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3910U -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53910U CN218253910U CN202222821385.0U CN202222821385U CN218253910U CN 218253910 U CN218253910 U CN 218253910U CN 202222821385 U CN202222821385 U CN 202222821385U CN 218253910 U CN218253910 U CN 2182539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k
- front fork
- seat
- bottom plate
-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行车部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底板设置有用于对前叉进行架空操作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夹持固定前叉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一侧,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叉宽筒、连接杆以及锁紧帽,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板面,叉宽筒活动穿设于固定座,叉宽筒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相对的两个侧壁,连接杆通过连接槽活动穿设于叉杆,且连接杆活动穿设于叉宽筒,锁紧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锁紧帽分别螺纹套设于连接杆的两端,且两个锁紧帽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背向的两个侧壁。本申请具有有利于节约工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出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行车部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背景技术
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通过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自行车的导向作用。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一般的前叉9包括一根与车把固定连接的联动杆10和两根与自行车前轮转动连接的叉杆11,联动杆10与叉杆11呈一体成型设置,两根叉杆11远离联动杆10的端部对称开设有用于与前轮连接的连接槽12,叉杆11远离联动杆10的端部还设置有碟刹座13,碟刹座13用于安装对自行车前轮进行碟刹操作的碟刹件,在前叉9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碟刹座13上开设供碟刹件安装的螺纹孔14。目前的碟刹座13多为柱式碟刹座,市面上碟刹座13的碟盘尺寸分为140/160/180/203mm四种规格,导致设计出来的碟刹座13形状与角度不一,因此,每个前叉9产品都需要一个专用的加工治具来对碟刹座13进行开螺纹孔14的操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针对不同规格碟盘尺寸的碟刹座需要使用不同的专用治具来进行加工,专用治具的种类繁多,且更换治具的操作繁琐,浪费了大量工时,从而导致产出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利于节约工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出率,本申请提供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本申请提供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对前叉进行架空操作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夹持固定前叉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座、叉宽筒、连接杆以及锁紧帽,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所述叉宽筒活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叉宽筒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槽活动穿设于叉杆,且所述连接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叉宽筒,所述锁紧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帽分别螺纹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锁紧帽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背向的两个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对支撑机构和夹持机构进行支撑,夹持机构将待加工的前叉夹持固定,当需要对前叉进行碟刹座的加工操作时,工作人员将叉宽筒活动穿入固定座,然后将前叉中两根叉杆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叉宽筒的两个端面,连接杆通过连接槽穿入两根叉杆,且连接杆穿入叉宽筒中,实现两根叉杆、叉宽筒以及连接杆的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将两个锁紧帽分别螺纹套设于连接杆的两端,且两个锁紧帽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背向的两个侧壁,实现前叉在固定座上的夹持固定,支撑机构对被夹持固定的前叉进行架空支撑,以便于前叉的加工操作,同时有利于提高前叉被夹持固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规格碟盘尺寸的碟刹座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专用治具进行加工,且操作简单,有利于节约工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滑移连接于所述底板用于调节前叉的支撑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上用于调节前叉的支撑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前叉上碟刹座的形状和角度,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可以自由调节对前叉的支撑位置,同时,第二调节组件可以自由调节前叉的支撑角度,从而能够对不同形状和角度的碟刹座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对碟刹座的加工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滑移座、支撑板以及第一紧固件,所述滑移座滑移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滑移座上用于支撑前叉,所述第一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滑移座固定于所述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叉被夹持固定后,支撑板对前叉进行支撑,以提高前叉被夹持固定的稳定性,滑移座滑移连接于底板的上板面,通过移动滑移座可以调整支撑板对前叉的支撑位置,当滑移座调整好位置后,第一紧固件将滑移座固定在底板上,实现支撑板的固定,使得支撑板对前叉进行稳定支撑。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板面沿朝向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滑移座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滑移于所述导向槽相对的两个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对滑移座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滑移座滑移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帽,所述滑移座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进行避位的避位孔,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沿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位于所述避位孔内部活动穿设于所述滑移座,所述第一紧固螺栓通过所述腰型孔活动穿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紧固螺帽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所述底板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位孔对第一紧固螺栓进行避位容置,第一紧固螺栓通过腰型孔活动穿设于底板,当滑移座在导向槽中滑移时,第一紧固螺栓在腰型孔中滑移,腰型孔对第一紧固螺栓同样起到避位作用,当滑移座调整好位置后,工作人员拧紧第一紧固螺帽,使得第一紧固螺栓位于避位孔中的端部抵接于避位孔的孔壁,同时第一紧固螺帽抵接于底板,实现滑移座在底板上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腰型孔的下端口呈沉头设置,所述第一紧固螺帽位于所述腰型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设置有利于保持底板下板面的平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底板放置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调节杆竖直转动穿设于所述滑移座,所述调节杆螺纹穿设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活动套设于所述滑移座,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杆转动时,支撑板可以沿滑移座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支撑板的高度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改变可以调节前叉的支撑角度,从而调节碟刹座的角度,以便于在碟刹座上的加工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为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螺纹穿设于所述滑移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调节杆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工作人员拧紧第二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螺纹穿入滑移座后抵紧于调节杆的侧壁,调节杆难以发生转动,有利于提高支撑板高度固定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座、叉宽筒、连接杆以及锁紧帽,当需要对前叉进行碟刹座的加工操作时,工作人员将叉宽筒活动穿入固定座,然后将前叉中两根叉杆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叉宽筒的两个端面,连接杆通过连接槽穿入两根叉杆,且连接杆穿入叉宽筒中,实现两根叉杆、叉宽筒以及连接杆的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将两个锁紧帽分别螺纹套设于连接杆的两端,且两个锁紧帽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背向的两个侧壁,实现前叉在固定座上的夹持固定,不同规格碟盘尺寸的碟刹座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专用治具进行加工,操作简单,有利于节约工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2.通过设置滑移座、支撑板以及第一紧固件,当前叉被夹持固定后,支撑板对前叉进行支撑,以提高前叉被夹持固定的稳定性,滑移座滑移连接于底板的上板面,通过移动滑移座可以调整支撑板对前叉的支撑位置,当滑移座调整好位置后,第一紧固件将滑移座固定在底板上,实现支撑板的固定,使得支撑板对前叉进行稳定支撑。
3.通过设置调节杆以及第二紧固件,当调节杆转动时,支撑板可以沿滑移座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支撑板的高度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改变可以调节前叉的支撑角度,从而调节碟刹座的角度,以便于在碟刹座上的加工操作,当碟刹座的角度调节完成后,第一紧固件将调节杆固定。调节杆难以发生转动,有利于提高碟刹座角度固定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叉安装在前叉碟刹加工治具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叉碟刹加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支撑机构;21、第一调节组件;211、滑移座;212、支撑板;213、第一紧固件;2131、第一紧固螺栓;2132、第一紧固螺帽;22、第二调节组件;221、调节杆;222、第二紧固螺栓;3、夹持机构;31、固定座;32、叉宽筒;33、连接杆;34、锁紧帽;4、导向槽;5、避位孔;6、腰型孔;7、把手;8、凸台;9、前叉;10、联动杆;11、叉杆;12、连接槽;13、碟刹座;1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参照图2,包括底板1,底板1呈水平放置,底板1的上板面设置有用于对前叉9进行架空操作的支撑机构2以及用于夹持固定前叉9的夹持机构3,夹持机构3位于支撑机构2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叉宽筒32、连接杆33以及锁紧帽34,具体的,固定座31竖直固定焊接于底板1上板面的一侧,叉宽筒32呈圆筒状设置,叉宽筒32的长度与前叉9上两根叉杆11之间的间距相同,叉宽筒32水平活动穿设于固定座31的侧壁,且叉宽筒32的两端面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11相对的两个侧壁,此时叉宽筒32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根叉杆11的连接槽12对准。同时,连接杆33通过两个连接槽12水平活动穿设于两根叉杆11,且连接杆33活动穿设于叉宽筒32。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帽3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锁紧帽34分别螺纹套设于连接杆33的两端,且两个锁紧帽34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11背向的两个侧壁。值得一提的是,锁紧帽34远离连接杆33的端部垂直固定焊接有把手7,以便于工作人员转动锁紧帽34的操作。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调节组件21以及第二调节组件22,第一调节组件21滑移连接于底板1的上板面用于调节前叉9的支撑位置,第二调节组件22安装于第一调节组件21上用于调节前叉9的支撑角度。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调节组件21包括滑移座211、支撑板212以及第一紧固件213,滑移座211呈矩形板状设置,滑移座211垂直滑移连接于底板1的上板面,同时,底板1的上板面沿朝向固定座31的方向开设有导向槽4,导向槽4远离固定座31的一端连通底板1的侧壁,滑移座211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滑移于导向槽4相对的两个槽壁。支撑板212设置于滑移座211上用于支撑前叉9,当滑移座211沿导向槽4的长度方向滑移时,支撑板212的位置随之发生移动,从而改变支撑板212对前叉9的支撑位置。当支撑板21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第一紧固件213将滑移座211固定于底板1。
参照图3和图4,第一紧固件213包括第一紧固螺栓2131和第一紧固螺帽2132,滑移座211的侧壁竖向开设有用于对第一紧固螺栓2131进行避位的避位孔5,避位孔5连通滑移座211相对的两个侧壁。同时,导向槽4的槽底沿导向槽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6,第一紧固螺栓2131位于避位孔5内部活动穿过滑移座211后通过腰型孔6活动穿设于底板1,当滑移座211在导向槽4中进行滑移时,第一紧固螺栓2131的下端在腰型孔6中滑移。当滑移座211的位置调整完成后,第一紧固螺帽2132螺纹套设于第一紧固螺栓2131穿过底板1的端部,且工作人员将第一紧固螺帽2132拧紧,使得第一紧固螺栓2131位于避位孔5中的端部抵接于避位孔5的孔壁,同时第一紧固螺帽2132抵接于底板1的下板面。值得一提的是,腰型孔6的下端口呈沉头设置,当第一紧固螺帽2132被拧紧时,第一紧固螺帽2132最低点的位置高于底板1下板面的高度,使得第一紧固螺帽2132容置于腰型孔6内,以保持底板1下板面的平整性,从而提高底板1放置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第二调节组件22包括调节杆221以及第二紧固件,滑移座211的上端朝远离固定座31的方向延伸形成凸台8,调节杆221竖直转动穿设于凸台8,使得调节杆221位于滑移座211远离固定座31的一侧,且调节杆221垂直于底板1。同时,调节杆221螺纹穿设于支撑板212,支撑板212水平活动套设于滑移座211,当调节杆221转动时,支撑板212在调节杆221的带动下沿滑移座211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以调节支撑板212的高度,当支撑板212的高度改变,而前叉9中两根叉杆11的端部被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前叉9被支撑时的角度调节,当叉杆11的角度调节完成后,第二紧固件固定调节杆221,使得调节杆221难以发生转动,以提高叉杆11角度固定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3,第二紧固件设置为第二紧固螺栓222,第二紧固螺栓222水平螺纹穿设于凸台8的侧壁,当工作人员拧紧第二紧固螺栓222时,第二紧固螺栓222的端部抵接于调节杆221的侧壁,使得调节杆221难以发生转动,以实现对调节杆221的固定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前叉9中的碟刹座13进行加工操作时,工作人员将叉宽筒32水平活动穿入固定座31,然后将前叉9中两根叉杆11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抵接于叉宽筒32的两个端面,连接杆33通过连接槽12穿入两根叉杆11,且连接杆33穿入叉宽筒32中,实现两根叉杆11、叉宽筒32以及连接杆33的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将两个锁紧帽34分别螺纹套设于连接杆33的两端,且两个锁紧帽34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11背向的两个侧壁,实现前叉9在固定座31上的夹持固定,前叉9抵接于支撑板212的上板面以实现对前叉9的支撑,当工作人员拧松第一紧固螺帽2132时,滑移座211可以带动支撑座沿导向槽4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从而达到调节支撑板212支撑前叉9的支撑位置的效果,当前叉9的支撑位置调节完成后,工作人员拧紧第一紧固螺帽2132,使得第一紧固螺栓2131位于避位孔5中的端部抵接于避位孔5的孔壁,同时第一紧固螺帽2132位于腰型孔6中抵接于底板1,实现支撑板212在底板1上的固定,当需要调节前叉9的支撑角度时,工作人员拧松第二紧固螺栓222,支撑板212在调节杆221的转动带动下可以沿滑移座211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以调节支撑板212的高度,当支撑板212的高度改变,而前叉9中两根叉杆11的端部被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前叉9被支撑时的角度调节,当叉杆11的角度调节完成后,第二紧固螺栓222固定调节杆221,使得调节杆221难以发生转动,以提高叉杆11角度固定时的稳定性,对于不同规格碟盘尺寸的碟刹座13无需使用多种不同的专用治具进行加工,且操作简单,有利于节约工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设置有用于对前叉(9)进行架空操作的支撑机构(2)以及用于夹持固定前叉(9)的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位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叉宽筒(32)、连接杆(33)以及锁紧帽(34),所述固定座(31)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上板面,所述叉宽筒(32)活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座(31),所述叉宽筒(3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11)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连接杆(33)通过连接槽(12)活动穿设于叉杆(11),且所述连接杆(33)活动穿设于所述叉宽筒(32),所述锁紧帽(3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帽(34)分别螺纹套设于所述连接杆(33)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锁紧帽(34)分别抵接于两根叉杆(11)背向的两个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调节组件(21)以及第二调节组件(2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1)滑移连接于所述底板(1)用于调节前叉(9)的支撑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2)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1)上用于调节前叉(9)的支撑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1)包括滑移座(211)、支撑板(212)以及第一紧固件(213),所述滑移座(211)滑移连接于所述底板(1)的上板面,所述支撑板(212)设置于所述滑移座(211)上用于支撑前叉(9),所述第一紧固件(213)用于将所述滑移座(211)固定于所述底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板面沿朝向所述固定座(31)的方向开设有导向槽(4),所述滑移座(211)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滑移于所述导向槽(4)相对的两个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213)包括第一紧固螺栓(2131)和第一紧固螺帽(2132),所述滑移座(211)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2131)进行避位的避位孔(5),所述导向槽(4)的槽底沿所述导向槽(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6),所述第一紧固螺栓(2131)位于所述避位孔(5)内部活动穿设于所述滑移座(211),所述第一紧固螺栓(2131)通过所述腰型孔(6)活动穿设于所述底板(1),所述第一紧固螺帽(2132)螺纹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螺栓(2131)穿过所述底板(1)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孔(6)的下端口呈沉头设置,所述第一紧固螺帽(2132)位于所述腰型孔(6)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22)包括调节杆(221)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调节杆(221)竖直转动穿设于所述滑移座(211),所述调节杆(221)螺纹穿设于所述支撑板(212),所述支撑板(212)活动套设于所述滑移座(211),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为第二紧固螺栓(222),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22)螺纹穿设于所述滑移座(211)的侧壁,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22)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调节杆(221)的侧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1385.0U CN218253910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1385.0U CN218253910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53910U true CN218253910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5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21385.0U Active CN218253910U (zh) | 2022-10-25 | 2022-10-25 |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53910U (zh) |
-
2022
- 2022-10-25 CN CN202222821385.0U patent/CN2182539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260285U (zh) | 一种cnc加工定位治具 | |
CN108907809B (zh) | 一种可调的机床夹具 | |
CN218253910U (zh) | 万能前叉碟刹加工治具 | |
CN203992540U (zh) | 曲轴铣帽口专机 | |
CN211161710U (zh) | 滚丝机的进料装置 | |
CN212526227U (zh) | 一种龙门铣床 | |
CN212822987U (zh) | 牛头刨床用支撑座 | |
CN212598991U (zh) | 一种夹持适应性广的镗床 | |
CN211277995U (zh) | 一种用于非标件抛光加工的夹持固定装置 | |
CN210677908U (zh) | 一种双工位浮动定位夹具 | |
CN209491392U (zh) | 不规则金属型材斜向切割机 | |
CN217912888U (zh) | 一种用于车床的刀具夹持结构 | |
CN212705565U (zh) | 一种用于卧式加工中心的三面球阀体夹具 | |
CN220993565U (zh) | 一种机床工装用浮动夹紧机构 | |
CN215092115U (zh) | 一种加工中心的工件定位机构 | |
CN109940196A (zh) | 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
CN221313047U (zh) | 光伏支架的焊接装置 | |
CN212351149U (zh) | 一种对中夹紧工装 | |
CN219598206U (zh) | 便于手动调节的铣床夹具 | |
CN219562815U (zh) | 一种夹持头可调换式多功能夹具 | |
CN220523448U (zh) | 燃气管立管固定机 | |
CN220145645U (zh) | 一种用于带条针布植针机的整体刀口板的工装夹具 | |
CN220427576U (zh) |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夹具 | |
CN217433708U (zh) | 一种轮速传感器加工工装 | |
CN221715786U (zh) | 一种铝型材截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