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8424U - 过滤膜包 - Google Patents

过滤膜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8424U
CN218188424U CN202222255422.6U CN202222255422U CN218188424U CN 218188424 U CN218188424 U CN 218188424U CN 202222255422 U CN202222255422 U CN 202222255422U CN 218188424 U CN218188424 U CN 218188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let
filtrate
screen
membrane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54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余嘉琪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54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8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8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8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膜包中的凸起在膜包受到外力时为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的变形提供缓冲空间,避免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过于嵌入过滤膜,损伤过滤膜。

Description

过滤膜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膜包。
背景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生物制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分离纯化的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法、高速离心法等,其中,膜分离包括微滤,超滤与纳滤,是对特定分子量的物质进行过滤的过程,其依靠稳定的压力和流速,通过膜的孔径实现筛分作用,迫使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小分子成分被滤出,因此能够完成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组件包括泵、膜包、管线、压力阀等,其中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单元、过滤单元和连接至少一个进液单元和至少一个过滤单元的外围并密封的密封包边,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均包括导流筛网,过滤单元还包括过滤膜,过滤膜包就是以导流筛网作为支撑,以过滤膜为过滤介质,依靠压强差为推动力进行过滤,是膜分离组件的核心部件。膜包中过滤膜之间通过过滤筛网分隔,从而形成流道。
现有技术中,需对进液单元的滤液口以及过滤单元的进液口分别封装后,再将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叠放密封制备后得到膜包。而目前对进液单元的滤液口以及过滤单元的进液口的封装一般为,在滤液口和进液口形成封装层,由此得到的封装层与导流筛网一般是齐平的,制备得到过滤膜包后,需要通过膜包夹具夹持安装膜包,而操作人员每次夹持安装膜包的力度可能不同,齐平的封装结构使得导流筛网和过滤膜基本紧贴,若夹持膜包的力度过大,则可能使导流筛网嵌入过滤膜中,导致过滤膜破损,膜包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进液导流筛网或滤液导流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或减轻嵌入程度的过滤膜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
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第二滤液口与所述第一滤液口对应;
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
所述过滤模块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进液面,该进液面和过滤膜的上游之间形成第一液体流道;
所述滤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出液面,所述出液面和所述过滤膜的下游之间形成第二液体流道;
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
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膜包,在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至少部分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其含义包括,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能够支撑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或,在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能够支撑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或,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和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分别支撑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和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而凸起的作用在于,在膜包受到外力时为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的变形提供缓冲空间,避免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过于嵌入过滤膜,损伤过滤膜;而凸起的另一作用为,在过滤膜包受力时适当变形,从而提高进液单元中的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直接依靠挤压密封部密封的密封效果,避免料液在第一滤液口直接渗透,与滤液混合,影响过滤效果;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凸起的存在,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之间并未完全贴合,在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之间、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之间形成悬浮流道,悬浮流道可以增加过滤通量。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渗透入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部,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渗透部的作用在于对进液导流筛网的第一滤液口和滤液导流筛网的第二进液口的内侧壁进行密封,同时渗透部与过滤膜密封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牢固的密封结构,实现原液与滤液的分流。而渗透部一般为粘合剂从滤液导流筛网和进液导流筛网的截面方向进入后固化形成,可在渗透固化过程中控制筛网与筛网、筛网与过滤膜的间距,从而使至少部分凸起形成在渗透部的表面,在组成过滤膜包后,凸起与过滤膜表面抵接密封,在过滤膜包的使用过程中,支撑起过滤膜,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中。
优选地,所述凸起围设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外周,在过滤膜包被挤压时,凸起适当形变,增强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
位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内径;
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径;
或者,
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或块状凸起,分散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基于凸起的不同形成方式,凸起的形状也有多种,环状凸起不仅有利于支撑筛网与过滤膜,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还有利于加强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之间的密封;控制环状凸起的内径,可避免影响料液和滤液的正常流动。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面积与所述渗透部的面积之比为1:1-1:10。
凸起的面积可与渗透部的面积相同,有利于支撑起筛网与过滤膜,也可以小于渗透部的面积,最小为渗透部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保证凸起的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内侧层,所述内侧层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侧壁。
内侧层的作用在于加强密封部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也提供另一种区别于渗透部的密封形式。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层朝向所述过滤膜的表面。
对于过滤膜来说,内侧层对应过滤膜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的边缘,设置在内侧层上的凸起可直接撑起过滤膜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的边缘,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同时提高过滤膜的第二滤液口与进液导流筛网的第一滤液口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和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在所述过滤膜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的外周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的外周在过滤模块的投影上有一部分重叠,使得过滤膜的一侧的密封部对过滤膜的作用力可以传递在过滤膜另一侧的密封部上,相当于过滤膜的两侧都有对称的支撑,可以避免两侧的密封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剪切作用而将过滤膜压坏。
优选地,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由纤维编织形成,编织方式为平纹或斜纹,其编织纤维的直径D为200-400μm,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的厚度h1为405-900μm,h2>2D。
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由纤维编织形成,通过纤维的编织纹理可以增加筛网与密封部之间的连接牢固度,编织纤维的直径数值选择可以保证筛网的孔隙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过滤通量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且纤维在编织过程中产生弯曲,且纤维之间存在可形变的空隙,使得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的厚度与纤维的直径之比在上述范围,表面弯曲的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可方便在制作密封部的渗透部时控制筛网与筛网、筛网与过滤膜的间距,进而控制凸起的厚度和面积;另外,表面弯曲的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在受到外力挤压时首先通过自身的纤维变形抵抗外力,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从而减少过滤膜的膜孔受损的面积,保证尽量少的过滤膜的孔结构被破坏,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
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包括相互垂直编织的直丝和弯丝,所述直丝和所述弯丝沿同一平面连续弯曲,其中所述直丝的弯曲角度β为3-14°,所述弯丝的弯曲角度α为23-32°。
直丝和弯丝的不同弯曲角度设计使得筛网在嵌入过滤膜时弯丝和直丝不会同时嵌入过滤膜,此时只有弯曲角度相对较大的弯丝会嵌入过滤膜,因此可以减小筛网嵌入过滤膜的面积,减少过滤膜的膜孔受损的面积,保证尽量少的过滤膜的孔结构被破坏,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凸起到所述弯丝最高点的距离为h2,则0<h2<0.5h1,限制凸起的厚度,避免凸起的厚度过大,增大过滤膜包的体积,也避免凸起的厚度过小,无法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纤维之间的横向间距为W,W=1.2D-1.8D,以保证筛网的孔隙率,第一液体流道和第二液体流道具有合适的通量,保证过滤效果;同时,足够的孔隙率使得形成渗透部的粘合剂可以更轻松地渗入筛网,并形成凸起,填充了粘合剂的筛网可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硬度大于20邵A,弹性模量大于0.01Mpa,
所述凸起的厚度为h3,h3=﹣5~50000·eμm/Mpa+400μm。
为保证凸起的硬度能够抵抗膜包的形变,凸起的硬度应大于20邵A,同时,为了兼顾凸起的密封作用,凸起的弹性模量不易过大,且将凸起的弹性模量与凸起的厚度关联,弹性模量越大,则凸起的厚度可以越小,因为弹性模量越大,凸起越不容易变形,也不容易被压缩,小厚度的凸起也可以支撑筛网与过滤膜,保持流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至少部分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凸起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从而支撑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损伤过滤膜;凸起还可用于提高进液单元中的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的挤压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膜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进液导流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进液导流筛网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过滤膜包的进液导流筛网的剖视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过滤膜包的进液导流筛网的剖视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过滤膜包在第一滤液口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过滤膜包在第二进液口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过滤膜包在第一滤液口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过滤膜包在第二进液口处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进液导流筛网;11、第一进液口;12、第一滤液口;2、过滤单元;21、第二进液口;22、第二滤液口;3、滤液导流筛网;4、过滤膜;5、第一液体流道;51、悬浮流道;6、第二液体流道;7、密封部;71、渗透部;72、凸起;73、内侧层;731、第一部;732、第二部;81、弯丝;82、直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1,具有第一进液口11和第一滤液口12,其用于引导待过滤流体沿切线方向渗透,如附图1所示,第一进液口11和第一滤液口12位于进液导流筛网1的两侧,进液导流筛网1的孔隙率为25-35%;
过滤单元2,设于进液导流筛网1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3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3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4,滤液导流筛网3的孔隙率为25-35%;滤液导流筛网3和过滤膜4均具有第二进液口21和第二滤液口22,第二进液口21与第一进液口11对应,第二滤液口22与第一滤液口12对应,如附图1所示,第二进液口21和第二滤液口22位于过滤单元2的两侧;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单元2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过滤模块中进液导流筛网1靠近过滤膜4的一侧为进液面,该进液面和过滤膜4的上游之间形成第一液体流道5;滤液导流筛网3靠近过滤膜4的一侧为出液面,出液面和过滤膜4的下游之间形成第二液体流道6;过滤膜4用于流体处理,过滤料液,滤液导流筛网3用于导流经过过滤的料液,形成滤液。为了防止料液和滤液混合,需要对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单元2进行单独封装,具体为,进液导流筛网1的第一滤液口12设置密封部7,在过滤单元2的第二进液口21均设有密封部7,密封部7分别对第一滤液口12和第二进液口21内侧壁密封。在进行过滤时,原液从过滤膜包的一侧的进液导流筛网1进入,由于过滤单元2的第二进液口21被密封部7封堵,因此,原液只会从第一进液口11进入进液导流筛网1,并进入进液面与过滤膜4之间的第一液体流道5(第一液体流道还包括进液导流筛网的孔隙),其中,一部分原液通过过滤膜4的过滤后进入第二液体流道6(第二液体流道还包括滤液导流筛网的孔隙),渗透进入至滤液导流筛网3中形成滤液,并从第二滤液口22中流出,由于过滤单元2中的第二进液口21的内侧壁密封,原液和滤液不会彼此混合。过滤膜包中的液体的流动方式可以是切向流动或横向流动。
过滤膜包在使用时需要通过膜包夹具夹持安装膜包,而操作人员每次夹持安装膜包的力度可能不同,齐平的封装结构使得导流筛网和过滤膜4基本紧贴,若夹持膜包的力度过大,则可能使导流筛网嵌入过滤膜4中,导致过滤膜4破损,膜包失效。基于此,如附图2至附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膜包,在至少部分密封部7的表面具有朝向过滤膜4突出的凸起72,凸起72与过滤膜4的表面抵接密封。其含义包括,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12的密封部7的表面设置凸起72,使得凸起72能够支撑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或,在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21的密封部7的表面设置凸起72,使得凸起72能够支撑滤液导流筛网3与过滤膜4,或,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12和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21的密封部7表面设置凸起72,使得凸起72分别支撑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和滤液导流筛网3与过滤膜4。
由于凸起72的存在,在过滤膜包受到外力时,凸起支撑过滤膜,避免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过度嵌入过滤膜4,致使过滤膜4破损;对于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来说,凸起72还有另一作用,即提升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的密封性,在过滤膜包受力时,凸起72会发生适当形变,由于凸起72与过滤膜4抵接,形变后的凸起72充满进液导流筛网1的第一滤液口12的外周与过滤膜4的第二滤液口22的外周之间,从而增强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之间的挤压密封效果。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凸起的支撑作用,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与过滤膜4之间并未完全贴合,在进液导流筛网1和过滤膜4之间、滤液导流筛网3和过滤膜4之间形成悬浮流道51,悬浮流道51在增加过滤通量的同时,还可为受到外力时为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变形提供缓冲空间。
密封部7具有多种形式,同样的,凸起72也有多种形式,下面结合多种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几种情况分别阐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密封部7包括渗透部71,渗透部71为密封部7渗透进入进液导流筛网1和/或滤液导流筛网3的部分,渗透部71可由粘合剂固化形成,比如热固树脂、橡胶、硅胶等。本实施例包括如下几种情况,进液导流筛网1具有渗透部71,而该渗透部71上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滤液导流筛网3具有渗透部71,而该渗透部71上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有凸起72,或者,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均具有渗透部71,而凸起71可以设置在进液导流筛网1的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也可以设置在滤液导流筛网3的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也可以分别设置在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对于进液导流筛网1上的渗透部71,其形成方式可以为将若干进液导流筛网1堆叠,之间通过间隔膜隔开,封装时,粘合剂从第一滤液口12注入,采用密封薄膜包围密封进液导流筛网1的侧边,而后从第一进液口11处抽真空,粘合剂从第一滤液口12的内侧壁渗入进液导流筛网1形成渗透部71,在此过程中,控制进液导流筛网1之间的间距,就可在渗透部71上形成凸起72,凸起72围设在第一滤液口12的外周,而后将凸起72与渗透部71一起固化。在后续制作过滤膜包的过程中,进液导流筛网1与过滤单元2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第一滤液口12与第二滤液口22对齐,则第一滤液口12外周的凸起72与过滤膜4抵接,在过滤模块的外固定圈封装完成后,进液导流筛网1与过滤膜4之间的间距也基本确定,虽然在过滤膜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挤压,间距缩小或消失,但也可避免进液导流筛网1直接嵌入过滤膜4或减轻嵌入深度。
对于过滤单元2的第二进液口21的密封部7的渗透部71,其形成方式为,若干过滤单元2之间相互堆叠,粘合剂从第二进液口21注入,采用密封薄膜包围密封滤液导流筛网3的侧壁,随后从第二滤液口22处抽真空,粘合剂会从第二进液口21的侧壁渗透进滤液导流筛网3,而后固化,形成渗透部71,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过滤膜4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间距,就可在渗透部71上形成凸起72,凸起72围设在第二进液口21的外周,过滤膜4与进入滤液导流筛网3的渗透部71和其上的凸起72粘接固定,进而支撑住过滤膜4与滤液导流筛网3,虽然在过滤膜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挤压,间距缩小或消失,但也可避免滤液导流筛网3直接嵌入过滤膜4或减轻嵌入深度。
而控制过滤膜4与滤液导流筛网3的间距以及进液导流筛网1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有两种,以第二进液口21为例,一种为,在过滤膜4和滤液导流筛网3之间设置可揭的间隔膜,间隔膜在第二进液口21处开设通孔,且孔径大于第二进液口21的孔径,小于等于渗透部71的预设尺寸,由此形成的凸起72面积与渗透部71的面积之比为1:1-1:10,凸起72的面积可与渗透部71的面积相同,有利于支撑筛网与过滤膜4,也可以小于渗透部71的面积,最小为渗透部71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保证凸起72的支撑作用;间隔膜的厚度即为过滤膜4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间距,即凸起72的厚度h3,由此,第二进液口21外周未设置间隔膜的位置也填充了粘合剂,而后固化形成凸起72,最后将间隔膜揭下即可。
如附图2,由此形成的凸起72的形状与隔离膜上的通孔形状一致,若隔离膜上的通孔为圆形或环形,则凸起72为环形凸起,环状凸起不仅有利于支撑筛网与过滤膜4,还有利于加强进液导流筛网1与过滤膜4之间的密封,位于第二进液口21的凸起72的内径不小于第二进液口21的内径,避免影响原液通过第二进液口21的效率。采用同样方法形成的位于第一滤液口12的凸起72如附图3所示,也可为环形凸起72。该环形凸起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环状闭合形状。而若隔离膜上的通孔为分散的点状或块状通孔,则凸起72为分散的点状凸起或块状凸起。
控制过滤膜4与滤液导流筛网3的间距以及进液导流筛网1之间的间距的另一种方式为,通过控制对过滤单元2封装时的挤压力以及进液导流筛网1封装时的挤压力,利用滤液导流筛网3和进液导流筛网1之间间距,在渗透部71的表面形成形状与渗透部形状相当,面积与渗透部的面积相当的凸起,例如圆环形渗透部和相同大小的圆环形凸起。
优选地,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进液导流筛网1和/或滤液导流筛网3由纤维编织形成,编织方式为平纹或斜纹,其编织纤维的直径D为200-400μm,进液导流筛网1和/或滤液导流筛网3的厚度h1为405-900μm,h2>2D,说明纤维与纤维之间在竖向具有空隙,该空隙为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提供形变的预留空间,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封装时的力度,在制作密封部的渗透部时控制筛网与筛网、筛网与过滤膜的间距,进而控制凸起的厚度和面积,在使用时也可先通过自身的纤维变形抵抗外力,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同时,纤维的编织纹理可以增加筛网与密封部7之间的连接牢固度,编织纤维的直径数值选择可以保证筛网的孔隙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过滤通量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纤维在编织过程中产生弯曲,且纤维之间存在可形变的空隙,使得进液导流筛网1和/或滤液导流筛网3的厚度与纤维的直径之比在上述范围,表面弯曲的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可方便在制作密封部7的渗透部71时控制筛网与筛网、筛网与过滤膜4的间距,进而控制凸起72的厚度和面积;另外,表面弯曲的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在受到外力挤压时首先通过自身的纤维变形抵抗外力,避免嵌入过滤膜4,从而减少过滤膜4的膜孔受损的面积,保证尽量少的过滤膜4的孔结构被破坏,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
进液导流筛网1和/或滤液导流筛网3包括相互垂直编织的直丝82和弯丝81,直丝82和弯丝81沿同一平面连续弯曲,表面弯曲的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表面最高点一般为弯丝81的最高点,且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厚度h2也为弯丝81的弯曲程度相关,因此,凸起72到弯丝81最高点的距离为h2,则0<h2<0.5h1,避免凸起的厚度过大或过小;优选地,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直丝82的弯曲角度β为3-14°,弯丝81的弯曲角度α为23-32°。
优选地,纤维之间的横向间距为W,W=1.2D-1.8D,以保证筛网的孔隙率,第一液体流道5和第二液体流道6具有合适的通量,保证过滤效果;同时,足够的孔隙率使得形成渗透部71的粘合剂可以更轻松地渗入筛网,并形成凸起72,填充了粘合剂的筛网可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
优选地,凸起72的硬度大于20邵A,弹性模量大于0.01Mpa,
凸起72的厚度为h3,h3=﹣5~50000·eμm/Mpa+400μm。
为保证凸起72的硬度能够抵抗膜包的形变,从而支撑筛网与过滤膜4,凸起72的硬度应大于20邵A,同时,为了兼顾凸起72的密封作用,凸起72的弹性模量不易过大,且将凸起72的弹性模量与凸起72的厚度关联,弹性模量越大,则凸起72的厚度可以越小,因为弹性模量越大,凸起72越不容易变形,也不容易被压缩,小厚度的凸起72也可以起到支撑筛网与过滤膜4,保持流道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密封部7包括密封设置在第一滤液口12和/或第二进液口21的内侧壁的内侧层73,内侧层73可为独立的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滤液口12和/或第二进液口21的内侧壁上,对第一滤液口12和第二进液口21进行密封,内侧层73也为粘合剂固定形成,与第一滤液口12和/或第二进液口21的内侧壁粘接密封。
优选地,至少部分凸起72设置在内侧层73朝向过滤膜4的表面,其包括如下几种情况:进液导流筛网1具有内侧层73,而该内侧层73上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滤液导流筛网3具有内侧层73,而该内侧层73上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有凸起72,或者,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均具有内侧层73,而凸起71可以设置在进液导流筛网1的内侧层73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也可以设置在滤液导流筛网3的内侧层73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也可以分别设置在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内侧层73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若第一滤液口12的内侧壁具有内侧层73,且其上设有凸起72,此时,第一滤液口12的孔径大于第二滤液口22的孔径,而第一滤液口12的内侧层73的内径与第二滤液口22的孔径相当,对于过滤膜4来说,第一滤液口12与第二滤液口22对应,设置在内侧层73上的凸起72可与第二滤液口22的外周抵接,增强过滤膜4的第二滤液口22与进液导流筛网1的第一滤液口12之间的密封,支撑进液导流筛网1与过滤膜4。
若第二进液口21的内侧壁上具有内侧层73,由于滤液导流筛网3和过滤膜4均具有第二进液口21,则内侧层73与过滤膜4对应的部分为第一部731,与滤液导流筛网3对应的部分为第二部732,凸起72位于第二部732上,凸起72、第一部731和第二部732可为一体式结构,过滤膜4、滤液导流筛网3的内侧壁可与凸起72以及内侧层73密封固定,同时通过凸起72支撑过滤膜4与滤液导流筛网3。
实施例三
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密封部7同时包括渗透部71和内侧层73,其包括如下几种情况:1、进液导流筛网1的密封部同时包括渗透部71和内侧层73,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内侧层72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渗透部和内侧层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2、滤液导流筛网3的密封部同时包括渗透部71和内侧层73,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内侧层72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渗透部和内侧层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3、进液导流筛网1和滤液导流筛网3的密封部均同时包括渗透部71和内侧层73,渗透部71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内侧层72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或者,渗透部和内侧层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设置凸起72。
本实施例中的内侧层73可与渗透部71一起形成,即形成方式如实施例一中的渗透部71的形成方式,由此,内侧层73与渗透部71为一体式结构,内侧层73上的凸起72的形成方式也与实施例一相同,即,凸起72、内侧层73和渗透部71均由粘合剂固化形成,由此保证了密封部7的一体性和密封性,同时也方便加工。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过滤膜包,包括
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
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第二滤液口与所述第一滤液口对应;
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
所述过滤模块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进液面,该进液面和过滤膜的上游之间形成第一液体流道;
所述滤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出液面,所述出液面和所述过滤膜的下游之间形成第二液体流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
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渗透入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部,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围设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
位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内径;
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径;
或者,
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或块状凸起,分散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面积与所述渗透部的面积之比为1:1-1: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内侧层,所述内侧层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层朝向所述过滤膜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和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在所述过滤膜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由纤维编织形成,编织方式为平纹或斜纹,其编织纤维的直径D为200-400μm,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的厚度h1为405-900μm,h2>2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包括相互垂直编织的直丝和弯丝,所述直丝和所述弯丝沿同一平面连续弯曲,其中所述直丝的弯曲角度β为3-14°,所述弯丝的弯曲角度α为23-32°;
所述凸起到所述弯丝最高点的距离为h2,则0<h2<0.5h1;
所述纤维之间的横向间距为W,W=1.2D-1.8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硬度大于20邵A,弹性模量大于0.01Mpa,
所述凸起的厚度为h3,h3=﹣5~50000·eμm/Mpa+400μm。
CN202222255422.6U 2022-08-25 2022-08-25 过滤膜包 Active CN218188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422.6U CN218188424U (zh) 2022-08-25 2022-08-25 过滤膜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422.6U CN218188424U (zh) 2022-08-25 2022-08-25 过滤膜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8424U true CN218188424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5422.6U Active CN218188424U (zh) 2022-08-25 2022-08-25 过滤膜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8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7952A (zh) * 2023-04-11 2023-07-11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7952A (zh) * 2023-04-11 2023-07-11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88424U (zh) 过滤膜包
US5922200A (en) Membrane filtration apparatus for dead end filtration
US5422057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ltration module for separating and filtering fluids in a cross flow process
CN217526669U (zh) 一种流道可调式过滤膜包及过滤系统
JPH10156149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WO2023134442A1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封装方法
CN217527036U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17527027U (zh) 一种防嵌入过滤膜包
CN217526674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17473182U (zh) 一种过滤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过滤膜包
CN103121726A (zh) 流体处理组件
CN217526666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膜包
KR20140047736A (ko) 고점성 tff 장치 디자인
CN115382292A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17473177U (zh) 一种膜包
CN116440579A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在除病毒过滤中的应用
CN221535938U (zh) 一种用于过滤装置的筛网及其过滤装置
CN220495815U (zh) 一种用于过滤器的筛网及其过滤器
CN220918737U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20309931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20090665U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21846390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19376699U (zh) 一种膜包
CN220779354U (zh) 一种过滤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