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199U - 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5199U
CN218185199U CN202221440359.7U CN202221440359U CN218185199U CN 218185199 U CN218185199 U CN 218185199U CN 202221440359 U CN202221440359 U CN 202221440359U CN 218185199 U CN218185199 U CN 218185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b
outlet
housing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03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郭永录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03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5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和供电组件。壳体具有容纳腔,供电组件包括支架和电池,支架将容纳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电池收容于第一子容纳腔中,第二子容纳腔用于收容雾化器;支架在沿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二子容纳腔的出气孔,在远离电池的一面,支架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外界环境的气道,支架开设有连通第二子容纳腔的出气孔,且气道经由出气孔连通第二子容纳腔,使得用户在抽吸过程中,气道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气流和雾化芯产生的气雾不会经过电池,从而不会产生安全隐患,并且气流也不会在电子雾化装置的内腔中随意扩散,从而使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的体验感更佳。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产生雾化气体的微电子雾化设备,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单元和与电池单元连接的雾化芯两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在雾化芯灌注雾化液后,通过气流感应或者按键使供电组件工作,通过供电组件中的电池单元供电使金属材质的发热件发热,发热件产生高温加热雾化介质,从而将容纳于雾化介质载体中的雾化介质发热蒸发,并雾化形成烟雾供用户吸入。现有雾化器常见的进气方式为在电子雾化装置的底部开设进气孔,在吸嘴处开设出气孔,以在电子雾化装置的内部连通形成气道,
然而,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内没有与电池单元相互隔开的独立气道,气道都会连通于用于安装电池单元的安装位。用户在抽吸时,会使外界的空气形成气流,与电子雾化装置所产生的烟雾混合经过电芯和主板,并且充满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内腔。同时电子雾化装置需要进气冷却烟雾,以使烟雾达到适宜入口的温度,然而,当高温烟雾遇到冷空气或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内壁时,由于两者温差较大,高温烟雾遇冷会形成冷凝液,而且随着抽吸次数的增加,冷凝液的量也会随之积累增加。因此,电子雾化装置内的冷凝液可能会沿着气道回流。如果气道不与电池单元相互隔开,烟雾会充满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内腔,并且冷凝液也可能渗漏进安装电池单元的安装位。如此,不仅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还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气道不独立而使烟雾会经过电芯和主板,从而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独立气道,使得用户在抽吸过程中烟雾不会经过电芯和主板的电子雾化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供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内的电池,所述支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用于容纳雾化芯;
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面,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外界环境的气道;所述支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出气孔,且所述气道经由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子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侧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轴向的相对两端,以在所述支架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径向一端形成一支架开口;
所述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支架开口的一侧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一子容纳腔,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二子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开设在在沿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轴向的一端,所述出气孔具有相互连通的出气孔入口和出气孔出口,所述出气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沿所述径向远离所述支架开口的一端,所述出气孔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包括第一出气段和第二出气段,所述第一出气段自所述出气孔出口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出气段自所述出气孔入口朝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气段相交于所述第二出气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壳体开设有一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的气道槽,所述气道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孔,所述气道槽的另一端连通外界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所述第二端板在远离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孔入口和进气孔出口,所述进气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的一侧,所述进气孔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径向靠近所述气道槽的一端,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所述进气孔、所述气道槽和所述出气孔共同形成所述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包括第一进气段和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一进气段自所述进气孔入口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气段自所述进气孔出口朝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段相交于所述第二进气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远离所述第一端板一端的端面,以连通所述外界环境,所述气道槽与所述出气孔共同形成所述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侧板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壳体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在供电组件中设置了支架,支架可将壳体的容纳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使得供电组件的电池收容于第一子容纳腔中,雾化芯收容于第二子容纳腔中并连接供电组件。同时通过在支架沿壳体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轴向一端开设连通第二子容纳腔的出气孔,支架和壳体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外界环境且经由出气孔连通第二子容纳腔的气道,使得气道也与用于容纳电池的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从而当在电子雾化装置工作时,雾化芯在供电组件提供的电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烟气能够与通过气道进入第二子容纳腔的外界空气混合而不会经过电池,进而使用户在抽吸过程中,不会因为烟气经过电池而产生安全隐患,并且气流也不会在电子雾化装置的内腔中随意扩散,从而使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的体验感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雾化装置;100、壳体;101、容纳腔;102、气道;1011、第一子容纳腔;1012、第二子容纳腔;200、供电组件;210、支架;2101、支架开口; 211、侧板;2111、气道槽;212、第一端板;2121、出气孔;2121a、出气孔入口;2121b、出气孔出口;2121c、第一出气段;2121d、第二出气段;213、第二端板;2131、进气孔;2131a、进气孔入口;2131b、进气孔出口;2131c、第一进气段;2131d、第二进气段;220、电池;221、电芯;222、主板;223、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容纳于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介质,使其受热蒸发形成气雾,在用户的抽吸作用下,气雾与外界空气混合而供用户吸入。
下面以电子烟作为电子雾化装置为例,对本申请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不限于用电子雾化装置中,还可以用在其它任何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中,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壳体100 和供电组件200。壳体100具有容纳腔101,用于容纳供电组件200和雾化芯,以对供电组件200和雾化芯起到保护作用。供电组件200安装在壳体100的容纳腔101中,用于连接雾化芯,从而能够为雾化芯提供电能,将雾化芯内的雾化介质加热蒸发形成气雾以供用户吸入。
以下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三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电组件200包括支架210、电池 220和电极230,支架210插设于壳体100的容纳腔101中,电池220安装于支架210中。电池220包括电芯221、连接于电芯221相对两端的主板222。电芯 221用于储存供电介质,主板222用于控制电芯221的供电,并对电芯221起到过流保护作用,以及用于控制电子雾化装置10的其它控制逻辑。电极230具有两个,分别为正电极和负电极,每个电极230穿设于支架210,并且每个电极230穿设于支架210内的一端连接主板222,另一端连接雾化芯,用于形成一导电回路,以能够对雾化芯进行供电。
支架210包括侧板211、第一端板212和第二端板213,侧板211贴合于壳体100的内壁,第一端板212和第二端板213分别连接于侧板211沿壳体100 的中心轴线(图2中点划线所示)定义的轴向的相对两端,以在支架210沿垂直于轴向的径向一端形成一支架开口2101,并且第一端板212和第二端板213 在靠近支架开口2101的一端(即远离侧板211的一端)抵持于壳体100的内壁。同时第一端板212开设有供插入的电极安装孔,电极230通过穿设于电极安装孔以连接电池220的主板222。图中X方向为轴向,Y方向为径向,X方向和Y 方向相互垂直。
如此,支架210便将壳体100的容纳腔101分隔为相互隔离且互不连通的第一子容纳腔1011和第二子容纳腔1012,其中侧板211、第一端板212、第二端板213和壳体100靠近支架开口2101的一端共同界定形成第一子容纳腔1011,电池220容纳于第一容纳腔101中;第一端板212远离第二端板213的一侧与壳体100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第二子容纳腔1012,雾化芯容纳于第二子容纳腔 1012中。
为了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雾化芯所产生的气雾以及外界空气不经过电池 220,需要使气道102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1011,即不能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 连通。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1011的气道102。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11在靠近壳体100的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沿壳体100的轴向延伸,且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相互隔离的气道槽2111,气道槽2111沿径向的深度小于侧板211沿径向的厚度,以使气道槽2111能够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隔离。但在本实施例中,气道槽2111沿轴向的相对两端并未贯通第一端板212或第二端板213。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端板213开设有呈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49145140000091
型的进气孔2131,进气孔2131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孔入口2131a和进气孔出口2131b,进气孔入口 2131a开设在第二端板213远离第一子容纳腔1011的一侧,进气孔出口2131b 开设在第二端板213沿径向靠近气道槽2111的一端,使得进气孔213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外界环境和气道槽2111,并且进气孔2131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相互隔离。进一步地,进气孔2131包括第一进气段2131c和第二进气段2131d,第一进气段2131c自进气孔入口2131a沿轴向延伸,第二进气段2131d自进气孔出口2131b朝靠近壳体1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进气段2131c垂直相交于第二进气段2131d。
如图1和图5所示,与进气孔2131类似,第一端板212开设有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849145140000092
型具有左右相对称形状的出气孔2121,出气孔2121具有相互连通的出气孔入口 2121a和出气孔出口2121b,出气孔入口2121a开设在第一端板212沿径向远离支架开口2101的一端(即靠近气道槽2111的一端),出气孔出口2121b开设在第一端板212靠近第二子容纳腔1012的一侧,使得出气孔212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气道槽2111和第二子容纳腔1012,并且出气孔2121也与第一子容纳腔 1011相互隔离。进一步地,出气孔2121包括第一出气段2121c和第二出气段2121d,第一出气段2121c自出气孔出口2121b沿轴向延伸,第二出气段2121d 自出气孔入口2121a朝靠近壳体1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出气段2121c 垂直相交于第二出气段2121d。
如此,进气孔2131、气道槽2111和出气孔2121共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1011并且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相互隔离的气道102。用户在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从进气孔入口2131a进入,经过进气孔2131、气道槽2111和出气孔2121后进入第二子容纳腔1012中,与雾化芯产生的气雾混合后供用户吸入,使得用户抽吸后形成气流及气雾不会进入第一子容纳腔1011中,从而不会影响电池220的正常工作,避免了造成安全隐患。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端板212 也开设有出气孔2121,并且气道槽2111也是开设在侧板211在靠近壳体100的内壁的一侧且沿壳体100的轴向延伸,气道槽2111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板211沿所述径向的厚度,仅是支架2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支架210的结构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支架210中第二端板21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端板213的结构不同,并且气道槽2111沿轴向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实施例中气道槽2111的延伸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板213没有开设进气孔 2131,气道槽2111靠近第二端板213的一端直接延伸至电子雾化装置10远离第一端板212一端的端面,即延伸至第二端板213远离第一子容纳腔1011一端的端面。
此时,气道槽2111和出气孔2121共同形成了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1011并且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相互隔离的气道102。用户在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直接从气道槽2111靠近第二端板213的一端进入气道槽2111,经由出气孔2121 后进入第二子容纳腔1012中,使得用户抽吸后形成气流及气雾也同样不会进入第一子容纳腔1011中。
第三实施例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的第三实施例,本实例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有相同之处,也与前两个实施例均有不同之处,与前两个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于,支架210的第一端板212开设有出气孔2121,且出气孔2121的结构与前两实施例相同,并且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是,支架210 的第二端板213也没有开设进气孔2131。与前两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气道槽2111不是开设在支架210的侧板211上,而是开设在壳体 100靠近侧板211一侧的内壁上,气道槽2111沿径向的深度小于壳体100沿径向的厚度,但气道槽2111靠近第二端板213的一端也是直接延伸至电子雾化装置10远离第一端板212一端的端面,即延伸至壳体100靠近第二端板213一端的端面。
此时,同样也是气道槽2111和出气孔2121共同形成了独立于第一子容纳腔1011并且与第一子容纳腔1011相互隔离的气道102。用户在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直接从气道槽2111靠近第二端板213的一端进入气道槽2111,经由出气孔2121后进入第二子容纳腔1012中,使得用户抽吸后形成气流及气雾也同样不会进入第一子容纳腔1011中。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只是气道槽2111从开设在支架210的侧板211上变为了开设在壳体100靠近支架210的侧板211的内壁上,同样也可以达到用户抽吸后形成气流及气雾不会进入第一子容纳腔1011 中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限于只在支架210的侧板211上或在壳体100的内壁上开设气道槽2111,也可在支架210的侧板211靠近壳体100内壁的一侧以及壳体100的内壁靠近侧板211的一侧均开设气道槽2111,两个气道槽2111在径向上相互连通,使得两个气道槽2111组成的气道102直径大于一个气道槽2111 形成的气道102直径,可使用户在抽吸时气道102中具有更大的气流。
上述三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10,气道102均独立于安装电池220的第一子容纳腔1011,使用户在抽吸过程中,不会因为气雾经过电池220而产生安全隐患,并且气流也不会在电子雾化装置10的内腔中随意扩散,从而使用户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时的体验感更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
供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内的电池,所述支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用于容纳雾化芯;
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面,所述支架和所述壳体共同围合形成一连通外界环境的气道;所述支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出气孔,且所述气道经由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子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侧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所定义的轴向的相对两端,以在所述支架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径向一端形成一支架开口;
所述侧板、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支架开口的一侧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一子容纳腔,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二子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开设在所述轴向的一端,所述出气孔具有相互连通的出气孔入口和出气孔出口,所述出气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沿所述径向远离所述支架开口的一端,所述出气孔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包括第一出气段和第二出气段,所述第一出气段自所述出气孔出口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出气段自所述出气孔入口朝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出气段相交于所述第二出气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壳体开设有一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的气道槽,所述气道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孔,所述气道槽的另一端连通外界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所述第二端板在远离所述第二子容纳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孔入口和进气孔出口,所述进气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的一侧,所述进气孔出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径向靠近所述气道槽的一端,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相互隔离,所述进气孔、所述气道槽和所述出气孔共同形成所述气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包括第一进气段和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一进气段自所述进气孔入口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气段自所述进气孔出口朝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段相交于所述第二进气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至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远离所述第一端板一端的端面,以连通所述外界环境,所述气道槽与所述出气孔共同形成所述气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壳体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侧板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槽开设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侧板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气道槽沿所述径向的深度小于所述壳体沿所述径向的厚度。
CN202221440359.7U 2022-06-09 2022-06-09 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185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359.7U CN218185199U (zh) 2022-06-09 2022-06-09 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0359.7U CN218185199U (zh) 2022-06-09 2022-06-09 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5199U true CN218185199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0359.7U Active CN218185199U (zh) 2022-06-09 2022-06-09 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5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694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086988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1190394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100485A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WO2023124498A1 (zh) 雾化顶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68635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thereof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721819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18519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48962A1 (zh) 具有冷凝液回收结构的电子加热雾化装置
CN219762470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安装座
CN216821791U (zh) 雾化器以及雾化装置
CN2197418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45693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135183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87663U (zh)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56838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936801U (zh)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CN220088600U (zh) 一种可泄压防冷凝的雾化装置
CN110736176A (zh) 加湿器
CN21889835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供电结构
CN21835466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组件
CN21892162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270585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