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9931U - 一种过滤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9931U
CN220309931U CN202322046117.0U CN202322046117U CN220309931U CN 220309931 U CN220309931 U CN 220309931U CN 202322046117 U CN202322046117 U CN 202322046117U CN 220309931 U CN220309931 U CN 220309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iltrate
liquid inlet
screen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61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汪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61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9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9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9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以及包设于过滤部外部的壳体;所述过滤部包括进液单元、滤液单元,所述进液单元与所述滤液单元交替堆叠;所述滤液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过滤膜,所述进液单元至少包括进液筛网,所述过滤膜位于所述进液筛网与所述滤液筛网之间;所述过滤部还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道,以及与所述流道相互连通的连通孔和与所述流道相互阻断的封装孔;所述壳体至少包含通过胶液注塑成型的包胶部,所述包胶部环绕于过滤部的侧壁,所述过滤部的侧壁上具有注胶凹槽,供包胶部的胶液渗入,所述进液筛网或所述滤液筛网至少有一面连通至所述注胶凹槽,具有对滤液单元进行固定,避免过滤膜因受流体冲刷而产生褶皱,进而影响使用寿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在实验或工业生产中,为了实现对固液、固气混合相的产物进行分离或浓缩,通常会利用过滤组件进行处理。现有的过滤组件通常包括有垂直流过滤和切向流过滤两种形式,其中,切向流过滤是指液体流动方向和过滤方向相互垂直的过滤方式,而垂直流过滤指液体流动方向和过滤方向相同的过滤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运用于不同的领域。
膜包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滤组件,在上述两种过滤方式中均可使用,其通常包括过滤部和包设于过滤部外部的壳体,其中,过滤部包括交替堆叠的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进液单元通常包括进液筛网,滤液单元通常包括滤液筛网和过滤膜,且过滤膜设置于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之间。
上述膜包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滤液筛网和过滤膜封装成滤液单元,再将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堆叠以形成过滤部,最后再对过滤部的侧壁周边进行封胶,制成的膜包。但由于过滤膜无法透过胶液,过滤部封装完成后,通常会导致过滤膜与胶粘连区域小,使得滤膜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褶皱或扭曲,容易影响过滤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过滤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以及包设于过滤部外部的壳体;所述过滤部包括进液单元、滤液单元,所述进液单元与所述滤液单元交替堆叠;所述滤液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过滤膜,所述进液单元至少包括进液筛网,所述过滤膜位于所述进液筛网与所述滤液筛网之间;所述过滤部还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道,以及与所述流道相互连通的连通孔和与所述流道相互阻断的封装孔;所述壳体至少包含通过胶液注塑成型的包胶部,所述包胶部环绕于过滤部的侧壁,所述过滤部的侧壁上具有注胶凹槽,供包胶部的胶液渗入,所述进液筛网或所述滤液筛网至少有一面连通至所述注胶凹槽。
为了实现对过滤部的封装以确保过滤组件的密封性,通常会对过滤部的侧壁环绕包胶部,但由于过滤膜无法透过胶液,过滤部封装完成后,通常会导致过滤膜与胶粘连区域小(即过滤膜的侧边缘),使得过滤膜多由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压紧;当过滤部过滤料液时,过滤膜容易因流体冲刷而产生褶皱,进而容易影响过滤组件的使用寿命;在本方案中,过滤部的侧壁上设置注胶凹槽,能够供包胶部的胶液渗入,且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至少有一面能够连通至注胶凹槽,胶液在固化后可以对注胶凹槽两侧的筛网或滤膜结构起到压紧的效果,进而使得膜包中各结构在加工时更加平整,提高了膜包的良品率。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也可以使胶液能够渗透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端面,并与过滤膜的端面粘连,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与胶(即包胶部)的粘连面积,使得过滤膜与包胶部、过滤膜与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粘连的更牢固,避免过滤过程中,过滤膜因受流体冲刷而产生褶皱,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端面的密封性,避免料液部经过过滤膜而直接从过滤膜的边缘流出。
优选地,所述注胶凹槽的两个侧壁均为进液单元。
由于过滤部在加工的过程中,是先将过滤膜和过滤筛网堆叠以形成滤液单元,再将滤液单元与进液单元交替堆叠以形成过滤部,本方案中将注胶凹槽的两个侧壁都设置为进液单元,而进液单元通常设置为进液筛网,进一步使得包胶部的胶液能够渗透位于注胶凹槽两侧的进液筛网边缘与过滤膜端面粘合,使得注胶凹槽内的胶液固化会能够对位于其两侧的进液单元进行压紧,并通过进液单元压紧位于相邻两进液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和滤液筛网,以使得形成膜包的进液筛网、过滤膜以及滤液筛网更平整,同时还能增加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膜包的良品率。
优选地,所述滤液单元在相对的两侧中,一侧与所述进液筛网的边缘平齐,另一侧向内缩进以形成所述注胶凹槽。
当需要增加过滤效率时,通常会将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堆叠多层,本方案中过滤部的滤液单元相对的两侧中,一侧与进液筛网齐平,另一侧缩进以形成注胶凹槽,使得每层滤液单元一侧均形成注胶凹槽,进而使得注胶凹槽内的胶液固化后能够粘连所有的进液单元,以压紧每一层进液单元,使进液单元更平整,与此同时,相邻两层进液单元还能够压紧位于其中间的滤液筛网和过滤膜,进而使得每一层滤液筛网和过滤膜都能保持平整,以提高膜包的良品率。
优选地,任意相邻所述进液单元和相邻所述滤液单元之间均具有一个注胶凹槽。
当需要增加过滤部过滤效率时,过滤部通常会采用多层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交替堆叠形成,本方案中任意相邻的进液单元和任意相邻的进液单元之间均设置注胶凹槽,使得每一层进液单元和每一层滤液单元都能与包胶部粘连并嵌入包胶部,使得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均被注胶凹槽内固化的胶液压紧,使得每层进液单元和列表页单元均能被压紧,进而提高膜包的良品率。
优选地,所述注胶凹槽的深度为0.2~3mm。
当膜包整体平面面积一定时,注胶凹槽深度过大会影响过滤部的过滤面积,进而影响过滤效率,注胶凹槽深度过小会影响包胶部对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的粘连效果,容易导致注胶凹槽内注入的胶脱离过滤部,进而影响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的压紧效果,本方案中合理设置注胶凹槽的深度,既能达到对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的压紧效果,并增加过滤组件的密封性,又能够不影响过滤部的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注胶凹槽在所述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滤液单元在所述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总面积的1~10%。
当膜包整体平面面积一定时,注胶凹槽在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滤液单元在所述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总面积越大,越影响过滤单元的有效过滤面积,进而影响过滤效率,而注胶凹槽在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滤液单元在所述进液单元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总面积越小,则包胶部与滤液单元之间的粘连面积也小,进一步会影响包胶部对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的粘连效果,进而影响滤液单元的压紧效果,本方案中合理设置注胶凹槽面积与滤液单元面积的比值,既能达到对滤液单元的压紧效果,并增加过滤组件的密封性,又能够不影响滤液单元的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滤液单元和进液单元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以及连接两个第一边缘的第二边缘;所述连通孔和所述封装孔沿所述第一边缘排列设置;所述注胶凹槽至少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缘上。
本方案中注胶凹槽设置于未设有连通孔的第二边缘上,使得包胶部的胶液渗入注胶凹槽的过程中不会影响连通孔的导通效果,进而可避免包胶部的胶液流向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的连通孔,进而影响连通孔原液导入或滤液导出的效果;且注胶凹槽设置在第二边缘上,包胶部注胶过程中加工难度更小。
优选地,所述注胶凹槽沿所述第二边缘连续分布;或,所述注胶凹槽沿所述第二边缘间隔设置若干个。
本方案中注胶凹槽第二边缘连续或间隔设置,有利于包胶部对滤液单元边缘或进液单元边缘均匀施力,使得进液单元或滤液单元更平整。
优选地,所述过滤部的两侧最外侧均为滤液单元。
过滤部的两侧设置为滤液单元,进液单元位于过滤部的中部,使得原液能够自进液单元中段向两侧的滤液单元渗透过滤,进而能够增加过滤部的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进液筛网和过滤膜之间,及所述滤液筛网和过滤膜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用于限制所述流道中的液体通过过滤膜的侧面或封装孔流出;所述密封部在所述进液筛网和所述滤液筛网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进液筛网和所述滤液单元重叠的部分;所述密封部通过焊接材料焊接于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上。
通过密封部的设置能够增加过滤部的密封性,进而能够避免过滤部内原液(未过滤)和滤液(已过滤)混合,增加过滤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过滤部的侧壁上设置注胶凹槽,能够供包胶部的胶液渗入,且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至少有一面能够连通至注胶凹槽,胶液在固化后可以对注胶凹槽两侧的筛网或滤膜结构起到压紧的效果,进而使得膜包中各结构在加工时更加平整,提高了膜包的良品率。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也可以使胶液能够渗透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端面,并与过滤膜的端面粘连,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与胶(即包胶部)的粘连面积,使得过滤膜与包胶部、过滤膜与进液筛网或滤液筛网粘连的更牢固,避免过滤过程中,过滤膜因受流体冲刷而产生褶皱,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端面的密封性,避免料液部经过过滤膜而直接从过滤膜的边缘流出。
2、将注胶凹槽的两个侧壁都设置为进液单元,而进液单元通常设置为进液筛网,进一步使得包胶部的胶液能够渗透位于注胶凹槽两侧的进液筛网边缘与过滤膜端面粘合,使得注胶凹槽内的胶液固化会能够对位于其两侧的进液单元进行压紧,并通过进液单元压紧位于相邻两进液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和滤液筛网,以使得形成膜包的进液筛网、过滤膜以及滤液筛网更平整,同时还能增加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膜包的良品率。
3、本方案中合理设置注胶凹槽面积与滤液单元面积的比值,以及注胶凹槽的深度,既能达到对滤液单元的压紧效果,并增加过滤组件的密封性,又能够不影响滤液单元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过滤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中注胶凹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部;11、进液单元;111、进液筛网;12、滤液单元;121、滤液筛网;122、过滤膜;13、连通孔;131、进液单元进液孔;132、滤液单元滤液孔;14、封装孔;141、进液单元滤液孔;142、滤液单元进液孔;2、壳体;21、包胶部;22、端盖;3、注胶凹槽;4、第一边缘;5、第二边缘;6、密封部;61、第一密封部;62、第二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1以及包设于过滤部1外部的壳体2。
其中,过滤部1包括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且进液单元11与滤液单元12交替堆叠设置;进液单元11设置为进液筛网111,滤液单元12包括有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过滤膜122位于进液筛网111与滤液筛网121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当滤液单元12位于过滤部1的中段(即滤液单元12的两端均叠放有进液筛网111)时,滤液单元12的滤液筛网121两侧均设有一层过滤膜122,当滤液单元12位于过滤部1两端时,滤液单元12的滤液筛网121仅朝向过滤部1中段的一侧设有过滤膜122,即过滤部1的端面设置为滤液筛网121。
过滤部1还具有供过滤部1还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道,以及与流道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3和与流道相互阻断的封装孔14。具体的说,此处流道值得指流体流通的路径,其中,原液流通的路径为进液流道,滤液流通的路径为滤液流道,位于进液筛网111两侧的过滤膜122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形成有进液流道,而位于滤液筛网121两侧的过滤膜122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形成有滤液流道。
在进液单元11上,连通孔13设置为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封装孔14设置为进液单元滤液孔141,进液单元进液孔131用于注入原液,进液单元滤液孔141用于阻断进液流道和滤液流道;在滤液单元12上,连通孔13设置为滤液单元滤液孔132,封装孔14设置为滤液单元进液孔142,滤液单元滤液孔132用于排出滤液,滤液单元进液孔142用于阻断进液流道和滤液流道;且由于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相互堆叠设置,故进液单元进液孔131与滤液单元进液孔142正对设置,进液单元滤液孔141和滤液单元滤液孔132正对设置。
根据过滤面积的不同,过滤组件可分为大过滤组件和小过滤组件。参见图1、图2,大过滤组件的进液筛网111两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和进液单元滤液孔141呈左右对称设置,同时,位于同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和进液单元滤液孔141间隔交错开设,且进液单元进液孔131的孔径通常大于进液单元滤液孔141的孔径,其中,进液单元进液孔131为连通孔13,进液单元滤液孔141周侧封胶处理以形成封装孔14,具体地,封装孔14可通过焊接片焊接在进液筛网111上形成,即焊接片贴在进液筛网111一侧端面且熔融后,胶液渗透进液单元滤液孔141的进液筛网111上,并在渗透进液单元滤液孔141周侧固化后形成封装孔14;滤液筛网121的结构与进液筛网111类似分布,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滤液筛网121上的封装孔14为滤液单元进液孔142,设置在滤液筛网121上的连通孔13为滤液单元滤液孔132。参见图3,小过滤组件与大过滤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进液筛网111单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仅设置一个,且位于进液筛网111两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呈斜对角分布。
参见图1至图3,当大过滤组件和小过滤组件用于切向流过滤时,原液(未过滤料液)自进液筛网111其中一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进入过滤部1,原液在进液筛网111上进行切向流动并沿过滤部1厚度方向穿过过滤膜122完成过滤,并形成滤液,滤液流动至滤液筛网121上,并沿滤液筛网121切向流动至另一侧的滤液单元滤液孔132,经过该孔流出并收集;进液筛网111切向流动的未过滤原液进入进液筛网111另一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形成回流液并收集。当然,在过滤前,还可从进液筛网111其中一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注入原液,进而自进液筛网111另一侧的进液单元进液孔131将过滤组件中原有的气体或保存液排出。
壳体2可设置为多种结构,用于包设在过滤部1的外部,以实现对过滤部1的封装或密封。
实施例一
由于过滤部1加工时,通常先将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堆叠形成滤液单元12,再利用滤液单元12与进液单元11(即进液筛网111)相互堆叠形成过滤部1。
参见图4,为了实现对过滤部1周侧的密封,以及过滤部1的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粘连,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通过胶液注塑成型的包胶部21,包胶部21环绕于过滤部1的侧壁,壳体2还包括设置于过滤部1两端的端盖22,用于对过滤部1端面进行挤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也可不设置端盖22。
又由于在过滤部1中,进液筛网111端面通常会与滤液单元12的过滤膜122贴合,而过滤膜122无法渗透胶液,进而容易导致进液筛网111和过滤膜122粘连不牢。为了实现进液筛网111与过滤膜122、进液单元11与包胶部21以及滤液单元12与包胶部21之间的紧密粘连,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1的侧壁上具有注胶凹槽3,供包胶部21的胶液渗入,进液筛网111的一面与注胶凹槽3相连通。通过注胶凹槽3的设置,使包胶部21的胶液能够渗入注胶凹槽3,并渗透进液筛网111端面,并与过滤膜122的端面粘连,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122与胶(即包胶部21)的粘连面积,使得过滤膜122与包胶部21、过滤膜122与进液筛网111之间粘连的更牢固,避免过滤过程中,过滤膜122因受流体冲刷而产生褶皱,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过滤膜122端面的密封性,避免料液部经过过滤膜122而直接从过滤膜122的边缘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滤液筛网121的一面与注胶凹槽3相连通,通过胶液渗透滤液筛网121,进而利用包胶部21实现对滤液筛网121与其两侧过滤膜122的固定,以及滤液筛网121本身的固定。
具体地说,为了增加进液单元11和过滤膜122之间的粘连效果,以增加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使过滤膜122端面既与进液单元11粘连又与包胶部21粘连,进而使过滤膜122能够受到远离过滤部1中心方向的拉力,过滤膜122更平整,避免其因流体冲刷而褶皱,在本实施例中,注胶凹槽3的两个侧壁均为可设置为进液单元11。
进一步地说,滤液单元12在进液筛网1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在进液筛网111上,滤液单元12的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大小一致,一方面,滤液单元12是整体加工再与进液单元11堆叠,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大小一致便于加工,另一方面进液筛网111面积更大,更有利于注胶凹槽3的生成,具体地,可通过堆叠使得滤液单元12在相对的两侧中,一侧与进液筛网111的边缘平齐,另一侧向内缩进以形成注胶凹槽3。
更进一步地说,为了每层滤液单元12的过滤膜122都能与进液筛网111渗透的胶液粘合,在本实施例中,所有进液单元11沿膜包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相邻的两个滤液单元12错位设置,即进液筛网111具有相对的两个侧边缘,位于进液筛网111两端的滤液单元12分别与不同的两个侧边缘齐平,进而使得滤液单元12至少一侧能够与进液筛网111渗透的胶液粘合,而另一侧也能够受到其相邻两侧的进液单元11的挤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注胶凹槽3也可在过滤部1上间隔设置,即隔多个层结构(进液单元11、滤液单元)再设置一个注胶凹槽3。
由于当过滤组件整体平面面积一定时,注胶凹槽3深度过大会影响过滤部1的过滤面积,进而影响过滤效率,注胶凹槽3深度过小会影响包胶部21对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的粘连效果,容易导致注胶凹槽3内注入的胶脱离过滤部1,进而影响其对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注胶凹槽3的深度可为0.2mm、1mm、1.5mm或3mm。同理,注胶凹槽3在进液单元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滤液单元12在进液单元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总面积的1%、3%、5%、8%或10%,通过注胶凹槽3大小的合理设置,既能够达到对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的固定效果,并增加过滤组件的密封性,又能够不影响过滤部1的过滤效率。
为了增加过滤效率,使得过滤部1中原液能够通过进液筛网111向两侧扩散,在本实施例中,过滤部1的两侧最外侧均为滤液单元12。
由于过滤部1具有连通孔13,为了避免包胶部21的胶液渗到连通孔13的边缘,影响连通孔13流体流通效率,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滤液单元12和进液单元11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4,还具有连接两个第一边缘4的第二边缘5;连通孔13和封装孔14沿第一边缘4排列设置;注胶凹槽3位于两个第二边缘5上。
进一步地说,注胶凹槽3沿第二边缘5连续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注胶凹槽3也可不连续设置,即沿第二边缘5间隔设置若干个,注胶凹槽3还可在第一边缘4和第二边缘5上均设置,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有滤液单元12在进液单元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且所有进液单元11的一侧和所有滤液单元12的一侧齐平,有利于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的堆叠。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进液筛网111嵌入包胶部21的方式,使得进液筛网111更平整,进而增加对滤液单元12挤压效果。
实施例三
参见图7,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任意相邻进液单元11和相邻滤液单元12之间均具有一个注胶凹槽3,其中过滤部1一侧注胶凹槽3的两侧壁为进液单元11,进而通过进液单元11渗透胶液以增加对滤液单元12的挤压力,过滤部1另一侧注胶凹槽3的两侧壁为滤液单元12,使得滤液单元12的过滤膜122端面直接与包胶部21粘连,进而利用包胶部21与过滤膜122的粘连,实现对过滤膜122的固定以及对过滤膜122端面的密封。
实施例四
参见图8,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大小保持一致,将一个进液单元11和一个滤液单元12相互堆叠形成一个堆叠部,再将堆叠部错位堆叠,使得注胶凹槽3的其中一个侧壁为进液单元11,而另一个侧壁为滤液单元12,既能利用进液单元11实现对滤液单元12的挤压,又能使两者相互粘连。此实施例中,适用于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大小一样的情况,无需对进液单元11和滤液单元12进行裁剪后再堆叠。
实施例五
参见图9,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增加层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密封部6,密封部6在进液筛网111和滤液筛网1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入进液筛网111和滤液单元12重叠的部分。具体地说,过滤部1包括设置在进液筛网111和过滤膜122之间的第一密封部61,具体可围绕进液单元进液孔131、滤进液单元滤液孔141周边设置,沿进液筛网111周边设置,用于限制流道中的料液(原液)通过过滤膜122的侧面和边缘流出;过滤部1还包括设置在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之间的第二密封部62,具体可围绕滤液单元滤液孔132、滤液单元进液孔142周边设置,沿滤液筛网121周边设置,能够限制流体料液(滤液)自过滤膜122的侧边和边缘流出。位于进液筛网111周边的第一密封部61和位于滤液筛网121周边的第二密封部62均可与包胶部21相互粘连。
进一步地说,第一密封部61通过形成封装孔14的焊接片焊接于进液筛网111上得到,第二密封部62通过形成封装孔14的焊接片焊接于滤液筛网121上;其中,焊接片可选用tpc。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61和第二密封部62也可设置为一层密封层或密封环结构,如胶圈等。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1)以及包设于过滤部(1)外部的壳体(2);
所述过滤部(1)包括进液单元(11)、滤液单元(12),所述进液单元(11)与所述滤液单元(12)交替堆叠;
所述滤液单元(12)包括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所述进液单元(11)至少包括进液筛网(111),所述过滤膜(122)位于所述进液筛网(111)与所述滤液筛网(121)之间;
所述过滤部(1)还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道,以及与所述流道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3)和与所述流道相互阻断的封装孔(1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至少包含通过胶液注塑成型的包胶部(21),所述包胶部(21)环绕于过滤部(1)的侧壁,所述过滤部(1)的侧壁上具有注胶凹槽(3),供包胶部(21)的胶液渗入,所述进液筛网(111)或所述滤液筛网(121)至少有一面连通至所述注胶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凹槽(3)的两个侧壁均为进液单元(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单元(12)在相对的两侧中,一侧与所述进液筛网(111)的边缘平齐,另一侧向内缩进以形成所述注胶凹槽(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所述进液单元(11)和相邻所述滤液单元(12)之间均具有一个注胶凹槽(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凹槽(3)的深度为0.2~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凹槽(3)在所述进液单元(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滤液单元(12)在所述进液单元(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总面积的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单元(12)和进液单元(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4),以及连接两个第一边缘(4)的第二边缘(5);
所述连通孔(13)和所述封装孔(14)沿所述第一边缘(4)排列设置;
所述注胶凹槽(3)至少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缘(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凹槽(3)沿所述第二边缘(5)连续分布;
或,
所述注胶凹槽(3)沿所述第二边缘(5)间隔设置若干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1)的两侧最外侧均为滤液单元(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筛网(111)和过滤膜(122)之间,及所述滤液筛网(121)和过滤膜(12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6),用于限制所述流道中的液体通过过滤膜(122)的侧面或封装孔(14)流出;
所述密封部(6)在所述进液筛网(111)和所述滤液筛网(12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进液筛网(111)和所述滤液单元(12)重叠的部分;所述密封部(6)通过焊接材料焊接于所述进液筛网(111)和滤液筛网(121)上。
CN202322046117.0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过滤组件 Active CN220309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6117.0U CN22030993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过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6117.0U CN22030993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过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9931U true CN220309931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6117.0U Active CN220309931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过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9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4513B1 (en) Process for forming a membrane filtration apparatus
EP1427515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fluid processing module
US20100307118A1 (en) Air filter
JPH04298224A (ja) クロスフロー濾過のモジュールとその作成法および濾過装置
JP2007530279A (ja) プリーツを有するクロスフロー流体処理エレメント
JPS6240044B2 (zh)
EP1355730B1 (en) Fluid path control element for fluid processing module
CN116440577A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封装方法
CN102105212B (zh) 具有螺旋形卷绕的膜式过滤器的过滤模块和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20309931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17526674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CN217526666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膜包
WO2006019616A1 (en) Filtration cassettes
CN217473182U (zh) 一种过滤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过滤膜包
CN217526671U (zh) 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20495814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20779354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19376699U (zh) 一种膜包
JP6631163B2 (ja) 分離膜エレメント
CN220779353U (zh) 一种膜包
CN217526668U (zh) 一种自密封过滤膜包
CN220495815U (zh) 一种用于过滤器的筛网及其过滤器
CN104837543B (zh) 平式反渗透模块及系统
CN220257681U (zh) 一种膜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