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1048U - 料盘承载治具 - Google Patents

料盘承载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1048U
CN218201048U CN202222804603.XU CN202222804603U CN218201048U CN 218201048 U CN218201048 U CN 218201048U CN 202222804603 U CN202222804603 U CN 202222804603U CN 218201048 U CN218201048 U CN 218201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late
plate
driving mechanism
tra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4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传波
殷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4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1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1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1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料盘承载治具,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承载板具有用于放置料盘的承载面,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所在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可移动,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自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移除。本申请解决多机械手取料时与限位板发生干涉,影响机械手正常进行码垛功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料盘承载治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料盘承载治具。
背景技术
当前,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上下料作业,尤其在料盘码垛方面运用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机械手在上下料作业时需要从料盘中取料,当料盘层数较多时,高层料盘会存在偏移现象,以往解决方法是在多层料盘的四周增加限位柱进行限位,然而,当机械手取料达到一定层数时,会出现与限位柱干涉的问题,导致机械手无法正常开展码垛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盘承载治具,能够解决机械手取料时与限位板发生干涉,影响机械手正常进行码垛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料盘承载治具,包括承载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所述承载板具有用于放置料盘的承载面;
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所在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可移动,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移动至所述承载板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自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移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板需要承载料盘时,将第二限位板切换至第一状态,承载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将料盘放置到承载板上,并移动至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完成对料盘的定位工作。在机械手对料盘进行抓取作业时,将第二限位板切换至第二状态,使料盘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可以防止机械手在抓取料盘时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发生干涉,消除了限位板对机械手的影响,保证了机械手自动上下料运动的顺畅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的料盘承载治具不能兼具多层料盘码垛和机械手自动上下料两种作业方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旋转式的料盘承载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旋转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一状态对料盘进行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旋转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二状态解除对料盘进行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翻转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翻转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平移式的料盘承载治具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承载板;110-承载面;
210-第一限位板;220-第二限位板;221-贯穿孔;230-第三限位板;
410-旋转驱动机构;411-旋转端;420-翻转驱动机构;421-翻转端;430-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1-第一平移端;440-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1-第二平移端;450-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1-第三平移端;
500-定位件;
600-紧固件;
700-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1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料盘承载治具,可以承载和整理料盘700,保证料盘700的位置精度,以便于机械手抓取料盘700。所公开的料盘承载治具包括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
其中,承载板100为料盘承载治具的基础部件,可以用于承载多层料盘700,并且为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等构件提供安装基础。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100具有用于放置料盘700的承载面110,多层料盘700可以放置到承载面110上码垛。示例性地,承载面110可以为平面结构、非平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承载面110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使料盘700底面和承载面110完美贴合,提高料盘700的定位精度,承载面110的形状可根据料盘700底面的形状进行设置,可选地,当料盘700底面为平面时,可将承载板100的承载面110相应地设置为平面,使料盘700底面与承载面110相吻合,当料盘700底面为非平面,如曲面等,可将承载板100的承载面110相应地设置为非平面,同样可以使料盘700的底面与承载面110相吻合。基于此,可以提高底层料盘700的承载稳定性,并且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从而可以防止码垛多层料盘700而发生偏移的情况,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固性。
第一限位板210为料盘承载治具的限位部件,其可以用于对承载板100上的多层料盘700实现限位和定位,以提高料盘700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210连接于承载板100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承载板100的宽度方向,沿承载板100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板210,在定位过程中,可以将多层料盘700采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推至第一限位板210朝向承载面110的一侧,以通过第一限位板210对料盘700在承载板100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和定位。
另外,第一限位板210朝向承载面110一侧延伸,其延伸尺寸可以根据多层堆叠料盘700的高度而进行选择,可以将多层料盘700推至与第一限位板210贴合,实现对多层料盘700的定位作用,从而可提高多层料盘700的位置精度,并且,第一限位板210还可以对多层料盘700进行限位,以保证多层料盘700的稳定性。可选地,第一限位板21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于承载板100的一端,可以提高第一限位板210和承载板100之间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满足不同规格料盘700的定位需求,第一限位板210可以根据料盘700的种类进行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210与承载板100之间还可以采用紧固件600进行拆卸方式连接,其中,紧固件600可以是螺栓、螺钉等。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限位板210的靠近承载面110的一端设置通孔,而在承载板100的端面设置螺纹孔,此时,紧固件600可以设有外螺纹,通过紧固件600可以将第一限位板210和承载板100进行固定安装,并且还方便于第一限位板210的拆卸,从而可以根据料盘700的种类及码垛层数来选择适当尺寸及形状的第一限位板210,进而满足多种工况需求。
基于上述情况,承载板100和第一限位板210可以实现料盘700在两个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基础定位,同时,为了实现更精准的定位,提高多层料盘700的位置精度,还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对料盘700进行定位。
具体地,料盘承载治具还可以包括第二限位板220,第二限位板220可以在第二方向(即,承载板100的长度方向)上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以保证料盘700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220可以位于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处,以便于在第二方向上对承载板100上承载的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
基于此,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可以围设成一容纳空间,多层料盘700码垛在容纳空间中,通过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和承载板100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三个方向上对料盘700实现限位和定位,从而可以提高料盘700整体的稳固性和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为防止机械手上下料时与第二限位板220发生干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220相对于承载板100可移动设置,且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移动至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处,并朝向承载面110的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自承载板100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移除。
基于上述设置,在第二限位板220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和承载板100之间共同围设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多层料盘700并实现对料盘700的限位和精准定位;当需要上下料时,第二限位板22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二限位板220脱离承载板100的端部,解除对料盘700的限位和定位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机械手在上下料盘700的过程中与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保证零部件不受损坏,并且可以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板100需要承载料盘700时,将第二限位板220切换至第一状态,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将料盘700放置到承载板100上,并移动至与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完成对料盘700的定位工作。在机械手对料盘700进行抓取作业时,将第二限位板220切换至第二状态,使料盘700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可以防止机械手在抓取料盘700时与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发生干涉,消除了定位板对机械手的影响,保证了机械手自动上下料运动的顺畅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的料盘承载治具不能兼具多层料盘700码垛和机械手自动上下料两种作业方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220可以通过手动驱动的方式进行运动,以实现第二限位板220的状态切换,此种方式可以节约能耗;当然,考虑到在放置多层料盘700时,为实现多层料盘700在第二方向一端的定位,需安装较大尺寸的第二限位板220,此时,若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切换第二限位板220的状态比较困难,且延长操作时间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基于上述情况,料盘承载治具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端,第二限位板220与驱动端连接。基于此,驱动机构可以通过驱动端驱动第二限位板220相对于承载板100移动,使第二限位板22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此种情况下,相对于人工切换第二限位板220状态的方式,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限位板220移动,可以实现第二限位板220状态的快速切换,且操作更加便捷可靠,安全性更高,当然,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第二限位板220的状态切换,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为旋转驱动机构410。
参考图1至图3,旋转驱动机构410具有旋转端411,旋转端411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可旋转,第二限位板220与旋转端41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旋转驱动机构410的主体部件安装在承载板100的背离承载面110的一侧,并靠近于第二方向的一端,此时,旋转驱动机构410的旋转端411可以带动第二限位板220旋转至承载面110所在的一侧,或者旋转至背离承载面110的一侧,从而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示例性地,旋转驱动机构410可以为旋转电缸、旋转气缸、旋转马达等构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旋转驱动机构410的具体形式。
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旋转至朝向承载板100的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此时,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以便于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旋转至朝向背离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此时,料盘700在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由此,在机械手上下料时,可防止机械手与第二限位板220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
第二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为翻转驱动机构420。
参考图4和图5,翻转驱动机构420具有翻转端421,翻转端421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可翻转,第二限位板220与翻转端4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翻转驱动机构420的主体部件安装在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此时,翻转驱动机构420的翻转端421可以带动第二限位板220围绕第二轴线翻转至承载面110所在的一侧,或者翻转至背离承载面110的一侧,从而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示例性地,翻转驱动机构420可以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转轴传动连接的翻转轴,翻转轴与第二轴线平行设置,第二限位板220和翻转轴连接,通过电机带动翻转轴转动,并由翻转轴带动第二限位板220翻转。
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翻转至朝向承载板100的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此时,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以便于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翻转至朝向背离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此时,料盘700在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由此,在机械手上下料时,可防止机械手与限位板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
第三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
参考图6和图7,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具有第一平移端431,第一平移端431沿第一方向可移动,第二限位板220与第一平移端431连接,并朝向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的主体部件安装到承载板100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位于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处,此时,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可以通过第一平移端431带动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二限位板220移动至与承载板100的端部相对的位置,或者移动至远离承载板100的端部,从而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示例性地,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电动缸或丝杆传动等构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的具体形式。
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与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相对的位置处,此时,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以便于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与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错位的位置,此时,料盘700在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由此,在机械手上下料时,可防止机械手与第二限位板220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
第四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
参考图8和图9,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具有第二平移端441,第二平移端441沿第二方向可移动,第二限位板220与第二平移端441连接,并朝向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的主体部件安装到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此时,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可以通过第二平移端441带动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二方向移动,使第二限位板220靠近或远离承载板100的端部,从而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示例性地,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电动缸或丝杆传动等构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的具体形式。
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处,此时,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以便于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与第二方相反的方向移动至远离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此时,料盘700在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由此,在机械手上下料时,可防止机械手与第二限位板220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
第五种实施方式: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
参考图10和图11,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具有第三平移端451,第三平移端451沿第三方向可移动,第二限位板220与第三平移端451连接,并朝向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承载面110,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的主体部件安装到承载板100背离承载面110一侧,并位于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处,此时,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通过第三平移端451带动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示例性地,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电动缸或丝杆传动等构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的具体形式。
在第一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第三方向移动至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处,且位于承载面110所在的一侧,此时,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以便于对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限位板220沿与第三方相反的方向移动至承载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且位于背离承载面110的一侧,此时,料盘700在第二方向的一端无遮挡,由此,在机械手上下料时,可防止机械手与限位板发生干涉,进而可以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
在料盘700的堆叠过程中,高层料盘700的位置会随着底层料盘700的位置移动而同步进行移动,使机械手无法进行定位抓取,导致其无法顺利开展上下料工作,因此,当承载板100上堆叠多层料盘700时,为提高多层料盘700的定位精度,需要对底层料盘700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防止料盘700受到外载荷发生移位现象,进而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情况,料盘承载治具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板230,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具体地,第三限位板230连接于承载板100的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并朝向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第三限位板230与第一限位板21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基于此,通过设置第三限位板23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对料盘700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对靠近底层的料盘700进行限位和定位,与此同时,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第三限位板230和承载板100之间共同围设成容纳空间,使多层料盘700定位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高多层料盘700的稳固性和位置精度,方便于使机械手顺利开展上下料作业。示例性地,第三限位板23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于承载板100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可以提高第三限位板230和承载板100之间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满足不同规格料盘700的定位需求,第三限位板230需要根据料盘700的种类进行更换。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限位板230与承载板100之间还可以通过紧固件600进行可拆卸方式固定,其中,紧固件600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具体地,可以在第三限位板230靠近承载面110的一端设置通孔,在承载板100的端面设置螺纹孔,相应地,紧固件600设有外螺纹,通过紧固件600可以将第三限位板230和承载板100进行可拆卸连接,同时还有利于第三限位板230的拆卸。另外,可以根据料盘700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第三限位板230,以满足多种工况需求。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220可以设有贯穿孔221,以使第二限位板220成为镂空板结构。基于此,可以降低第二限位板220的重量,提高驱动机构的工作效率,另外,贯穿孔221处还可方便工人或机械手取放和整理料盘700。
为进一步提高对料盘700的定位效果,一些实施例中,料盘承载治具还包括用于与料盘700设有的定位结构相适配的定位件500,定位件500设置于承载面110。基于此,可以通过定位件500与料盘700的定位结构相互配合而实现对底层料盘700的精准定位,保证底层料盘700不会随意偏移,进一步地可提高多层料盘700的稳定性,以便于机械手顺利进行上下料作业。
示例性地,定位件500可以为定位凸起,相应地,料盘700的底部可以设有定位槽,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槽的相互配合可以保证料盘700的定位精度。当然,定位件500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的料盘承载治具不能兼具多层料盘700码垛和机械手自动上下料两种作业方式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00)、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限位板(220);
所述承载板(100)具有用于放置料盘(700)的承载面(110);
所述第一限位板(210)连接于所述承载板(100)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限位板(220)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00)可移动,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移动至所述承载板(1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自所述承载板(10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承载治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端,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驱动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驱动机构(410),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10)具有旋转端(411),所述旋转端(411)围绕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可旋转,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旋转端(411)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旋转至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旋转至朝向背离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翻转驱动机构(420),所述翻转驱动机构(420)具有翻转端(421),所述翻转端(421)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可翻转,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翻转端(421)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翻转至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翻转至朝向背离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所述第一平移驱动机构(430)具有第一平移端(431),所述第一平移端(431)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第一平移端(431)连接,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远离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所述第二平移驱动机构(440)具有第二平移端(441),所述第二平移端(441)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第二平移端(441)连接,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至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远离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所述第三平移驱动机构(450)具有第三平移端(451),所述第三平移端(451)沿第三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板(220)与所述第三平移端(451)连接,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至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至远离所述承载板(10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承载治具还包括第三限位板(230);
所述第三限位板(230)连接于所述承载板(100)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并朝向所述承载面(110)所在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限位板(230)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1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20)设有贯穿孔(221),以使所述第二限位板(220)成为镂空板结构;
和/或,所述料盘承载治具还包括用于与料盘(700)设有的定位结构相适配的定位件(500),所述定位件(500)设置于所述承载面(1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盘承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0)。
CN202222804603.XU 2022-10-24 2022-10-24 料盘承载治具 Active CN218201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4603.XU CN218201048U (zh) 2022-10-24 2022-10-24 料盘承载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4603.XU CN218201048U (zh) 2022-10-24 2022-10-24 料盘承载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1048U true CN21820104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4603.XU Active CN218201048U (zh) 2022-10-24 2022-10-24 料盘承载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1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0689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转盒的翻转机
CN103028999A (zh) 自动化机械加工系统用料道
CN111900488B (zh) 电芯堆叠机构
CN218201048U (zh) 料盘承载治具
CN105058369B (zh) 一种桁架机械手自动翻转机构
CN215516359U (zh) 一种大型箱梁及板材自动吊装夹具
CN114918939B (zh) 大型弯板移动式加工机器人装置
CN109605065A (zh) 零件装夹装置
EP4220807A1 (en) Casing load-in apparatus and battery assembly device
CN207414884U (zh) 一种防止工件移位的夹紧装置及数控车床
CN112938332B (zh) 生产流水线
CN111376014B (zh) 一种卡扣及隔音棉装配设备
CN210837917U (zh) 极耳定位调整机构
CN210048138U (zh) 电芯缓存机构及电池加工装置
CN108163527B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转盒的翻转机
CN219591363U (zh) 芯片自动转运装置
CN201455708U (zh) 大型零件侧向夹紧夹具
CN117697134A (zh) 巨量焊接设备
CN220312646U (zh) 一种载具
CN220975668U (zh) 翻转装置及生产线
CN210649006U (zh) 激光打标机的卡托治具组件及激光打标机
CN217126155U (zh) 旋转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18698915U (zh) 一种桁架机器人副手机构
CN211997758U (zh) 上下料机台
CN218397850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电子雷管生产用夹持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