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5678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5678U
CN218245678U CN202222104867.4U CN202222104867U CN218245678U CN 218245678 U CN218245678 U CN 218245678U CN 202222104867 U CN202222104867 U CN 202222104867U CN 218245678 U CN218245678 U CN 218245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vity
electronic
hous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48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彪
陆丰文
周卫东
朱小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48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5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5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5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配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腔体。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导液件以及与所述导液件接触的发热件,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后形成,整个产品简洁、易于组装,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可雾化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市面上常见的电加热式的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储液腔、雾化组件、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电池,待雾化的液体基质从储液腔导入雾化组件,经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后,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电池用于给雾化组件供电。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组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套接配合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腔体;
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导液件以及与所述导液件接触的发热件,所述导液件为多孔陶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装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
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导液件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装入到所述第二壳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封盖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基座、封盖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基座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发热座,所述导液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发热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两个导电柱,所述两个导电柱分别与所述发热件的两极接触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导液件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所述雾化腔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相连通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腔底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通孔的通气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并与所述通气间隙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液件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的分流网,所述分流网上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多个网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网孔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流通孔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流通孔外的多个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通孔的孔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座的外表面形成有储液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发热座中并与所述储液通道相连通的吸液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座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吸嘴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吸嘴部伸出所述第一壳体外的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收容电池,所述第二腔体内形成有储液腔。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套接后形成,整个产品简洁、易于组装,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在分解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一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雾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部分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宽度”、“厚度”、“前”、“后”、“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61。第一壳体10可大致呈一端敞开的长方形筒状,其内形成有一空腔110。第二壳体61装配到第一壳体10内后,将空腔110分隔为位于第一壳体10内的第一腔体111和位于第二壳体61内的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或第二腔体112内形成储液腔610和/或雾化腔51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呈长方形,其也可以呈方形、椭圆形、扁长形、圆形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电池20和雾化组件50。电池20与雾化组件50电连接,用于为雾化组件50供电。雾化组件50与储液腔610导液连通,雾化组件50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将储液腔610内存储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电池20和雾化组件50中的一个可收容于第一腔体111中,另一个可收容于第二腔体112中。在本实施例中,电池20收容于第一腔体111中,雾化组件50收容于第二腔体112中,储液腔610形成于第二腔体112内。第二腔体112内还形成有与雾化组件50导气连通的输出通道620,用于将雾化组件50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输出。由于第一腔体111、第二腔体112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61相互套接后形成,第一壳体10内无需额外设置隔壁结构来收容电池20和/或第二壳体60,整个产品简洁、易于组装,且总成本降低。
具体地,第一壳体10包括筒状侧壁11以及盖设于筒状侧壁11上端的端壁12,筒状侧壁11的内壁面界定出空腔110。筒状侧壁11的下端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113。第二壳体61可经由该第一开口113装入到第一壳体10中,从而将空腔110分隔为在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
第二壳体61大致呈长方形筒状,其内设置有一通气管62。通气管62呈圆管状并可沿纵向设置于第二壳体61的中部。通气管62的内壁面界定出输出通道620,通气管62的外壁面和第二壳体61的内壁面之间界定出环形的储液腔61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壳体61的横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呈长方形,其也可以呈方形、椭圆形、扁长形、圆形等其他形状;通气管62也不局限于呈圆管状,其也可以呈椭圆形管状、方形管状等其他形状。
第二壳体61的上端设置有吸嘴部63,进一步地,该吸嘴部63可由第二壳体6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吸嘴部63内形成有与输出通道620相连通的吸气通道630。第一壳体10的端壁12上还开设有用于供吸嘴部63穿出的安装孔120。当第二壳体61从第一开口113安装进第一壳体10中时,吸嘴部63穿过安装孔120并伸出第一壳体10,便于用户抽吸时使用;第二壳体61的上端外壁面、前后两侧外壁面、右侧外壁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0的上端内壁面、前后两侧内壁面、右侧内壁面贴合,实现第二壳体61在第一壳体10内的限位;第二壳体61的右侧外壁面与第一壳体10的右侧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第一腔体111。
第二壳体61、通气管62、吸嘴部63共同构成雾化壳体60。在本实施例中,吸嘴部63与第二壳体61一体成型,例如,一体注塑成型,可减少组装步骤,组件安装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嘴部63与第二壳体61也可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通气管62沿纵向套设于吸气通道630的下端,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管62也可与吸嘴部63和/或第二壳体6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61上还开设有与储液腔6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注液孔611,用于向储液腔610内注液。该至少一个注液孔611可开设于第二壳体61与第一壳体10相贴合的表面,在第二壳体61装入第一壳体10时,该至少一个注液孔61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壳体10的内表面贴紧,从而将该至少一个注液孔611密封。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孔611有两个,该两个注液孔611开设于第二壳体61的上端并分别对称地设置于吸嘴部63的两相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注液塞612和/或吸嘴塞64。该至少一个注液塞612用于封堵该至少一个注液孔611,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在第二壳体61装入第一壳体10时,第一壳体10的上端内表面能够压紧注液塞612,从而密封注液孔611,防止储液腔610内的液体基质从注液孔611泄漏。在需要注液时,将第二壳体61从第一壳体10中取出,然后拔出注液塞612,即可通过注液孔611向储液腔610内注液。
该吸嘴塞64用于可拆卸地封堵吸气通道630,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在不需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雾化时,可将吸嘴塞64塞入到吸气通道630中封堵吸气通道630,可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吸气通道630。在需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雾化时,将吸嘴塞64从吸气通道630中拔出即可。
第二壳体61的下端敞开以形成第二开口613,雾化组件50可经由该第二开口613装入到第二壳体61中,且雾化组件50可靠近第二壳体61的下端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613位于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同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613也可位于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不同侧。
如图4-5所示,雾化组件50包括导液件51以及与导液件51接触的发热件52。导液件51具有多孔微孔结构,其可包括导液棉、多孔导液陶瓷等中的至少一种。导液件51能够通过其内部微孔结构的浸润和毛细效应从储液腔610中吸取液体基质,并将该液体基质传导至发热件52。发热件52在通电后将导液件51吸附的液体基质加热雾化。发热件52的发热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其可采用电阻发热、红外发热、电磁发热或复合发热等发热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51采用导液棉,发热件52采用电阻发热,该雾化组件50还包括用于支撑导液件51的支撑管53。
具体地,导液件51可包括设置于支撑管53内的第一导液部511以及设置于支撑管53外的第二导液部512,该导液件51可采用片状的导液棉原材沿支撑管53绕设后形成。第一导液部511呈圆环状,其外壁面与支撑管53的内壁面贴合。第一导液部511的内壁面界定出雾化腔510,发热件52设置于第一导液部511内。第二导液部512呈圆环状,其内壁面与支撑管53的外壁面贴合。
支撑管53呈圆管状,支撑管53的上端可嵌置于通气管62中。支撑管53的上端面沿纵向向下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开槽531,片状的导液棉原材能够穿过该至少一个开槽531,从而形成位于支撑管53内的第一导液部511以及位于支撑管53外的第二导液部512。此外,开槽531也具有连通储液腔610和第一导液部511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开槽531有两个,该两个开槽531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支撑管53的周向两相对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管53不局限于呈圆管状,其也可以呈椭圆形管状、方形管状等其他形状。
支撑管53的侧壁上还可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孔530,以使储液腔610中的液体基质能够通过该至少一个进液孔530进入支撑管53中被第一导液部511吸收。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530有两个,两个进液孔530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支撑管53的周向另外两相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52设置于第一导液部511内,其可以为片状的金属发热网。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件52也可具有圆筒状结构,第一导液部511可包裹于发热件52外,从而使得第一导液部511与发热件52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于储液腔610中的储液棉614,用于吸收并存储一定量的液体基质。该储液棉614可呈筒状,通气管62沿纵向穿设于储液棉614中并可与储液棉614同轴设置。第二导液部512设置于储液棉614中,第二导液部512的外周面与储液棉614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使得储液棉614中的液体基质能够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快速传导至第二导液部512,从而提高导液件51的吸液导液速度。
再如图2-4所示,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封盖于第一开口113的第一基座30以及封盖于第二开口613的第二基座40。第一基座30上还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310,第二基座40上形成有第二进气通道410,外界空气能够依次经由第一进气通道310、第二进气通道410进入到雾化腔510中。
具体地,第一基座30可嵌置于第一开口113中,第一基座30与第一壳体10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30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卡勾311,第一壳体10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卡槽114,卡勾311与卡槽114相互扣合,从而将第一基座30和第一壳体10卡扣固定。
第一进气通道310沿纵长贯穿第一基座30,第一进气通道310的上端面可高于其周圈的第一基座30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少液体基质从第一进气通道310的泄漏。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可拆卸地封堵第一进气通道310的密封塞32。密封塞32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插拔方便,且密封性能良好。在不需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雾化时,可将密封塞32塞入到第一进气通道310中封堵第一进气通道310,可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一进气通道310,也可避免液体基质从第一进气通道310泄漏。在需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进行雾化时,将密封塞32从第一进气通道310中拔出即可。
第二基座40可嵌置于第二开口613中,第二基座40与第二壳体61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座40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卡勾411,第二壳体61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卡槽615,卡勾411与卡槽615相互扣合,从而将第二基座40与第二壳体61卡扣固定。
第二进气通道410沿纵长贯穿第二基座40。第二进气通道410、第一进气通道310在纵向上可错开设置,即,第二进气通道410、第一进气通道310的延伸方向平行而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一进气通道310不位于第二进气通道410的正下方,可避免第二进气通道410中的液体基质直接坠落到第一进气通道310而造成漏液。
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密封件33,第一密封件33设置于第一基座30和第二基座40之间,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密封件33上沿纵向形成有一通孔330,第二进气通道410的下端可伸入到通孔330中,第二进气通道410的孔壁外表面与通孔330的内表面密封配合。第一密封件33的下端面与第一基座30的上端面之间还形成通气间隙314,以将第一进气通道310、第二进气通道410相连通。具体地,第一基座30的上端面可下凹形成有容置腔312,容置腔312内凸出设置有凸台313,第一密封件33至少部分嵌置于容置腔312中并支撑于凸台313上,使得第一密封件33的下端面与容置腔312的腔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隔,从而形成通气间隙31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于容置腔312内的吸液棉34,吸液棉34环绕于第一进气通道310的外围,用于吸收并存储一定的漏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
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二密封件42,该第二密封件42密封地套设于第二基座40的外周面和第二壳体61的内周面之间,以密封储液腔610,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支撑管53的下端可密封地嵌置于第二密封件42中。
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电路板70、气流传感器71。电路板70分别与气流传感器71、电池20、发热件52电连接,其上设置有相关的控制电路。电路板70可设置于第一基座30和第二基座40之间的位置,其可固定安装于第一基座30或第二基座40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70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二基座40的底部。
气流传感器71用于感应抽吸时的气流变化,并在感应到有抽吸动作时通过电路板70控制电池20为发热件52供电。气流传感器71通常可以为负压传感器,例如咪头。在本实施例中,气流传感器71收容于第一密封件33中。第一密封件33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用于收容气流传感器71的安装腔331,第一密封件33的下端面上凹形成有与安装腔331相连通的感应腔332。感应腔33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安装腔331的横截面尺寸,以使感应腔332与安装腔331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气流传感器71的底部可抵靠于该台阶面上。感应腔332与通气间隙314相连通,用户在吸嘴部63抽吸时,外界气流从第一进气通道310进入并流通至通气间隙314,在感应腔332内形成负压,气流传感器71感应该负压,通过电路板70控制电池20为发热件52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2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可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用于为电池20充电的充电接头72和充电接口315。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315设置于第一基座30上,充电接头72设置于电路板70的下方,充电接头72的引脚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电路板70上。
图6-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液件51采用多孔导液陶瓷。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液件51呈块状。发热件52设置于导液件51的下端面,其可以为发热膜,并可通过印刷等方式成型于导液件51上;或者,发热件52也可以金属发热片,其可至少部分嵌置于导液件51中。
导液件51的下端面与第二基座4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雾化腔510。外界空气依次经由设置于第一基座30的第一进气通道310、设置于第二基座40的第二进气通道410进入到雾化腔510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410的上端还设置有一挡壁412,挡壁412上设置有将第二进气通道410与雾化腔5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413,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413有两个,该两个进气孔413可沿第二基座40的宽度方向排布。
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基座40上方的发热座43,导液件51收容于发热座43和第二基座40之间。发热座43与第二基座40相互配合,将导液件51夹持固定。发热座43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下液通道430,以将导液件51与储液腔610导液连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座43与第二基座40通过卡扣的方式相互固定,发热座43的底面上凹形成有一用于导液件51的容腔435,导液件51可收容于容腔435中并可抵靠于容腔435的上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51的上部还可套设有密封套48,密封套48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导液件51通过密封套48抵紧于容腔435的上端面。发热座43的顶面下凹形成有两个下液通道430,该两个下液通道430可分别位于导液件51的长度方向两侧。
发热座43上还形成有与输出通道620的下端相连通的通气孔431以及将雾化腔510与通气孔431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槽433。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431位于两个下液通道430之间,其可由发热座43的顶面沿纵向向下延伸。通气槽433有两个,该两个通气槽433分别位于发热座43的宽度两侧,其可由发热座43的宽度两侧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
发热座43的上部、下部可分别套设有密封套49、密封套44,以提高对储液腔610的密封性。密封套49、密封套44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套44可套设于发热座43和第二基座40的配合处,密封套49密封地套设于发热座43的上端外周面和第二壳体61的内周面之间。密封套49上分别对应通气孔431以及至少一个下液通道430形成有插孔491和至少一个下液孔490。通气管62的下端可插接于插孔491中,通气管62的下端外壁面与插孔491的孔壁面密封配合。
发热座43的外表面还可形成有储液通道432,该储液通道432可沿发热座43的外表面迂回设置,使其具有较长的路径,提高储液通道432的储液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通道432包括多个沿发热座43的周向延伸的储液槽4321以及将该多个储液槽4321之间相连通的连通口4322。储液槽4321可以为毛细槽,以对液体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吸附力,可在毛细吸附力的作用下吸附泄漏到发热座43的外表面处的液体基质,提高防漏液效果。
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于发热座43中的吸液棉47,该吸液棉47与储液通道432相连通,其能够吸收储液通道432中的漏液。具体地,发热座43的底面还上凹形成有用于收容吸液棉47的安装腔436,安装腔436、容腔435可沿发热座4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发热座43的侧面设置有将储液通道432与吸液棉47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吸液口437。在本实施例中,吸液口437有多个,该多个吸液口437分布于发热座43的宽度两侧,其可由储液槽4321的槽底面沿横向向安装腔436内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两个导电柱54,该两个导电柱54分别与发热件52的两极电连接,进而将发热件52与电池20电连接。此外,该两个导电柱54还能够用于支撑导液件51。该两个导电柱54可沿导液件51的长度方向排布,使得两个导电柱54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空间。两个导电柱54分别沿纵向穿设第二基座40,其上端与发热件52接触导通,下端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路板70连接。导电柱54与发热件52之间采用接触导通的方式,使得组件安装更便捷,减少焊接工序,且雾化组件50可单独进行更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基座40和发热件52之间的分流网45。分流网45上设置有多个网孔450,从第二进气通道410进入的气流经由该多个网孔450分流后流至发热件52,有利于充分且均匀的将发热件52加热后形成的气溶胶带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网孔450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流通孔451以及环绕于该第一流通孔451外的多个第二流通孔452,第一流通孔451的孔径大于第二流通孔452的孔径。由于发热件52的中部发热较多,从而雾化后产生的气溶胶的量较多,通过将第一流通孔451的孔径设计为较大的尺寸,使得经过第一流通孔451的进气量较多,从而能够有充足的气流将气溶胶带出。此外,分流网45上还形成有两个电极孔453,以分别供两个导电柱54穿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吸液棉46,该吸液棉46设置于导液件51的下方,用于吸收并存储一定的漏液。吸液棉46可收容于第二基座40中,并通过第二基座40和发热座43夹持固定。进一步地,吸液棉46可成环状并包裹分流网45,吸液棉46的内壁面与分流网45的外壁面贴合,从而能够吸附分流网45上承接的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包括套设于第二壳体61下端外的固定套65。固定套65可采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在温度变化时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形变较小,使得第二壳体61内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可靠,密封性能更好。
该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其他结构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110)的第一壳体(10)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0)套接配合的第二壳体(61);
所述第二壳体(61)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内,且将所述空腔(110)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内的第一腔体(1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61)内的第二腔体(112);
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或所述第二腔体(112)内的导液件(51)以及与所述导液件(51)接触的发热件(52),所述导液件(51)为多孔陶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具有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二壳体(61)经由所述第一开口(113)装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中;
所述第二壳体(61)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613),所述导液件(51)经由所述第二开口(613)装入到所述第二壳体(6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封盖于所述第一开口(113)的第一基座(30)、封盖于所述第二开口(613)的第二基座(40)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61)的发热座(43),所述导液件(51)收容于所述第二基座(40)和所述发热座(4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52)设置于所述导液件(51)朝向所述第二基座(4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基座(40)的两个导电柱(54),所述两个导电柱(54)分别与所述发热件(52)的两极接触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30)、所述第二基座(40)上分别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310)、第二进气通道(410),所述导液件(51)与所述第二基座(40)之间形成有雾化腔(510),所述第一进气通道(310)、所述第二进气通道(410)、所述雾化腔(510)依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3),所述第一密封件(33)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第一基座(30),所述第一密封件(33)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310)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410)相连通的通孔(3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410)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孔(33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30)上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密封件(33)的容置腔(312),所述容置腔(312)的腔底面与所述第一密封件(33)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310)和所述通孔(330)的通气间隙(3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3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410)的延伸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气流传感器(71),所述气流传感器(71)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3)并与所述通气间隙(314)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液件(51)和所述第二基座(40)之间的分流网(45),所述分流网(45)上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多个网孔(45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网孔(450)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流通孔(451)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流通孔(451)外的多个第二流通孔(452),所述第一流通孔(45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通孔(452)的孔径。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电路板(70),所述电路板(70)安装于所述第二基座(40)朝向所述第一基座(30)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2-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二开口(613)位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的同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2-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61)背离所述第二开口(613)的一端设置有吸嘴部(63),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供所述吸嘴部(63)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0)外的安装孔(120)。
17.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用于收容电池(20),所述第二腔体(112)内形成有储液腔(610)。
CN202222104867.4U 2022-08-09 2022-08-09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245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4867.4U CN218245678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4867.4U CN218245678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5678U true CN21824567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4867.4U Active CN218245678U (zh) 2022-08-09 2022-08-09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5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6496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22068889A1 (zh) 电子烟烟弹及电子烟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2260474U (zh) 电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3906792B1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425908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2456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1820472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245677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1096481A (zh) 烟弹、雾化单元以及非燃烧式吸取器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835459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95873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5316713A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551740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95831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446835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21138A1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446836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53913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403136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22219U (zh) 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