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6347U - 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96347U
CN218196347U CN202221302507.9U CN202221302507U CN218196347U CN 218196347 U CN218196347 U CN 218196347U CN 202221302507 U CN202221302507 U CN 202221302507U CN 218196347 U CN218196347 U CN 218196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utter
die
fema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2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强
刘华忠
郑佐彬
张维娟
戴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2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96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96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96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剥料板及开闭器机构,母模板配合于公模板,公模板与母模板可实现合模和开模,母模板沿合模方向设置有收容孔;剥料板设置于母模板上;开闭器机构包括树脂开闭器和一体式结构的开闭器套,开闭器套包括相连接的套设部和抵持部,套设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收容孔内,套设部设有容置孔,容置孔纵向贯穿抵持部,套设部通过容置孔套设于树脂开闭器的外部且套设部在公模板和母模板合模时与树脂开闭器的一端过盈配合,树脂开闭器的另一端与公模板固定连接,开闭器机构通过抵持部在母模板和剥料板相分离时向母模板施加合模方向的抵持力。本申请可实现合模之后公模板和母模板之间没有间隙且保证开模的顺序。

Description

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成型模具中,为实现不同的开合模顺序,常常在成型模具的两个模板之间设置开闭器,例如钢制开闭器,然后由于钢制开闭器由多个钢制模块组成,钢制模块存在装模和加工公差,导致模具合模时钢制模块受热膨胀,模具合模之后两模板之间存在间隙,此间隙影响模具开模动作,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成型模具,以解决模具合模时相邻模板之间存在间隙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母模板,配合于所述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可实现合模和开模,所述母模板沿合模方向设置有收容孔;剥料板,设置于所述母模板上;开闭器机构,包括树脂开闭器和一体式结构的开闭器套,所述开闭器套包括相连接的套设部和抵持部,所述套设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套设部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纵向贯穿所述抵持部,所述套设部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设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外部且所述套设部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母模板合模时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一端过盈配合,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开闭器机构通过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母模板和所述剥料板相分离时向所述母模板施加所述合模方向的抵持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母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公模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收容孔纵向贯穿所述限位槽的槽底,所述开闭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套设部,所述限位件沿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容孔沿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开闭器套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母模板开模时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设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适配的第一卡持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合模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成型模具开模时所述剥料板和所述母模板之间沿所述合模方向的最大分离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剥料板的一侧设置有导气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与所述容置孔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持槽,所述树脂开闭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持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持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母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剥料板的一侧设置有抵持槽,所述收容孔纵向贯穿所述抵持槽的一部分槽底,所述抵持部收容于所述抵持槽内,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母模板和所述剥料板相互分离时与所述抵持槽的另一部分槽底沿所述合模方向相抵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设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公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母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树脂开闭器的所述另一端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
本申请的成型模具,通过开闭器机构的树脂开闭器与公模板固定连接,母模板中可活动设置有开闭器套,当公模板与母模板合模时,通过套设部与树脂开闭器过盈配合,由于树脂开闭器的材质为树脂,在合模过程中可发生形变,以保证合模之后公模板和母模板之间没有间隙,且过盈配合过程的容置孔朝向剥料板的一侧与大气连通,以便容置孔内空气可及时排出;开模时,剥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离,由于此时套设部与树脂开闭器过盈配合,开闭器套通过抵持部与母模板抵持,从而使公模板与母模板保持合模状态,从而保证开模的顺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处于部分开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处于部分合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成型模具的开闭器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开闭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成型模具 100
公模板 10
母模板 20
剥料板 30
跳板 32
固定板 34
收容孔 22
开闭器机构 40
树脂开闭器 42
开闭器套 44
套设部 442
抵持部 444
容置孔 4422
限位槽 24
限位件 46
第二卡持槽 4424
第二卡持部 424
抵持槽 26
固定槽 12
导气槽 4442
环形槽 4426
第一卡持部 4428
第一卡持槽 4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母模板,配合于所述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可实现合模和开模,所述母模板沿合模方向设置有收容孔;剥料板,设置于所述母模板上;开闭器机构,包括树脂开闭器和一体式结构的开闭器套,所述开闭器套包括相连接的套设部和抵持部,所述套设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套设部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纵向贯穿所述抵持部,所述套设部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设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外部且所述套设部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母模板合模时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一端过盈配合,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开闭器机构通过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母模板和所述剥料板相分离时向所述母模板施加所述合模方向的抵持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通过开闭器机构的树脂开闭器与公模板固定连接,母模板中可活动设置有开闭器套,当公模板与母模板合模时,通过套设部与树脂开闭器过盈配合,由于树脂开闭器的材质为树脂,在合模过程中可发生形变,以保证合模之后公模板和母模板之间没有间隙,且过盈配合过程的容置孔朝向剥料板的一侧与大气连通,以便容置孔内空气可及时排出;开模时,剥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离,由于此时套设部与树脂开闭器过盈配合,开闭器套通过抵持部与母模板抵持,从而使公模板与母模板保持合模状态,从而保证开模的顺序。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型模具100,包括公模板10、母模板20及剥料板30;其中,母模板20配合于公模板10,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可实现合模和开模;剥料板30设置于母模板20上。
在一实施例中,成型模具100的开模顺序为:首先,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互分离,在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互分离的过程中,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当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分离完成后,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再进行开模。成型模具100的合模顺序为:首先,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开始合模,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合模完成之后,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再进行相互靠近并贴合在一起。下文,将开模过程中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但是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未贴合或已至少分离的状态称为部分开模状态,且将开模过程中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开模且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分离完成的状态称为开模状态。同时,将合模过程中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合模完成但是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未贴合或已部分贴合的状态称为部分合模状态,且将合模过程中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合模完成且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已完全贴合的状态称为合模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剥料板30包括跳板32和固定板34,跳板32设置于母模板20上,固定板34设置于跳板32上。
请参见图2,图2为成型模具100的剖面示意图,母模板20沿合模方向设置有收容孔22,成型模具100还包括开闭器机构40,开闭器机构40包括树脂开闭器42和一体式结构的开闭器套44,开闭器套44包括相连接的套设部442和抵持部444,套设部442可活动地穿设于收容孔22内,套设部442设有容置孔4422,容置孔4422沿合模方向纵向贯穿抵持部444,套设部442通过容置孔442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外部且套设部442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时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即图2中的上端过盈配合,树脂开闭器42的另一端,即图2中的下端与公模板10固定连接,开闭器机构40通过抵持部444在母模板20和剥料板30相分离时向母模板20施加合模方向的抵持力。这里,树脂开闭器42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树脂材料制成。
上述成型模具100的开模过程:
当成型模具100内产品成型完成,此时成型模具100处于合模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操作员或外部机构向剥料板30施加作用力,以使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分离,此时,开闭器套44的套设部442通过容置孔442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外部且套设部442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时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过盈配合,抵持部444向母模板20施加合模方向的抵持力,以使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分离,但是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如图3所示的部分开模状态),然后通过操作员或外部机构向母模板20施加作用力,以使开闭器套44的套设部442和树脂开闭器42相分离,同时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实现开模(如图4所示),从而保证开模的顺序;
上述成型模具100的合模过程:
将母模板20放置于公模板10上,实现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的合模,合模过程中,树脂开闭器42与开闭器套44先接触,且树脂开闭器42推动开闭器套44沿收容孔22长度方向远离公模板10运动,使抵持部444伸出收容孔22(如图5所示);然后将剥料板30放置于母模板20上并向剥料板30施加朝向母模板20的合模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剥料板30沿合模方向推动抵持部444,以使套设部44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且与树脂开闭器42的这一端过盈配合(如图2所示),在树脂开闭器42与套设部442过盈配合过程中,树脂开闭器42压缩容置孔4422内空气,容置孔4422内空气经由容置孔4422朝向抵持部444的开口出来,通过贯穿抵持部444的容置孔4422以在树脂开闭器42与套设部442过盈配合过程中导出容置孔4422内的空气,以避免过盈配合过程中容置孔4422内因空气被挤压影响过盈配合的效果,防止合模之后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之间存在间隙。
其中,由于开闭器套44为一体式结构,在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互分离时,开闭器套44作为一个整体承受全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之间的拉力,可承受的力较大,且不易造成抵持部444与套设部442分离进而导致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分离,稳定性较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母模板20在合模的状态下朝向公模板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24,收容孔22沿合模方向纵向贯穿限位槽24的槽底,开闭器机构40还包括限位件46,限位件46套设于套设部442,限位件46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收容孔22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限位槽24和限位件46配合,以限定开闭器套44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开模时的移动。如此,当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开模之后,母模板20带动开闭器套44远离公模板10运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开模完成,开闭器套44带动限位件46沿限位槽24滑动,通过限位槽24限定开闭器套44沿开模方向的移动,避免开闭器套44移动过程与母模板20相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限位槽24沿合模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X,在成型模具100开模时剥料板30和母模板20之间沿合模方向的最大分离距离为第二距离Y,第一距离X小于第二距离Y,其中,第一距离X为限位槽24沿合模方向的长度,即开闭器套44带动限位件46沿限位槽24可滑动的距离。假定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但剥料板30和母模板20还未合模时,开闭器套44的抵持部444伸出收容孔22的长度为Z(其中,树脂开闭器42凸出公模板10且位于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之间的距离也为Z),同时假设第一距离X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Y,则由于开闭器套44要套设在树脂开闭器42外部沿限位槽24滑动,而使得Z等于X,即Z大于或等于Y,那么本应该是当剥料板30朝向母模板20靠近的过程中,剥料板30推动抵持部444,以使套设部44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且与树脂开闭器42的这一端过盈配合,但是由于Z大于或等于Y,即剥料板30沿合模方向推动开闭器套44的距离为Y,套设部442与树脂开闭器42相重合的部分沿合模方向的长度为Z,距离Y不能使套设部442与树脂开闭器42产生过盈配合,导致存在树脂开闭器42伸出公模板10的部分未完全收容于开闭器套44的收容孔22,导致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之后存在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容置孔4422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持槽4424,树脂开闭器42设置有与第二卡持槽4424相适配的第二卡持部424。如此,在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收容于容置孔4422内且与开闭器套44过盈配合时,第二卡持槽4424和第二卡持部424相互配合以相卡持,以提升树脂开闭器42与开闭器套44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持槽4424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截面为六边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持槽4424还可为其他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母模板20在合模的状态下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设置有抵持槽26,收容孔22纵向贯穿抵持槽26的一部分槽底,抵持部444收容于抵持槽26内,抵持部444在母模板20和剥料板30相互分离时与抵持槽26的另一部分槽底沿合模方向相抵持。如此,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且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互分离时,抵持部444与抵持槽26的另一部分槽底沿合模方向相抵持,以使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公模板10在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母模板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2,树脂开闭器42的上述另一端,即图2中的下端收容于固定槽12内,树脂开闭器42的上述一端,即图2中的上端伸出固定槽12。如此,通过固定槽12收容固定树脂开闭器42,树脂开闭器42通过固定槽12与公模板10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抵持部444在合模的状态下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设置有导气槽4442。如此,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之后,剥料板30朝向母模板20靠近的过程中,抵持部444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与剥料板30相抵持,通过导气槽4442实现抵持部444侧方向气流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导气槽4442沿垂直于合模方向贯穿抵持部444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导气槽44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气槽444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导气槽4442与容置孔4422相连通。如此,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之后,剥料板30朝向母模板20靠近的过程中,抵持部444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与剥料板30相抵持,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收容于容置孔4422内且与套设部442过盈配合,容置孔4422内被树脂开闭器42挤压的空气通过导气槽4442排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抵持部444开设导气孔或其他结构,实现在剥料板30与抵持部444相抵持时,容置孔4422与大气压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套设部442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槽4426。如此,在套设部442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受热膨胀,通过设置环形槽4426,套设部442在受热时可朝向环形槽4426所在区域膨胀,从而提升套设部442的可形变范围,进而提升开闭器套44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套设部44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持部4428,限位件46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4428相适配的第一卡持槽462。如此,通过第一卡持部4428与第一卡持槽462相卡持,以将限位件46固定于套设部44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4428凸设于套设部442的外侧,可通过限位件46与开闭器套44相对转动,以使第一卡持部4428与第一卡持槽462相卡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螺纹结构等方式将限位件46固定套设于套设部442的外侧。
上述成型模具100的开模过程:
当成型模具100内产品成型完成,此时成型模具100处于合模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操作员或外部机构向剥料板30施加作用力,以使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相分离,此时,开闭器套44的套设部442通过容置孔442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外部且套设部442在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合模时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过盈配合,抵持部444收容于抵持槽26中且与抵持槽26的槽底沿合模方向相抵持,以使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如图3所示),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分离完成,然后通过操作员或外部机构向母模板20施加作用力,以使开闭器套44的套设部442和树脂开闭器42相分离,同时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实现开模(如图4所示),从而保证开模的顺序;
上述成型模具100的合模过程:
将母模板20放置于公模板10上,实现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的合模,合模过程中,树脂开闭器42与开闭器套44先接触,且树脂开闭器42推动开闭器套44沿收容孔22长度方向远离公模板10运动,使抵持部444伸出收容孔22(如图5所示);然后将剥料板30放置于母模板20上并向剥料板30施加朝向母模板20的合模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剥料板30沿合模方向推动抵持部444,以使套设部442套设于树脂开闭器42的一端且与树脂开闭器42的这一端过盈配合(如图2所示),在树脂开闭器42与套设部442过盈配合过程中,树脂开闭器42压缩容置孔4422内空气,容置孔4422内被树脂开闭器42挤压的空气经由容置孔4422和导气槽4442流出,通过贯穿抵持部444且与导气槽4442连通的容置孔4422以在树脂开闭器42与套设部442过盈配合过程中导出容置孔4422内的空气,以避免过盈配合过程中容置孔4422内因空气被挤压影响过盈配合的效果,防止合模之后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之间存在间隙。
本申请提供的成型模具100通过开闭器机构40的树脂开闭器42与公模板10固定连接,母模板20中可活动设置有开闭器套44,当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合模时,通过套设部442与树脂开闭器42过盈配合,由于树脂开闭器42的材质为树脂,在合模过程中可发生形变,以保证合模之后公模板10和母模板20之间没有间隙,且过盈配合过程的容置孔4422朝向剥料板30的一侧与大气连通,以便容置孔4422内空气可及时排出;开模时,剥料板30与母模板20首先分离,由于此时套设部442与树脂开闭器42过盈配合,开闭器套44通过抵持部444与母模板20相抵持,从而使公模板10与母模板20保持合模状态,从而保证开模的顺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模板;
母模板,配合于所述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与所述母模板可实现合模和开模,所述母模板沿合模方向设置有收容孔;
剥料板,设置于所述母模板上;
开闭器机构,包括树脂开闭器和一体式结构的开闭器套,所述开闭器套包括相连接的套设部和抵持部,所述套设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套设部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纵向贯穿所述抵持部,所述套设部通过所述容置孔套设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外部且所述套设部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母模板合模时与所述树脂开闭器的一端过盈配合,所述树脂开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公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开闭器机构通过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母模板和所述剥料板相分离时向所述母模板施加所述合模方向的抵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公模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收容孔纵向贯穿所述限位槽的槽底,所述开闭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套设部,所述限位件沿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容孔沿垂直于所述合模方向的截面面积,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件配合,以限定所述开闭器套在所述公模板和所述母模板开模时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与所述卡持部相适配的第一卡持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合模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成型模具开模时所述剥料板和所述母模板之间沿所述合模方向的最大分离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剥料板的一侧设置有导气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与所述容置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持槽,所述树脂开闭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持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剥料板的一侧设置有抵持槽,所述收容孔纵向贯穿所述抵持槽的一部分槽底,所述抵持部收容于所述抵持槽内,所述抵持部在所述母模板和所述剥料板相互分离时与所述抵持槽的另一部分槽底沿所述合模方向相抵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部的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在所述合模的状态下朝向母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树脂开闭器的所述另一端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
CN202221302507.9U 2022-05-27 2022-05-27 成型模具 Active CN218196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2507.9U CN218196347U (zh) 2022-05-27 2022-05-27 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2507.9U CN218196347U (zh) 2022-05-27 2022-05-27 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96347U true CN218196347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2507.9U Active CN218196347U (zh) 2022-05-27 2022-05-27 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96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2674B (zh) 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
CN111225781B (zh) 用于模具设备的推料夹爪及含该推料夹爪的成型模具
CN114043675B (zh) 模具和卧式注塑机
CN218196347U (zh) 成型模具
CN216804268U (zh) 一种滑块侧抽芯结构
CN215242613U (zh) 一种汽车除霜导风板注塑模具
CN210415392U (zh) 模具二次顶出工装
CN210910996U (zh) 一种打印机上下臂模具
CN112828145B (zh) 一种在连续模内实现负角成型的双斜楔机构
CN212528567U (zh) 一种滑块顶出模具
CN212528563U (zh) 一种塑料模具斜导行位抽芯机构
CN211028047U (zh) 一种压缩机壳体成型模具
CN20983245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装置
CN108724631B (zh) 一种带多种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4294129U (zh) 模内植入件固定装置及模具
CN217993341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215472800U (zh) 注塑模具
CN110303650B (zh) 模具二次顶出工装
CN214521609U (zh) 模具
CN216860487U (zh) 脱模结构
CN212528565U (zh) 一种塑料扣位延时强脱模具结构
CN111571941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6885016U (zh) 一种二次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4294211U (zh) 模具组件及模具
CN210498374U (zh) 一种金属3d打印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