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2292A - 一种过滤膜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膜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2292A
CN115382292A CN202210989511.5A CN202210989511A CN115382292A CN 115382292 A CN115382292 A CN 115382292A CN 202210989511 A CN202210989511 A CN 202210989511A CN 115382292 A CN115382292 A CN 115382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rate
filter
spacer
hol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5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5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2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2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2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2Combinations of filters of different kin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和进液导流筛网交替堆叠设置,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第二进液孔与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第二滤液孔与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过滤层与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一垫片,第一垫片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以防止进液导流筛网嵌入过滤层中。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膜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膜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膜包包括交替堆叠设置的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其中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过滤层朝向进液导流筛网的一侧形成进液面,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而过滤单元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第二进液孔与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述第二滤液孔与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过滤层与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过滤膜包使用时,原液经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流入第一流道内,随后经进液面渗透过滤层后流向第二流道,并最终由第二滤液孔和第一滤液孔排出。由于现有进液导流筛网为由纤维编织形成,因此其表面为凹凸的编织结构,在过滤膜包使用时,外部夹具会夹紧过滤膜包,进液导流筛网在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嵌入相邻的过滤层中,致使过滤层的孔径被破坏,特别是由于过滤层的进液面主要起到过滤截留的作用,因此过滤层的孔径被破坏后,便会降低过滤层对原液的过滤效果,进而降低了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过滤膜包,通过在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层之间设置第一垫片,可以有效减少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以此提升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膜包,包括:
进液导流筛网,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和进液导流筛网交替堆叠设置,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第二滤液孔与所述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过滤层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以减缓或防止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嵌入所述过滤层中。
本发明中的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的两侧表面均为平整面,相比进液导流筛网的凹凸表面而言,在夹具夹紧过滤膜包时,第一垫片的平整面能够将夹紧力分散,以使第一垫片更不易嵌入到相邻的过滤层中,由此减少了对过滤层的挤压破坏效果,进而减少了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通过第一垫片的支撑作用,也能减缓或防止进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使得进液导流筛网的中部与过滤层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增加第一流道的高度,减少了流道阻力,进而增加第一流道的通量,由此提升了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最后,由于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层之间填充有胶区,因此将第一垫片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即对应胶区的位置,可减少第一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液孔、第一滤液孔、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外侧。由于原液从第一进液孔排出后在第一流道内向着进液导流筛网中部方向流动,因此将第一主支撑部设于对应的第一进液孔、第一滤液孔、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外侧,可减少第一垫片对原液向着进液导流筛网中部流动时的干扰,以此提升流通速度;另外,也能最大程度减少第一垫片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最后,也能减少第一垫片的用料成本。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一主支撑部内环侧局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辅助支撑部,所述第一进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外,所述第一滤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内,所述辅助支撑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第一过孔。如此设计,可在减少对过滤面积的影响下,适当增加第一垫片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一垫片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过滤后的滤液进入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一垫片的固定。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粘胶区面积的0.7~1.3。如此设计,既能够减少辅助支撑部遮挡过滤层未被第一粘胶区遮挡的部分,以此保证过滤层的过滤面积,又能适当增大辅助支撑部的面积,以此进一步减少辅助支撑部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辅助支撑部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辅助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包括弧形的导流边。如此设计,可使从第一进液孔流出的原液顺畅流经辅助支撑部的内侧,以避免在辅助支撑部的内侧产生死角区导致原液堆积而影响整体过滤效果。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内,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外,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垫片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一垫片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由此进一步减小第一垫片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还能进一步抬高第一流道的高度,以进一步减少流道阻力,提升流通量。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连通段和引导段,所述连通段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相等,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连通段连通并向着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如此设计,能够通过引导段引导原液更快速地向进液导流筛网中部方向流动。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引导段的孔壁为弧形。如此设计,可避免在引导段内产生死角区而导致原液堆积。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过滤层上第二进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过滤层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进液孔内。如此设计,避免引导段过度延伸至第二进液孔外侧后,导致过滤层对应引导段位于第二进液孔以外的部分由于没有第一垫片的隔离而容易在夹紧后发生破损的现象发生。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过滤后的滤液进入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一垫片的固定。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粘胶区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宽度为W1,满足L1/W1<1/5。如此设计,既能有效减少第一主支撑部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主支撑部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为环形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主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如此设计,既能提升第一垫片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使第一垫片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又能实现对进液导流筛网的周向支撑效果,防止进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并能进一步抬高第一流道的高度。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宽度为W2,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设有第二粘胶区,所述第二粘胶区的最大宽度为W3,满足W2/W3=0.7~1.3。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一连接部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连接部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至少部分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外凸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边缘。如此设计,在过滤膜包进行封装时,可通过进液导流筛网外凸于第一垫片的部分将粘合剂沿着平面方向引流至第一垫片与进液导流筛网之间,以此提升过滤膜包的封装效果,同时也能对第一垫片起到固定作用。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为薄膜或无纺布。当第一垫片为薄膜时,由于薄膜不易被压缩,因此能够防止进液导流筛网嵌入过滤层中;当第一垫片为无纺布时,由于无纺布具有孔隙率,因此具有一定的液体透过能力,由此能够减少第一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为20μm~800μ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太薄而对进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又能避免设置太厚而导致第一流道太大,致使原液直接从对侧的第一进液孔排出,导致过滤膜包无法实现过滤效果。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层之间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垫片在所述过滤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过滤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设计,能够通过第二垫片隔开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以减缓或防止滤液导流筛网在过滤膜包夹紧时嵌入到过滤层中,由此进一步避免了过滤层的孔径发生破坏;另外,还可避免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完全错开分布时,过滤层位于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间的部分在两个相反的挤压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破裂的现象,由此进一步避免了过滤层的孔径发生破坏。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错开设置。可进一步减少过滤层在夹紧时对应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以及第二垫片的内边缘部分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过滤层更不容易破裂。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垫片的宽度为W6,满足L2/W6=0.02~0.2。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降低对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加工精度要求和组装精度要求。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mm~5mm。如此设计,可有效减少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宽度,避免两个垫片过宽而遮挡更多的过滤层导致过滤面积减少。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支撑部,所述第二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以内,所述第二主支撑部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以外,所述第二主支撑部上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的第二进液孔和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进液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的第二滤液孔和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滤液孔。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二垫片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二垫片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由此进一步减小第二垫片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还能进一步抬高第二流道的高度,减少流道阻力,以提升流通量。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滤液导流筛网设有围绕其第二进液孔设置的第三粘胶区,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第二进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三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原液进入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层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二垫片的固定。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为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主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如此设计,既能提升第二垫片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使第二垫片不易嵌入到过滤层中,又能实现对滤液导流筛网的周向支撑效果,防止滤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并能进一步抬高第二流道的高度。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为W4,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部分设有第四粘胶区,所述第四粘胶区的最大宽度为W5,满足W4/W5=0.7~1.3。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二连接部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二连接部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至少部分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外凸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边缘。如此设计,在过滤单元进行封装时,可通过滤液导流筛网外凸于第二垫片外侧的部分将粘合剂沿着平面方向引流至第二垫片与滤液导流筛网之间,以此提升过滤单元的封装效果,同时也能对第二垫片起到固定作用。
在上述过滤膜包中,所述第二垫片为薄膜或无纺布,当第二垫片为薄膜时,由于薄膜不易被压缩,因此能够防止滤液导流筛网嵌入过滤层中;当第二垫片为无纺布时,由于无纺布具有孔隙率,因此具有一定的液体透过能力,由此能够减少第二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同时,无纺布也更容易渗透胶液,使得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之间的粘合更为牢固;而第二垫片的厚度为20μm~800μ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太薄而导致对滤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又能避免设置太厚导致整个过滤膜包厚度增加而不匹配现有的夹具。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和第一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大款过滤膜包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和第一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和第一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第一垫片和过滤层的组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和第一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六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滤液导流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滤液导流筛网和第二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大款过滤膜包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大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复合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滤液导流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滤液导流筛网和第二垫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进液导流筛网、第一垫片和过滤层的组装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小款过滤膜包所用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的复合图;
图24为本发明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进液导流筛网;101、第一进液孔;102、第一滤液孔;103、胶区;1031、第二粘胶区;104、第一粘胶区;200、过滤单元;201、第二进液孔;202、第二滤液孔;203、第三粘胶区;204、第四粘胶区;210、滤液导流筛网;220、过滤层;300、第一流道;400、第二流道;500、第一垫片;510、第一主支撑部;511、第一通孔;5110、连通段;5111、引导段;512、第二通孔;520、第一连接部;521、中间段;522、避让段;530、辅助支撑部;531、第一过孔;600、第二垫片;610、第二主支撑部;611、第三通孔;612、第四通孔;620、第二连接部;
01、进料罐;02、泵;03、排液阀;04、空气阀;05、废料罐;06、回流阀;07、烧杯;08、透过阀;09、量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膜包,包括:
进液导流筛网,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和进液导流筛网交替堆叠设置,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第二滤液孔与所述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过滤层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以减缓或防止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嵌入所述过滤层中。
本发明中的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一垫片,第一垫片的两侧表面均为平整面,相比进液导流筛网的凹凸表面而言,在夹具夹紧过滤膜包时,第一垫片的平整面能够将夹紧力分散,以使第一垫片更不易嵌入到相邻的过滤层中,由此减少了对过滤层的挤压破坏效果,进而减少了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通过第一垫片的支撑作用,也能减缓或防止进液导流筛网嵌入到过滤层中,使得进液导流筛网的中部与过滤层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增加第一流道的高度,减少了流道阻力,进而增加第一流道的通量,由此提升了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最后,由于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层之间填充有胶区,因此将第一垫片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即对应胶区的位置,可减少第一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膜包为大款过滤膜包,包括交替堆叠设置的进液导流筛网100和过滤单元200,其中进液导流筛网10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进液孔101和多个第一滤液孔102,且每侧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一滤液孔102均沿着该侧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过滤单元200包括滤液导流筛网210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220,需要说明的是,当过滤单元200位于过滤膜包的一端时,过滤层220设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一侧,滤液导流筛网210和过滤层22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进液孔201和多个第二滤液孔202,过滤层22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孔径不小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孔径,多个第二进液孔201与多个第一进液孔101分别一一对应,且第二进液孔201与第一进液孔101至少部分正对连通,多个第二滤液孔202与多个第一滤液孔102分别一一对应,且第二滤液孔202与第一滤液孔102至少部分正对连通,其中进液导流筛网100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220之间形成与第一进液孔101连通的第一流道300,过滤层220与滤液导流筛网210之间形成与第二滤液孔202连通的第二流道400。过滤膜包过滤时,原液经第一进液孔101流入第一流道300内后,经过滤层220过滤后的滤液进入第二流道400,并最终由第二滤液孔202和第一滤液孔102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膜包还包括第一垫片500,第一垫片500为表面平整的树脂薄膜,第一垫片500设于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220之间,这样一来,由于第一垫片500的两侧表面均为平整面,相比进液导流筛网100的凹凸表面而言,在夹具夹紧过滤膜包时,第一垫片500的平整面能够将夹紧力分散,以使第一垫片500更不易嵌入到相邻的过滤层220中,由此减少了对过滤层220的挤压破坏效果,进而减少了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树脂薄膜具有不易被压缩的特性,因此通过第一垫片500的支撑作用,也能减缓或防止进液导流筛网100嵌入到过滤层220中,使得进液导流筛网100的中部与过滤层220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增加第一流道300的高度,减少了流道阻力,进而增加第一流道300的通量,由此提升了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最后,由于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层220之间填充有胶区103,因此将第一垫片500设于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区域,即对应胶区103的位置,可减少第一垫片500对过滤层220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膜包的过滤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垫片500为环形垫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支撑部510、第一连接部520以及辅助支撑部530,第一主支撑部510位于第一进液孔101、第二进液孔201、第一滤液孔102以及第二滤液孔202的外侧,即第一主支撑部510对应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区域设置,而第一连接部520连接在两个第一主支撑部510之间并对应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区域设置,第一进液孔101、第二进液孔201、第一滤液孔102以及第二滤液孔202均位于第一垫片500围成的区域内。辅助支撑部530由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环侧局部向内延伸形成,第一进液孔101位于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外,第一滤液孔102位于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内,辅助支撑部530设有连通第一滤液孔102和第二滤液孔202的第一过孔531,相邻两个辅助支撑部530之间的空隙连通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二进液孔201。
由于原液从第一进液孔101排出后在第一流道300内向着进液导流筛网100中部方向流动,因此这样设计,可降低第一垫片500对过滤面积减少的影响下,且适当增加第一垫片500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一垫片500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220中;另外,还能通过第一垫片500实现对进液导流筛网100的周向支撑效果,以减缓或防止进液导流筛网100嵌入到过滤层220中,并能进一步抬高第一流道300的高度。
优选的,辅助支撑部530的边缘由弧线和连接在弧线两端的直线组成,其中直线形成辅助支撑部530的外端,直线与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连接,而弧线则形成辅助支撑部530的内端,弧线的部分形成弧形的导流边。如此一来,可使从第一进液孔101流出的原液顺畅流经辅助支撑部530的内侧,以避免在辅助支撑部530的内侧产生死角区导致原液堆积而影响整体过滤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进液导流筛网100具有围绕在第一滤液孔102外周的第一粘胶区104,第一粘胶区104为环形,第一过孔531的孔径大于第一滤液孔102的孔径,这样一来,在夹具夹紧过滤膜包时,可使第一粘胶区104部分穿过第一过孔531而密封压装在过滤层220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进液导流筛网100与过滤层220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过滤后的滤液进入进液导流筛网100与过滤层220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一垫片500的固定。
优选的,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粘胶区104面积的0.7~1.3。当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粘胶区104面积小于0.7时,辅助支撑部530面积较小,不易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而当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粘胶区104面积大于1.3时,辅助支撑部530会遮挡更多的过滤层220,导致过滤层220的过滤面积减小,为此,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530在进液导流筛网10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粘胶区104面积的1,如此设计,既能够减少辅助支撑部530遮挡过滤层220未被第一粘胶区104遮挡的部分,以此保证过滤层220的过滤面积,又能适当增大辅助支撑部530的面积,以此进一步减少辅助支撑部530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辅助支撑部530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220中。
其次,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520包括中间段521和设于中间段521两端的避让段522,中间段521的宽度大于位于端部的第一进液孔101与中间段521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而避让段522的宽度则向着远离中间段521的方向逐渐变窄以避让位于端部的第一进液孔101,这样设计,可进一步增大第一连接部520的面积,以减少第一连接部520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第一连接部520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220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20的最大宽度为W2,也就是中间段521的宽度为W2,胶区103对应第一连接部520的部分形成第二粘胶区1031,第二粘胶区1031的最大宽度为W3,满足W2/W3=0.7~1.3,也就是第一连接部520的内边缘可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齐平或者位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的外侧一点或者位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的内侧一点,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一连接部520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连接部520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垫片500的厚度为20μm~800μm。当第一垫片500的厚度小于20μm时,会导致对进液导流筛网100嵌入到过滤层220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当第一垫片500的厚度大于800μm时,会导致第一流道300太大,致使原液直接从对侧的第一进液孔101排出,导致过滤膜包无法实现过滤效果。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垫片500的厚度优选为80μ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太薄而导致对进液导流筛网100嵌入到过滤层220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又能避免设置太厚而导致第一流道300太大,致使原液直接从对侧的第一进液孔101排出,导致过滤膜包无法实现过滤效果。当然,可选的是,第一垫片500的厚度还可为但不限于50μm、100μm、300μm、500μm、600μm、700μm。
最后,本实施例中进液导流筛网100的边缘全部外凸于第一垫片500的外边缘,如此设计,在过滤膜包进行封装时,可通过进液导流筛网100外凸于第一垫片500外侧的部分将粘合剂沿着平面方向引流至第一垫片500的与进液导流筛网100之间,以此提升过滤膜包的封装效果,同时也能对第一垫片500起到固定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可部分外凸于第一垫片的外边缘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还可为无纺布,无纺布的透气量为60cc/cm2/sec~160cc/cm2/sec,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液体透过能力,由此能够减少第一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支撑部的内环侧局部向内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辅助支撑部,辅助支撑部在过滤层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滤液孔在过滤层上的投影与第一进液孔在过滤层上的投影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还可以为覆盖整层过滤层的形式。
实施例二
如图5至7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膜包为小款过滤膜包,进液导流筛网10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进液孔101和一个第一滤液孔102,两侧的第一进液孔101呈对角分布,两侧的第一滤液孔102呈对角分布,对应的过滤单元200中的滤液导流筛网210和过滤层220的相对两侧也均设有一个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此时第一垫片500中的辅助支撑部530则位于第一垫片500的边角部位并连接第一主支撑部510和第一连接部520,辅助支撑部530的内侧边缘包括两个连接形成尖角的弧形边,第一进液孔101位于辅助支撑部530的投影外,尖角靠近第一进液孔101。
实施例三
进液导流筛网100参照实施例一中的图1所示,如图8至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支撑部510为矩形,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位于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一滤液孔102以内,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外边缘位于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一滤液孔102以外,也就是第一主支撑部510覆盖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一滤液孔102,第一主支撑部510设有第一通孔511和第二通孔512,第一通孔511连通第一进液孔101和第二进液孔201,第二通孔512连通第一滤液孔102和第二滤液孔202。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垫片500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一垫片500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220中,由此进一步减小第一垫片500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此外,还能进一步抬高第一流道300的高度,以减少流道阻力,进而提升流通量。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主支撑部510一部分会与进液导流筛网100上位于第一粘胶区104的以外的部分接触的,然而对应该部分的滤液导流筛网210上也有第二粘胶区203(如图14所示),因此增大第一垫片500的面积后也不减少过滤层220的过滤面积。
优选的,第一通孔511包括连通段5110和引导段5111,连通段5110的孔径与第一进液孔101的孔径相等,引导段5111与连通段5110连通并向着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方向延伸。如此设计,能够通过引导段5111引导原液更快速地向进液导流筛网100中部方向流动。较佳的,引导段5111的孔壁为弧形。如此设计,可避免在引导段5111内产生死角区而导致原液堆积。
另外,过滤层22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孔径大于第一进液孔101的孔径,第一通孔511在过滤层220的投影位于过滤层220上第二进液孔201内。如此设计,避免引导段5111过度延伸至第二进液孔201外侧后,导致过滤层220对应引导段5111位于第二进液孔201以外的部分由于没有第一垫片500的隔离而容易在夹紧后发生破损的现象发生。
此外,第二通孔512的孔径大于第一滤液孔102的孔径,这样一来,在夹具夹紧过滤膜包时,可使第一粘胶区104部分穿过第二通孔512而密封压装在过滤层220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进液导流筛网100与过滤层220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过滤后的滤液进入进液导流筛网100与过滤层220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一垫片500的固定。
最后,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与第一粘胶区104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宽度为W1,满足L1/W1<1/5。如此设计,既能有效减少第一主支撑部510对过滤层220的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主支撑部510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通孔511在过滤层220的投影部分位于过滤层220上第二进液孔201外,即引导段5111位于过滤层22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外侧。
实施例五
如图11至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三和四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膜包为小款过滤膜包,进液导流筛网10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进液孔101和一个第一滤液孔102,两侧的第一进液孔101呈对角分布,两侧的第一滤液孔102呈对角分布,对应的过滤单元200中的滤液导流筛网210和过滤层220的相对两侧也均设有一个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的中心部位与两侧的第一连接部520分别通过弧线连接,以防止产生死角区而导致原液堆积。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内边缘与第一粘胶区104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主支撑部510的宽度为W1,满足L1/W1<1/5。如此设计,既能有效减少第一主支撑部510对过滤层220的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主支撑部510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520的最大宽度为W2,胶区103对应第一连接部520的部分形成第二粘胶区1031,第二粘胶区1031的最大宽度为W3,满足W2/W3=0.7~1.3,也就是第一连接部520的内边缘可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齐平或者位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的外侧一点或者位于第二粘胶区1031的内边缘的内侧一点,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一连接部520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一连接部520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
实施例六
如图13至图17所示,与实施例三和四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单元200还包括第二垫片600,第二垫片600为表面平整的树脂薄膜,第二垫片600设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与相邻过滤层220之间,这是由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也由纤维编织而成,其同样具有凹凸的表面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垫片600,且树脂薄膜不易被压缩,因此可通过第二垫片600隔开滤液导流筛网210与过滤层220,以减缓或防止滤液导流筛网210在过滤膜包夹紧时嵌入到过滤层220中,由此进一步避免了过滤层220的孔径发生破坏;此外,当第一垫片500和第二垫片600完全错开分布时,过滤层220位于第一垫片500和第二垫片600之间的部分在两个相反的挤压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破裂的现象,由此导致过滤层220的孔径发生破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垫片600与第一垫片500对应设置,且第二垫片600在过滤层220上的投影与第一垫片500在过滤层22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的,第二垫片6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之间的两个第二连接部620,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和两个第二连接部620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的第二垫片600,第二主支撑部610的内边缘位于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以内,第二主支撑部610的外边缘位于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以外,也就是第二主支撑部610覆盖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第二主支撑部610上设有第三通孔611和第四通孔612,第三通孔611连通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的第二进液孔201和过滤层220上的第二进液孔201,第四通孔612连通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的第二滤液孔202和过滤层220上的第二滤液孔202。如此设计,能够提升第二垫片600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使得第二垫片600更不易嵌入到过滤层220中,由此进一步减小第二垫片600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又能实现对滤液导流筛网210的周向支撑效果,以减缓或防止滤液导流筛网210嵌入到过滤层220中,并能进一步抬高第二流道400的高度,减缓流道阻力,以提升流通量。
优选的,如图17所示,第一垫片500的内边缘与第二垫片600的内边缘错开设置,如此设计,可进一步减少过滤层220在夹紧时对应第一垫片500的内边缘以及第二垫片600的内边缘部分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过滤层220更不容易破裂。其中,第二垫片600的内边缘与第一垫片500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第二垫片600的宽度为W6,满足L2/W6=0.02~0.2,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一垫片500和第二垫片600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降低对第一垫片500和第二垫片600的加工精度要求和组装精度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当L2为第二主支撑部610内边缘与第一主支撑部510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时,则W6为第二主支撑部610的宽度,此时L2/W6=0.02,当L2为第二连接部620内边缘与第一连接部520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时,则W6为第二连接部620的宽度,此时L2/W6=0.2。
较佳的,第二垫片600的内边缘与第一垫片500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mm~5mm。如此设计,可有效减少第一垫片500和第二垫片600的宽度,避免两个垫片过宽而遮挡更多的过滤层220导致过滤面积减少。
此外,如图14至图15所示,滤液导流筛网210设有围绕其第二进液孔201设置的第三粘胶区203,第三通孔611的孔径大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孔径,以使第三粘胶区203部分穿过第三通孔611后密封压装在过滤层220上。如此设计,既能提升滤液导流筛网210与过滤层220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原液进入滤液导流筛网210与过滤层220之间;又能实现对第二垫片600的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20的最大宽度为W4,滤液导流筛网210对应第二连接部620的部分设有第四粘胶区204,第四粘胶区204的最大宽度为W5,满足W4/W5=0.7~1.3,也就是第二连接部620的内边缘可与第四粘胶区204的内边缘齐平或者位于第四粘胶区204的内边缘的外侧一点或者位于第四粘胶区204的内边缘的内侧一点,如此设计,既能减少第二连接部620对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又能适当增加第二连接部620的面积,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减少对过滤层220的孔径破坏程度。
再者,滤液导流筛网210的边缘全部外凸于第二垫片600的外边缘,如此设计,在过滤单元200进行封装时,可通过滤液导流筛网210外凸于第二垫片600外侧的部分将粘合剂沿着平面方向引流至第二垫片600与滤液导流筛网210之间,以此提升过滤单元200的封装效果,同时也能对第二垫片600起到固定作用。
最后,本实施例中第二垫片600的厚度为20μm~800μm,当第二垫片600的厚度小于20μm时,会导致对滤液导流筛网210嵌入到过滤层220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当第二垫片600的厚度大于800μm时,会导致整个过滤膜包厚度增加而不匹配现有的夹具。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垫片600的厚度优选为75μ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太薄而导致对滤液导流筛网210嵌入到过滤层220的缓解效果不明显,又能避免设置太厚导致整个过滤膜包厚度增加而不匹配现有的夹具。当然,可选的是,第二垫片600的厚度还可为但不限于50μm、100μm、300μm、500μm、600μm、700μm。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滤液导流筛网的边缘部分外凸于第二垫片的外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垫片还可为无纺布,无纺布的透气量为60cc/cm2/sec~160cc/cm2/sec,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液体透过能力,由此能够减少第二垫片对过滤层过滤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同时,无纺布也更容易渗透胶液,使得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之间的粘合更为牢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的内边缘还可与第二垫片的内边缘对齐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垫片还可以为覆盖整层过滤层的形式。
实施例七
如图18至图23所示,与实施例五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单元200还包括第二垫片600,第二垫片600为表面平整的树脂薄膜,第二垫片600设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与相邻过滤层220之间,第二垫片600的形状与第一垫片50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垫片6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之间的两个第二连接部620,两个第二主支撑部610和两个第二连接部620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的第二垫片600,第二主支撑部610的内边缘位于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以内,第二主支撑部610的外边缘位于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以外,也就是第二主支撑部610覆盖第二进液孔201和第二滤液孔202,第二主支撑部610上设有第三通孔611和第四通孔612,第三通孔611连通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的第二进液孔201和过滤层220上的第二进液孔201,第四通孔612连通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的第二滤液孔202和过滤层220上的第二滤液孔202。
其中滤液导流筛网210设有围绕其第二进液孔201设置的第三粘胶区203,第三通孔611的孔径大于滤液导流筛网210上第二进液孔201的孔径,以使第三粘胶区203部分穿过第三通孔611后密封压装在过滤层220上。
再者,第一垫片500的内边缘与第二垫片600的内边缘错开设置,其参数可参照实施例六设置,在此不再详述;另外,第二连接部620的最大宽度为W4,滤液导流筛网210对应第二连接部620的部分设有第四粘胶区204,第四粘胶区204的最大宽度为W5,满足W4/W5=0.7~1.3;第二垫片600的外边缘位于滤液导流筛网210的边缘以内;以及第二垫片600的厚度为20μm~800μm,其效果均参见实施例六,在此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实施例一和二中两种类型的第一垫片而言,过滤单元中也可设置与第一垫片形状对应的第二垫片,其具体设置参数可参照实施例六,在此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用料成本,第一垫片只包括第一主支撑部或者第一连接部,此时若过滤单元中设置第二垫片,则第二垫片与第一垫片对应即可,即第二垫片只包括与第一主支撑部对应的第二主支撑部或者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上述实施例过滤膜包形成3K实验室级RC膜包(即过滤面积为0.11㎡的膜包),其中,垫片均采用树脂薄膜,厚度为80μm,且与粘胶区齐平设置,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过滤试验,过滤膜包内过滤层220是否被破坏对扩散流大小有显著的影响----扩散流越大,说明过滤层的孔径被破坏的越严重。
扩散流具体测试方法如下,如图24所示,将测试装置进行组装,进料罐01通过进液管道与过滤膜包一侧的进液孔连通,进液管道连接有泵02、排液阀03和空气阀04,废料罐05通过回流管道与过滤膜包另一侧的进液孔连通,回流阀06安装在回流管道上,烧杯07通过透过管道与过滤膜包的滤液孔连通,透过阀08安装在透过管道上以开闭烧杯07与滤液孔的通断;用水填充50ml量筒09并将其倒置在装有水的500mL烧杯07中。测试时,先关闭空气阀04,压力调节器设置为0bar(0psi);然后,关闭进料阀和排液阀03,打开空气阀04、回流阀06和透过阀08,将膜包进料-回流管道中的水去除,然后将压力调节器缓慢调节至0.35bar(5psi),使空气流过系统,直到水停止从回流阀06所在的回流管道排出;关闭回流阀06,使空气压力从滤液孔去除透过管道中的水,缓慢调节压力调节器至1bar(15psi);当气泡速率稳定时,记录对应的时间以及量筒09中的空气量;当5-10mL的气体被收集时,再次记录下对应的时间和空气体积;计算扩散流(mL/min/@15psi)。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803338160000211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大大降低扩散流,由此得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对过滤层的孔径破坏,提升了过滤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27)

1.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导流筛网,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和进液导流筛网交替堆叠设置,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层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第二滤液孔与所述第一滤液孔至少部分正对连通,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液孔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过滤层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滤液孔连通的第二流道;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区域与相邻过滤单元的过滤层之间,以减缓或防止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嵌入所述过滤层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液孔、第一滤液孔、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一主支撑部内环侧局部向内延伸形成的辅助支撑部,所述第一进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外,所述第一滤液孔位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内,所述辅助支撑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的第一过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所述进液导流筛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粘胶区面积的0.7~1.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连接,另一端包括弧形的导流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相对两侧的第一主支撑部,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内,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一滤液孔以外,所述第一主支撑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滤液孔和第二滤液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连通段和引导段,所述连通段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相等,所述引导段与所述连通段连通并向着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的孔壁为弧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上第二进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液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过滤层的投影位于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进液孔内。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滤液孔外周的第一粘胶区,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滤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一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粘胶区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主支撑部的宽度为W1,满足L1/W1<1/5。
13.如权利要求2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为环形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主支撑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大宽度为W2,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设有第二粘胶区,所述第二粘胶区的最大宽度为W3,满足W2/W3=0.7~1.3。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外凸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边缘。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为薄膜或无纺布。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为20μm~800μm。
18.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与相邻过滤层之间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垫片在所述过滤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过滤层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错开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垫片的宽度为W6,满足L2/W6=0.02~0.2。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垫片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L2为1mm~5mm。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支撑部,所述第二主支撑部的内边缘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以内,所述第二主支撑部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孔和第二滤液孔以外,所述第二主支撑部上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的第二进液孔和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进液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的第二滤液孔和所述过滤层上的第二滤液孔。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设有围绕其第二进液孔设置的第三粘胶区,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滤液导流筛网上第二进液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三粘胶区密封压装在所述过滤层上。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为环形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主支撑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大宽度为W4,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部分设有第四粘胶区,所述第四粘胶区的最大宽度为W5,满足W4/W5=0.7~1.3。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边缘外凸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边缘。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片为薄膜或无纺布,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为20μm~800μm。
CN202210989511.5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过滤膜包 Pending CN115382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511.5A CN115382292A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过滤膜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511.5A CN115382292A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过滤膜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2292A true CN115382292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511.5A Pending CN115382292A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过滤膜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22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7952A (zh) * 2023-04-11 2023-07-11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Citation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2679A (en) * 1978-03-16 1979-09-22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Fluid permeating and separating unit
US4317726A (en) * 1981-02-12 1982-03-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icrobial filter assembly
DE8433033U1 (de) * 1984-11-12 1985-07-11 Sartorius GmbH, 3400 Göttingen Trennelement zur Behandlung von Fluiden
JPS62258708A (ja) * 1986-04-01 1987-11-11 Kitazawa Valve:Kk 平板薄膜積層型フイルタ−
US4735718A (en) * 1983-05-04 1988-04-05 Millipore Corporation Multilayer membrane separator
CN2091710U (zh) * 1991-04-14 1992-01-01 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薄页式过滤器
JPH05329336A (ja) * 1992-05-28 1993-1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濾過方法
DE29618092U1 (de) * 1996-10-18 1996-12-12 Sartorius Gmbh Auf Integrität testbare Filterkassette aus hydrophilen, porösen Polymembranen mit verbesserter Filtrationssicherheit und Filtrationsleistung
US5824217A (en) * 1996-03-27 1998-10-20 Millipore Corpora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apparatus
WO1999036150A2 (en) * 1998-01-20 1999-07-22 Pall Corporation Separation systems, membrane modules, filter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filter elements
DE19827473C1 (de) * 1998-06-19 1999-08-26 Sartorius Gmbh Verbesserte Crossflow-Filterkassetten
WO2000078429A2 (en) * 1999-06-22 2000-12-28 Millipore Corporation Filtration devices comprising a sealing gasket
US20050067795A1 (en) * 2000-12-29 2005-03-31 Andre Grangeon Gasket for a filtration element and module integrating a filtration element fitted with such a gasket
US20050269255A1 (en) * 2002-04-19 2005-12-08 Attila Herczeg Shaped flow distribution in filtration cassettes
EP1609517A1 (en) * 2004-06-17 2005-12-28 Millipore Corporation Disposable integral filter unit
US20080257813A1 (en) * 2007-03-26 2008-10-23 Millipore Corporation Cassette-style filtration apparatus
JP201005808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Kazuyuki Ogawa 限外濾過膜取り付け保持器
CN201578997U (zh) * 2010-01-22 2010-09-15 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平板式膜组件
CN202224071U (zh) * 2011-09-02 2012-05-23 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膜过滤装置
CN202410527U (zh) * 2011-12-30 2012-09-05 育成环保自动化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的开放式渗透过滤膜组件
JP2016123959A (ja) * 2015-01-07 2016-07-11 株式会社 ユメックス 廃液処理システム
CN206935135U (zh) * 2017-05-24 2018-01-30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导流垫层的微滤成膜板式滤元
CN208130840U (zh) * 2018-03-20 2018-11-23 青岛同方热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
CN217473182U (zh) * 2022-05-30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 2022-05-30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17473177U (zh) * 2022-05-27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膜包
CN217526666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膜包
CN217526671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过滤膜包
CN217527036U (zh) * 2022-05-27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CN217526670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滤液排出顺畅的过滤膜包
CN217526669U (zh) * 2022-06-02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流道可调式过滤膜包及过滤系统
CN217526667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进液流畅的过滤膜包

Patent Citation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2679A (en) * 1978-03-16 1979-09-22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Fluid permeating and separating unit
US4317726A (en) * 1981-02-12 1982-03-0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icrobial filter assembly
US4735718A (en) * 1983-05-04 1988-04-05 Millipore Corporation Multilayer membrane separator
DE8433033U1 (de) * 1984-11-12 1985-07-11 Sartorius GmbH, 3400 Göttingen Trennelement zur Behandlung von Fluiden
JPS62258708A (ja) * 1986-04-01 1987-11-11 Kitazawa Valve:Kk 平板薄膜積層型フイルタ−
CN2091710U (zh) * 1991-04-14 1992-01-01 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薄页式过滤器
JPH05329336A (ja) * 1992-05-28 1993-1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濾過方法
US5824217A (en) * 1996-03-27 1998-10-20 Millipore Corpora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apparatus
DE29618092U1 (de) * 1996-10-18 1996-12-12 Sartorius Gmbh Auf Integrität testbare Filterkassette aus hydrophilen, porösen Polymembranen mit verbesserter Filtrationssicherheit und Filtrationsleistung
WO1999036150A2 (en) * 1998-01-20 1999-07-22 Pall Corporation Separation systems, membrane modules, filter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filter elements
DE19827473C1 (de) * 1998-06-19 1999-08-26 Sartorius Gmbh Verbesserte Crossflow-Filterkassetten
WO2000078429A2 (en) * 1999-06-22 2000-12-28 Millipore Corporation Filtration devices comprising a sealing gasket
US20050067795A1 (en) * 2000-12-29 2005-03-31 Andre Grangeon Gasket for a filtration element and module integrating a filtration element fitted with such a gasket
US20050269255A1 (en) * 2002-04-19 2005-12-08 Attila Herczeg Shaped flow distribution in filtration cassettes
EP1609517A1 (en) * 2004-06-17 2005-12-28 Millipore Corporation Disposable integral filter unit
US20080257813A1 (en) * 2007-03-26 2008-10-23 Millipore Corporation Cassette-style filtration apparatus
JP201005808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Kazuyuki Ogawa 限外濾過膜取り付け保持器
CN201578997U (zh) * 2010-01-22 2010-09-15 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平板式膜组件
CN202224071U (zh) * 2011-09-02 2012-05-23 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膜过滤装置
CN202410527U (zh) * 2011-12-30 2012-09-05 育成环保自动化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的开放式渗透过滤膜组件
JP2016123959A (ja) * 2015-01-07 2016-07-11 株式会社 ユメックス 廃液処理システム
CN206935135U (zh) * 2017-05-24 2018-01-30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导流垫层的微滤成膜板式滤元
CN208130840U (zh) * 2018-03-20 2018-11-23 青岛同方热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
CN217473177U (zh) * 2022-05-27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膜包
CN217527036U (zh) * 2022-05-27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CN217473182U (zh) * 2022-05-30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 2022-05-30 2022-09-23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17526669U (zh) * 2022-06-02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流道可调式过滤膜包及过滤系统
CN217526666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膜包
CN217526671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过滤膜包
CN217526670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滤液排出顺畅的过滤膜包
CN217526667U (zh) * 2022-07-01 2022-10-04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进液流畅的过滤膜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7952A (zh) * 2023-04-11 2023-07-11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82292A (zh) 一种过滤膜包
JP2711600B2 (ja) クロスフロー濾過のモジュールとその作成法および濾過装置
JP3436026B2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
JPS60171506U (ja) 流体をろ過するための平板状ろ過ユニツト
WO2023134443A1 (zh) 一种用于含蛋白料液除病毒过滤的过滤装置及进行含蛋白料液除病毒过滤的方法
CN104895713A (zh) 具有隔离介质贴片的深度聚结过滤器
EP2349526A2 (en) Filter element and seal therefor
US20090127185A1 (en) Filter element
WO2023134442A1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封装方法
WO2006093981A2 (en) Containment features for liquid filter arrangement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CN116440579A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在除病毒过滤中的应用
US5776342A (en) Filter assembly
CN218188424U (zh) 过滤膜包
CN217526674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CN217526666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19376699U (zh) 一种膜包
CN220834964U (zh) 一种针式过滤器
CN220779745U (zh) 一种囊式过滤装置
CN219440965U (zh) 一种深层过滤器及过滤系统
CN20855338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20779354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11273762U (zh) 一种金属烧结毡滤芯
CN116407952A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16692144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