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1819U -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01819U CN218201819U CN202222077326.7U CN202222077326U CN218201819U CN 218201819 U CN218201819 U CN 218201819U CN 202222077326 U CN202222077326 U CN 202222077326U CN 218201819 U CN218201819 U CN 218201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surface
- main beam
- end beam
- fixedly connected
- flexible c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条轨道、至少两个分别滑设于两所述轨道中的行走小车以及至少一条主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轨道中的行走小车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刚性端梁,每一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刚性端梁与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刚性端梁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采用刚性端梁连接结构取代吊耳,使得主梁与轨道保持垂直,减少因受电器卡死导致的故障、减轻大车运行的阻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KBK是一种柔性组合式起重机,主要由轨道、悬挂装置、行走小车和一些功能组件构成,所有模块都为标准组件。KBK起重机主要使用在中小起重量、高频率搬运货物的场合。因其使用方便,搬运效率高,受到用户的广泛青睐。
因生产工艺的需要,超过2台KBK主梁共用轨道时,为方便维护及节约成本,大车导电通常采用外置安全滑触线的方式。
现有技术中的KBK主梁与小车之间采用吊耳连接,由于吊耳与小车之间的关节可以灵活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得主梁容易处于与轨道不垂直的状态下运行(如图1所示),从而导致固定于主梁上的拨叉和受电器之间经常出现卡死现象,增加了大车运行的阻力,严重时会导致受电器损坏,故障率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采用刚性端梁连接结构取代吊耳,使得主梁与轨道保持垂直,减少因受电器卡死导致的故障、减轻大车运行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用于KBK柔性起重机,所述KBK柔性起重机包括:两条轨道、至少两个分别滑设于两所述轨道中的行走小车以及至少一条主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轨道中的行走小车连接;还包括至少两个刚性端梁,每一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刚性端梁与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刚性端梁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安装支架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面为T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面的T型末端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的加强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加强面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通过连接机构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将第一连接面与行走小车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采用刚性端梁分别与主梁和行走小车固定连接后,使得主梁与轨道保持垂直,受电器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大车运行的阻力较之前明显减少,故障率大大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柔性起重机主梁与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刚性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刚性端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用于KBK柔性起重机,所述KBK柔性起重机包括:两条轨道1、至少两个分别滑设于两所述轨道中的行走小车2以及至少一条主梁3,所述主梁3的两端分别与两轨道1中滑动的行走小车2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刚性端梁4,每一所述主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刚性端梁4与行走小车2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刚性端梁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面41和第二连接面42;所述第一连接面41与所述行走小车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42与所述主梁3固定连接。
采用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面41和第二连接面42的刚性端梁4分别与主梁3和行走小车2固定连接后,可以使得主梁3滑动时仍与轨道1保持垂直。
请参考图3和图4,所述第二连接面42为T型,第二连接面42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420,通过安装孔420与安装支架5固定连接,再通过安装支架5与所述主梁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面42的T型末端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的加强面43,通过设置加强面,使得刚性端梁4的强度更高。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面41、第二连接面42以及加强面43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连接面41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410,通过连接机构(比如,螺栓)穿设于所述固定孔410将第一连接面41与行走小车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面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21,用于减轻所述刚性端梁4的自重。
本实用新型采用刚性端梁分别与主梁和行走小车固定连接后,使得主梁与轨道保持垂直,受电器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大车运行的阻力较之前明显减少,故障率大大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用于KBK柔性起重机,所述KBK柔性起重机包括两条轨道、至少两个分别滑设于两所述轨道中的行走小车以及至少一条主梁,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轨道中的行走小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刚性端梁,每一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刚性端梁与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刚性端梁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行走小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通过安装支架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为T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T型末端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垂直的加强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加强面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通过连接机构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将第一连接面与行走小车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螺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77326.7U CN218201819U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77326.7U CN218201819U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01819U true CN218201819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5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77326.7U Active CN218201819U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01819U (zh) |
-
2022
- 2022-08-05 CN CN202222077326.7U patent/CN2182018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201819U (zh) | 一种柔性起重机主梁与端梁间连接结构 | |
CN101920913B (zh) | 自行式大跨度塔式起重机 | |
CN111146719A (zh) | 一种超高压柔直换流阀功率模块的塔内更换方法 | |
CN212316703U (zh) | 一种桥梁翼缘板凹槽的专用施工吊篮 | |
CN216190463U (zh) | 新型的20t单轨吊用重型起吊梁 | |
CN215666547U (zh) | 一种用于多根轨道的专用索具 | |
CN210214602U (zh) | 一种悬挂行车 | |
CN212151354U (zh) | 一种从动小车 | |
CN219507438U (zh) | 一种主驱动吊装设备 | |
CN217051334U (zh) | 一种隧道提升专用龙门式支承主梁 | |
CN216272720U (zh) | 一种减小行走轮变形位移的塔机单轨载重小车 | |
CN218752815U (zh) | 一种运动平稳型超重型堆垛机下横梁 | |
CN217286941U (zh) | 一种双轨道安全吊索系统 | |
CN214653056U (zh) | 一种多支点悬挂起重机柔性主梁 | |
CN214241028U (zh) | 一种固化架运输小车 | |
CN214495444U (zh) | 一种大车运行台车机构 | |
CN220998968U (zh) | 塔机小车以及塔式起重机 | |
CN219449091U (zh) | 一种外挂式起重小车 | |
CN215516382U (zh) | 一种抓斗卸船机小车轨道 | |
CN217203406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螺栓机的行走装置及新型螺栓机 | |
CN211340454U (zh) | 一种斜拉桥钢箱梁梁下运梁车及运梁系统 | |
CN202744200U (zh) | 一种电动葫芦小车运行支架 | |
CN215701321U (zh) | 一种用于小车的装配平台 | |
CN221644399U (zh) | 一种单梁低净空起重机小车 | |
CN202728229U (zh) | 煤矿运输系统的压托转轮架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