧板的顶部可安装支撑板用于对工件进行支撑,升降侧板通过升降滑轨沿竖直方向滑动以带动工件升降,旋转驱动件设置在底座的同一水平面上,丝杆沿与底座平行的水平方向移动,减少了体积和占用空间,丝杆旋转带动与其螺纹配合的平移架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因为平移架与升降侧板上的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倾斜滑轨倾斜朝上,在平移架朝向倾斜滑轨移动时,平移架通过倾斜滑轨将升降侧板顶升,升降侧板在升降滑轨上向上移动,完成对工件的顶升,通过丝杆与平移架螺纹配合的设计,使得升降侧板可以精准的升降,提高了平移升降机构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平移升降机构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平移升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平移升降机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平移升降机构在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平移升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805261730000031
Figure BDA00038052617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移升降机构1,包括:底座10、升降组件20和平移组件30,其中,底座10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升降滑轨11,升降滑轨11竖直设置;升降组件20包括两个升降侧板21,两个升降侧板21分别设置于底座10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均形成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滑轨22,两个升降侧板21分别对应与两个升降滑轨11滑动接触配合,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平移组件30包括旋转驱动件31、丝杆32和平移架33,旋转驱动件31安装于底座10的一端且位于两个升降侧板21之间,丝杆32与旋转驱动件31连接且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丝杆32穿设于平移架33并与平移架33螺纹配合,平移架33位于倾斜滑轨22的下方并与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
第一水平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垂直,底座10沿前后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滑轨11及升降侧板21,倾斜滑轨22沿左右方向倾斜向上,前后两侧的升降侧板21上均设置有倾斜滑轨22,丝杆32沿左右方向延伸,平移架33沿前后方向延伸,平移架33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升降侧板21的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使用时,旋转驱动件31启动,带动丝杆32沿左右方向移动,由于平移架33与丝杆32螺纹配合,丝杆32与旋转驱动件31固定在底座10上,因此平移架33随丝杆32的转动在左右方向上平移,通过平移架33的左右移动对倾斜滑轨22进行顶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升降侧板21通过与升降滑轨11的滑动接触配合升降。
需要注意的是,旋转驱动件31可以为驱动电机等控制丝杆32旋转的设备,优选为伺服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升降侧板21的顶部可安装支撑板用于对工件进行支撑,升降侧板21通过升降滑轨11沿竖直方向滑动以带动工件升降,旋转驱动件31设置在底座10的同一水平面上,且平移组件30设置在升降侧板21与底座30围成的空间内,无需占用额外空间,丝杆32沿与底座10平行的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减少了平移升降组件1的体积和占用空间,丝杆32旋转带动与其螺纹配合的平移架33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因为平移架33与升降侧板21上的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倾斜滑轨22倾斜朝上,在平移架33朝向倾斜滑轨22移动时,平移架33通过倾斜滑轨22将升降侧板21顶升,升降侧板21在升降滑轨11上向上移动,完成对工件的顶升,通过丝杆32与平移架33螺纹配合的设计,使得升降侧板21可以精准的升降,提高了平移升降机构1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平移架33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移动横板331和安装于移动横板331两端的两个滑动块332,移动横板331与丝杆32螺纹配合,升降侧板21对应各滑动块332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23,避让孔23的孔壁形成倾斜滑轨22,滑动块332与对应的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移动横板33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两个升降侧板21之间,移动横板331的两端安装有滑动块332,升降侧板21开设用于放置滑动块332的避让孔23,滑动块332位于避让孔23内并分别与底座10和倾斜滑轨22接触,通过滑动块332与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降低了摩擦力,通过移动横板331连接前后两侧的滑动块332,使得滑动块332可以同步移动,带动两个升降侧板21同步升降。
请结合图1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滑动块332包括第一滑块333和第二滑块334,底座10上对应滑动块332的位置设置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12,第一滑块333安装于第二滑块334的顶部并与倾斜滑轨22滑动接触配合,第二滑块334与水平滑轨12滑动接触配合,移动横板331与第二滑块334连接。在底座10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12,滑动块332分为第一滑块333和第二滑块334并分别与倾斜滑轨22和水平滑轨12滑动接触配合,使得滑动块332分别降低与避让孔23及底座10的滑动摩擦力,防止因摩擦力导致移动横板331的水平移动受阻,从而提高平移升降机构1的升降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倾斜滑轨22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一滑动凸起14a,水平滑轨12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二滑动凸起14b,第一滑块333的两侧边沿形成有第一滑动凹槽335a,第二滑孔334的两侧边沿形成有第二滑动凹槽335b,第一滑动凸起14a伸入第一滑动凹槽335a并与第一滑动凹槽335a滑动接触配合,第二滑动凸起14b伸入第二滑动凹槽335b并与第二滑动凹槽335b滑动接触配合。第一滑动凸起14a伸入第一滑动凹槽335a,第二滑动凸起14b伸入第二滑动凹槽335b,使得丝杆32旋转时,其施加给移动横板331的旋转力被水平滑轨12和倾斜滑轨22转移到底座10和升降侧板21上,从而防止移动横板331产生旋转以至于影响升降侧板21的水平度,进一步提高了升降侧板21的定位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水平滑轨12、倾斜滑轨22及升降滑轨11均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各组水平滑轨12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水平滑轨12,各组倾斜滑轨22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倾斜滑轨22,各组升降滑轨11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滑轨11。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多个水平滑轨12、倾斜滑轨22和升降滑轨11,可以延长升降侧板21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从而增加其对工件的承载面积,一次升降更多工件,提高生产效率。
请结合图1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横板331的底部对应丝杆32的位置安装有丝杆32螺母座336,丝杆32螺母座336套设于丝杆32并与丝杆32螺纹配合,底座10对应丝杆32螺母座336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与丝杆32螺母座336的底边沿滑动配合。移动横板331通过丝杆32螺母座336与丝杆32螺纹配合,从而使丝杆32旋转时移动横板33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在底座10上设置滑槽15,即可以起到避让丝杆32螺母座336,降低摩擦力的作用,又可以为丝杆32螺母座336提供沿前后方向的支持力,防止移动横板331随丝杆32的旋转而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升降侧板21朝向旋转驱动件3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升降滑轨11,两个升降滑轨11之间连接有加固杆16。升降滑轨11位于升降侧板21与旋转驱动件31之前,在前后两侧的升降滑轨11之间设置有加固杆16,防止升降滑轨11倾倒,提高了升降滑轨1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0上对应升降滑轨11的位置设置有立板13,升降滑轨11安装在立板13上朝向升降侧板21的一侧。在升降滑轨11靠近底座10的一侧安装立板13,用于进一步加固升降滑轨11,提高升降滑轨1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升降侧板21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板24,加强横板24位于升降侧板21的顶部,加强横板24上开设有减重孔25。在两个升降侧板21之间连接加强横板24,提高升降侧板21的强度,同时在加强横板24上设置减重孔25,降低倾斜滑轨22的承载压力,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
请结合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丝杆32靠近旋转驱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丝杆支撑座17,丝杆32远离旋转驱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撑座18,丝杆32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丝杆支撑座17及第二丝杆支撑座18,第一丝杆支撑座17及第二丝杆支撑座18均安装在底座10上。丝杆3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丝杆支撑座17及第二丝杆支撑座18,使得丝杆32悬空与平移架33螺纹配合,提高了丝杆32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竖直设置;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侧板,两个所述升降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均形成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倾斜向上的倾斜滑轨,两个升降侧板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升降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
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旋转驱动件、丝杆和平移架,所述旋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升降侧板之间,所述丝杆与所述旋转驱动件连接且沿第二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平移架并与所述平移架螺纹配合,所述平移架位于所述倾斜滑轨的下方并与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架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移动横板和安装于所述移动横板两端的两个滑动块,所述移动横板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升降侧板对应各所述滑动块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孔壁形成所述倾斜滑轨,所述滑动块与对应的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滑动块的位置设置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并与所述倾斜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水平滑轨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移动横板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滑轨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一滑动凸起,所述水平滑轨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二滑动凸起,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边沿形成第一滑动凹槽,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侧边沿形成有第二滑动凹槽,所述第一滑动凸起伸入所述第一滑动凹槽并与所述第一滑动凹槽滑动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滑动凸起伸入所述第二滑动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凹槽滑动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轨、所述倾斜滑轨及所述升降滑轨均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各组所述水平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滑轨,各组所述倾斜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倾斜滑轨,各组所述升降滑轨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滑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横板的底部对应所述丝杆的位置安装有丝杆螺母座,所述丝杆螺母座套设于所述丝杆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底座对应所述丝杆螺母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丝杆螺母座的底边沿滑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侧板朝向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升降滑轨,两个所述升降滑轨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升降滑轨的位置设置有立板,所述升降滑轨安装在所述立板朝向所述升降侧板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侧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板,所述加强横板位于所述升降侧板的顶部,所述加强横板上开设有减重孔。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移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靠近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旋转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杆支撑座,所述丝杆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丝杆支撑座及所述第二丝杆支撑座,所述第一丝杆支撑座及所述第二丝杆支撑座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CN202222182205.9U 2022-08-18 2022-08-18 平移升降机构 Active CN218261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2205.9U CN218261794U (zh) 2022-08-18 2022-08-18 平移升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82205.9U CN218261794U (zh) 2022-08-18 2022-08-18 平移升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1794U true CN218261794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82205.9U Active CN218261794U (zh) 2022-08-18 2022-08-18 平移升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1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0224U (zh) 基于楔形推动的升降装置
CN218261794U (zh) 平移升降机构
CN201133554Y (zh) 一种微动精密转台机构
CN113148900A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升降装置
CN211870560U (zh) 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轨道结构
CN217019324U (zh) 一种双工位螺纹拧紧机构
CN211444883U (zh) 一种顶升机构
CN211283567U (zh) 一种升降结构及输送系统
CN212739707U (zh) 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工件升降装置
CN20994021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梯控制面板
CN100533601C (zh) 一种用于气浮位移台的气垫驱动装置
CN111924747A (zh) 水平运动顶升装置
CN112722834A (zh) 一种幕墙施工的短距离转运装置
CN218434612U (zh) 固定式龙门架车机
CN214651918U (zh) 料盘平移机构
CN220639793U (zh)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安装板组件
CN216993609U (zh) 一种bib袋身激光打印装置
CN218208776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工作平台
CN217571771U (zh) 一种五轴加工中心用高刚性滑座滑枕结构
CN214399679U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19259470U (zh) 一种提升装置及机台转移设备
CN213950450U (zh) 一种汽修用汽车提升机
CN217045066U (zh) 升降机构及激光切割机
CN217904241U (zh) 直线电机模组
CN220599252U (zh) 一种建筑幕墙安装用定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anslation lifting mechanis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10

Pledgee: Guangdong Dongyu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MING LEI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HEYUA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