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3177U - 一种膜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3177U
CN217473177U CN202221417639.6U CN202221417639U CN217473177U CN 217473177 U CN217473177 U CN 217473177U CN 202221417639 U CN202221417639 U CN 202221417639U CN 217473177 U CN217473177 U CN 217473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les
flow
screen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76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3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3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包,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一排通孔,部分通孔为封装孔,封装孔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且将封装孔包围密封的第一封胶部;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的第二封胶部;至少其中一个封装孔位于一排通孔的端部并形成端部封装孔,进液筛网和/或滤液筛网端部封装孔外周的第一封胶部导流段和阻流段;导流段具有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阻流段连接在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解决目前过滤膜包的端部封装孔周围容易产生死角区产生料液堆积的问题。让所有过滤的流体都能进顺畅的从端部封装孔旁的通孔流出。

Description

一种膜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膜包。
背景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生物制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分离纯化的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法、高速离心法等,其中,膜分离包括微滤,超滤与纳滤,是对特定分子量的物质进行过滤的过程,其依靠稳定的压力和流速,通过膜的孔径实现筛分作用,迫使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小分子成分被滤出,因此能够完成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组件包括泵、膜包、管线、压力阀等,其中膜包是以过滤筛网作为支撑,以过滤膜为过滤介质,依靠压强差为推动力进行过滤,是膜分离组件的核心部件。膜包中过滤膜之间通过过滤筛网分隔,从而形成流道。
过滤膜包包括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交替堆叠,在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的两侧分别设有通孔,通孔包括交替设置的进液孔和滤液孔,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四周均由胶封住,防止流体从侧面漏出,而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上都设有封装孔,封装孔的周围也设有封胶,防止流体直接从封装孔漏出,现有的端部封装孔周围的封胶一般为圆形,也就是围绕着端部封装孔设置一圈封胶,但是在端部封装孔外围的封胶与筛网四周的封胶之间留有间隙,流体会流入这些间隙内,且由于端部封装孔和四周的封胶之间无通孔存在,因此在间隙内的流体需要流向端部封装孔另一侧的通孔造成料液堆积,从而影响到整体过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过滤膜包的端部封装孔与筛网周边封胶之间产生料液堆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膜包,包括,
进液单元,包括进液筛网,其形成流体进液流道;
过滤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设于滤液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筛网形成滤液流道;
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且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一排通孔,一排通孔包括交替设置的进液孔和滤液孔,所述进液筛网中滤液孔为封装孔,所述滤液筛网中进液孔为封装孔;
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包括网体,封装孔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且封装孔周边设有将所述封装孔包围密封的第一封胶部;
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的第二封胶部,所述第二封胶部包括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垂直的侧边和与中心连线平行的底边;
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封装孔位于一排通孔的端部并形成端部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或滤液筛网端部封装孔外周的第一封胶部导流段和阻流段;
所述导流段具有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
所述阻流段连接在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位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远离第二封胶部底边的一侧,且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相对端部封装孔内凹的第一弧面和外突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一端通过第二弧面与阻流段接合,另一端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外缘与端部封装孔沿垂直于一排通孔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端部封装孔的直径为D1,满足0.6D1≤L1≤3 D1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进液筛网满足0.6D1≤L1≤1.6 D1;所述滤液筛网满足1.4 D1≤L1≤3 D1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为L2,所述端部封装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间距为L3,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满足0.2D2≤L2≤1.2L3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进液筛网满足D2≤L2≤1.2L3;所述滤液筛网满足0.2D2≤L2≤1.2L3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阻流段位于端部封装孔所在一排通孔的中心连线与该封装孔同侧的第二封胶部之间。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阻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导流段和所述阻流段平滑过渡,导流段的曲率大于所述阻流段的曲率。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阻流段外缘和第二封胶部底边和侧边内缘接合。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阻流段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为L4,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封装孔与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L3,满足L3≤L4< L3+D2/2。
在上述的过滤膜包中,所述过滤单元中,滤液筛网和过滤层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粘合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挤压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外围采用第二封胶部粘合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一种膜包,包括,进液单元,包括进液筛网,其形成流体进液流道;过滤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设于滤液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筛网形成滤液流道;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且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一排通孔,一排通孔包括交替设置的进液孔和滤液孔,所述进液筛网中滤液孔为封装孔,所述滤液筛网中进液孔为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包括网体,封装孔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且封装孔周边设有将所述封装孔包围密封的第一封胶部;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的第二封胶部,所述第二封胶部包括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垂直的侧边和与中心连线平行的底边;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封装孔位于一排通孔的端部并形成端部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或滤液筛网端部封装孔外周的第一封胶部导流段和阻流段;所述导流段具有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所述阻流段连接在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通过在端部封装孔外周设置包括导流段的第一封胶部,解决目前过滤膜包的端部封装孔周围容易产生死角区产生料液堆积的问题。通过导流段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避免流体在端部封装孔前端形成死角区,利用导流段对流体进行引导,另外还设置有阻流段位于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从而填补端部封装孔与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的空隙,避免该位置产生死角区。通过第一封胶部设置导流段和阻流段,将平常端部封装孔周边易产生死角区的位置填平或者阻止死角区产生,防止料液堆积,让所有过滤的流体都能进顺畅的从端部封装孔旁的通孔流出。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位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远离第二封胶部底边的一侧,且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导流段正面迎接流体,将沿着第二封胶部侧边流动的流体导向端部封胶孔旁的通孔,并且将端部封装孔和第二封胶部侧边的缝隙填合。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弧形的导流段外缘可以获得最佳的导流效果,减少对流体的反弹,将流体平滑的导向通孔。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相对端部封装孔内凹的第一弧面和外突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一端通过第二弧面与阻流段接合,另一端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第一弧面成内凹形对沿第二封胶部侧边流下的流体进行缓冲,避免直接将流体向回反弹,而第二弧面成外突形起到平滑向通孔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外缘与端部封装孔沿垂直于一排通孔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端部封装孔的直径为D1,满足0.6D1≤L1≤3 D1。导流段外缘与端部封装孔沿垂直于一排通孔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小于0.6D1无法完全避免死角区的产生,而导流段外缘与端部封装孔沿垂直于一排通孔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3D1则会过多的占用流道的面积,阻碍流体正常流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液筛网满足0.6D1≤L1≤1.6 D1;所述滤液筛网满足1.4D1≤L1≤3 D1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为L2,所述端部封装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间距为L3,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满足0.2D2≤L2≤1.2L3。当导流段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0.2D2时,会有大量的流体通过导流段和通孔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从而使导流段的功能被大大减弱,而导流段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过大,则导流段引入相邻的通孔的区域过小,不利于流体流出。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进液筛网满足D2≤L2≤1.2L3;所述滤液筛网满足0.2D2≤L2≤1.2L3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阻流段位于端部封装孔所在一排通孔的中心连线与该封装孔同侧的第二封胶部之间。阻流段将中间封装孔从一排通孔的中心连线到第二封胶部之间的空隙堵住,防止流体进入该区域形成死角区,而且不会影响到流体的正常过滤。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阻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阻流段的外缘投影也为弧形,可以将冲过导流区的流体引导到通孔附近。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段和所述阻流段平滑过渡,导流段的曲率大于所述阻流段的曲率。导流段与阻流段平滑的过渡,避免产生尖角引起流体乱流,而阻流段的外缘曲率大于导流段的外缘曲率更好发挥各自的作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阻流段外缘和第二封胶部底边和侧边内缘接合。对端部封装孔和第二封胶部之间进行封堵,防止出现死角区。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阻流段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为L4,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封装孔与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L3,满足L3≤L4< L3+D2/2。阻流段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小于封装孔与相邻通孔之间的最小间距会使通孔与第二封装孔之间预留大量的区域,该区域极易形成死角区,造成料液堆积,而阻流段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大于封装孔与相邻通孔之间的最小间距加上通孔的半径会使了流体撞击到阻流段后反弹影响到流体进入到通孔。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过滤单元中,滤液筛网和过滤层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粘合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挤压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外围采用第二封胶部粘合密封。封胶部不仅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包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包实施例一中滤液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包实施例二中滤液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
进液单元100、进液筛网110、进液孔120、滤液孔130;
过滤单元200、滤液筛网210、过滤层220;
通孔310、网体320、第一封胶部330、导流段331、阻流段332、第一弧面333、第二弧面334、第二封胶部340、端部封装孔35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膜包,包括,进液单元,包括进液筛网,其形成流体进液流道;过滤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设于滤液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筛网形成滤液流道;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且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一排通孔,一排通孔包括交替设置的进液孔和滤液孔,所述进液筛网中滤液孔为封装孔,所述滤液筛网中进液孔为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包括网体,封装孔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且封装孔周边设有将所述封装孔包围密封的第一封胶部;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的第二封胶部,所述第二封胶部包括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垂直的侧边和与中心连线平行的底边;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封装孔位于一排通孔的端部并形成端部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或滤液筛网端部封装孔外周的第一封胶部导流段和阻流段;所述导流段具有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所述阻流段连接在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通过在端部封装孔外周设置包括导流段的第一封胶部,解决目前过滤膜包的端部封装孔周围容易产生死角区产生料液堆积的问题。通过导流段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避免流体在端部封装孔前端形成死角区,利用导流段对流体进行引导,另外还设置有阻流段位于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从而填补端部封装孔与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的空隙,避免该位置产生死角区。通过第一封胶部设置导流段和阻流段,将平常端部封装孔周边易产生死角区的位置填平或者阻止死角区产生,防止料液堆积,让所有过滤的流体都能进顺畅的从端部封装孔旁的通孔流出。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包的实施例一,该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单元100和过滤单元200,进液单元100包括进液筛网110,进液筛网110形成流体进液流道;过滤单元200包括过滤筛网和设置于过滤筛网两侧的过滤层220,过滤层220可以采用超滤膜等,滤液筛网210形成滤液通道。本实施例中过滤筛网位于中间,两侧分别设有过滤层220,过滤层220的外侧再设置进液筛网110,进液筛网110外侧可以在堆叠过滤层220和滤液筛网210,也就是进液单元100和过滤单元200交替堆叠,在进液单元100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两个通孔310,实际通孔310大小根据进液筛网110和滤液筛网210大小确定。两个通孔310包括进液孔120和滤液孔130,两侧的进液筛网110沿对角线设置,进液筛网110的滤液孔130为封装孔,滤液筛网210中进液孔120为封装孔,所谓封装孔是指该孔将被胶完全围住进行封装。进液筛网110和滤液筛网210都包括网体320,封装孔周围的封装胶渗透入网体320,且将整个封装孔包围密封成为第一封胶部330。在进液筛网110和滤液筛网210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320的封装胶形成第二封胶部340,第二封胶部340主要是防止流体从周边泄漏,让所有流体能都进行过滤,第二封胶部340包括与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垂直的侧边和与中心连线平行的底边。
如图2所示,以滤液筛网210为例,位于一排通孔310两端的通孔310成为封装孔,进液筛网110和/或滤液筛网210端部封装孔350外周的第一封胶部330导流段331和阻流段332,导流段331可以将流体从第二封胶部340的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350相邻通孔310方向,阻流段332连接在导流段331和第二封胶部340的底边之间,主要用于封堵端部封装孔350与第二封胶部340的底边之间的空隙,防止形成死角区。
如图3所示,图中点划线为表示导流段331和阻流段332分界,实际上并不存在。导流段331位于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远离第二封胶部340底边的一侧,且与第二封胶部340侧边接合,在图3中由于端部封装孔350所在的一排通孔310位于网体320的底部,因此,导流段331是从一排通孔310的中心连线向上延伸,并且导流段331与第二封胶部340的边缘结合,将端部封装孔350和第二封胶部340的侧边之间的缝隙填补,防止该位置出现死角区。导流段331因为要将流体从第二封胶部340的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350相邻通孔310方向,因此,导流段331的边缘在网体320上的投影为弧形,以减少对流体的反弹力。导流段331的外缘在网体320上的投影可以为一段弧形,也可以是两端或者多段弧形平滑拼接而成。最好导流段331的外缘在网体320上的投影为相对端部封装孔350内凹的第一弧面333和外突的第二弧面334,第一弧面333一端通过第二弧面334与阻流段332接合,另一端与第二封胶部340侧边接合,也就是导流段331的外缘在网体320上的投影由一段内凹弧面和一段外突弧面组成,第一弧面333成内凹形对沿第二封胶部340侧边流下的流体进行缓冲,避免直接将流体向回反弹,而第二弧面334成外突形起到平滑向通孔310导向的作用、
导流段331外缘与端部封装孔350沿垂直于一排通孔310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为L1,端部封装孔350的直径为D1,满足0.6D1≤L1≤3D1,由于导流段331是向上延伸的,其目的是为了将迎接从第二封胶部340侧面留下的流体,并且将这些流体引向旁边的通孔310,避免流体在端部封装孔350前方形成死角区,所以导流段331必须凸出足够长度的距离,但是导流段331也不能过渡凸出,以免影响到流体的正常流动,一般取L1=0.6D1或1.5 D1或3D1,可以根据网体320的具体尺寸及流体密度等信息确定具体的尺寸。而根据进液流道和滤液流道中流体不同及流速的不同,对进液筛网110和滤液筛网210上导流段331的尺寸做具体限定,进液筛网110上的L1满足0.6D1≤L1≤1.8D1,滤液筛网210上的L1满足1.2D1≤L1≤3D1
另外,导流段331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350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为L2,所述端部封装孔350与所述通孔310之间间距为L3,该所述通孔310的直径为D2,满足0.2D2≤L2≤1.2L3,由于导流段331主要作用是导流,因此导流段331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350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必然要小于或等于1.2倍端部封装孔350与相邻通孔310之间间距,不然导流段331将过多覆盖到通孔310周边,影响到流体流入通孔310入口较小,另外如果导流段331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350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0.2倍相邻所述通孔310的直径,会使得导流段331距离通孔310的距离过远,导流效果将被减弱。同样,根据进液流道和滤液流道中流体不同及流速的不同,对进液筛网110和滤液筛网210上导流段331的尺寸做具体限定,进液筛网110满足D2≤L2≤1.2L3;滤液筛网210满足0.2D2≤L2≤1.2L3
阻流段332位于端部封装孔350所在一排通孔310的中心连线与该封装孔同侧的第二封胶部340之间,如图3所示为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以下和第二封胶部340的底边之间的第一封胶部330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封堵一排通孔310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封胶部340之间部分容易产生死角区的空间,由于不是将通孔310与第二封胶部340之间区域都封堵上,因此,阻流段332也需要具备一定导流功能,阻流段332的外缘在网体320上的投影为弧形,这样也可以防止阻流段332附近出现死角区。阻流段332与导流段331可以设置为平滑过渡,同样为了减少对流体的反弹力,而整个阻流段332可以做成圆弧形,且阻流段332外缘曲率大于导流段331外缘曲率,更好发挥各自的作用。阻流段332外缘和第二封胶部340底边和侧边内缘接合,阻止流体进入到端部封装孔350与第二封胶部340底边或侧边之间的区域,以免流体进入后无法流出形成,造成料液堆积。
阻流段332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为L4,该所述通孔310的直径为D2,封装孔与相邻通孔310之间的间距为L3,满足L3≤L4< L3+D2/2,阻流段332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小于封装孔与相邻通孔310之间的最小间距会使通孔310与第二封装孔之间预留大量的区域,该区域极易形成死角区,造成料液堆积,而阻流段332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310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大于封装孔与相邻通孔310之间的最小间距加上通孔310的半径会使了流体撞击到阻流段332后反弹影响到流体进入到通孔310,可以取L4= L3或L3+D2/3。
对于整个过滤单元200,滤液筛网210和过滤层220的通孔310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330粘合密封,进液单元100和过滤单元200的通孔310之间采用的第一封胶部330挤压密封,进液单元100和过滤单元200外围采用第二封胶部340粘合密封。流体沿第二封胶部340的侧边流下时,经过导流段331的导向朝通孔310方向流入通孔310,部分没有进入通孔310的流体也在阻流区的阻拦下撞到第二封胶部340后回到通孔310流出。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相对较大的过滤膜包,以滤液筛网210为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网体的两侧均设有一排通孔310,一排通孔310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进液孔120和滤液孔130,其中进液孔120为封装孔,滤液筛网210上位于一排通孔端部的封装孔为端部封装孔350。进液筛网110上则滤液孔130为封装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进液筛网110端部通孔为滤液孔时,则位于一排通孔端部的封装孔为端部封装孔350。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膜包,包括,
进液单元,包括进液筛网,其形成流体进液流道;
过滤单元,包括滤液筛网和设于滤液筛网一侧或两侧的过滤层,所述滤液筛网形成滤液流道;
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且进液单元和滤液单元两侧均设置一排通孔,一排通孔包括交替设置的进液孔和滤液孔,所述进液筛网中滤液孔为封装孔,所述滤液筛网中进液孔为封装孔;
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包括网体,封装孔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且封装孔周边设有将所述封装孔包围密封的第一封胶部;
所述进液筛网和滤液筛网周边设有渗透入网体的第二封胶部,所述第二封胶部包括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垂直的侧边和与中心连线平行的底边;
其特征在于,
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封装孔位于一排通孔的端部并形成端部封装孔,所述进液筛网和/或滤液筛网端部封装孔外周的第一封胶部导流段和阻流段;
所述导流段具有将流体从侧边引向端部封装孔相邻通孔方向的外缘;
所述阻流段连接在导流段和第二封胶部的底边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位于一排通孔中心连线远离第二封胶部底边的一侧,且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相对端部封装孔内凹的第一弧面和外突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一端通过第二弧面与阻流段接合,另一端与第二封胶部侧边接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外缘与端部封装孔沿垂直于一排通孔连线方向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端部封装孔的直径为D1,满足0.6D1≤L1≤3 D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筛网满足0.6D1≤L1≤1.6 D1;所述滤液筛网满足1.4 D1≤L1≤3 D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外缘距离端部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的最大宽度为L2,所述端部封装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间距为L3,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满足0.2D2≤L2≤1.2L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筛网满足D2≤L2≤1.2L3;所述滤液筛网满足0.2D2≤L2≤1.2L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段位于端部封装孔所在一排通孔的中心连线与该封装孔同侧的第二封胶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段的外缘在网体上的投影为弧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和所述阻流段平滑过渡,导流段的曲率大于所述阻流段的曲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段外缘和第二封胶部底边和侧边内缘接合。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段的端部距离封装孔沿一排通孔中心连线方向最小距离为L4,该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2,端部封装孔与相邻通孔之间的间距为L3,满足L3≤L4< L3+D2/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中,滤液筛网和过滤层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粘合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通孔之间采用第一封胶部挤压密封;所述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外围采用第二封胶部粘合密封。
CN202221417639.6U 2022-05-27 2022-06-08 一种膜包 Active CN2174731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0944 2022-05-27
CN2022213509448 2022-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3177U true CN217473177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7639.6U Active CN217473177U (zh) 2022-05-27 2022-06-08 一种膜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31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2292A (zh) * 2022-08-18 2022-11-25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2292A (zh) * 2022-08-18 2022-11-25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膜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27036U (zh) 一种过滤膜包
CN217473177U (zh) 一种膜包
JP6274600B2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及び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中空糸膜ユニット
JP5956283B2 (ja) 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エレメント用端部材、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EP2260928B1 (en) Membrane separator and membrane cassette
CN87104231A (zh) 超滤装置
CN217473182U (zh) 一种过滤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过滤膜包
CN217473175U (zh) 一种膜包的导流筛网及膜包
CN217526674U (zh) 一种高密封性过滤单元及过滤膜包
CN110314549A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218188424U (zh) 过滤膜包
CN106669426B (zh) 一种卷式膜元件及其卷制方法
CN213865502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元件
CN220495815U (zh) 一种用于过滤器的筛网及其过滤器
CN115121031A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其在除病毒过滤中的应用
CN217472825U (zh) 一种深层过滤组件
CN220309931U (zh) 一种过滤组件
CN219942407U (zh) 一种带流道槽的膜堆导流垫片
CN221535938U (zh) 一种用于过滤装置的筛网及其过滤装置
JP3900624B2 (ja) 膜分離装置
CN219764735U (zh) 一种过滤膜包及过滤器
CN218871795U (zh) 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CN114558455B (zh) 一种病毒过滤器
CN110314550B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220779731U (zh) 一种囊式过滤膜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